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24)

1. 暑類

瘧疾先要陰陽定,陽為外感邪氣,其間陽為風,暑有汗,陰為寒,濕無汗;陰為內傷正氣虛,其間陽為氣虛,陰為血虛。陽為升,發在春夏;陰為降,發在秋冬。陽為腑,邪淺,與榮衛並行,一日一發;陰為臟,邪深,橫連募原,不能與正氣並行,故間日蓄積乃發,或三四日一發,久則必有瘧母。陽有日發,邪淺,榮衛晝行背與脊故也;陰為夜發,邪深,榮衛夜行胸與腹故也。

又有二日連發,住一日者,及日夜各一發者,乃氣血俱受病也。陽為子時至巳,陰為午時至亥,如發寅卯,而退於申末;或發末申,而退於子醜,皆謂之陰陽不分,須隨證用藥趲早。或移時分定陰陽,然後陽瘧截住,陰瘧升散。今俗以似瘧誤治變成溫瘧,為分陰陽,謬矣!殊不知瘧有凌虐之狀,在傷寒,久則為壞證;在內傷,久則為癆瘵,豈美疾哉?凡陽瘧易治,陰瘧難愈。

陽熱陰寒如期應。

陽邪與榮爭,而邪火發於外則為熱;陰邪與衛爭,而正氣退於內則為寒。衛虛則先寒,榮虛則先熱。表邪多則寒多,里邪多則熱多,表裡相半,寒熱相等。諸瘧惟食積挾火,寒已復熱,熱已復寒,謂之寒熱相併。又暑瘧單熱,濕瘧單寒,寒瘧先寒後熱,風瘧先熱後寒,余皆先寒後熱。陰陽寒熱明,而瘧治知本矣。

寒瘧太陽熱陽明,寒瘧,腰背頭頂俱痛,屬太陽,寒多熱少,汗出,難已者,柴胡加桂湯;單寒無汗者,五積散、古果附湯。熱瘧,目痛鼻燥,鼓頷,屬陽明,熱多寒少,煩渴尿赤者,柴苓湯;暑月,黃連香薷散;熱傷氣分,單熱而渴者,白虎加參湯,或黃芩湯加桂少許。

風瘧少陽寒熱並。

風瘧,口苦,嘔吐,惡習,脅痛,屬少陽,寒熱相等者,柴胡桂枝湯;風盛筋脈抽搐者,烏藥順氣散加柴胡、黃芩;身疼者,敗毒散;咳嗽者,參蘇飲。以上三陽氣分受病。發在處暑前者,俱謂之暴瘧,乃傷之淺者。

少陰四正厥四旁,少陰瘧,發於子午卯酉四正之日,舌乾口燥,嘔吐,欲閉戶牖。輕者,小柴胡湯倍半夏;重者,合四物湯。厥陰瘧,發於寅申巳亥四旁之日,小腹痛引陰如淋,輕者,小建中湯;重者,四物湯加玄胡索、金鈴子、附子。

太陰辰戌丑未病。

太陰瘧,腹滿自利,善嘔,嘔已乃衰。輕者,異功散;重者,理中湯。如濕偏陰分,單寒氣虛作泄者,古棗附湯、附子理中湯;身重腹脹者,五苓散、朮附湯;浮腫,退黃丸。以上三陰血分受病。發在處暑後者,俱謂之溫瘧,乃隔冬感溫氣,藏於腎與骨髓,至夏秋重感新邪觸發,自臟而達之腑,乃傷之重者。

瘴瘧山嵐疫一方,瘴瘧,山溪蒸毒,令人迷困,發狂或啞,乍寒或啞,乍寒乍熱,乍有乍無者,涼膈散加柴胡、檳榔;不伏水土者,人參養胃湯。疫瘧,一方長幼相似,須參運氣寒熱用藥,大概不換金正氣散、五積交加散加減,如意丹最妙。

白話文:

瘧疾的治療首先要確定陰陽的屬性。陽瘧屬於外感邪氣,其中陽是指風,特點是有汗;陰是指寒,特點是無汗。陰瘧屬於內傷導致正氣虛弱,其中陽是指氣虛,陰是指血虛。陽瘧的病邪是上升的,發病於春夏;陰瘧的病邪是下降的,發病於秋冬。陽瘧屬於腑病,病邪較淺,與榮衛之氣並行,通常一天發作一次;陰瘧屬於臟病,病邪較深,與募原相連,不能與正氣並行,所以通常間隔一天才發作,或三四天才發作一次,久了就會形成瘧母。陽瘧通常在白天發作,因為病邪較淺,榮衛之氣在白天行走於背部和脊椎;陰瘧通常在夜間發作,因為病邪較深,榮衛之氣在夜晚行走於胸部和腹部。

也有兩天連續發作,停一天又發作的,以及白天和晚上各發作一次的,這些都是氣血同時受病。陽瘧的發作時間是子時到巳時,陰瘧的發作時間是午時到亥時。如果發作時間是寅時或卯時,卻在申時末退燒;或者在申時末發作,卻在子時或丑時退燒,都屬於陰陽不分,必須根據症狀及早用藥。也可以先確定發作時間來區分陰陽,然後用藥使陽瘧的發作停止,陰瘧的發作散開。現在民間用類似瘧疾的方法治療卻導致病情變成溫瘧,是因為沒有區分陰陽,這是不對的。要知道瘧疾是一種反覆發作的疾病,如果出現在傷寒中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壞病;如果出現在內傷中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癆瘵,這種病可不是什麼好病!一般來說,陽瘧容易治療,陰瘧很難治癒。

陽熱陰寒會如期出現。

陽邪之氣與榮氣相爭,邪火外發就會發熱;陰邪之氣與衛氣相爭,正氣退守體內就會發冷。衛氣虛弱就會先發冷,榮氣虛弱就會先發熱。表邪較多就容易寒冷,裡邪較多就容易發熱,表裡邪氣相當,寒熱就會相等。各種瘧疾中,只有食積夾雜火邪的,才會出現先冷後熱、又先熱後冷的情況,這被稱為寒熱並見。暑瘧通常單純發熱,濕瘧通常單純發冷,寒瘧是先冷後熱,風瘧是先熱後冷,其餘瘧疾都是先冷後熱。如果能明確陰陽寒熱的屬性,就能掌握瘧疾治療的根本。

寒瘧屬於太陽經,熱瘧屬於陽明經。寒瘧的症狀是腰背和頭頂疼痛,屬於太陽經的病症,寒冷多於發熱,出汗難以退燒,可以用柴胡加桂湯治療;如果只是單純的寒冷而沒有出汗,可以用五積散或古果附湯治療。熱瘧的症狀是眼睛疼痛,鼻子乾燥,面頰腫脹,屬於陽明經的病症,發熱多於寒冷,煩躁口渴,小便發紅,可以用柴苓湯治療;如果是夏天,可以用黃連香薷散治療;如果是熱傷氣分,只是單純發熱口渴,可以用白虎加參湯,或黃芩湯加少量桂枝治療。

風瘧屬於少陽經,會同時出現寒熱的症狀。

風瘧的症狀是口苦,嘔吐,噁心,脅肋疼痛,屬於少陽經的病症,寒熱程度相等,可以用柴胡桂枝湯治療;如果風邪較盛導致筋脈抽搐,可以用烏藥順氣散加柴胡、黃芩治療;如果身體疼痛,可以用敗毒散治療;如果咳嗽,可以用參蘇飲治療。以上是三陽經氣分受病的症狀。如果在處暑之前發作的,都屬於暴瘧,是病情較淺的。

少陰瘧發作於子午卯酉四個正方位的日子,厥陰瘧發作於寅申巳亥四個偏方位的日子。少陰瘧的症狀是舌頭乾燥,口乾,嘔吐,想關閉門窗。病情輕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加倍半夏治療;病情重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治療。厥陰瘧的症狀是小腹疼痛牽引陰部像淋病一樣,病情輕的,可以用小建中湯治療;病情重的,可以用四物湯加玄胡索、金鈴子、附子治療。

太陰瘧發作於辰戌丑未四個方位的日子。太陰瘧的症狀是腹部脹滿,容易腹瀉,嘔吐,嘔吐後感到虛弱。病情輕的,可以用異功散治療;病情重的,可以用理中湯治療。如果濕邪偏於陰分,單純寒冷,氣虛而導致腹瀉,可以用古棗附湯或附子理中湯治療;如果身體沉重腹脹,可以用五苓散或朮附湯治療;如果出現浮腫,可以用退黃丸治療。以上是三陰經血分受病的症狀。如果在處暑之後發作的,都屬於溫瘧,是因為在冬天感受了溫熱之氣,藏於腎和骨髓,到了夏秋季節又感受了新的邪氣而觸發,病邪從臟腑而達於腑,是病情較重的。

瘴瘧是山嵐濕熱的傳染病。瘴瘧的症狀是山溪濕毒侵入,導致人迷糊困倦,發狂或失語,時冷時熱,時有時無,可以用涼膈散加柴胡、檳榔治療;如果是不服水土,可以用人參養胃湯治療。疫瘧是同一地區的人出現相似的症狀,需要根據氣候的寒熱來用藥,通常用不換金正氣散、五積交加散加減,如意丹效果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