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8)

1. 風類

里證,肥人多風虛者,防風一字散、四生散、補肝散、還睛丸。瘦人血虛挾風者,通血丸、明目地黃丸、滋陰地黃丸、熟地黃丸。通用羊肝丸。久甚者,退翳丸、活命羊肝丸。

古人只消一(火)字了;

眼不過虛實而已。白輪變赤,火乘肺也;肉輪赤腫,火乘脾也;黑珠五色花翳,腎虛火也;神光青睛被翳,肝虛火也;赤脈瘀血貫目澀痛,心火自甚也。故童子水在上,則視明瞭;老人火在上,則視昏眊。實火氣有餘,宜前風熱藥中,加枳殼、杏仁以破氣;虛火血不足,宜前養陰藥中,加知母、黃柏以降火。黑睛有翳者,倍之。

蓋散有餘之火,在於破氣;降不足之火,在於養陰。

陽衰火少卻宜溫,或勞欲過度,或涼藥過多,以致渾身手足麻木,九竅不利,兩目緊急,青白墜見大眥,視物無力者,宜補陽湯、黃耆湯,或加黃柏,或菊睛丸。經曰:壯水之源,以鎮陽光,滋陰是也;壯火之主,以消陰翳,養陽是也。今人不分陰陽,專以龍腦辛香石藥搽點,而不知辛散損明,悲夫!

外治點洗要手巧。

凡暴赤腫,血壅氣凝者,一時連點三五次亦可,如氣血稍虛者,宜服藥以塞其源,藥水洗之。生有云膜,方可用點,若無翳膜,縱久,但可洗之,卻忌過用涼藥冷洗,冰血開化為水。至於針刀火烙,古人忌用,惟太陽經熱,生偷針痣,可刺去血。如爛翳用茜草根燒灰,燈心草蘸點之,須臾大痛,以百節草刮去。他如金針撥轉瞳人等法,另是一家傳授。

耳聾虛熱分新舊,新聾多熱,少陽、陽明火多故也,宜散風熱、開痰鬱之劑;舊聾多虛,腎常不足故也,宜滋補兼通竅之劑。脈症以腎為主,遲濡為虛,浮動為火,浮大為風,沉澀為氣,數實為熱。

兩胃怒左相火右;

厚味動胃火,則左右俱聾;憤怒動膽火,則左耳聾;色欲動相火,則右耳聾。三者,憤怒為多。

痰火風濕(氣)閉可通,痰火,因膏粱胃熱上升,兩耳蟬鳴。熱鬱甚,則氣閉漸聾,眼中流火,宜二陳湯加黃柏、木通、萹蓄、瞿麥。因酒者,通聖散加南星、枳殼、大黃,或滾痰丸。風聾,因風邪入耳,必內作癢,或兼頭痛。風熱或因郁者,防風通聖散,先將大黃酒煨,又酒炒三遍,後人諸藥俱用酒炒煎服。

風壅連頭目不清者,清神散。風虛者,排風湯、桂香飲、芎芷散。濕聾,因雨水浸漬,必內腫痛,涼膈散加羌活、防風,俱用酒炒,或五苓散加陳皮、枳殼、紫蘇、生薑。濕痰,神芎丸。濕熱挾氣,木香檳榔丸。氣聾,因臟氣厥逆,上壅入耳,痞塞不能,必兼眩暈。實人因怒者,當歸龍薈丸;虛人因思者,妙香散。

憂滯者,流氣飲子加菖蒲;上盛下虛者,秘傳降氣湯加菖蒲。

虛勞精氣脫難救。

白話文:

[風類]

內科病症,肥胖體質多因風虛引起,可用防風一字散、四生散、補肝散、還睛丸治療。瘦弱體質因血虛夾雜風邪引起,可用通血丸、明目地黃丸、滋陰地黃丸、熟地黃丸治療。兩種體質皆可服用羊肝丸。病情久治不癒者,可用退翳丸、活命羊肝丸。

古人只需一句「火」字便能概括眼疾的成因;

眼疾不過虛實之分。眼白變紅,是肺經火盛;眼肉紅腫,是脾經火盛;瞳孔出現五彩斑斕的翳障,是腎虛火旺;眼白發青,瞳孔被翳障遮蓋,是肝虛火旺;眼白佈滿紅血絲,眼睛澀痛,是心火過盛。所以,兒童體內水分充足,視力清晰;老年人體內火氣旺盛,視力模糊。實火,火氣過盛,可在治療風熱的藥方中加入枳殼、杏仁以宣洩肺氣;虛火,血虛火旺,可在滋陰的藥方中加入知母、黃柏以瀉火。瞳孔有翳障者,藥量加倍。

總之,消除過盛的火氣,需宣洩肺氣;滋補不足的火氣,需滋陰降火。

陽氣衰弱,火氣不足,宜溫補,或因房事過度,或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導致四肢麻木,九竅不通,眼睛脹痛,眼白下垂,視力減退者,宜服用補陽湯、黃耆湯,或加黃柏,或服用菊睛丸。經書上說:滋養腎水之源,以鎮壓陽氣,這是滋陰;壯大火氣的主力,以消除陰翳,這是養陽。現代人不懂陰陽調和,只用龍腦等辛香刺激的藥物塗擦眼睛,卻不知辛辣之物會損傷眼睛,令人惋惜!

外治法,眼藥水點洗需手法靈巧。

凡是眼睛紅腫,血瘀氣滯者,可一次連續點藥水三五次,若氣血稍虛,宜服藥以固本,再用藥水洗眼。如有雲翳,可用藥水點眼,若無翳膜,即使時間久了,也只可用藥水清洗,忌用過多寒涼藥物冷敷,以免血液凝固,化為積水。至於針灸、刀割、火烙等方法,古人均忌用,只有太陽經熱,長出針刺樣的小痣,可刺出血。如眼部潰爛生翳,可用茜草根燒成灰,用燈芯草沾上點眼,會立刻劇痛,再用百節草刮去。其他如用金針撥動瞳孔等方法,是各家獨有的秘傳技法。

耳聾

耳聾因虛熱引起,分新舊兩種。新發生的耳聾多為熱證,少陽、陽明經火盛所致,宜服用散風熱、化痰的藥物;久治不癒的耳聾多為虛證,腎氣不足所致,宜服用滋補兼通竅的藥物。脈象以腎經為主,脈遲弱為虛,脈浮動為火,脈浮大為風,脈沉澀為氣,脈數有力為熱。

左右耳聾與臟腑有關:

辛辣厚味之物刺激胃火,則左右耳皆聾;憤怒導致膽火上升,則左耳聾;房事過度導致相火妄動,則右耳聾。三者之中,憤怒者居多。

痰火風濕(氣)阻滯耳竅,可服用通竅的藥物。痰火,因飲食過度,胃熱上蒸,兩耳鳴如蟬鳴。熱毒嚴重,則氣閉塞而漸聾,眼中仿佛有火光閃動,宜服用二陳湯加黃柏、木通、萹蓄、瞿麥。因飲酒引起者,服用通聖散加南星、枳殼、大黃,或服用滾痰丸。風邪入耳引起耳聾,則耳內瘙癢,或伴頭痛。風熱或鬱熱引起的耳聾,宜服用防風通聖散,大黃需用酒煨,再用酒炒三次,其他藥物也用酒炒煎服。

風邪阻滯,導致頭目不清,服用清神散。風虛引起的耳聾,服用排風湯、桂香飲、芎芷散。濕邪入耳引起的耳聾,因雨水浸漬,耳內腫痛,服用涼膈散加羌活、防風,藥物皆用酒炒,或服用五苓散加陳皮、枳殼、紫蘇、生薑。濕痰引起的耳聾,服用神芎丸。濕熱夾雜氣滯引起的耳聾,服用木香檳榔丸。氣虛引起的耳聾,因臟腑之氣逆亂上衝耳竅,導致耳塞不通,必伴有頭暈。實證因憤怒引起者,服用當歸龍薈丸;虛證因憂思引起者,服用妙香散。

憂鬱思慮過度者,服用流氣飲子加菖蒲;上焦實證,下焦虛證者,服用秘傳降氣湯加菖蒲。

虛勞損傷精氣,難以治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