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9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9)

1. 風類

虛聾,因久瀉,或大病後,風邪乘虛入耳,與氣相搏,嘈嘈而鳴,或時眼見黑花。陰虛者,四物湯加知、柏、菖蒲、遠志,或腎氣丸加磁石、故紙、菟絲子、黃柏。陽虛者,八味丸、益腎散、磁石湯。勞聾,昏昏聵聵,瘦瘁乏力。因勞力脫氣者,補中益氣湯加菖蒲;有火者,加知、柏、茯苓;因房勞脫精者,人參養榮湯加知、柏,或補骨脂丸。如久聾,腎虛氣虛,絕不聞者,難治。

耳鳴乃是聾之漸,惟氣閉多不鳴便聾。風熱鳴者,解毒湯加生地、知母,或通聖散;痰火鳴甚,當歸龍薈丸;挾濕,神芎丸,或青木香丸;腎虛微雞,滋腎丸。氣虛,四君子湯下;血虛,四物湯下;陰虛,虎潛丸。

停膿疼皆風熱湊;

聤耳,原有油液,風熱搏擊結核,鳴欲聾者,外用生豬脂、地龍、鍋煤等分,薑汁和丸棗核大,綿裹入耳,令潤挑去;重者,內服柴胡聰耳湯。膿耳,風熱上壅,流膿,外用枯礬五分,陳皮、胭脂俱燒灰各二分,麝五釐,為末,吹耳;重者,內服犀角飲子。耳疼如蟲走者,風盛;干痛者,風熱或屬虛火;有血水者,風濕。

外用蛇蛻燒存性為末吹入,或枯礬末亦可。疼甚,用吳萸、烏頭尖、大黃搗爛,盫足掌心。重者,內服東垣鼠黏子湯。

大要調氣與開關(竅),腎,水竅,耳而能聞聲者,水生於金也。肺主氣,一身之氣貫於耳,故能聽聲。凡治諸聾,必先調氣開鬱,間用磁石羊腎丸開竅。蓋聾皆痰火鬱結,非磁石鎮墜,烏、桂、椒、辛、菖蒲辛散流通,則老痰鬱火何由而開?然亦劫劑也,愈後以通聖散和之可也。

外治暴聾亦可透。

暴聾,用甘遂為丸塞耳,內服單甘草湯;稍久,用松香五錢溶化,入巴豆二十粒,蔥汁搗丸,綿裹塞耳,左聾塞右,右聾塞左,雙聾次第塞之。凍耳,用欖核燒灰,油調搽;如爛,貝母末干糝。百蟲入耳,用清油灌入,口吸氣,久自出。如蜒蚰入耳,用信花、雄黃各一錢為末,先用一字點耳中,次用貓尿灌之,取貓尿以生薑擦牙自出。又方用琴絃一段,將弦頭略軟二分,蘸驢膠,入耳黏出。

凡臥不宜厚被覆塞耳氣,久則不通,故養生者,常摩耳廓,以防聾也。

鼻塞須知問久新,鼻竅於肺,而能知香臭者,心也。人身水升火降,榮衛調和,則鼻司呼吸,往來不息而已。苟或寒傷皮毛,則鼻塞不利;火鬱清道,則香臭不知。新者,偶感風寒,鼻寒聲重,流涕噴嚏,宜以風寒治之,九味羌活湯、參蘇飲、消風百解散。久則,略感風寒,鼻塞等證便發,乃肺伏火邪,郁甚則喜熱惡寒,故略感冒,而內火便發,宜清金降火,兼通氣之劑,涼膈散加荊芥、白芷,或川芎石膏散。又有不必外感,四時鼻塞乾燥,不聞香臭,宜清金降火消痰之藥,清氣化痰丸、上清丸。

白話文:

[風類]

虛聾是因長期腹瀉或大病之後,風邪趁虛而入耳,與氣相搏,導致耳內嘈嘈作響,有時還會眼前發黑。陰虛體質者,可用四物湯加知母、柏子仁、菖蒲、遠志,或腎氣丸加磁石、煅石膏、菟絲子、黃柏。陽虛體質者,可用八味丸、益腎散、磁石湯。

勞聾是指因過度勞累導致的耳聾,症狀為耳鳴昏沉、身體消瘦乏力。因勞力過度耗損元氣者,可用補中益氣湯加菖蒲;伴有內火者,加知母、柏子仁、茯苓;因房事過度耗損精氣者,可用人參養榮湯加知母、柏子仁,或補骨脂丸。如果耳聾時間很久,且腎虛氣虛,完全聽不見聲音,則難以治療。

耳鳴是耳聾的早期徵兆,但氣閉塞者往往不鳴而直接變聾。風熱導致的耳鳴,可用解毒湯加生地黃、知母,或通聖散;痰火導致的耳鳴嚴重者,可用當歸龍薈丸;夾雜濕邪者,可用神芎丸或青木香丸;腎虛導致的耳鳴輕微者,可用滋腎丸。氣虛者,可用四君子湯;血虛者,可用四物湯;陰虛者,可用虎潛丸。

耳痛伴有膿液,都是風熱所致。

聤耳是指耳內原有油液,風熱搏擊形成結塊,伴有耳鳴欲聾者,可在耳外使用生豬油、地龍、鍋底灰等分量混合,用薑汁調成棗核大小的丸子,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,待其軟化後取出;病情嚴重者,需內服柴胡聰耳湯。膿耳是指風熱壅盛,流出膿液,可用枯礬五分、燒焦的陳皮、胭脂各二分、麝香五釐,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;病情嚴重者,需內服犀角飲子。耳痛如蟲蟻爬行,是風盛之症;耳痛乾燥,是風熱或虛火;伴有血水,是風濕之症。

外治可用蛇蛻燒成灰末吹入耳中,或用枯礬末。疼痛嚴重者,可用吳茱萸、烏頭尖、大黃搗爛,敷貼在足心湧泉穴。病情嚴重者,需內服東垣鼠黏子湯。

治療耳聾的大原則是調和氣血,疏通經絡。腎主水,耳為腎竅,聽覺的產生依靠腎氣;肺主氣,全身之氣都彙集於耳,所以才能聽見聲音。治療各種耳聾,都必須先調和氣血,疏通鬱結,必要時使用磁石羊腎丸來疏通經絡。因為耳聾大多是痰火鬱結所致,如果不使用磁石鎮墜,以及烏頭、桂枝、花椒、辛夷、菖蒲等辛溫藥物來疏通,則陳舊的痰火瘀滯就難以消除。但這些藥物都屬於峻猛之劑,療效顯著之後,宜用通聖散來調和。

外治法也可治療暴聾。

暴聾可用甘遂製成丸劑塞入耳中,內服單甘草湯;時間稍長,可用松香五錢溶化,加入巴豆二十粒,用蔥汁調成丸劑,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,左耳聾塞右耳,右耳聾塞左耳,雙耳聾則依次塞入。凍瘡引起的耳痛,可用橄欖核燒成灰,用油調和後塗抹;如果已經潰爛,則用貝母末乾燥後敷在患處。蟲子進入耳朵,可用清油灌入,然後用嘴吸氣,蟲子就會出來。如果是有蜒蚰進入耳朵,可用信石、雄黃各一錢研磨成粉末,先用少許點入耳中,然後用貓尿灌入,貓尿可以用生薑擦牙後取出。還有一個方法是用琴絃一段,將琴絃頭略微弄軟二分,蘸上驢膠,放入耳中黏出蟲子。

睡眠時不宜用厚被覆蓋耳朵,以免堵塞耳氣,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聽力下降。養生之人,常按摩耳廓,以預防耳聾。

鼻塞需區分久病與新發。鼻竅通於肺,而能辨別香臭則依靠心氣。人體水升火降,氣血調和,則鼻能正常呼吸。如果寒邪侵犯肌膚毛髮,則會導致鼻塞不通;如果心火鬱結,則會導致嗅覺失靈。新發的鼻塞,多是偶感風寒,鼻塞伴有寒重、流涕噴嚏,應以溫散風寒的方法治療,可用九味羌活湯、參蘇飲、消風散。久病的鼻塞,稍微受風寒就會發作,這是肺經伏藏的火邪,火邪鬱結嚴重者會喜熱惡寒,所以即使是輕微感冒,也會導致內火發作,應清金降火,兼通氣血,可用涼膈散加荊芥、白芷,或川芎石膏散。還有些鼻塞並非外感所致,四季鼻塞乾燥,嗅覺失靈,應使用清金降火、化痰的藥物,如清氣化痰丸、上清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