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44)
卷首 (44)
1. 運氣總論
詩言人秉天地壬之氣而生膀胱命門,秉癸之氣而生腎,秉甲之氣而生膽,秉乙之氣而生肝,秉丙之氣而生小腸,秉丁之氣而生心,秉戊之氣而生胃,秉己之氣而生脾,秉庚之氣而生大腸,秉辛之氣而生肺,此天干也。地支亦然。
又云:肺寅大卯胃辰經,脾巳心午小未中,申膀酉腎心胞戌,亥三子膽醜肝通。觀此二詩,則天地人身,無時不相流通。
經曰:天氣通於肺,地氣通於咽,風氣通於肝,雷氣通於心,穀氣通於脾,雨氣通於腎。六經為川,腸胃為海,九竅為水注之氣也。
故一氣不合,不能生化,天有六氣,人以三陰陽而上奉之。
以六經言之,三陰三陽;以十二支分之,則有六陰六陽。陰從上降,生於午而極於亥,謂之六陰;陽從下起,生於子而極於巳,謂之六陽。
地有五行,人以五臟腑而下應之。臟為陰,而其數奇,以應五運,蓋五行質具於地,而氣則行於天也;腑為陽,而其數偶,以應六氣,蓋六淫雖降於天,而勢必充於地也。子午為天地之中正,君火位焉,手少陰心(午)足少陰腎(子)居之。辰戌為七政之魁罡,寒水位焉。
太陽寒水在子位而居於辰戌者,水伏於土,由水由地中行,故戌為六戊天門,辰為六己地戶。
手太陽小腸(戌)足太陽膀胱(辰)居之。然火從水化,水隨腎至,故少陰為臟,位與太陽隔,而氣相合為腑也。丑未為歸藏之標本,濕土位焉,足太陰脾(未)手太陰肺(醜)居之。卯酉為日月之道路,燥金位焉,足陽明胃(酉)手陽明大腸(卯)居之,然子隨母居,土旺金盛,故太陰為臟,位與陽明隔而氣相合為腑也,巳亥為天地之門戶,風木位焉。
卯雖木之正分,為陽明燥金所居,然木生在亥,故居於亥,而對化於巳也。
足厥陰肝(亥)手厥陰心胞絡(巳)居之。寅申握生化之始終,相火位焉。
少陽相火佐脾,雖在午位,君火居之,故居寅,火生於寅也。
足少陽膽(寅)手少陽三焦(申)居之。然相火寄於肝腎,膽者,肝之腑;心包絡者;腎之配,故厥陰為臟,位與少陽隔,而氣相合為腑也。
三陰三陽,名異而體則一也。陰陽氣微則謂之少,陰陽氣盛則謂之太。寅為少陽,卯為陽明,辰為太陽,午為少陰,未為太陰,亥為厥陰。
南政,三陰司天,則皆寸不應;三陰在泉,則皆尺不應。北政,三陰司天,則皆尺不應;三陰在泉,則皆寸不應。不應者,皆為沉脈也。
此言六氣以君火為尊,五運以濕土為重,故甲己土運為南政。蓋土以成數,貫金木水火之運,位土居中央。君尊南面而行令,餘四運以臣事之,北面而受令,所以有別也。然此論其常也,若天行時病,則有不必拘者。經曰:天地之氣,勝復之作,不形於診也。天地以氣不以位,故不當以脈診,但以形證察之。
白話文:
運氣總論
人體臟腑的生成,源於天地之氣。膀胱和命門受壬氣滋養,腎受癸氣滋養,膽受甲氣滋養,肝受乙氣滋養,小腸受丙氣滋養,心受丁氣滋養,胃受戊氣滋養,脾受己氣滋養,大腸受庚氣滋養,肺受辛氣滋養。這些都是天干的氣息。地支也同樣如此。
另有詩云:「肺居寅位,大腸在卯,胃在辰宮,脾居巳位,心在午位,小腸在未,膀胱在申,腎在酉位,心包絡在戌,三焦在亥,膽在子位,肝在醜位。」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,天地人三者之氣息,時刻相互流通。
經書記載:天之氣通於肺,地之氣通於咽喉,風之氣通於肝,雷之氣通於心,穀之氣通於脾,雨之氣通於腎。六經如同水道,腸胃如同大海,九竅則如同匯集水氣的管道。
因此,如果氣息不調和,便不能夠正常運作。天地間有六種氣息,而人體則以三陰三陽之氣來承接它們。
從六經的角度來說,有三個陰經和三個陽經;從十二地支的角度來說,則有六個陰位和六個陽位。陰氣從上而下,始於午位,在亥位達到極盛,稱為六陰;陽氣從下而上,始於子位,在巳位達到極盛,稱為六陽。
地有五行,人體則以五臟腑來與之相應。臟腑屬陰,其數為奇數,與五運相應;五行的物質存在於地,而氣則運行於天。腑屬陽,其數為偶數,與六氣相應;六淫之氣雖然降臨於天,但其勢力必然充盈於地。子午位是天地之中正,君火(心火)居於此位,手少陰心經(午)與足少陰腎經(子)在此運行。辰戌位是七政的魁罡,寒水在此位。
太陽寒水之氣在子位,而居於辰戌者,是因為水氣潛伏於土中,由地中運行,所以戌為六戊天門,辰為六己地戶。手太陽小腸經(戌)與足太陽膀胱經(辰)在此運行。然而,火氣由水氣化生,水氣隨著腎經運行,所以少陰屬臟,與太陽經相對,而氣息相合則為腑。醜未位是歸藏的標本,濕土在此位,足太陰脾經(未)與手太陰肺經(醜)在此運行。卯酉位是日月運行的道路,燥金在此位,足陽明胃經(酉)與手陽明大腸經(卯)在此運行。由於子氣依附母氣,土氣旺盛,金氣也盛,所以太陰屬臟,與陽明經相對,而氣息相合則為腑。巳亥位是天地之門戶,風木在此位。
卯雖然是木氣的正位,為陽明燥金所居,但木氣生於亥,所以居於亥,而與巳位相對應。足厥陰肝經(亥)與手厥陰心包絡經(巳)在此運行。寅申位是生化之氣的始終,相火在此位。
少陽相火輔助脾氣,雖然在午位,但君火居於此位,所以少陽火氣居於寅位,因為火氣生於寅。足少陽膽經(寅)與手少陽三焦經(申)在此運行。因為相火寄於肝腎,膽是肝的腑;心包絡是腎的配伍,所以厥陰屬臟,與少陽經相對,而氣息相合則為腑。
三陰三陽,名稱不同,但本質是一樣的。陰陽之氣微弱則稱為少,陰陽之氣旺盛則稱為太。寅為少陽,卯為陽明,辰為太陽,午為少陰,未為太陰,亥為厥陰。
南政時,三陰司天,則寸脈不應;三陰在泉,則尺脈不應。北政時,三陰司天,則尺脈不應;三陰在泉,則寸脈不應。不應者,皆為沉脈。
這段文字說明,六氣以君火為尊,五運以濕土為重,所以甲己土運為南政。因為土氣具有成數的特性,貫通金木水火之運,土位居於中央。君火在南方而行令,其他四運則臣服於它,位於北方而接受命令,所以有所區別。然而,這只是常規論述,如果出現天行時疫等特殊情況,則不必拘泥於此。經書記載:「天地之氣,盛衰變化,不能單憑脈象來判斷。」天地以氣為主,而非以方位為主,所以不應單憑脈象來診斷,而應根據病人的形狀和證狀來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