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12)

1. 風類

舌腫滿口,氣不得吐者,名木舌,用陳茶、陳白梅,入巴豆七枚,同搗成膏,薄荷水調刷口中,得下咽片時,即下一二行,以粥補住。如生瘡連腮頰腫者,玄參升麻湯。舌腫滿口不能聲,飲食不通者,名重舌,用蒲黃頻刷舌上自退。如不能咽藥,即以黃連濃煎,時時呷之,以瀉心火。

舌腫如豬胞者,以針刺舌下兩傍大脈,血出即消,切勿刺中脈,令血不止,誤刺以火燒銅筋烙之,血再不止者,死。或酣調鍋煤,敷舌上下,脫去再敷,須臾自消,不食者,亦死。舌腫,舌下有蟲如蛄螻、臥蠶,頭小白有尾,可燒鐵烙烙舌頭上即消。舌長過寸者,單冰片末敷之。

腎虛(火色)淡黑(一二點,宜以生薑蜜水洗紅後,用補腎兼痰火藥)肺痰脹,肝衄(痰熱,舌強壅腫,或短,甘露飲。肝熱舌出血如泉,單槐花末糝之)心脾裂作瘡。

心熱生瘡破裂,單黃連煎湯服;脾熱舌苔乾澀如雪,薄荷蜜、冰蘗丸;心脾熱者,升麻葛根湯加薄荷、黃芩、桔梗。

唇屬脾家病幾般,風瞤(動)寒掀(縮)熱裂干;

血虛無色氣瘡腫,繭唇不食療應難。

繭唇緊小,不能開合,飲食不得,不急治則死,外用青皮燒灰,豬脂調搽,仍將青皮灰末,每一錢,酒調服之。又方,用亂髮、蜂房、六畜毛燒灰,豬脂調搽,或橄欖燒灰,或黃柏散。內治,實者,瀉黃散;虛者,菊睛丸;腫者,薏苡仁湯。

牙齒

牙齒屬腎胃大腸,牙齒骨屬,腎之標也,精完則齒堅,腎衰則齒豁,虛熱則齒動。足陽明胃絡脈入齒上縫,止而不動地,喜寒飲而惡熱飲。手陽明大腸絡脈入齒下縫,動而不休,喜熱飲而惡寒飲。

腎虛滋陰腸胃涼。

多因飲食、色欲過度,以致濕熱上攻,口湧酸水,則牙床下清,而為腫、為痛,或出血,或生蟲,動搖黑爛脫落。大抵齒齦宣露動搖者,腎元虛也,宜滋陰補腎,八味丸、三味安腎丸、虎潛丸;惡寒熱而口臭穢者,腸胃熱也,宜涼藥瀉火祛風,清胃散。

開口便知風與熱,風牙因腸胃原有風邪,更襲外風入齒作痛,故開口吸風則痛甚,獨活散、消風散。風熱因外風與內熱相搏,齒齦腫痛,加之膿汁臭者,犀角升麻湯,或用石膏一兩,火煅酒淬,防風、荊芥、細辛、白芷各五分,為末,隨時水煎一二服,甚效。風冷入於齒齦,不腫不蛀,日漸動搖者,溫風散。

熱牙因腸胃積熱,開口臭穢難近者,敗毒散加荊、防、升麻、石膏,或調胃承氣湯蜜丸服;如腸胃素積濕熱,偶被風寒冷飲鬱於齒間作痛者,當歸龍膽散。虛熱攻衝,齦肉腫痛,口舌生瘡,宜柴胡、地骨皮等分,薄荷減半,水煎熱漱冷吐,或服之亦好。歷年齒痛黑爛脫落,必口吸涼稍止者,乃粱濕熱之火也,調胃承氣湯加黃連下之,或用升麻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等分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[風類]

舌頭腫脹滿口,呼吸不暢,稱為木舌。可用陳茶、陳白梅和巴豆七枚搗成膏狀,用薄荷水調和後塗刷在口中。能吞嚥一點點時,就服用一兩劑,並用粥來補充營養。如果生瘡並腫到腮頰,則服用玄參升麻湯。舌頭腫脹滿口,不能發聲,飲食不通,稱為重舌,可用蒲黃頻繁塗刷舌頭,自行消退。如果不能吞嚥藥物,就用黃連濃煎,經常含漱,以瀉去心火。

舌頭腫脹像豬的膀胱一樣,可用針刺舌下兩側的大血管,出血後腫脹就會消退。絕對不能刺中中間的血管,以免出血不止。如果誤刺,可用火燒過的銅針烙住傷口止血。如果仍然出血不止,就會死亡。或者用鍋底的煤灰敷在舌頭上下,脫落後再敷,很快就會消退。如果不能進食,也會死亡。舌頭腫脹,舌下有像螻蛄或蠶一樣的蟲子,頭部白色有尾部,可以用燒紅的鐵烙烙在舌頭上,就會消退。舌頭長度超過一寸,單用冰片粉末敷在上面即可。

腎虛(呈現火色或淡黑色,一二點,宜用生薑蜜水洗紅後,再服用補腎兼治痰火的藥物),肺痰脹,肝臟出血(痰熱,舌頭強硬腫脹,或舌頭短,服用甘露飲。肝熱導致舌頭出血如泉水般,單用槐花粉末撒在上面)。心脾產生裂口般的瘡瘍。

心火導致瘡瘍破裂,單用黃連煎湯服用;脾熱導致舌苔乾燥粗糙像雪一樣,服用薄荷蜜或冰蘗丸;心脾皆熱,服用升麻葛根湯,再加入薄荷、黃芩、桔梗。

嘴唇屬於脾臟,疾病種類繁多,包括風寒引起的抽搐、縮短、熱裂和乾燥;

血虛導致嘴唇顏色蒼白,伴隨瘡瘍腫脹,嘴唇緊縮不能進食,治療困難。

嘴唇緊縮狹小,無法開合,無法進食,不緊急治療就會死亡。外用青皮燒成灰,用豬油調和塗抹,同時將青皮灰末,每次一錢,用酒調服。另一個方劑,用亂髮、蜂房、六畜毛燒成灰,用豬油調和塗抹,或用橄欖燒成灰,或用黃柏散。內治,實證用瀉黃散;虛證用菊睛丸;腫脹則用薏苡仁湯。

牙齒

牙齒屬於腎、胃和大腸,牙齒的骨骼是腎臟的標誌。腎精充足,牙齒就堅固;腎臟衰弱,牙齒就鬆動;虛熱則牙齒活動。足陽明胃經絡脈進入牙齒上方的縫隙,牙齒停止活動,喜歡喝冷飲,厭惡熱飲。手陽明大腸經絡脈進入牙齒下方的縫隙,牙齒持續活動,喜歡喝熱飲,厭惡冷飲。

腎虛要滋陰,腸胃要清涼。

大多數情況是飲食、房事過度,導致濕熱上攻,口中湧出酸水,牙床下部清淨,而導致腫脹、疼痛,或出血,或生蟲,牙齒鬆動、變黑、腐爛、脫落。總之,牙齦暴露,牙齒鬆動,是腎元虛弱,應該滋陰補腎,服用八味丸、三味安腎丸、虎潛丸;惡寒發熱並且口臭,是腸胃熱盛,應該服用清熱瀉火祛風的藥物,服用清胃散。

張口就能知道是風邪還是熱邪。風牙是因為腸胃原本就有風邪,再加上外來風邪入侵牙齒而疼痛,所以張口吸風就會加重疼痛,服用獨活散、消風散。風熱是因為外風和內熱相搏,牙齦腫痛,並伴有膿液臭味,服用犀角升麻湯,或者用石膏一兩,火煅酒淬,防風、荊芥、細辛、白芷各五分,研磨成粉末,隨時用熱水沖服一兩劑,效果很好。風寒入侵牙齦,不腫不蛀,牙齒逐漸鬆動,服用溫風散。

熱牙是因為腸胃積熱,張口臭穢難以靠近,服用敗毒散,再加入荊芥、防風、升麻、石膏,或者服用調胃承氣湯蜜丸;如果腸胃本來就積聚濕熱,偶然因為風寒和冷飲鬱結在牙齒之間而疼痛,服用當歸龍膽散。虛熱上攻,牙齦腫痛,口舌生瘡,服用柴胡、地骨皮等分,薄荷減半,用熱水煎煮後漱口,然後吐出冷水,或者服用也很好。多年牙齒疼痛,變黑腐爛脫落,吸入涼氣稍有緩解,這是濕熱之火,服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,或者用升麻、白芷、防風、荊芥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等分,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