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86)
外集·卷三 (86)
1. 陽證
葛根湯,治太陽陽明,無汗惡風,發熱惡寒,頭痛項背腰強,目痛鼻乾,不眠,肢體拘急,骨節煩疼,胸脅滿悶。不問一切傷寒、溫病、時行寒疫等證,兼治剛、柔二痓。
葛根(三錢),麻黃(二錢),芍藥(一錢半),桂枝(一錢),甘草(八分)
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取汗。本草云:輕可去實。故加麻、葛二味之輕於桂枝湯中,以去表實,甚有意味。麻黃治太陽,葛根治陽明,所謂治陽明而不可棄太陽是也。
葛根解肌湯,即葛根湯加黃芩二錢,治同上,兼治春疫發熱而渴,不惡寒。
陶氏解肌湯,即葛根解肌湯去麻、桂,加柴胡、羌活、白芷、桔梗、石膏、升麻,姜煎服。治陽明病將傳少陽等證。如無汗惡寒甚者,去芩加麻黃,夏秋換蘇葉。
升麻葛根湯,治四時傷寒,時行疫癘表證,或已汗吐下,表證未解,熱深毒甚,發為斑疹,春溫尤妙。兼治小兒瘡疹欲發未發,及解傷酒膈熱,口瘡咽痛。葛根一錢半,升麻、芍藥、甘草各一錢,水煎溫服,以病去身清涼為度。如表熱加柴胡;內熱加黃芩;有吐血、衄血,或斑紫赤,加生地、牡丹皮;熱甚加山梔、黃連,或加連翹、天花粉尤妙;大便硬加枳殼、大黃以利之;頭痛加川芎;身痛加羌活;胸膈痞悶加枳、梗;咳嗽加杏仁;有痰加半夏;發斑加玄參;如老人去芍藥,加柴胡、茯苓、人參。
柴胡升麻湯,治時行瘟疫,壯熱惡風,頭痛體痛,鼻塞咽乾,痰盛咳嗽,涕唾稠黏。葛根、芍藥、柴胡、前胡、荊芥、石膏各一錢,桑白皮、黃芩各六分,升麻五分、姜二片,豆豉十粒,水煎溫服。凡方以桂枝、芍藥為主者,皆自桂枝湯而變之也。
九味羌活湯,不問傷風,傷寒,寒熱,頭項脊腰四肢強痛,並四時感冒、疫癘、晚發等證,雜病亦可通治。此方不犯三陽經禁,解利神方。
羌活一錢半,治太陽肢節痛為君,大無不通,小無不入,如關節痛甚及無汗者倍之。防風一錢半,治少陽一身盡痛,隨佐使而引之,如有汗者倍防風減羌活。蒼朮一錢二分,雄壯上行,大能除濕,使邪氣不傳太陰,如有汗者換白朮。川芎一錢三分,治厥陰頭痛在腦。白芷一錢二分,治陽明頭痛在額。
細辛三分,治少陰苦頭痛或連齒。黃芩一錢二分,治太陰肺熱在胸。生地一錢二分,治少陰心熱,有熱者可用,無熱者去之。甘草五分,能緩里和中。述各藥主治,使用者詳之。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蔥白二莖,水煎熱服取汗,如無汗用熱粥以助之。此方發春夏秋三時表證,代桂枝、麻黃、青龍、各半四方。
蓋三時暄熱,傷寒則不敢用冬月麻黃而發表,故代以羌活、蒼朮。傷風則不敢用冬月桂枝而實表,故代以防風、白朮。芎、芷、辛發表以代杏仁,地黃救血以代芍藥,加黃芩以順天時也。
白話文:
陽證
葛根湯用於治療太陽經與陽明經病證,症狀包括:無汗、惡風、發熱惡寒、頭痛、項背腰部強痛、眼睛疼痛、鼻乾、失眠、肢體拘急、骨節疼痛、胸脅部滿悶。不論是各種傷寒、溫病、流行性感冒等疾病,都能兼治外感風寒和風熱。
藥方組成:葛根(三錢)、麻黃(二錢)、芍藥(一錢半)、桂枝(一錢)、甘草(八分)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水煎服,溫服取汗。古籍記載:輕劑可以去除實證,因此在桂枝湯中加入麻黃、葛根兩種輕劑,以去除表面的實證,非常巧妙。麻黃治療太陽經病證,葛根治療陽明經病證,所謂治療陽明經病證卻不能捨棄太陽經的治療方法,就是這個道理。
葛根解肌湯,是在葛根湯的基礎上,再加黃芩二錢,治療的病症與葛根湯相同,並且兼治春季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口渴,但不惡寒。
陶氏解肌湯,是在葛根解肌湯的基礎上,去除麻黃、桂枝,再加入柴胡、羌活、白芷、桔梗、石膏、升麻,用生薑煎服。用於治療陽明經病證將要傳變到少陽經的症狀。如果無汗惡寒的症狀嚴重,就去除黃芩,加上麻黃;夏秋季節可以將麻黃換成蘇葉。
升麻葛根湯,治療四季傷寒、流行性傳染病的表證,或者已經汗吐瀉過,表證尚未解除,裡熱深重毒邪嚴重,發為斑疹,治療春季溫病尤其有效。也兼治小兒瘡疹將要發出但尚未發出,以及治療因飲酒過度導致的膈熱、口瘡咽痛。藥方組成:葛根(一錢半)、升麻、芍藥、甘草各一錢,水煎溫服,以病症消除、身體清爽為度。如果表熱嚴重,可以加入柴胡;內熱嚴重,可以加入黃芩;有吐血、鼻出血,或者出現紫紅色斑點,可以加入生地、牡丹皮;熱邪很重,可以加入山梔、黃連,或者加入連翹、天花粉效果更好;大便秘結,可以加入枳殼、大黃以通便;頭痛可以加入川芎;全身疼痛可以加入羌活;胸膈痞悶可以加入枳實、桔梗;咳嗽可以加入杏仁;有痰可以加入半夏;發斑可以加入玄參;如果是老年人,可以去除芍藥,加入柴胡、茯苓、人參。
柴胡升麻湯,治療流行性瘟疫,症狀包括:壯熱、惡風、頭痛、全身疼痛、鼻塞、咽喉乾燥、痰多咳嗽、涕唾稠黏。藥方組成:葛根、芍藥、柴胡、前胡、荊芥、石膏各一錢,桑白皮、黃芩各六分,升麻五分,生薑二片,豆豉十粒,水煎溫服。凡是藥方以桂枝、芍藥為主藥的,都是從桂枝湯變化而來的。
九味羌活湯,不論是傷風、傷寒、寒熱,頭痛、項背、脊柱、腰部、四肢疼痛,以及四季感冒、瘟疫、晚期發病等症狀,以及各種雜病,都能治療。這個藥方不違背三陽經的禁忌,是治療風寒濕痺的良方。
藥方組成:羌活(一錢半),治療太陽經引起的肢節疼痛為主藥,效果極佳;防風(一錢半),治療少陽經引起的全身疼痛,隨佐使藥而引導藥力,如果已經出汗,就加倍防風,減少羌活用量;蒼朮(一錢二分),藥力雄壯向上,非常善於除濕,使邪氣不能傳到太陰經,如果已經出汗,就換成白朮;川芎(一錢三分),治療厥陰經引起的頭痛,頭痛在腦部;白芷(一錢二分),治療陽明經引起的頭痛,頭痛在額部;細辛(三分),治療少陰經引起的頭痛,或者頭痛連及牙齒;黃芩(一錢二分),治療太陰經引起的肺熱,熱在胸部;生地(一錢二分),治療少陰經引起的熱邪,如果有熱邪就可以使用,沒有熱邪就去除;甘草(五分),能夠緩和里證,調和脾胃;以上是各藥的功效主治,使用者應該詳細參考;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蔥白二莖,水煎熱服,取汗,如果不出汗,就用熱粥來幫助發汗。這個藥方治療春夏秋三季的表證,可以替代桂枝湯、麻黃湯、青龍湯等藥方。
因為春夏秋三季天氣溫暖,治療傷寒就不敢用冬天用的麻黃來發汗,所以用羌活、蒼朮來代替;治療傷風就不敢用冬天用的桂枝來治療表證,所以用防風、白朮來代替;川芎、白芷、細辛來發汗,代替杏仁;生地黃來救血,代替芍藥;加入黃芩來順應天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