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78)
外集·卷三 (78)
1. 傷寒用藥賦
火劫法:用炭火一盆,置病人之前,將醋一碗,急沃火內,使煙氣衝入鼻孔內,須臾自定,或用涼水噀面亦可。
梔子(烏)梅湯,瘥後不睡即安;
梔子、黃芩、甘草各一錢,柴胡二錢,烏梅一個,姜三片,淡竹葉十四片,豆豉一錢半,水煎溫服。治傷寒瘥後不眠者,此熱氣與陽並,陰氣未復故也。
酸棗仁湯,晝夜不眠堪救。
酸棗仁、人參各一錢半,石膏二錢半,茯苓、知母、甘草各一錢,桂心五分,姜三片,臨臥水煎溫服。治汗吐下後,晝夜不眠。
陰證輕者,三白辛黃以疏表;
辛黃三白湯:人參、白朮、白芍各一錢,白茯、當歸五分,細辛、麻黃各二分,姜三片,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治陰證傷寒在表,如脈沉發熱口和加附子。五臟見證加藥同麻黃湯,見後。
陰證重者,四順通脈以濟危。
四順湯丸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各二錢,甘草三錢,水煎或蜜丸服。治身無熱,脈沉苦煩,默默不欲見光,腹痛下利。或無脈可診,未辨陰陽,姑與服之。若是陽厥,便當見出熱證;若是陰厥,則無有熱矣。通脈四逆湯:附子五錢,乾薑二錢半,甘草二錢,蔥白三莖,面赤者七莖,水煎溫服。
治少陰證下利清穀,微熱厥逆,反不惡寒,面赤,脈微欲絕,或咽疼乾嘔,腹痛,自利不止。如腹痛去蔥加芍藥以利氣,嘔加薑汁以散之,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以補血,咽痛加桔梗以散結。茯苓四逆湯:茯苓、乾薑、甘草各一錢,附子、人參各三錢,水煎溫服。治發汗復下後不解,脈沉微而細,煩躁者,陰陽俱虛也。
方意以四逆湯以復陽,加人參、茯苓以益陰。
陽毒升麻玄參,狂斑頓愈;
陽毒升麻湯:升麻、射干、人參各一錢,黃芩二錢,犀角一錢半,甘草七分,水煎溫服取汗。治陽毒發斑,頭項背痛,躁悶不安,狂走妄罵,下利咽喉腫痛,口吐膿血。玄參升麻湯:甘草三味各三錢,水煎溫服。治發斑煩躁譫語,咽喉閉塞腫痛。
陰毒正陽甘草,厥痛立移。
正陽散:附子一兩,良薑、甘草五錢,皂莢一挺,麝香二分,為末,每二錢,水煎入蜜熱服。治陰毒額汗頭痛,面青舌黑,口張出氣,煩渴,心下硬滿,肢厥身冷,多睡。陰毒甘草湯:甘草、升麻、當歸、桂枝各一錢,雄黃、川椒各一錢半,鱉甲三錢,水煎溫服,良久再服,毒當從汗出,未汗再服。
治陰毒畏寒,身體重痛,腹疼背強,咽痛嘔逆,恍惚失驚,氣短神昏,爪甲青黑,手足冷汗,頭面烘熱等證。
破結瀉毒,活龍散用蜜調下;
破結丹:辰砂、青礞石、葶藶、肉豆蔻、木香、官桂、牽牛、黑附子、巴豆各五錢,輕粉半分,麝香五分,金箔五片,為末,用米醋半盞,入辰砂、附子、牽牛三味,熬成膏,次入余藥,和丸皂子大,輕粉為衣,每二丸,蜜湯下。治陰陽伏逆,變為結胸,五六日大便結,攻之不可,達之不及,以此主之。
白話文:
傷寒用藥賦
火劫法:用一盆炭火放在病人面前,將一碗醋迅速倒入火中,讓煙氣衝入病人的鼻孔,很快就會好轉。或者用涼水噴灑臉部也可以。
梔子(烏梅)湯:病癒後睡不著覺也能安心。方劑包含梔子、黃芩、甘草各一錢,柴胡二錢,烏梅一個,生薑三片,淡竹葉十四片,豆豉一錢半,水煎溫服。用於治療傷寒痊癒後失眠的症狀,這是因為熱氣和陽氣並存,陰氣尚未恢復的緣故。
酸棗仁湯:治療晝夜難眠有效。方劑包含酸棗仁、人參各一錢半,石膏二錢半,茯苓、知母、甘草各一錢,桂枝五分,生薑三片,睡前水煎溫服。用於治療汗吐瀉後晝夜失眠的症狀。
陰證輕者,用辛黃三白湯疏通表氣。
辛黃三白湯:人參、白朮、白芍各一錢,白茯苓、當歸各五分,細辛、麻黃各二分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水煎溫服。用於治療陰證傷寒表證,如果脈象沉而發熱、口渴,則需加附子。五臟有相關症狀,則需根據麻黃湯加減,詳見後文。
陰證重者,用四順湯丸或通脈四逆湯來救治危急。
四順湯丸:人參、白朮、乾薑各二錢,甘草三錢,水煎或做成蜜丸服用。用於治療身體不發熱,脈象沉弱,煩躁不安,沉默寡言不願見光,腹痛腹瀉。或者脈象不明顯,陰陽未辨的情況下,可以先服用此方。如果是陽虛厥證,就會出現發熱症狀;如果是陰虛厥證,則不會發熱。通脈四逆湯:附子五錢,乾薑二錢半,甘草二錢,蔥白三莖(面部發紅者用七莖),水煎溫服。
用於治療少陰證引起的腹瀉,排出清稀穀物,微熱,厥逆,反而不惡寒,面部發紅,脈象微弱將絕,或者咽喉疼痛,乾嘔,腹痛,腹瀉不止。如果腹痛,去除蔥白,加入芍藥以利氣;如果乾嘔,加入薑汁以散寒;如果腹瀉停止,脈象仍然微弱,則加入人參以補血;如果咽喉疼痛,則加入桔梗以散結。茯苓四逆湯:茯苓、乾薑、甘草各一錢,附子、人參各三錢,水煎溫服。用於治療發汗後再次腹瀉不止,脈象沉弱而細,煩躁不安的症狀,屬於陰陽俱虛。
方劑之意是用四逆湯來恢復陽氣,加入人參、茯苓來滋補陰氣。
陽毒證用升麻玄參湯,狂躁斑疹迅速痊癒。
陽毒升麻湯:升麻、射干、人參各一錢,黃芩二錢,犀角一錢半,甘草七分,水煎溫服,以發汗為佳。用於治療陽毒引起的發斑,頭、頸、背部疼痛,煩躁不安,狂躁胡言亂語,腹瀉,咽喉腫痛,吐膿血。玄參升麻湯:甘草、升麻、玄參各三錢,水煎溫服。用於治療發斑、煩躁、譫語、咽喉閉塞腫痛。
陰毒證用正陽散或陰毒甘草湯,厥逆疼痛立即緩解。
正陽散:附子一兩,良薑、甘草各五錢,皂莢一挺,麝香二分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水煎加蜜溫服。用於治療陰毒引起的額頭汗出、頭痛,面色青黑,舌苔黑,張口喘氣,煩渴,心下痞滿,肢體厥冷,嗜睡。陰毒甘草湯:甘草、升麻、當歸、桂枝各一錢,雄黃、川椒各一錢半,鱉甲三錢,水煎溫服,一段時間後再次服用,毒邪應隨汗排出,若未出汗則再次服用。
用於治療陰毒引起的畏寒,全身疼痛,腹部疼痛,背部強直,咽喉疼痛,嘔逆,神志恍惚,驚恐不安,氣短,神志昏迷,指甲青黑,手足冷汗,頭面烘熱等症狀。
破結瀉毒,用活龍散(蜜調服)。
破結丹:辰砂、青礞石、葶藶子、肉豆蔻、木香、官桂、牽牛子、黑附子、巴豆各五錢,輕粉半分,麝香五分,金箔五片,研磨成粉末,用米醋半盞,加入辰砂、黑附子、牽牛子三味藥熬成膏,再加入其他藥物,和成皂子大小的丸藥,用輕粉做藥衣,每次服用二丸,蜜湯送服。用於治療陰陽之邪伏藏於內,轉變成結胸,五六天大便不通,攻之不行,通之不得,用此方主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