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1)
外集·卷四 (1)
1. 郁
與氣類參看:寒鬱,如心脾腹痛;火鬱,如脅痛、跌撲、癰疽、瘡癤;濕鬱,如腰腳疝痛,分見各類。
六郁仍分痰火積,郁者,病結不散也。六郁:氣、血、痰、食、濕、熱。然氣鬱則生濕,濕鬱則成熱,熱鬱則成痰,痰鬱則血不行,血鬱則食不消而成症痞,六者皆相因為病。以致當升降不得升降,當變化不得變化,故法以順氣為先,降火化痰消積分多少治,與諸氣大同。凡病,當先尋六郁與痰火,有則急治於此,無則依雜證治。
久則升散三焦通;
郁本病久不解,因服藥雜亂而成,又有郁久而生病者,俱宜升提。如郁在中焦,以蒼朮、川芎開提其氣以升之;如食在氣上,提其氣則食亦自消;痰鬱火邪在下,二便不利者,二陳湯,加升麻、柴胡、川芎、防風以升發之;熱鬱,升陽散火湯;火鬱,火鬱湯主之,當看發在何經,加各經火藥。又五郁治法,見第七卷。
氣痰滿胸血能食,丹溪治病,氣用四君子湯,血用四物湯,痰用二陳湯,時以六郁湯料參之,此雜病治法總要也。氣鬱胸滿脅痛,脈沉澀,加木香、檳榔、烏藥、蒼朮、川芎,倍香附、砂仁。痰鬱胸滿,動則喘急,起臥怠惰,寸脈沉滑,加南星、香附、栝蔞仁、海石。血鬱四肢無力,能食,小便淋,大便紅,脈沉芤澀,加桃仁、韭汁、牡丹皮。
食脹濕痛熱目蒙;
二陳湯為主。食鬱噯酸惡食,黃疸鼓脹痞塊,氣口緊盛,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;傷冷食胃脘痛,加草豆蔻、乾薑。濕鬱周身關節走痛,首如物蒙,足重亦然,遇陰寒便發,脈沉濡,加白朮,倍蒼朮。熱鬱目蒙,口乾舌燥,小便淋濁,脈沉數,加黃連,倍山梔、連翹。六郁不言風寒者,風寒鬱則為熱故也。但諸郁挾風,加防風、苦參;挾寒加吳茱、香附、紫蘇。
脫營愚者眠食廢,先順後逆,雖不中邪,病從內生,令人飲食無味,神倦肌瘦,名曰脫營。內服交感丹,外用香鹽散,臨臥擦牙。有鬱結在脾,半年不食,或午後發熱,酉戌時退,或煩悶作渴加嘔,或困臥如癡向里,坐亦喜向暗處,婦人經水極少,男子小便點滴,皆憂思氣結。治宜溫膽湯,或二陳湯加參、朮、紅花。
痰火甚者,以痰藥吐之、下之,後用越鞠丸調理。
有志養陰神自充。
平人上納下化,水穀滋沛身中,陰氣自生。如失名利之士,有志恢圖,過於勞倦,形氣衰少,穀氣不盛,上焦不行,下脘不通而胃熱,熱熏胸中則內熱。宜養陰降火,三白湯,加陳皮、蒼朮、川芎、山梔、香附、枳殼、甘草,煎熟入薑汁少許,熱服以散其鬱;加當歸、黃柏、沙參,或玄參以養其陰;痰,加貝母;夏,加麥門冬;冬,加補骨脂。蓋當歸隨參補血,白芍隨二術除郁。
因食冷物,郁遏陽氣於脾土中,多因血虛而得之,故用炒黑山梔解五臟結,益少陰血。若不早治,復恣酒色,癆瘵之由也。
白話文:
標題: [鬱結]
內容: 參考氣類來看,有寒鬱,比如心臟、脾胃、腹部疼痛;火鬱,例如脅部疼痛、跌打損傷、癰疽、瘡癤;溼鬱,像是腰部、腳部、疝氣疼痛,具體症狀請參照各類病症。
六鬱分爲痰、火、積聚,鬱結,就是疾病凝結不散開。六鬱包括:氣、血、痰、食、溼、熱。然而氣鬱則會生成溼,溼鬱則形成熱,熱鬱則轉爲痰,痰鬱則血液流通受阻,血鬱則食物消化不良形成症痞,這六種情況相互影響,共同致病。導致應當上升下降的不能升降,應當變化的不能變化,因此治療方法首先以順氣爲主,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來降火、化痰、消積,與其它氣類治療方式大同小異。任何疾病,都應先尋找六鬱和痰火的原因,如果存在,則緊急對此進行治療,如果不存在,則依據雜證治療。
長期鬱結,則需提升三焦,使之暢通;
鬱結原本是因爲疾病長時間未能解決,加上用藥雜亂所形成,也有因爲長時間鬱結而產生新的疾病,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提升療法。比如鬱結在中焦,可以用蒼朮、川芎來提升氣機;如果食物停留在氣的上方,提升氣機,食物自然就能消化;痰溼和火邪在下方,大小便不暢,可以使用二陳湯,再加入升麻、柴胡、川芎、防風來促進其發散;熱鬱,使用昇陽散火湯;火鬱,使用火鬱湯,應看發病於哪條經絡,再加入相應的經絡火藥。另外,五鬱的治療方法,見第七卷。
氣、痰滿胸,血能食,丹溪在治病時,氣用四君子湯,血用四物湯,痰用二陳湯,適時參以六鬱湯,這是雜病治療的重要方法。氣鬱胸滿脅痛,脈象沉澀,可以加入木香、檳榔、烏藥、蒼朮、川芎,加倍香附、砂仁。痰鬱胸滿,活動後喘急,起身臥牀都懶惰,寸脈沉滑,可以加入天南星、香附、栝樓仁、海石。血鬱四肢無力,能吃,小便淋漓,大便帶紅,脈象沉芤澀,可以加入桃仁、韭菜汁、牡丹皮。
食脹、溼痛、熱矇眼;
主要使用二陳湯。食鬱噯酸惡食,黃疸、鼓脹、痞塊,氣口緊盛,可以加入山楂、神曲、麥芽;冷食傷胃脘痛,可以加入草豆蔻、乾薑。溼鬱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,頭昏沉,足部沉重,遇到陰寒天氣就發作,脈象沉濡,可以加入白朮,加倍蒼朮。熱鬱矇眼,口乾舌燥,小便渾濁,脈象沉數,可以加入黃連,加倍山梔、連翹。六鬱未提及風寒,是因爲風寒鬱結就會轉化爲熱。但是各種鬱結如果挾風,可以加入防風、苦參;挾寒則加吳茱萸、香附、紫蘇。
脫營的患者,睡眠飲食廢止,先順後逆,即使沒有受到邪氣侵襲,疾病從內而生,讓人飲食無味,精神疲倦,肌肉消瘦,這稱爲脫營。內服交感丹,外用香鹽散,臨睡前刷牙。有鬱結在脾臟,半年不吃東西,或者午後發熱,酉戌時退燒,或者煩悶口渴並伴有嘔吐,或者睏倦臥牀如癡呆狀,坐着也喜歡向暗處,女性月經量極少,男性小便點滴,都是憂思氣結。治療應該使用溫膽湯,或者二陳湯加人參、白朮、紅花。
痰火嚴重的患者,可以使用祛痰藥物吐之、下之,之後使用越鞠丸調理。
有志於養陰,精神自然充沛。
正常人上納下化,水谷滋潤全身,陰氣自然生成。比如失去名利的人,有志於重新規劃,過於勞累,形體和氣力衰退,谷氣不旺盛,上焦運行不暢,下脘不通而胃熱,熱氣燻蒸胸中則內熱。應該養陰降火,使用三白湯,加陳皮、蒼朮、川芎、山梔、香附、枳殼、甘草,煮熟後加入少許薑汁,熱服以散去鬱結;加當歸、黃柏、沙參,或玄參以滋養陰液;有痰,加貝母;夏天,加麥門冬;冬天,加補骨脂。因爲當歸隨人參補血,白芍隨白朮除去鬱結。
因爲食用冷食,陽氣在脾土中被抑制,大多是因爲血虛而引起的,所以使用炒黑山梔子來解開五臟的結滯,增加少陰血。如果不盡早治療,再次放縱飲酒和性生活,這就是癆瘵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