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74)
外集·卷三 (74)
1. 傷寒用藥賦
胸滿虛而有嘔,梔豉甘草生薑;
梔豉甘草湯:山梔四枚,豆豉五錢,甘草二錢,水煎溫服。治胸滿少氣。熱傷氣也,故加甘草於梔豉湯中以補氣。梔豉生薑湯:梔子四枚,豆豉五錢,生薑一兩,水煎溫服。治胸滿作嘔。熱搏而氣逆也,故加生薑於梔豉湯中以散逆氣。
脅滿熱而有痰,柴梗青皮杏核。
柴梗湯:即小柴胡湯去人參,合枳梗湯。治胸脅痞滿或痛。柴梗半夏湯:柴胡二錢,黃芩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栝蔞仁各一錢,青皮、杏仁各八分,甘草四分,水煎溫服。治發熱咳嗽,胸滿兩脅銼痛者,此邪熱挾痰攻注也。如口燥渴去半夏,痰在脅下加白芥子或竹瀝、薑汁亦妙。柴陳湯:即小柴胡湯合二陳湯。治痰氣胸脅不利及痰瘧等證。
腹痛下寒,黃連乾薑性捷;
黃連湯:黃連二錢,乾薑、桂枝各一錢,人參一錢半,半夏一錢二分,甘草五分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治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痛欲嘔吐者,上熱下寒也。方意以陽不得降而胸熱欲嘔,陰不得升而下寒腹痛。是以用黃連之苦以降陽,薑、桂、半夏之辛以升陰,參、草、大棗之甘以益胃。
腹脹汗後,厚朴半夏功殊。
厚朴半夏甘參湯:厚朴三錢,半夏二錢,人參一錢,甘草五分,姜三片,水煎溫服。治汗後腹脹滿而痛。方意以厚朴之苦瀉腹滿,參、草之甘益脾胃,半夏、生薑之辛散滯氣。桔梗半夏湯:陳皮,三味各等分,姜煎溫服。治陰陽氣不和而腹脹胸滿。
動氣衝心,八味李根湯妙;
當歸、芍藥、茯苓、黃芩各二錢,桂枝三錢,甘草、半夏各一錢,甘李根白皮一兩,水煎溫服。治動氣在上,發汗則氣上衝心不得息。
霍亂多暑,二香黃連散除。
藿香、厚朴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扁豆、香薷各一錢,黃連、澤瀉各八分,甘草三分,水煎入薑汁一匙,溫服,嘔多者倍入尤妙。治伏暑霍亂暴作,煩亂躁悶,或肚腹疼痛,冷汗自出,尺脈沉,手足冷,不宜熱藥。
大便燥而丸麻子,麻子仁丸,又名脾約丸:大黃、枳殼、厚朴、芍藥各五錢,杏仁二錢,麻仁三錢,為末,蜜丸綠豆大,每三十丸,溫湯下,未利再服,得快方止。治小便數,大便難,名為脾約,宜此通腸潤燥。方意以麻子、杏仁之甘以緩脾而潤燥;津液不足,以酸收之,芍藥之酸以斂液;腸燥胃強,以苦泄之,枳、樸、大黃之苦,下燥結而泄胃強也。兼治年老怯弱之人,血燥風秘,津液少,大便堅及腳氣,大便燥。
小便澀而銼滑瞿。
萬全木通散:木通、滑石、赤茯、車前葉各一兩,瞿麥五錢,為末。每四錢,水一盞煎至半盞,溫服。治陰虛為陽所湊,膀胱中有積熱也,故小便難而黃。
白通調冷利,無脈煩躁加豬膽;
白通加豬膽汁湯:附子一枚,乾薑三錢,蔥白三莖,水煎去渣,入童便二盞,豬膽汁一枚,調服。治少陰厥冷,下利乾嘔,脈不至而煩躁。服此湯,脈暴出者死,微出者生。方意以腎主水,客寒犯腎,不能制水,故厥逆下利。是用蔥白之辛,以通腎之陽氣;姜附之辛,以散陰寒;加童便、膽汁者,《內經》所謂調寒熱之逆,冷熱並行。
白話文:
傷寒用藥賦
胸部滿悶,虛弱且伴有嘔吐,可以使用梔子、豆豉、甘草和生薑。
梔豉甘草湯:山梔子四枚,豆豉五錢,甘草二錢,水煎溫服。主治胸部滿悶、氣短。因熱邪傷及肺氣,故在梔豉湯中添加甘草以益氣。梔豉生薑湯:梔子四枚,豆豉五錢,生薑一兩,水煎溫服。主治胸部滿悶作嘔。因熱邪搏結,氣機逆亂,故在梔豉湯中添加生薑以散逆氣。
脅肋部脹滿,伴有發熱和痰飲,可以使用柴胡、枳實、青皮、杏仁。
柴梗湯:即小柴胡湯去人參,加入枳實。主治胸脅部痞滿或疼痛。柴梗半夏湯:柴胡二錢,黃芩、半夏、枳殼、桔梗、栝樓仁各一錢,青皮、杏仁各八分,甘草四分,水煎溫服。主治發熱咳嗽,胸部滿悶,兩脅刺痛,此為邪熱挾痰,侵犯胸脅所致。若口乾舌燥可去半夏;若痰飲停滯於脅下,可加白芥子或竹瀝、薑汁。柴陳湯:即小柴胡湯合二陳湯。主治痰氣阻滯胸脅,以及痰飲所致的瘧疾等症。
腹痛,伴有下焦寒邪,可以使用黃連、乾薑,療效迅速。
黃連湯:黃連二錢,乾薑、桂枝各一錢,人參一錢半,半夏一錢二分,甘草五分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主治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痛欲嘔,屬於上熱下寒證。方中用黃連苦寒以降火,用乾薑、桂枝、半夏辛溫以溫陽散寒,用人參、甘草、大棗甘溫以益氣和胃。
腹部脹滿,汗出後加重,可以使用厚朴、半夏,療效顯著。
厚朴半夏甘草湯:厚朴三錢,半夏二錢,人參一錢,甘草五分,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主治汗出後腹部脹滿疼痛。方中用厚朴苦溫瀉下,人參、甘草甘溫益氣,半夏、生薑辛溫散寒。桔梗半夏湯:陳皮、半夏、桔梗,三味等分,加生薑煎服。主治陰陽失調導致的腹脹胸悶。
氣逆衝擊心胸,可以使用八味李根湯。
當歸、芍藥、茯苓、黃芩各二錢,桂枝三錢,甘草、半夏各一錢,甘李根白皮一兩,水煎溫服。主治氣逆上衝,汗出則氣上衝心,呼吸困難。
霍亂,多因暑熱引起,可以使用二香黃連散。
藿香、厚朴、半夏、茯苓、陳皮、扁豆、香薷各一錢,黃連、澤瀉各八分,甘草三分,水煎後加入薑汁一匙,溫服,嘔吐嚴重者可加倍用量。主治暑熱引起的霍亂,症見煩躁悶熱,或腹痛,冷汗淋漓,尺脈沉細,手足冰冷,忌用溫熱藥物。
大便乾燥,如羊屎狀,可以使用麻子仁丸(又名脾約丸)。
大黃、枳殼、厚朴、芍藥各五錢,杏仁二錢,麻仁三錢,研成粉末,蜜丸製成綠豆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,溫水送服,若未通便可再服用,通便後即停藥。主治小便頻數,大便秘結,稱為脾約,此方可通便潤燥。方中麻仁、杏仁甘潤以緩解脾胃燥結,芍藥酸斂以收斂津液,枳殼、厚朴、大黃苦寒瀉下以通利腸道。也適用於年老體弱,血燥風秘,津液不足,大便乾燥及腳氣,大便乾燥者。
小便澀痛,排尿不暢。
萬全木通散:木通、滑石、赤茯苓、車前葉各一兩,瞿麥五錢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至半盞,溫服。主治陰虛陽亢,膀胱積熱,導致小便不利而色黃。
身體冰冷,無脈,煩躁不安,可加豬膽汁。
白通加豬膽汁湯:附子一枚,乾薑三錢,蔥白三莖,水煎去渣,加入童尿二盞,豬膽汁一枚,調服。主治少陰厥陰證,症見四肢厥冷,下痢,乾嘔,脈象不顯,煩躁不安。服用此方後,脈象突然出現者將死,脈象微微出現者將活。方中用蔥白辛溫以通達腎陽,乾薑、附子辛溫以散寒邪,加入童尿、豬膽汁,根據《內經》的理論,寒熱並用,以調和陰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