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20)

1. 寒類

霍亂

霍亂暑濕干三種,一種暑霍亂,即濕霍亂,但此疾夏秋惟甚,縱寒月亦多由伏暑,故名。一種濕霍亂,有聲有物。一種乾霍亂,有聲無物。治見三卷。

病本中焦濕熱壅;

標因外感四氣,或日間感熱、夜間受冷,或內素鬱熱,外又感寒,一時陰陽錯亂;然病本因飲食失節,或酥酪酒漿生冷,以致濕熱內甚,中焦脾土失運,當升不升,當降不降,是以上吐下瀉,脈多伏絕。又有挾七情鬱氣,痰涎聚膈,痞塞不通者,外見痰喘眩暈,亦必由傷飲食為之根也。

心腹卒痛或熱寒,先心痛者,則先吐;先腹痛者,則先瀉;心腹俱痛者,則吐瀉俱作。輕則吐瀉而已。凡吐瀉時,切不可與穀食,雖米湯,一呷咽立死,必待吐瀉盡,過半日飢甚,方可漸食稀粥。偏陽分,則多熱而渴;偏陰分,則多寒而不渴。

痰喘煩渴卻可恐;

痰喘、二陳湯、加味半硫丸。虛煩不眠,既濟湯。煩渴,九君子湯、桂苓甘露飲。大渴大躁大汗遺尿者死,回生散、養正丹救之。

轉筋舌卷囊縮危,陽明胃與大腸,以養宗筋。暴吐暴瀉,津液驟亡,小筋失其所養,故輕者兩腳轉筋而已,重者遍體轉筋,手足厥冷,若欲絕者,倉卒之際,宜以鹽填臍中,灼艾不計壯數,雖已死,而胸中有暖氣者,立蘇,急用茱萸散加小茴、甘草、蘇葉煎服,再研生蒜塗腳掌心,雖昏危入腹者,亦效。如血熱轉筋不已者,四物湯加黃芩、紅花,或蒼朮、南星。

水藥不入者,古椒豆散。轉筋不住,男子以手挽其陰,女子以手牽乳近兩邊。如舌卷囊縮轉筋入腹者,死。

分利升降消食冗。

霍亂乃濕熱兼風木為害,治宜散風寒,利濕降火,故四時通用藿香正氣散,為散風寒濕之要藥。寒月厥冷,脈沉不渴者,五積散、理中湯、古姜附湯;暑月煩渴者,黃連香薷散冷服,俱宜合五苓散,以分消上下,或更合益元散降火尤妙,此皆分利法也。又當引清氣上升,使濁氣自然下降。

吐瀉未徹者,宜用二陳湯加芎、芷、蒼朮、防風,探吐以提其氣。如吐湧不止,宜所服藥中加木瓜、檳榔,以降其氣。又有可下者,但不可純用涼藥。挾七情者,七氣湯、古參萸湯。傷飲食者,紅丸子、保和丸,俱薑湯送下。

通用四君子湯,有汗,加桂枝;無汗,加麻黃;吐利轉筋,腹痛體重,脈沉細,加白芍、良薑;四肢拘急,脈沉遲,屬少陰,加薑、附、厚朴;吐利轉筋,脅痛脈弦者,木剋土也,平胃散加木瓜,或小建中湯加柴胡、木瓜;四肢厥冷,脈微緩,屬厥陰者,小建中湯,加當歸、附子。

心脾痛

厥心痛先問久新,真心痛,因內外邪犯心君,一日即死。厥心痛,因內外邪犯心之胞絡,或他臟邪犯心之支脈,謂之厥者,諸痛皆少陰、厥陰氣逆上衝,又痛極則發厥也。新者,身既受寒,口又傷冷,郁遏元陽,宜草豆蔻丸、雞舌香散溫散之,或神保丸溫利之。稍久寒鬱為熱,或因七情者,始終是火,此古方多以苦寒瀉火為主,辛熱行氣為嚮導也。

白話文:

[寒類]

霍亂

霍亂分暑濕燥三種。暑霍亂也就是濕霍亂,盛行於夏秋,即使冬天也多由伏暑引起,因此得名。濕霍亂,有聲音伴隨嘔吐物;乾霍亂,有聲音但無嘔吐物。詳細治療方法見三卷。

疾病根本在於中焦濕熱壅塞;

發病原因是外感四氣,或白天受熱、晚上受冷,或體內本就鬱熱,又外感寒邪,導致陰陽失衡;但根本原因在於飲食不節,或食用酥酪、酒漿等生冷食物,導致濕熱內盛,中焦脾土運化失常,該升的不升,該降的不降,所以出現嘔吐腹瀉,脈象多虛弱或消失。還有些病例伴隨七情鬱氣,痰涎阻塞,導致胸悶不通,外在表現為痰喘、眩暈,其根本原因也必與飲食不節有關。

心腹突然疼痛,或寒或熱,先心痛則先嘔吐,先腹痛則先腹瀉,心腹同時疼痛則同時嘔吐腹瀉。輕症僅嘔吐腹瀉。嘔吐腹瀉時,絕對不能進食,即使是米湯,一喝就會立刻死亡,必須等到嘔吐腹瀉完全停止,過半天飢餓難忍時,才能慢慢食用稀粥。偏陽虛者,則多發熱口渴;偏陰虛者,則多畏寒無渴。

痰喘煩渴則危險;

痰喘可用二陳湯加味半硫丸治療;虛煩失眠,用既濟湯;煩渴,用九君子湯、桂苓甘露飲;大渴、煩躁、大汗、遺尿者危急,需用回生散、養正丹搶救。

肢體抽搐、舌頭卷縮、肛門緊閉則危殆。因陽明經(胃和大腸經)主司宗筋,暴吐暴瀉導致津液驟減,小筋得不到滋養,所以輕者兩腳抽搐,重者全身抽搐,手腳厥冷,瀕臨死亡。緊急情況下,應將鹽填塞肚臍,灸艾無需計數,即使已經死亡,但胸中尚有溫氣者,可立即甦醒。迅速服用茱萸散加小茴香、甘草、蘇葉煎劑,再用生蒜泥塗抹腳心,即使昏迷危重者,也可有效。如果因血熱導致抽搐不止,可用四物湯加黃芩、紅花,或蒼朮、南星。

藥物灌服不下去的,可用古椒豆散。抽搐不止,男子可用手牽拉陰莖,女子可用手牽拉乳房兩側。如果舌頭卷縮、肛門緊閉、抽搐不止,則為不治之症。

分利升降,消食導滯。

霍亂是濕熱兼夾風木邪氣所致,治療應散風寒、利濕降火,所以四季皆可使用藿香正氣散,是散風寒濕的要藥。寒冬厥冷,脈沉無渴者,可用五積散、理中湯、古姜附湯;夏日煩渴者,可用黃連香薷散冷服,都宜配合五苓散,以分消上下,或再配合益元散降火更佳,這些都是分利法。還應引導清氣上升,使濁氣自然下降。

嘔吐腹瀉未盡者,宜用二陳湯加川芎、芷草、蒼朮、防風,以探吐的方法提升陽氣。如果嘔吐不止,可在藥物中加入木瓜、檳榔,以降低胃氣。如有需要瀉下的,但不可單用寒涼藥物。因七情所致者,可用七氣湯、古參萸湯;因飲食所傷者,可用紅丸子、保和丸,均用薑湯送服。

常用四君子湯,有汗者加桂枝;無汗者加麻黃;嘔吐腹瀉、抽搐、腹痛、身體沉重、脈象沉細者,加白芍、良薑;四肢拘急、脈象沉遲,屬少陰證者,加生薑、附子、厚朴;嘔吐腹瀉、抽搐、脅痛、脈象弦細者,屬木剋土,可用平胃散加木瓜,或小建中湯加柴胡、木瓜;四肢厥冷、脈象微弱遲緩,屬厥陰證者,可用小建中湯加當歸、附子。

心脾痛

厥心痛需先詢問病程長短。真心痛,因內外邪侵犯心臟,一日內即可致死。厥心痛,因內外邪侵犯心臟的經絡,或其他臟腑的病邪侵犯心臟的支脈,稱為厥,諸痛皆因少陰、厥陰經氣逆上衝,而疼痛極度則會發厥。新發者,因身體受寒,又進食生冷食物,鬱遏元陽,宜用草豆蔻丸、雞舌香散溫散,或神保丸溫利。稍久則寒鬱化熱,或因七情所致者,始終是火邪,古方多用苦寒瀉火為主,辛熱行氣為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