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6)
外集·卷四 (16)
1. 風類
風寒濕三邪交侵,在皮則頑不自覺,遇寒則急,遇熱則縱,應乎肺,其證氣喘煩滿;在脈則血滯,六脈澀而緊,面無色,應乎心,其證心煩上氣,嗌乾善噫;在肌肉則四肢不仁,應乎脾,其證怠惰嘔吐;在筋則屈而不伸,應乎肝,其證夜臥多驚,溺澀,小腹痛。在骨則重不能舉,尻以代踵,脊以代頭,應乎腎,其證心腹脹滿。
初入皮膚血脈,邪輕易治;留連筋骨,久而不痛不仁者難治;久久不愈,五痹復感三邪,入五臟,臥不起床,瀉多食少,亦如中風入臟者死。
祛邪後分氣血痰,初起強硬作痛者,宜疏風豁痰;沉重者,宜流濕行氣。久病,須分氣血虛實,痰瘀多少治之。氣虛痹者,關節不充,一身如從水中出,陽虛陰盛也,四君子湯加肉桂、生附,或川附丸。血虛痹者,皮膚不仁,濟生防風湯,或黃耆建中湯去飴加桂枝。挾瘀血者,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。
挾痰者,手足痹麻,多睡眩暈,濟生茯苓湯,或二陳湯加竹瀝、薑汁。腎脂枯涸不行,髓少筋弱,凍慄攣急者,十全大補湯、地仙丹。通用五痹湯,擦痹法。
補早反令經絡郁。
初病驟用參、耆、歸、地,則氣血滯而邪郁經絡不散。虛者,烏頭粥、行濕流氣散主之。
麻屬氣虛木痰瘀,此概言之耳。有因虛而風寒濕三氣乘之,麻木並作者;有氣血俱虛,但麻而不木者。蓋麻猶痹也,雖不知痛癢,尚覺氣微流行,在手多兼風濕,在足多兼寒濕。木則非惟不知痛癢,氣亦不覺流行,常木為瘀血礙氣,間木為濕痰。總皆經絡凝滯,血脈不貫,謂之不仁,或兼虛火,則肌肉瞤動,不可誤作風治。
周身掣痛麻木者,謂之周痹,乃肝氣不行也,宜先汗後補,黃耆湯。開目麻木暫退,閉目甚者,升陽和中湯。皮膚麻木者,補氣湯。手足麻,氣虛者,補中益氣湯去當歸、陳皮,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生甘草。虛甚挾風者,補中益氣湯正料,加烏藥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天麻。十指麻木,胃有濕痰死血者,二陳湯加二朮、紅花、桃仁,少加附子以行經。
左手腳腿偏麻疼痛,右口角並眼牽引側視者,表有風也,宜天麻黃耆湯。兩腿麻木者,導氣湯。兩腳麻木如火熱者,三妙丸。
治同痹風戒酒醋。
凡味酸傷筋則緩,味鹹傷骨則痿,令人發熱,變為痛痹、麻木等證。慎疾者,須戒魚腥、麵醬、酒醋。肉屬陽助火,但可量吃,若厚味過多,下必遺溺,上必痞悶,先用二陳湯加芍藥、黃連降火,然後用本證藥。
斑疹(附赤、白遊風)
斑疹屬火有二因,斑屬三焦無根之火,疹屬心火,其上侵於肺則一也。外因初起,頭疼身大熱。口知味者,忌大汗下,宜解肌微汗,有自吐瀉者即愈。內因頭或微疼,但手心熱,脾胃虛者,宜大補以降其火;體壯者,宜清肺以化其痰。
白話文:
[風類]
風寒濕三種邪氣互相侵犯,停留在皮膚表面,則感覺麻木遲鈍,遇冷則症狀加劇,遇熱則症狀緩解。邪氣侵犯肺經,症狀表現為氣喘、胸悶、煩躁;侵犯脈絡,則血液瘀滯,脈象澀緊,面色蒼白,侵犯心經,症狀表現為心煩、氣逆、咽喉乾燥、容易打嗝;侵犯肌肉,則四肢麻木無知覺,侵犯脾經,症狀表現為倦怠、嘔吐;侵犯筋脈,則關節屈曲不能伸直,侵犯肝經,症狀表現為夜臥多夢驚恐、小便困難、小腹疼痛;侵犯骨骼,則骨骼沉重難以抬起,臀部代替腳跟着地,脊柱代替頭部支撐身體,侵犯腎經,症狀表現為心腹脹滿。
邪氣剛侵犯皮膚和血管時,邪氣較輕,容易治療;如果停留在筋骨久久不愈,出現麻木不痛的症狀,則難以治療;如果久治不愈,五種痹症再次感受風寒濕三邪,侵犯五臟,則臥床不起,大便稀溏,食慾不振,甚至如同中風入臟一樣危及生命。
祛除邪氣後,要根據氣血痰的盛衰情況進行調理。初期症狀表現為強直疼痛的,應當疏風豁痰;症狀表現為沉重不適的,應當利濕行氣。久病者,需要辨別氣血虛實,痰瘀多少,再進行治療。氣虛痹痛者,關節無力,全身如同從水中出來一樣,屬於陽虛陰盛,可用四君子湯加肉桂、附子,或川附丸;血虛痹痛者,皮膚麻木,可用濟生防風湯,或黃耆建中湯去甘草加桂枝;瘀血痹痛者,可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;痰濕痹痛者,手足麻木,嗜睡、眩暈,可用濟生茯苓湯,或二陳湯加竹瀝、薑汁;腎精虧虛,髓液不足,筋脈衰弱,肢體拘攣,可用十全大補湯、地仙丹。此外,還可使用五痹湯及擦拭患處的方法。
早期就過度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生地,則會導致氣血瘀滯,邪氣鬱結在經絡中難以散去。虛弱者,可用烏頭粥、行濕流氣散治療。
麻木症屬於氣虛、痰瘀、木僵等病理變化,這只是一般的概括。有些麻木伴有木僵,是因身體虛弱而感受風寒濕邪氣所致;有些只有麻木而無木僵,是氣血俱虛所致。麻木與痹症相似,雖然沒有痛癢感覺,但仍感覺到氣血運行不暢,手部麻木多伴有風濕,足部麻木多伴有寒濕。木僵不僅沒有痛癢感,氣血運行也感覺不到,木僵多因瘀血阻礙氣血運行造成,有時也因濕痰阻滯造成。總之,麻木症都是由於經絡凝滯,血脈不通,稱為不仁,如果兼有虛火,則肌肉會抽搐,不可誤認為是風邪所致。
周身掣痛麻木,稱為周痹,是肝氣運行不暢所致,宜先發汗後補,可用黃耆湯;睜眼時麻木症狀減輕,閉眼時加重的,可用升陽和中湯;皮膚麻木者,可用補氣湯;手足麻木,氣虛者,可用補中益氣湯去當歸、陳皮,加五味子、白芍、生甘草;虛弱嚴重並兼有風邪者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烏藥、附子、羌活、防風、天麻;十指麻木,胃有濕痰瘀血者,可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白朮、紅花、桃仁,少量加附子以促進經絡通暢。
左手腳腿偏麻疼痛,右側口角和眼睛牽引向一側看的,是表邪風邪,可用天麻黃耆湯;兩腿麻木者,可用導氣湯;兩腳麻木,感覺灼熱者,可用三妙丸。
治療痹症要戒酒和醋。
凡是酸味傷筋則導致筋脈鬆弛,鹹味傷骨則導致骨骼痿弱,讓人發熱,轉變為痛痹、麻木等症狀。患有此類疾病的人,應該戒除魚腥、麵醬、酒和醋。肉屬於陽性食物,助長體內陽氣和火氣,少量食用可以,如果食用過多,則容易出現小便失禁、胸悶等症狀,應該先用二陳湯加芍藥、黃連來降火,然後再服用治療本病的藥物。
斑疹(附赤、白遊風)
斑疹屬火,有兩個原因:斑疹屬三焦虛火,疹子屬心火,心火上炎侵犯肺經,則二者相同。外因引起者,初期症狀為頭痛、全身發熱,能辨別味道,忌諱大汗出,應當解表以微微出汗,如有自發嘔吐腹瀉則可以自愈。內因引起者,頭痛輕微或無頭痛,但手心發熱,脾胃虛弱者,應當大補以瀉火;體質強壯者,應當清肺以化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