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3)

1.

痰分新久內外邪,痰乃津血所成,隨氣升降,氣血調和,則流行不聚,內外感傷,則壅逆為患。新而輕者,形色青白稀薄,氣味亦淡;久而重者,黃濁稠黏凝結,咯之難出,漸成惡味,酸辣腥臊鹹苦。但痰證初起,頭痛發熱;類外感表證,久則潮咳夜重,類內傷陰火。又痰飲流注,肢節疼痛,類風證,但痰證胸滿食減,肌色如故,脈滑不勻不定為異耳。

遊溢諸經主病賒。

人知氣血為病,而不知痰病尤多。生於脾,多四肢倦怠,或腹痛腫脹泄瀉,名曰濕痰。若挾食積瘀血,遂成窠囊痞塊,又名食痰。留於胃脘,多嘔吐吞酸嘈雜,上衝頭面烘熱,名曰火痰。若因飲酒,乾嘔噯,臂脅痛,又名酒痰。升於肺,多毛焦面白如枯骨,咽乾口燥,咳嗽喘促,名曰燥痰,久為老痰、郁痰。

又七情痰滯咽膈,多胸脅痞滿,名曰氣痰。迷於心,多怔忡顛狂,夢寐奇怪,名曰熱痰。動於肝,多眩暈頭風,眼目瞤動昏澀,耳輪搔癢,脅肋脹痛,左癱右瘓,麻木蜷跛奇症,名曰風痰。聚於腎,多足膝痠軟,腰背強痛,肢節冷痹骨痛,名曰寒痰,又名虛痰。

凡渾身習習如蟲行,或身中結核不紅不腫,或頸項結核似癧非癧,或走馬喉痹,或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,噎塞煩悶,或背中常有一點如冰冷痛,或心下冰冷時痛,或四肢腫硬似痛非痛,或骨節刺痛無常處,或吐冷涎綠水黑汁,或大小便膿,或關格不通,以至癆瘵荏苒,婦人經閉,小兒驚搐,皆須先去敗痰,然後調理。他如斗家胸骨撲傷,刺痛不已,散血之劑罔功,續以自己小便飲之,須臾吐痰,其痛立止。

百病兼痰如此。

風青寒黑濕色白,風痰外感賊邪,或腎枯木動,或內風鬱熱,色青而光。風虛,三生飲、古龍虎丹;風熱,小省風湯、搜風化痰丸、四神丹、竹瀝膏。寒痰因形寒飲冷,色深青黑如灰,善唾或喘。輕者,五積散、藿香正氣散;重者,溫中化痰丸、古半硫丸。濕痰,或外感濕滯,或停飲不散。

色白喘急者,千緡湯;心痛者,單半夏丸,或神術丸;濕熱色黃者,中和丸、清膈蒼莎丸;在裡者,青礞石丸。

熱黃甚則帶紅紫;

熱痰因厚味積熱,或外感誤溫所致。色黃,甚則帶血或紫,清氣化痰丸煎服,大金花丸、滾痰丸。

火鬱稠黏氣如絮,火痰因飲食衣褥過厚,火蒸津液成痰稠濁,二陳湯加芩、連、山梔,或抑上丸、潤下丸。郁痰即火痰鬱於心肺之久者,凝滯胸膈,稠黏難咯,忌南星、半夏燥藥,宜開鬱降火,清金潤肺,緩以治之,節齋化痰丸、謝傳清金丸、單貝母丸、霞天膏。氣痰,七情郁成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形如破絮,或如梅核,四七湯。

久者,換蘇子,加黃芩、山梔、海石、三仙丸、千金指迷丸。

白話文:

痰的分類,可以依據新舊、內外病因來區分。痰的形成是由於身體的津液和血液所產生,它會隨著氣的升降而變化。當氣血調和時,津液可以順暢運行而不凝滯;但當身體受到內外傷損時,就會導致氣血壅塞逆行而產生痰。

剛生成的痰,顏色通常是青白色、質地稀薄,氣味也比較淡;而比較久的痰,則會呈現黃濁、濃稠黏膩,甚至會凝結成塊狀,難以咳出,並且逐漸產生酸、辣、腥、臊、鹹、苦等難聞的味道。

痰證剛開始的時候,可能會出現頭痛發熱等類似外感表證的症狀;但久了之後,則會轉變為潮熱咳嗽、夜間加重等類似內傷陰火的症狀。另外,當痰飲流竄於四肢關節時,也會引起疼痛,類似風症。但痰證患者的特點是會感到胸悶、食慾不振,但肌肉顏色沒有明顯改變,脈象也會呈現滑動不勻的狀態,這些都是與其他疾病的區別。

痰會流竄到全身各處,造成許多疾病。

人們通常只知道氣血生病,卻忽略了痰病也相當多。痰多數是由於脾胃功能失調所產生,所以容易出現四肢倦怠、腹痛腫脹、腹瀉等症狀,這種稱為「濕痰」。如果痰還夾雜著食物積滯或瘀血,就會形成囊腫或痞塊,這又稱為「食痰」。當痰停留在胃脘時,容易引起嘔吐、胃酸過多、嘈雜等症狀,並向上衝至頭面部,感到發熱,這就是「火痰」。如果因為飲酒過量而出現乾嘔、打嗝、臂脅疼痛等症狀,則稱為「酒痰」。當痰上行到肺部時,容易出現毛髮乾枯、面色蒼白像枯骨一樣、咽喉乾燥、口乾舌燥、咳嗽、氣喘等症狀,這就稱為「燥痰」,時間久了會變成「老痰」或「鬱痰」。

另外,當情緒波動導致痰滯留在咽喉部位時,容易出現胸脅脹滿的感覺,稱為「氣痰」。當痰影響到心臟時,容易出現心悸、精神錯亂、夢境怪異等症狀,稱為「熱痰」。當痰影響到肝臟時,容易出現眩暈、頭痛、眼皮跳動、眼睛昏花、耳輪搔癢、脅肋脹痛,甚至導致半身不遂、麻木、關節攣縮等奇怪的症狀,稱為「風痰」。當痰聚積在腎臟時,容易出現足膝痠軟、腰背僵硬疼痛、四肢關節冷痹、骨痛等症狀,稱為「寒痰」,也稱為「虛痰」。

凡是出現身體像有蟲子在爬的感覺、或身體內長出不紅不腫的結核、或頸部出現類似瘰癧的結核、或出現走馬喉痹、或胸腹之間好像有兩股氣在交錯攪動,令人感到噎塞煩悶、或背部經常感到一點像冰一樣的冷痛、或心下感到冰冷時痛、或四肢腫硬像痛又不像痛、或骨節刺痛位置不定、或吐出冷涎、綠水、黑汁、或大小便排出膿液、或大小便不通,甚至導致癆瘵等慢性疾病、婦女經閉、小兒驚搐等,都需要先去除身體內的敗痰,然後再進行調理。像是跌打損傷導致胸骨疼痛不止,使用活血化瘀藥物效果不佳,如果喝下自己的小便,很快就會吐出痰,疼痛就能立刻停止。

由此可見,各種疾病都可能與痰有關。

風痰的顏色通常是青色的,寒痰的顏色通常是黑色的,濕痰的顏色通常是白色的。風痰可能是由於外感風邪所導致,也可能是因為腎陰虧虛、肝風內動,或是內熱鬱積所產生,其顏色通常是青色且有光澤。如果是虛證引起的風痰,可以使用三生飲或古龍虎丹來治療;如果是熱證引起的風痰,可以使用小省風湯、搜風化痰丸、四神丹、竹瀝膏來治療。寒痰通常是因為身體受寒或飲用冰冷的食物所導致,其顏色通常是深青黑色像灰一樣,患者容易多唾或喘。輕微的寒痰可以使用五積散或藿香正氣散來治療;嚴重的寒痰可以使用溫中化痰丸或古半硫丸來治療。濕痰可能是因為外感濕邪或停飲不散所導致。

如果濕痰呈現白色且伴隨喘急,可以使用千緡湯來治療;如果伴隨心痛,可以使用單半夏丸或神術丸來治療;如果濕熱痰呈現黃色,可以使用中和丸或清膈蒼莎丸來治療;如果濕痰在體內,可以使用青礞石丸來治療。

熱痰的顏色通常是黃色的,嚴重時甚至會帶有紅色或紫色。

熱痰可能是由於飲食過於肥甘厚味,導致熱積於體內,或是外感風邪卻誤用溫熱藥物所導致。熱痰的顏色通常是黃色的,嚴重時甚至會帶有血絲或呈現紫色,可以使用清氣化痰丸來煎服,或使用大金花丸、滾痰丸來治療。

火鬱痰通常是濃稠黏膩的,像棉絮一樣。火痰通常是由於飲食或衣著過於厚重,導致火熱蒸騰津液所形成,痰液濃濁。可以使用二陳湯加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來治療,或使用抑上丸、潤下丸來治療。郁痰是火痰長期滯留在心肺所形成的,它會凝滯在胸膈,質地濃稠黏膩,難以咳出。治療時,應忌用南星、半夏等燥藥,宜疏肝解鬱、降火清熱、潤肺化痰,並緩慢調理。可以使用節齋化痰丸、謝傳清金丸、單貝母丸、霞天膏等來治療。氣痰是情緒鬱結所導致的,痰不易咳出也不易嚥下,形狀像破絮或梅核。可以使用四七湯來治療。

對於比較久的氣痰,可以改用蘇子,並加入黃芩、山梔子、海石、三仙丸、千金指迷丸等藥物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