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8)
外集·卷四 (18)
1. 寒類
咳嗽
咳嗽須分痰與聲,痰聲俱有肺脾經;
咳因氣動為聲,嗽乃血化為痰,肺氣動則咳,脾濕動則嗽,脾肺俱動,則咳嗽俱作。然以肺為主,故多言咳,則包嗽在其中。
實者痰稠聲且重,虛者聲利痰亦清。
咳必先審肺脈虛實,實者,浮大有力,若沉而滑,則痰氣盛也;虛者,弦大無力,若沉細帶數,則火鬱極也。
外因四氣隨時令,風乘肺,咳則鼻塞聲重,口乾喉癢,語未竟而咳,參蘇飲加桑白皮、杏仁,或柴胡半夏湯,後用諸咳丸。如久咳、夜咳、冬咳,風入肺竅者,宜熏之。寒乘肺,咳則胸緊聲啞,二陳湯加麻黃、杏仁,或蘇沉九寶飲、華蓋散、單生薑丸。有寒熱者,小柴胡湯。
又有一種,遇寒則咳者,謂之寒暄,乃寒包熱也,解表則除,枳梗湯加麻黃、防風、杏仁、陳皮、紫蘇、木通、黃芩。如風寒鬱熱夜咳者,三拗湯加知母、黃芩。暑乘肺,咳則口燥聲嘶吐沫,六一散加辰砂,見血者,枇杷葉散。濕乘肺,咳則身重,骨節煩疼灑淅,五苓散、不換金正氣散。
大概春氣上升,潤肺抑肝;夏火上炎,清金降火;秋濕熱甚,清熱瀉濕;冬風寒重,解表行痰。
內傷火鬱勞食情;
火咳,聲多痰少。五更咳多者,食積濕熱,火流肺中,瀉白散加知母,或古二母散;上半午咳多者,胃有實火,單石膏丸加知母、貝母,便閉喘渴痰稠者,涼膈散、敗毒散、古芩半丸;下半午咳多者,陰虛,四物湯合二陳湯,加知母、黃柏、麥門冬,順而下之。如陰虛火燥,寒熱盜汗,遺精見血者,四物湯加竹瀝,或滋陰降火湯、加味二母丸。
黃昏咳多者,火浮於肺,潤肺丸以斂之,不可純用涼藥。通用二陳湯去半夏,加貝母、栝蔞、青黛、山梔、黃芩、桑白皮。郁咳,即火咳久者。乾咳無痰,乃腎水焦枯,邪火獨炎於肺,瀉白散加苦梗為君以開之。久者,訶黎丸;虛者,腎氣丸;不得志者,霞天膏;如肺燥,皮枯瘡癢,便閉者,活血潤燥生津飲。勞咳,五勞虛咳也。
疲極傷肝,咳而左脅疼引小腹者,二陳湯,加芎、歸、芍藥、青皮、柴胡、草龍膽、黃芩、竹茹,或黃耆建中湯;勞神傷心,咳而咽乾咯血者,劫勞散、夢授天王補心丹;勞倦傷脾,咳而氣短無力者,調中益氣湯、補中益氣湯;叫呼傷肺,咳而嘔吐白沫,口燥聲嘶者,潤肺丸、人參清肺飲;房勞傷腎,咳而腰背痛、寒熱者,二陳芎歸湯。
又有一種傳證癆咳,即乾咳,癆咳久者,宜蛤蚧、天靈蓋、雄黃、硃砂之類,須於癆瘵條參之。食咳,因食積生痰,痰氣衝胸,腹滿者,二陳湯加厚朴、山楂、麥芽;傷生冷,以致肺胃不清、噯酸吐瀉,惡風寒者,五積散、理中湯、異攻散;傷煎炒熱物者,葶藶散,或三補丸加知母、貝母;傷酒食積者,香附栝蔞青黛丸。七情,臟氣不平則咳,久不已則入六腑。
白話文:
咳嗽這種病,要區分是「痰」還是「聲音」的問題,痰和聲音都跟肺和脾兩條經脈有關。
「咳」是因為氣的波動產生聲音;「嗽」是因為血化成痰。肺氣動就會咳嗽,脾濕動就會嗽,脾和肺都動,就會咳和嗽一起發生。但主要還是以肺為主,所以多數說「咳」,就包含了「嗽」在其中。
咳的聲音和痰液,如果痰濃稠,聲音也重,就屬於實證;如果聲音清脆,痰液也稀薄,就屬於虛證。
咳嗽一定要先診斷肺脈是虛還是實。實證的脈象,會是浮大有力,如果脈象是沉而滑,那就是痰氣很盛;虛證的脈象,會是弦大無力,如果脈象是沉細帶數,那就是體內火氣鬱積太久。
外在原因有風、寒、暑、濕四種氣,會隨著季節變化影響身體。風邪侵犯肺部,咳嗽時會鼻塞、聲音變重、口乾喉嚨癢,講話講到一半就開始咳,可以用參蘇飲加上桑白皮、杏仁,或是柴胡半夏湯,之後再用各種止咳丸。如果是久咳、夜咳、冬天咳,屬於風邪侵入肺竅,適合用薰蒸治療。寒邪侵犯肺部,咳嗽時會胸悶、聲音沙啞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麻黃、杏仁,或是蘇沉九寶飲、華蓋散、單生薑丸。如果有寒熱交替的症狀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
還有一種情況,遇到寒冷就咳嗽,叫做「寒包熱」,是寒邪包覆著體內熱氣,只要解表(去除體表寒邪)就能治好,可以用枳梗湯加上麻黃、防風、杏仁、陳皮、紫蘇、木通、黃芩。如果是風寒鬱積化熱導致夜咳,可以用三拗湯加上知母、黃芩。暑邪侵犯肺部,咳嗽時會口乾舌燥、聲音嘶啞、吐口沫,可以用六一散加上辰砂,如果咳出血絲,可以用枇杷葉散。濕邪侵犯肺部,咳嗽時會覺得身體沉重、骨節疼痛、發冷,可以用五苓散或不換金正氣散。
大致來說,春天陽氣上升,要潤肺抑制肝火;夏天火氣旺盛,要清肺火、降體內火氣;秋天濕熱嚴重,要清熱利濕;冬天風寒較重,要解表、化痰。
內傷的原因有火氣鬱積、勞累、飲食和情緒。
火咳,通常聲音大但痰少。如果是清晨五更時咳嗽較多,多半是飲食積滯、濕熱導致火氣流向肺部,可以用瀉白散加上知母,或是古二母散;如果是上午咳嗽較多,多半是胃有實火,可以用單石膏丸加上知母、貝母,如果便秘、氣喘、口渴、痰濃稠,可以用涼膈散、敗毒散、古芩半丸;如果是下午咳嗽較多,多半是陰虛,可以用四物湯合二陳湯,加上知母、黃柏、麥門冬來調順。如果陰虛火燥,出現怕冷發熱、盜汗、遺精、咳血等症狀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竹瀝,或是滋陰降火湯、加味二母丸。
如果黃昏時咳嗽較多,多半是火氣上浮到肺部,可以用潤肺丸來收斂,但不能只用寒涼藥。一般情況可以用二陳湯去掉半夏,加上貝母、栝蔞、青黛、山梔、黃芩、桑白皮。鬱咳,是火咳久了沒治好的情況。乾咳沒痰,是腎水枯竭,邪火獨自燃燒在肺部,可以用瀉白散加上苦梗來開導。久咳可以用訶黎丸;虛弱可以用腎氣丸;如果心情不佳可以用霞天膏;如果肺燥、皮膚乾燥搔癢、便秘,可以用活血潤燥生津飲。勞咳,是指過度勞累造成的虛咳。
如果過度疲勞傷肝,咳嗽時左脅疼痛牽引到小腹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芎、歸、芍藥、青皮、柴胡、草龍膽、黃芩、竹茹,或是黃耆建中湯;如果勞神傷心,咳嗽時咽喉乾燥、咳血,可以用劫勞散、夢授天王補心丹;如果勞倦傷脾,咳嗽時氣短無力,可以用調中益氣湯、補中益氣湯;如果大聲叫喊傷肺,咳嗽時會吐白沫、口乾舌燥、聲音嘶啞,可以用潤肺丸、人參清肺飲;如果是因為性生活過度傷腎,咳嗽時腰背疼痛、怕冷發熱,可以用二陳芎歸湯。
還有一種傳染性的癆咳,就是乾咳,如果是癆咳很久,可以用蛤蚧、天靈蓋、雄黃、硃砂等藥材,詳細情況要參考癆瘵的相關內容。食咳,是因為飲食積滯產生痰,痰氣衝到胸部,肚子脹滿,可以用二陳湯加上厚朴、山楂、麥芽;如果吃了生冷食物,導致肺胃不清、噯氣、吐瀉、怕冷,可以用五積散、理中湯、異攻散;如果吃了煎炒熱物,可以用葶藶散,或是三補丸加上知母、貝母;如果喝酒吃東西積滯,可以用香附栝蔞青黛丸。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導致臟腑之氣不平衡也會咳嗽,久了沒好會影響到六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