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28)
外集·卷四 (28)
1. 暑類
虛甚,厥逆脈微者,四順散、黑錫丹。滑痢不禁,甚則脫肛,血分,四物湯加參、朮、地榆、樗白皮;氣分,真人養臟湯、大斷下丸、靈砂蒼榆湯。
惟有休息最難禁,休息痢,經年月不瘥,有過服涼藥,以致氣血虛者,八物湯加陳皮、阿膠,芩、連少許,或十全大補湯;脾胃虛者,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;腎虛者,四神丸、赤石脂丸。有誤服澀藥,餘毒不散者,古芩術湯、神效丸、六神丸;有積者,通玄二八丹。積消毒散,脾胃已和,氣血將復,然後用百中散以止之。若更澀早,則纏綿胃敗難救。
蠱疰如肝不可治。
蠱疰痢,黑如雞肝,發渴,五內切痛,乃服五石湯、丸;逼損真陰,其血自百脈經絡而來,茜根丸救之,亦有宜溫熱藥者。凡痢下如竹筒,或如屋漏水、塵腐色,氣短呃逆者,不治;或純下血,小便不通,唇紅,下後身熱脈弦洪者,俱不治。
初宜通解或分消,通因通用,下也。然汗、吐亦謂之通,初病元氣實者可行。若五七日,脾胃虛者,只宜和解及分利小便,消導食積,無積不成痢也。
久乃升澀補脾胃;
稍久,以氣血藥中加升麻、柴胡、防風、蒼朮以提之;久甚,及用粟殼、肉豆蔻、龍骨、牡蠣、訶子以澀之斂之。食少者,專調脾胃,飲食進而氣血自和,蓋痢以胃氣為本也。其間有裡急甚而無表者,即宜通利;有虛而不敢痛者,或和解,或即升舉;有氣陷下痢如注者,即暫止澀;有滑脫痛甚者,痰火盛也,宜吐宜升,痰消火降,而大腸自斂,須憑脈證斷之。
愈後余瘀卻當防,三白湯、六神丸、枳朮丸、太和羹選用。
恐成腫痛鶴膝類。
有手足腫者,有遍身歷節痛者,俱余瘀留滯經絡,不可純用風藥。鶴膝風,大防風湯、五積交加散;腳細者,蒼龜丸(詳外科)。
白話文:
[暑類]
體質虛弱,手腳冰冷,脈象微弱的,服用四順散、黑錫丹。若是腹瀉不止,嚴重到脫肛,屬於血虛型的,服用四物湯並加入人參、白朮、地榆、樗白皮;屬於氣虛型的,服用真人養臟湯、大斷下丸、靈砂蒼榆湯。
最難控制的是休息,因休息而引起的痢疾,經年累月都不癒合,可能是因為服用過多寒涼藥物,導致氣血虛弱的,服用八物湯並加入陳皮、阿膠,黃芩、黃連少許,或者服用十全大補湯;若是脾胃虛弱的,服用補中益氣湯、參苓白朮散;若是腎虛的,服用四神丸、赤石脂丸。如果誤服收斂藥物,餘毒未消的,服用古芩術湯、神效丸、六神丸;如有積滯的,服用通玄二八丹、積消毒散。待脾胃功能恢復,氣血也漸漸恢復後,再用百中散來止瀉。如果過早使用收斂藥物,則會導致病情纏綿難治,甚至胃部潰爛難以挽救。
因蟲蠱引起的痢疾,像肝臟一樣顏色,難以治療。
因蟲蠱引起的痢疾,大便顏色像雞肝一樣黑,伴隨口渴,五臟劇烈疼痛,服用五石湯、五石丸;如果損傷到真陰,血液從全身經絡流出,則服用茜根丸來救治,也可能需要溫熱藥物。凡是痢疾大便如竹筒狀,或像屋漏水一樣,呈污穢顏色,伴隨氣短呃逆的,不予治療;或者純粹是血便,小便不通,嘴唇紅潤,排便後身體發熱,脈象弦數洪大的,也不予治療。
初期宜先通利或分消,通則不通,瀉下也。但汗、吐也屬於通,初期元氣充足者可採用。如果病程五七天,脾胃虛弱者,只宜和解及促進小便,消導食積,沒有積滯就不會得痢疾。
久病則採取升提、澀腸、補益脾胃的方法;
時間稍長,在氣血藥物中加入升麻、柴胡、防風、蒼朮以提升陽氣;久病不愈,則使用粟殼、肉豆蔻、龍骨、牡蠣、訶子等收斂止瀉。食慾不振者,專門調理脾胃,飲食調理好了,氣血自然會恢復,因為痢疾的根本在於胃氣。其間如有裡急後重但無外感症狀的,就應該通利;有虛弱而不敢用力排便的,或和解,或直接升舉;有氣陷下痢如注的,就暫時止瀉;有腹瀉伴隨疼痛劇烈的,是痰火盛,宜吐宜升,待痰消火降,大腸自然會收斂,需根據脈象和症狀來判斷。
痊癒後,要注意防止餘瘀,可以用三白湯、六神丸、枳朮丸、太和羹等藥物。
以免變成腫痛,像鶴膝風一樣。
如果手腳腫脹,或全身關節疼痛,都是因為餘瘀停滯經絡,不能單純使用祛風藥物。鶴膝風,用大防風湯、五積交加散;腳細的,用蒼龜丸(詳見外科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