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6)
外集·卷四 (6)
1. 風類
風證,則瞳人青,或瞳人連眥頭皆癢,不能收瞼,乃膽受風熱,宜防風一字散。不治證:瞳人幹缺,痛澀無淚;或白藏在黑水下,向日細視方見;或兩眼相傳疼痛,早輕夜重;或內障,五色相間,頭痛無淚,日中如坐暗室;或雷頭風,熱毒氣衝入睛中,牽引瞳人,或微或大不見。
八廓寄位始有名,乾為天廓,位兩邊白睛中間,屬肺與大腸;坎為水廓,位瞳子,屬腎;良為山廓,位神光,屬膽;震為雷廓,位白睛上截向小眥,屬小腸;巽為風廓,位烏珠瞳人外,屬肝;離為火廓,位大、小眥,屬心與命門;坤為地廓,位上下瞼,屬脾胃;兌為澤廓,位白睛下截向大眥,屬膀胱。
婦人小兒大同耳。
婦人活血為主,有孕忌用麝點。小兒眼患,多是胎毒及食毒,內服敗毒散,外洗解毒湯,切忌披鐮針灸。小兒初生胎風,雙目紅而眶邊赤爛,至三四歲不愈,宜消風散,桑白皮煎湯下。又小兒通睛,欲觀東邊則見西畔,若振掉頭腦,則睛方轉,此肝受驚風,宜牛黃丸。又小兒眼泡患斑瘡,熱氣衝透睛中,疼痛淚出,翳如銀片,腫澀難開,宜柴胡散、神醫散。
又小兒瞼中初生如麻仁,目漸如豆,懸垂瞼內,乃風熱攻脾,宜五退散加減。又小兒疳眼,初起澀癢,久生瘡翳腫痛,乃肝風所沖,或痢後虛熱上攻者,俱忌點,宜還睛散。痘瘡眼,詳疹痘。小兒不治證:胎中受風,五臟不和,嘔吐黃汁,兩眼青盲不明;及初生視物近看,轉睛不快,至四五歲,瞳人結白,昏蒙不見。
暴赤腫痛澀且癢,或飲食積熱;或天行赤目,長幼相似;或傷寒後餘熱,以致血熱痰壅,則目暴赤腫。痛為熱,癢為風,澀為毒,不可概用涼藥,因成內障;亦不可誤用溫藥助熱,致令昏澀眵淚,胬肉攀睛等狀,是成外障,決明散主之。又有睡覺目赤腫,良久無事者,血復散於四肢也。
宜地黃粥。又或讀書、針刺過度而痛者,名曰肝勞,但須閉目調護。又中惡祟,卒痛如針刺,或如火灸,及太陽穴痛,早輕夜重,宜決明散。
翳膜眵昏總是表;
暴赤後,熱流肺經,輕則朦朧而已,稍重則生云膜。如黃膜從下生,而上衝黑睛,痛澀難開,乃脾受風食毒,可治;如赤膜從上生,下遮覆黑睛,名垂簾膜,乃客熱上衝也,難治。又重則生翳障,狀如珍珠、碎米,紅色自下而上者易治;狀如梅花葉,白綠自上而下者難治。治法宜先去翳,而後清熱,若先去熱,則翳難去。
眵淚熱而交流兩瞼赤者,屬肝熱之甚,或衝風淚出,由熱甚而水化制之也。又肺受風寒,遇風冷則流淚尤甚者,白殭蠶散;風淚不止,食後吞當歸龍薈丸數粒。目昏者,熱鬱也。甚則平白日無所見,故傷寒病熱極,則目盲而不識人。目微昏者,至近則轉,難辨物,或如隔簾視,或視如蠅翅,或見黑花,皆目之玄府閉密,而致榮衛精神不能升降故也。若患風疹者,必多眼暗,攻其風則暗自去。
白話文:
風類
眼睛患風症,瞳孔會呈現青色,或者瞳孔和眼角都發癢,眼瞼無法閉合,這是膽經受風熱侵襲所致,應服用防風一字散。以下情況則不宜治療:瞳孔乾澀、疼痛、無淚;或者眼白隱藏在黑眼球下方,需向著陽光細看才能看見;或者兩眼交替疼痛,早上輕晚上重;或者內障,眼球呈現五種顏色混雜,頭痛無淚,白天如同坐在黑暗房間裡;或者雷頭風,熱毒之氣衝入眼中,牽引瞳孔,瞳孔大小變化莫測。
眼部穴位分別對應不同的臟腑:乾卦位於兩側眼白中間,屬肺和大腸;坎卦位於瞳孔,屬腎;艮卦位於瞳孔的神光處,屬膽;震卦位於眼白上部靠近內眼角,屬小腸;巽卦位於瞳孔外圍的烏珠(黑眼珠)處,屬肝;離卦位於內外眼角,屬心和命門;坤卦位於上下眼瞼,屬脾胃;兌卦位於眼白下部靠近外眼角,屬膀胱。
婦女和兒童眼疾的治療大體相同。
婦女治療眼疾以活血為主,孕婦忌用麝香。兒童眼疾多由胎毒或飲食中毒引起,內服敗毒散,外洗解毒湯,忌用針灸。新生兒患胎風,雙眼發紅,眼眶周圍紅腫潰爛,三四歲仍未痊癒,應服用消風散,並以桑白皮煎湯服用。又,兒童眼球轉動異常,看東邊卻看到西邊,需搖晃頭部才能轉動眼球,這是肝經受驚風所致,宜服用牛黃丸。此外,兒童眼瞼患有斑瘡,熱氣衝入眼中,疼痛流淚,眼翳如同銀片,腫脹疼痛難以睜開,應服用柴胡散、神醫散。
兒童眼瞼初生時如麻子般大小,逐漸長大如豆子般大小,懸掛在眼瞼內,這是風熱侵犯脾經所致,應服用五退散加減。兒童疳眼,初期眼部乾澀發癢,日久形成瘡翳腫痛,這是肝風所致,或因痢疾後虛熱上攻所致,均忌用點藥,應服用還睛散。痘瘡引起的目疾,詳見疹痘篇。以下情況兒童不宜治療:胎中受風,五臟不和,嘔吐黃水,雙目青盲;以及新生兒只能看近處,轉動眼球不靈活,到四五歲時,瞳孔長白翳,視力模糊不清。
眼睛紅腫疼痛、乾澀發癢,可能是飲食積熱;或是流行性眼疾,老幼皆然;或是傷寒病後餘熱未清,導致血熱痰濁阻塞,致使眼睛紅腫。疼痛屬熱,發癢屬風,乾澀屬毒,不可一概使用寒涼藥物,以免導致內障;也不可誤用溫熱藥物助長病情,導致眼睛昏暗、分泌物增多、胬肉攀生等外障症狀,決明散主治。此外,睡醒後眼睛紅腫,但過後就沒事了,這是血液回流四肢的緣故。
宜食地黃粥。讀書、針灸過度導致眼睛疼痛,稱為肝勞,需閉目休息。若因中邪而眼睛突然疼痛,如同針刺或火灸,以及太陽穴疼痛,早上輕晚上重,宜服用決明散。
眼翳、眼屎、視力模糊都是表證;
眼睛紅腫後,熱邪循肺經上行,輕則視力模糊,稍重則形成雲翳。如果黃色眼翳從下往上衝擊黑眼球,疼痛乾澀難以睜開,這是脾經受風食毒所致,可以治療;如果紅色眼翳從上往下遮蓋黑眼球,稱為垂簾膜,這是外邪熱氣上衝所致,難以治療。嚴重者會形成翳障,狀如珍珠、碎米,紅色從下往上者易治;狀如梅花葉,白綠色從上往下者難治。治療方法應先去除眼翳,然後再清熱,如果先清熱,則眼翳難以去除。
眼屎增多,伴隨兩眼瞼發紅,這是肝熱過盛;或者風邪衝擊導致流淚,是由於熱盛而水液化解所致。肺經受風寒,遇風冷則流淚加重者,服用白殭蠶散;風淚不止,飯後服用當歸龍薈丸數粒。眼睛昏花是熱邪鬱結所致。嚴重者白天什麼也看不見,因此傷寒病熱極,則目盲不識人。眼睛稍微昏花,看近處時需要轉動眼睛,難以辨認物體,或者如同隔著簾子看東西,或者視物如同飛蠅翅膀,或者看見黑點,都是眼睛的玄府(瞳孔)閉塞,導致營衛之氣和精神不能升降所致。若患風疹,則必然眼花,治療風邪,眼花就會自行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