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首 (42)

1. 運氣總論

運與四孟月相同曰支德符。

寅屬木,春孟月也,壬寅年,木運臨之;巳屬火,夏孟月也,癸巳年,火運臨之;申屬金,秋孟月也,庚申年,金運臨之;亥屬水,冬孟月也,辛亥年,水運臨之。六十年中,有此四年支德符也。

運與交司日相合曰干德符。

己合,乙與庚合,丙與辛合,丁與壬合,戊與癸合,一年遇此二干,天地德合,亦為平氣之歲也。

太過之運加地氣曰同天符。

庚子、庚午年,運同司地燥金;壬寅、壬申年,運同司地風木;甲辰、甲戌年,運同司地濕土。六十年中,有此大年同天符。

不及之運加地氣曰周歲會。

辛丑、辛未年,運臨司地寒水;癸卯、癸酉年,運臨司地君火;癸巳、癸亥年,運臨司地相火。六十年中,有此六年同歲會也。

大要:陽年先天時化,則己強而以氣勝實(主勝客也),故不勝者受邪;陰年後天時化,則己弱而以氣休衰(客勝主也),故勝己者來克。被克之後,必待時而復也。行復於所勝,則己不可前。故待得時,則子當旺,然後子為母復仇也。

又云:陽年太過,則傳所不勝而乘所勝;陰年不及,則所勝妄行,而所生受病。假令肝木有餘,則時已氣盛,反薄肺金而乘其脾土;肝木不及,則土無所畏,遂自妄行,乃凌其腎水。此五行生剋之理,蓋勝至則復,復已而勝,故無常氣而不息。若復而不勝,則是生意已傷,而有窮盡矣。

經曰:亢則害,承乃制,制生則化,外列盛衰,害則敗亂,生化大病。

亢者,過極而不退也。當退不退,始則災害及物,終則災害及己。承,猶隨也。以下奉上,有防之之義。制,克勝之也。制生則化者,言有所制,則六氣不至於亢而為平,平則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矣。生者自無而有,化者自有而無。外列盛衰者,六氣分布主治,迭為盛衰,害而無所制,則敗壞乖亂之政行,為災為變,生化幾乎息,而為萬物之大病。大病,即災變也。

萬物皆病,天地其能位乎?此亢害承製皆莫或使然,而自不能不然者也。以天時言之,春時冬令不退,則水亢極而害所承之木。然火為木之子,由是乘土而制水,則木得化生之令,而敷榮列秀於外。

但草木蟲育自有各年盛衰不同,苟無制而木被其害,則冬入於春,生化幾乎息,而為天地間之大災變也,豈非政令敗亂之極乎?以人身言之,心火亢甚,口乾、發燥、身熱,則脾土失養,肺金受害。由是水乘而起,以復金母之仇,而制平心火,汗出發潤、口津身涼而平矣。苟腎水愈微而不能上制,心火愈盛而不能下退,則神去氣孤,而災害不可解矣。

與七卷參看。

又曰:有餘而往,不足隨之;不足而往,有餘從之。知迎知隨,氣可與期。

言六甲有餘,己則不足;不足,己則有餘。若余己復余,少己復少,則天地之道變矣。

白話文:

運氣總論

運氣與四個孟月(正月、四月、七月、十月)的干支相同,稱為「支德符」。例如:寅(虎)屬木,是春季孟月,壬寅年木運當令;巳(蛇)屬火,是夏季孟月,癸巳年火運當令;申(猴)屬金,是秋季孟月,庚申年金運當令;亥(豬)屬水,是冬季孟月,辛亥年水運當令。六十年中,只有這四年是支德符之年。

運氣與交合的干支(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)相同,稱為「干德符」。例如:己土與自己相合,乙木與庚金相合,丙火與辛金相合,丁火與壬水相合,戊土與癸水相合。一年中遇到這兩組干支相合,天地之氣和順,也是平和的年份。

運氣過盛,加之地氣的影響,稱為「同天符」。例如:庚子年、庚午年,運氣與地氣皆屬燥金;壬寅年、壬申年,運氣與地氣皆屬風木;甲辰年、甲戌年,運氣與地氣皆屬濕土。六十年中,只有這幾年是同天符之年。

運氣不足,加之地氣的影響,稱為「周歲會」。例如:辛丑年、辛未年,運氣與地氣皆屬寒水;癸卯年、癸酉年,運氣與地氣皆屬君火;癸巳年、癸亥年,運氣與地氣皆屬相火。六十年中,只有這幾年是周歲會之年。

總而言之:陽年(天干為陽)先天之氣轉化,則己土(指自身)強盛,以氣之盛而勝過物質(主勝客),所以不勝之物容易受邪氣侵害;陰年(天干為陰)後天之氣轉化,則己土衰弱,以氣之衰而被克制(客勝主),所以能勝己土之物會來克制它。被克制之後,必須等待時機才能恢復。恢復到能勝過它物時,自身就不應再進一步強盛。因此必須等待時機,待自身當旺,才能像兒子為母親報仇一樣,反過來克制之前克制自己的東西。

此外,陽年運氣過盛,則會傳遞到克制自己的元素,並進而克制能被自己克制的元素;陰年運氣不足,則能被自己克制的元素會妄行,而被自己所生的元素會生病。例如,肝木過盛,因時令之氣旺盛,反而損害肺金,並克制脾土;肝木不足,則土不受克制,反而妄行,進而侵犯腎水。這就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,克制到極致就會反過來被克制,被克制之後又會反過來克制,因此氣運無常而生生不息。如果被克制而不能恢復,則生機已受損害,最終走向衰竭。

經書上說:「過盛則有害,順應則能制約,制約而生則能化育,外在表現盛衰,有害則敗亂,生化則為大病。」

過盛,是指達到極致而不退卻。該退卻而不退卻,一開始災害會波及萬物,最終會波及自身。順應,如同順從一樣,指遵循規律,有預防的意義。制約,是指克制和勝過。制約而生則能化育,意思是說,有所制約,則六氣不會過盛而造成災禍,平和則萬物生長,變化無窮。生,是指從無到有;化,是指從有到無。外在表現盛衰,是指六氣的分布和主治,輪流盛衰,有害而無所制約,則會導致敗壞乖亂,造成災害和變故,生機幾乎停止,而成為萬物的大病。大病,即指災變。

萬物都生病了,天地還能安然無恙嗎?這過盛有害,順應制約,都不是偶然的,而是必然的規律。從天時來說,春天時冬季的寒氣不退,則水氣過盛而傷害承接它的木氣。然而火是木的兒子,於是火氣乘土而制水,則木氣得到化生,而茂盛繁榮地展現出來。

但是草木蟲類的生長自有其盛衰不同,如果沒有制約,而木氣受到傷害,則冬季進入春天,生化幾乎停止,而成為天地間的大災變,這難道不是政令敗亂的極致嗎?從人體來說,心火過盛,口乾舌燥,身體發熱,則脾土失養,肺金受害。於是腎水乘勢而起,以報金母之仇,而制衡心火,汗液排出,口津滋潤,身體涼爽而恢復平靜。如果腎水過於虛弱而不能向上制衡,心火過盛而不能向下退卻,則精氣神散失,而災害就不可避免了。

(詳見第七卷)

此外,還有:過盛則衰,不足則補;不足則衰,過盛則補;懂得順應時機,則氣運可預料。

意思是說,六甲(指天干)過盛,己土則不足;不足,己土則過盛。如果過盛的己土又過盛,不足的己土又不足,則天地之道就會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