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40)

回本書目錄

卷首 (40)

1. 運氣總論

草木子實,大小雖異,其中皆有兩以相合,與人腎同,是以萬物非陰陽合體則不能化生,故火曰次二。既陰陽合體,然後有春生而秋成,故次三曰木,次四曰金,水火木金,莫不因土而成,故次五曰土。三陰三陽,正化者從本,生數;對化者從標,成數。

假令甲子年,甲為土運,統主一年;子為君火,專司一歲。一期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,正合乎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。

周天者,天周地位,非周天之六氣也。天體至圓,周圍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。天行健,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,又進過一度。日行速健,次於天,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恰好。然天多進一度,則日為退一度;二日天進二度,則日為退二度。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,則天所進過之度,又恰周得本數,而日所退之度,亦恰退盡本數,遂與天會而成一年,是謂一年一周天。

月行遲,一日一夜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,行不盡,比天為退了十三度有奇,至二十九日半強恰與天相值在恰好處,是謂一月一周天。五日一候,三候成一氣,即十五日也。三氣成一節,節謂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,此八節也。三八二十四氣,而分四時,一歲成矣。

春秋言分者,陰陽中分,其氣異也;冬夏言至者,陰陽至此而極,其氣同也。天亦無候,以風雨霜露草木之類應期可驗而測之,故曰候。言一候之日,亦五運之氣相生而直之,即五日也。《書》曰:期三百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,即其義也。

一期之中,主運以位而相次於下,客運以氣而周流於上,客氣加於主運之上,主氣臨於客氣之下,天時所以不齊,民病所由生也。

辰戌年,初之客氣少陽相火加主氣厥陰風木,二之客氣陽明燥金加主氣少陰君火,三之客氣太陽寒水加主氣少陽相火,四之客氣厥陰風木加主氣太陰濕土,五之客氣少陰君火加主氣陽明燥金,終之客氣太陰濕土加主氣太陽寒水。以上皆客氣加於主氣之上,舉此二年為例。抑論,主氣春溫、夏暑、秋涼、冬寒,風以動之,火以溫之,暑以蒸之,濕以潤之,燥以干之,寒以堅之,皆天地正氣之運行。惟客加於主,乃有逆從淫勝。

然後春有悽風,夏有伏陰,秋有苦雨,冬有愆陽。風勝則地動,火勝則地固,暑勝則地熱,濕勝則地泥,燥勝則地干,寒勝則地裂,氣候不齊,癘疾時降。

六甲年,土運太過,則雨濕流行,濕病乃生,腎水受邪,治當除濕以補腎;六己年,土運不及,則木氣乘旺,反見風化,風病乃行,治當益脾以平木;六丙年,水運太過,則寒氣大行,寒病乃生,心火受邪,治當逐寒以補心;六辛年,水運不及,則土氣乘旺,反見濕化,濕病乃行,治當補腎以除濕;六戊年,火運太過,則熱氣大行,熱病乃生,肺金受邪,治當降火以補肺:六癸年,火運不及,則水氣乘旺,反見寒化,寒病乃行,治當補心以逐寒;六庚年,金運太過,則燥氣流行,燥病乃生,肝木受邪,治當清燥以補肝;六乙年,金運不及,則火氣乘旺,反見熱化,熱病乃行,治當清肺以降火;六壬年,木運太過,則風氣大行,風病乃生,脾土受邪,治當平木以補脾;六丁年,木運不及,則金氣乘旺,反見燥化,燥病乃行,治當補肝以清燥,此客運之治法也。

白話文:

運氣總論

天地萬物,如同草木的果實,大小雖有不同,但都由陰陽兩氣結合而成,與人體的腎臟功能相似。萬物皆非陰陽合體,便不能生長化育,故而火居次位。陰陽結合後,才有春生秋成的循環,所以木居第三位,金居第四位。水、火、木、金,都依靠土而存在,所以土居第五位。三陰三陽,正化者順應自然規律,為生數;反化者則為現象,為成數。

例如甲子年,甲為土運,統領全年;子為君火,主宰一年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,恰好符合天周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。

這裡的周天,指的是天體運行一周的軌道,而非六氣的周天。天體圓周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。天體運行迅速,一日一夜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,還多運行一度。太陽運行速度次於天,一日一夜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剛好。但天多運行一度,則太陽少運行一度;兩日天多運行二度,則太陽少運行二度。累積到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,天多運行的度數恰好完成一個週期,太陽少運行的度數也恰好回到原點,與天體運行週期相合,形成一年,稱為一年一周天。

月亮運行緩慢,一日一夜運行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,運行不完,比天體慢了十三度多,到二十九日半左右才與天體運行週期相合,稱為一月一周天。五日為一候,三候為一氣,即十五日。三氣為一節,節氣有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,共八節。三八二十四氣,組成四季,一年便這樣形成了。

春秋稱為「分」,是因為陰陽在此時平分,氣候不同;冬夏稱為「至」,是因為陰陽在此時達到極點,氣候相同。天體本身沒有候,但可根據風雨霜露及草木生長變化來推測和驗證,所以稱為候。一候為五日,也是五運之氣相生相成的時間。《書經》說:「一年三百六十日有六日」,用閏月來調整四季,使一年完整,其道理就是這樣。

一年之中,主運按次序排列,客運則氣息周流於上。客氣加於主運之上,主氣則位於客氣之下,這就是天時不均,導致民疾的原因。

辰戌年,客氣的變化:第一年少陽相火加於厥陰風木;第二年陽明燥金加於少陰君火;第三年太陽寒水加於少陽相火;第四年厥陰風木加於太陰濕土;第五年少陰君火加於陽明燥金;最後一年太陰濕土加於太陽寒水。以上都是客氣加於主氣之上,以此兩年為例。總之,主氣有春溫、夏暑、秋涼、冬寒,風能使其運動,火能使其溫暖,暑能使其蒸騰,濕能使其滋潤,燥能使其乾燥,寒能使其凝固,這些都是天地間正常的氣候運行。但客氣加於主氣之上,就會產生逆反、順從、過盛等現象。

因此,春天會有淒風,夏天會有伏陰,秋天會有苦雨,冬天會有愆陽。風盛則地動,火盛則地固,暑盛則地熱,濕盛則地泥,燥盛則地乾,寒盛則地裂,氣候不均,疫病就會流行。

六甲年,土運過盛,則雨濕流行,濕病產生,腎水受邪,治療應以除濕補腎;六己年,土運不足,則木氣旺盛,出現風寒,風病流行,治療應以益脾平木;六丙年,水運過盛,則寒氣盛行,寒病產生,心火受邪,治療應以逐寒補心;六辛年,水運不足,則土氣旺盛,出現濕邪,濕病流行,治療應以補腎除濕;六戊年,火運過盛,則熱氣盛行,熱病產生,肺金受邪,治療應以降火補肺;六癸年,火運不足,則水氣旺盛,出現寒邪,寒病流行,治療應以補心逐寒;六庚年,金運過盛,則燥氣流行,燥病產生,肝木受邪,治療應以清燥補肝;六乙年,金運不足,則火氣旺盛,出現熱邪,熱病流行,治療應以清肺降火;六壬年,木運過盛,則風氣盛行,風病產生,脾土受邪,治療應以平木補脾;六丁年,木運不足,則金氣旺盛,出現燥邪,燥病流行,治療應以補肝清燥。這就是客運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