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75)
外集·卷三 (75)
1. 傷寒用藥賦
不然熱物冷服,下咽之後,冷體既消,熱性便發,則病性不違而氣亦從,可以去拒格之寒也。
白頭疏熱利,純下清水索黃龍。
白頭翁湯:白頭翁、黃柏、秦皮、黃連各一錢,水煎溫服。治協熱下利,後重而渴。方意以腎欲堅,急食苦以堅之,利則下焦虛,是以純苦之劑堅之。陶氏黃龍湯:大黃二錢,芒硝一錢半,枳實、厚朴各一錢,甘草、人參、當歸各五分,年老氣血虛者去芒硝,姜三片,棗二枚,桔梗三分,水煎一沸,熱服。治熱邪傳裡,胃中燥糞結實,心下硬痛,純下清水。
多是日逐自飲藥水下利,非外寒也,宜急下之。身有熱者宜用此湯,身無熱者六一順氣湯。
桃花散石脂丸,邪入經而膿(膿為陳積)結塊;
桃花散:赤石脂五錢,半生半炒,乾薑二錢,糯米一合,水煎去渣,入生石脂末一半,調服。治少陰下利膿血,腹痛,小便不利,下利不上,脈沉,血寒凝滯,下必紫黑成塊,或雜膿血。方意以石脂澀腸胃,乾薑散寒,糯米補氣,下焦裡寒不約者宜。赤石脂丸:赤石脂、乾薑各一兩,黃連、當歸各二兩,為末,蜜丸梧子大,每三十丸,米飲下。治小便澀,大便利。
阿膠湯地榆散,毒入臟而血(血為新積)流長。
黃連阿膠湯:山梔、黃柏四味各二錢,水煎溫服。治傷寒熱毒攻胃,流入大腸,所下必紅赤成流。如腹痛加芍藥,血虛加芎、歸,血不止加地榆,夾膿有食積加山楂、神麯。地榆散:地榆、犀角、黃連、茜根、黃芩各五錢,山梔二錢半,為末,每五錢,入韭白五寸,水煎溫服。治傷寒熱毒不解,晚即壯熱,腹痛腰疼,下利膿血。
手足搐搦,通末牛蒡;
牛蒡根湯:牛蒡根一兩,南星、麻黃、牛膝各六錢,入酒一盞,同於石器內搗細,另䐄黃土地坑,以炭火燒令過赤,去火掃淨,投藥於坑內,再用炭火燒令黑色,取出為末。每一錢,溫酒調服。治發汗失宜,風邪乘虛逆入經絡,故手足攣搐,筋脈拘急。
四肢拘急,易用栝蔞。
古瓜竹湯:栝蔞根五錢,竹茹二錢半,水煎溫服。一方加韭根五錢,乾薑二錢半,臨熟入鼠糞末一字調服。治熱上衝胸煩悶,手足搐搦如風狀,及瘥後勞復,陰陽易病,卵腫疼痛,手足不能動者。
溫經益元,惕瞤自愈;
陶氏溫經益元湯:熟地、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、芍藥、當歸、生地、白茯、陳皮、肉桂、附子,姜三片,棗一枚,糯米一撮,水煎溫服。治汗後大虛,頭眩,振振欲擗地,並筋惕肉瞤,及發汗太多,衛虛亡陽,汗出不止,或下後利不止,身疼等證。如飽悶去地黃加枳殼,瘦人去芍藥,有熱去附子,泄利去歸、地加炒白朮、升麻、陳壁土,嘔加薑汁製半夏,渴加天花粉,汗後惡風寒屬表虛,去桂、附,生地加桂枝、飴糖。
白話文:
傷寒用藥賦
不要用冷的東西治療熱症,服下之後,寒性消退,熱性反而發作,這樣病情不會好轉,反而氣血也會跟著受損,反而留住寒邪。
白頭翁能疏散體內熱氣,利尿,治療下痢,排出清水狀大便。
白頭翁湯:白頭翁、黃柏、秦皮、黃連各一錢,水煎溫服。主治濕熱下痢,裡急後重且口渴。此方用意在於腎臟虛弱,需用苦味藥物來固腎,下痢則下焦虛弱,所以用全苦味的藥物來固護它。陶氏黃龍湯:大黃二錢,芒硝一錢半,枳實、厚朴各一錢,甘草、人參、當歸各五分,老年人氣血虛弱者去掉芒硝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桔梗三分,水煎一沸,趁熱服用。主治熱邪侵入內裡,胃中燥熱糞便乾燥堅硬,心下部脹痛,排出清水樣大便。
大多數是每天自行服用藥物導致腹瀉,並非外感寒邪,應該趕緊服用下瀉的藥物。身體有發熱症狀者宜用此湯,無發熱症狀者則用六一順氣湯。
桃花散和石脂丸,用於邪氣入侵經絡而導致膿腫(膿腫為陳舊積聚)成塊;
桃花散:赤石脂五錢,一半生用一半炒用,乾薑二錢,糯米一合,水煎去渣,加入一半生赤石脂末,調勻服用。主治少陰經下痢膿血,腹痛,小便不利,下痢不止,脈象沉弱,血寒凝滯,大便必定是紫黑色成塊,或夾雜膿血。此方用意在於赤石脂收斂腸胃,乾薑散寒,糯米補氣,下焦裡寒不收斂者適用。赤石脂丸:赤石脂、乾薑各一兩,黃連、當歸各二兩,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梧子大小,每次服用三十丸,米湯送服。主治小便澀痛,大便通暢。
阿膠湯和地榆散,用於毒邪入侵臟腑而導致出血(出血為新發積聚)不止;
黃連阿膠湯:山梔子、黃柏四味藥各二錢,水煎溫服。主治傷寒熱毒攻伐胃部,流入大腸,所排出的大便必定是鮮紅色的液體。如果腹痛,可加入芍藥;血虛,可加入川芎、當歸;出血不止,可加入地榆;夾雜膿血且有食積,可加入山楂、神麴。地榆散:地榆、犀角、黃連、茜草根、黃芩各五錢,山梔子二錢半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韭白五寸,水煎溫服。主治傷寒熱毒不解,傍晚加重發熱,腹痛腰痛,下痢膿血。
手足抽搐,可用牛蒡根;
牛蒡根湯:牛蒡根一兩,南星、麻黃、牛膝各六錢,加入酒一盞,一起放在石器中搗碎,另挖一個黃土坑,用炭火燒紅,去火掃淨,把藥物放入坑內,再用炭火燒至藥物呈黑色,取出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溫酒調服。主治發汗不當,風邪乘虛而入經絡,導致手足抽搐,筋脈拘急。
四肢拘急,宜用栝樓;
栝樓竹茹湯:栝樓根五錢,竹茹二錢半,水煎溫服。另一方劑加韭根五錢,乾薑二錢半,快熟時加入鼠糞末少許調服。主治熱邪上衝胸部,煩悶,手足抽搐如風狀,以及病癒後勞累復發,陰陽失調,卵腫疼痛,手足不能活動。
溫補經絡,益氣養元,抽搐自愈;
陶氏溫經益元湯:熟地黃、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、芍藥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白茯苓、陳皮、肉桂、附子,生薑三片,大棗一枚,糯米少許,水煎溫服。主治發汗後元氣大虛,頭暈眼花,身體顫抖想捶地,以及筋惕肉瞤,以及發汗太多,衛氣虛弱陽氣不足,汗出不止,或下痢不止,身體疼痛等症狀。如果感到飽脹,去掉地黃,加入枳殼;體瘦者去掉芍藥;有熱者去掉附子;腹瀉者去掉當歸、地黃,加入炒白朮、升麻、陳壁土;嘔吐者加入用薑汁制過的半夏;口渴者加入天花粉;汗後惡風寒屬表虛者,去掉肉桂、附子,生地黃改用桂枝、飴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