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四 (3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四 (3)

1.

胸膈痹腫二便難,胸膈痞塞,枳梗湯。胸痹氣塞,枳橘湯。浮腫,木香流氣飲。大便難,三和散、四磨湯、秘傳降氣湯。燥者,麻子仁丸。熱者,小承氣湯。如壯盛人,氣閉胸滿,百藥不效者,五香連翹湯。小便閉者,五苓散。

兼血兼痰宜審別。

血凝則氣亦滯,四物湯加香附、側柏葉。挾瘀血,加桃仁、紅花,或復元通氣散。痰壅則氣逆,順氣導痰湯、蘇子降氣湯,甚者,稀涎散,微微吐之。

治分痰積少與多,降火清心尤妙訣。

不問內傷外感,久皆鬱熱滯為痰積,況七情之火,無日不起,五味之偏,無日不積,此丹溪、河間力主為火也。雖然七情總髮於一心,七氣總隸於一氣,氣,陽也,動則為火,故以降火、化痰、消積分治,量其所稟厚薄而加減之。大概氣虛,四君子湯;氣實,古烏附湯為主。

火多,合黃連解毒湯,加知母、枳殼;痰多,合二陳湯;積多,合平胃散;痛,加玄胡索、青皮、莪朮;寒,加官桂、吳萸;便閉,加木香、檳榔;男子血虛及婦人胎產氣疾,合四物湯。

白話文:

胸部和膈膜脹痛,大小便困難,胸部堵塞,可用枳實湯。胸部疼痛氣塞,可用枳橘湯。身體浮腫,可用木香流氣飲。大便秘結,可用三和散、四磨湯、秘傳降氣湯;如果大便乾燥,用麻子仁丸;如果伴有發熱,用小承氣湯。如果是年輕力壯的人,胸部氣悶不通,其他藥物都不見效的,可用五香連翹湯。小便不通,可用五苓散。

如果同時伴有血瘀或痰濕,需仔細辨別。

血液凝滯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可用四物湯加香附子、側柏葉;如果夾雜瘀血,加桃仁、紅花,或者用復元通氣散。痰液阻塞則會導致氣逆,可用順氣導痰湯、蘇子降氣湯,嚴重者可用稀涎散,少量服用使其吐出。

治療痰飲積聚,要根據其多少來區分,清心降火尤其重要。

不論是內傷還是外感,久病都會導致鬱熱停滯化為痰飲積聚,何況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之火,每天都會產生;飲食偏嗜,每天都在積累。這是丹溪、河間(著名醫家)所強調的「火」的病機。雖然七情都發自於心,七氣都屬於一身之氣,而「氣」屬陽,活動就會產生「火」,所以治療要以降火、化痰、消積為主,根據患者體質的強弱來增減藥物。總體來說,氣虛用四君子湯;氣實用古烏附湯。

如果火盛,加用黃連解毒湯,再加知母、枳殼;痰多,加用二陳湯;積聚多,加用平胃散;疼痛,加用玄胡索、青皮、莪朮;怕冷,加用官桂、吳萸;大便不通,加用木香、檳榔;男子血虛或婦女產後氣疾,加用四物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