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10)

1. 風類

古方,鼻塞甚者,禦寒湯、澄茄丸;不知香臭者,通氣湯;內有硬物者,單南星飲、貼囟蓽茇餅,外用石菖蒲皂角等分為末,綿包塞鼻,仰臥片時;虛寒者,通草丸。

久成鼽衄淵流津;

鼻乃清氣出入之道,清氣者,胃中生髮之氣也。鼻塞久則氣壅不轉,熱鬱於腦,清濁混亂,為鼽、為衄、為淵。鼽者,鼻流清涕,熱微,二陳湯加芎、歸、細辛、白芷、防風、羌活、桔梗等分,姜煎,入薄荷少許。久不止者,芷荑散去薄荷,加荊芥、黃芩、神麯、南星、半夏等分,食後煎服,外用細辛膏。淵者,鼻流濁涕,熱盛,金沸草散倍黃芩,入鳳凰殼一枚,燒存性調服。

肺風,消風散加發灰。肺火流涕,咳吐膿血,桔梗湯、人參平肺散。膽移熱於腦,流涕濁臭,防風通聖散加薄荷、黃連,或芷荑散,外用蒼耳根、莖、苗子燒灰,醋調塗鼻內。有流臭黃水者,甚則腦亦作痛,俗名腦砂。有蟲食腦中,用絲瓜藤近根五尺,燒存性為末,酒調服;虛者,川烏散,外用白牛尾毛、橙葉等分為末,吹鼻中;倘有血出,加山梔亦不妨。衄者,鼻流清血,鼻淵久則必衄,防風散主之,詳後衄血。

傷酒鼻齄傷熱痛,鼻齄,準頭紅也,甚則紫黑。因飲酒血熱入肺,覆被風寒鬱久,則血凝濁而色赤,或不飲者,乃肺風血熱。俱宜四物二陳湯去半夏,加紅花,黃芩,水煎入酒少許,調五靈脂末服,氣虛加黃耆。常宜服單山梔丸,或黃連阿膠丸,間用升麻和氣飲,吞瀉青丸以除病根。

外用黃連末、天吊藤燒灰,桐油調敷,或硫粉散。鼻痛,因風邪入鼻,與正氣相搏,鼻道不通故痛,藿香正氣散、祛風通氣散。有痰水沖肺者,鼻膈隱痛,二陳湯加黃芩、山梔、桔梗、麥門冬。

鼻瘡鼻痔熱同因;

輕為鼻瘡,重為鼻痔,皆肺熱也。鼻中生瘡者,枇杷葉煎湯候冷,調消風散,食後服,忌煎、炒、薑、蒜熱物。外用辛荑為末,入腦、麝少許,綿裹塞鼻。鼻痔,肺氣熱極,日久凝濁,結成瘜肉如棗,滯塞鼻甕。甚者,又名鼻齆,宜防風通聖散,加三稜、海藻末調服。外用辛荑為君,細辛、杏仁少許為末,和羊髓、豬脂熬膏候冷,入雄黃、白礬、輕粉、麝香少許為丸,綿裹塞鼻,數日即脫。甚者加硇砂少許,或瓜礬散亦妙。

又食積熱痰生痔者,單蒼耳丸,內服外敷,最消食積;或用白礬二錢,細辛一錢,白芷五分,為末塞鼻。

疏風降火真要法,風寒外感者,溫以散之。風熱有自內郁者,或外感久則鬱而為熱,或內因飲食、衣服過暖,肝熱生風,亦鼻塞流涕,宜降火清金。

久宜養血補腎真。

凡鼻涕鼽、淵鼽,久甚不愈者,非心血虧,則腎水少,養血則血生,而火自降;補腎則水升,而金自清,雖鼻瘡、痔久亦宜。又鼻寒久不愈者,必內傷肺胃,清氣不能上升,非外感也,宜補中益氣湯以和之,此皆治本之論。

白話文:

風類

古代治療鼻塞的方子,鼻塞嚴重者,用禦寒湯、澄茄丸;聞不到氣味者,用通氣湯;鼻腔內有硬物者,用單南星飲,並在百會穴貼敷蓽茇餅,外用石菖蒲和皂角等量研磨成粉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,仰臥一會兒;體虛怕冷者,用通草丸。

久患鼻涕清稀或濃稠,甚至鼻出血。

鼻子是清氣出入的通道,清氣來自胃中。鼻塞久了,氣機阻滯不通,熱邪鬱積於腦部,清濁之氣混亂,就會出現鼻涕清稀(鼽)、鼻出血(衄)、鼻涕濃稠(淵)等症狀。鼻涕清稀(鼽),鼻涕清亮,熱邪較輕,可用二陳湯,再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細辛、白芷、防風、羌活、桔梗等量,用薑汁煎服,加少許薄荷。如果久治不愈,則用芷荑散去薄荷,加入荊芥、黃芩、神麴、南星、半夏等量,飯後服用,外用細辛膏。鼻涕濃稠(淵),鼻涕濃濁,熱邪較盛,用金沸草散加倍黃芩,再加入一枚燒成灰的鳳凰殼調服。

肺部風邪導致的鼻病,用消風散加人髮灰。肺火引起的鼻涕、咳嗽帶膿血,用桔梗湯、人參平肺散。膽經熱邪上犯於腦部,導致鼻涕濃濁腥臭,用防風通聖散加薄荷、黃連,或用芷荑散,外用蒼耳根、莖、葉燒成灰,用醋調和塗抹鼻腔內。流出黃色臭鼻涕,嚴重時還會頭痛,俗稱腦砂。如果懷疑有蟲子在腦中,用絲瓜藤根部五尺長的部分燒成灰,用酒調服;體虛者,用川烏散,外用白牛尾毛、橙葉等量研磨成粉吹入鼻中;如果出血,加山梔子也不妨礙。鼻出血(衄),鼻涕清稀或濃稠久了,往往會導致鼻出血,用防風散治療,詳見後面的鼻出血部分。

飲酒後引起的鼻塞、疼痛,鼻尖發紅,嚴重時會變成紫黑色。這是因為飲酒後血熱入肺,遇到風寒,鬱久則血凝滯而顏色發紅,或者沒有飲酒,也是因為肺部風熱血熱。都應該服用四物湯、二陳湯去半夏,加入紅花、黃芩,用水煎煮後加少許酒,調入五靈脂粉末服用,氣虛者加黃耆。經常服用單山梔丸,或黃連阿膠丸,間隔服用升麻湯和氣飲,服用瀉青丸以去除病根。

外用黃連粉、天吊藤燒灰,用桐油調和敷於患處,或者用硫磺粉。鼻痛,因為風邪入侵鼻子,與正氣相搏,鼻道不通而疼痛,用藿香正氣散、祛風通氣散。有痰水衝擊肺部者,鼻腔和膈肌隱隱作痛,用二陳湯加入黃芩、山梔子、桔梗、麥門冬。

鼻瘡和鼻息肉的病因都是熱邪。

輕者為鼻瘡,重者為鼻息肉,都是肺熱引起的。鼻腔內生瘡,用枇杷葉煎水放涼,調入消風散,飯後服用,忌食煎炸、辛辣、溫熱的食物。外用辛荑研磨成粉,加少許冰片、麝香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。鼻息肉,是肺氣熱極,日久凝濁,形成像棗子一樣的息肉,堵塞鼻腔。嚴重者,又稱鼻齄,用防風通聖散,加三稜、海藻粉末調服。外用辛荑為主藥,加少許細辛、杏仁研磨成粉,和羊髓、豬脂熬成膏,放涼後,加入少許雄黃、白礬、輕粉、麝香做成丸藥,用棉花包裹塞入鼻孔,幾天後就會脫落。嚴重者加少許硇砂,或用瓜礬散也很好。

還有因為飲食積滯、痰熱而生息肉者,用單蒼耳丸,內服外敷,最能消食積;或者用白礬二錢,細辛一錢,白芷五分,研磨成粉塞入鼻孔。

疏風清熱降火才是根本方法,風寒外感者,溫和地驅散風寒。風熱從內鬱積者,或者外感久而化熱,或者因為飲食、衣著過暖,肝火生風,也會鼻塞流涕,宜清熱降火,清泄肺金。

久病應養血補腎才是根本。

凡是鼻涕清稀、濃稠,久治不愈者,不是心血虧虛,就是腎精不足,養血則血足,熱邪自退;補腎則腎水充足,金氣自清,即使是鼻瘡、鼻息肉久治不愈,也應該這樣治療。鼻寒久治不愈者,一定是肺胃內傷,清氣不能上升,不是外感,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調理,這些都是治本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