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69)
外集·卷三 (69)
1. 傷寒用藥賦
汗後喘微者,桂杏麻石要叮嚀;
桂枝加樸杏湯:治太陽病汗下後微喘者,此表未解也,宜桂枝湯以散風邪,加厚朴一錢半,杏仁一錢以降氣。麻杏石甘湯:麻黃三錢,杏仁一錢半,甘草一錢,石膏五錢,水煎溫服。治汗下後,汗出而喘,身無大熱者。方意以汗出而喘,有大熱者,裡熱甚也;無大熱者,表邪甚也,宜此湯以散其邪。
或疑汗下後同劑者,蓋汗下雖不同,而邪在表則一也。凡汗吐下後,治法相同,經所謂若汗若吐若下者是矣。
下後喘逆者,葛根芩連(湯)宜選擇。
葛根三錢,黃芩、黃連各二錢,甘草一錢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治太陽桂枝證,誤下自利不止,脈促,喘而汗出。方意以誤下則腸胃虛而為熱所乘,遂協熱自利不止,脈促者為陽盛,知表未解也。若脈微,邪在裡也。凡病自汗出而喘者,乃邪氣外甚所致;因喘而汗出者,乃里熱氣逆所致。故用葛根、甘草之甘以散表邪,芩、連之苦以除裡熱。
汗下虛噦,姜芩連參橘皮竹茹最靈;
乾薑芩連人參湯:乾薑、黃芩、黃連、人參各三錢,水煎溫服。治傷寒食入即吐,謂之寒格。及曾經汗下,關遲,胃虛冷嘔吐。方意以參、姜之甘辛以補正氣,芩、連之苦以通寒邪內格。橘皮竹茹湯:人參三錢,陳皮五錢,甘草一錢,竹茹一團,姜五片,水煎溫服。治四時傷風寒冷濕,鼻塞喉鳴,上氣不得下而咳嗽。
陰證呃逆,羌活丁茴橘皮乾姜任責。
羌活附子湯:羌活一錢,炮附子半枚,茴香、丁香、乾薑各一錢半,水煎入鹽一撮,熱服。治陰證內寒,厥而嘔逆。橘皮乾薑湯:陳皮二錢,通草、乾薑各一錢,人參一錢半,水煎服。治傷寒初病,但惡寒不發熱,口中和,脈微細而呃逆者,此寒邪客中焦而氣不得伸也。或加半夏、生薑、丁香、柿蒂尤妙。
大橘小橘,嘔吐煩冷分嘗:
大橘皮湯:陳皮、甘草各二錢,人參五錢,姜七片,水煎服。治嘔噦胸滿,虛煩不安。小橘皮湯:陳皮五錢,生薑一兩,水煎溫服。治嘔噦、手足厥冷。
大半小半,呃噎痰飲不食。
大半夏湯:半夏、茯苓、生薑各二錢半,臨臥水煎服。治傷寒痰證及噁心舡暈。如痰熱加甘草,胃不和加陳皮。小半夏湯:半夏五錢,生薑一兩,水煎溫服。治呃逆,穀氣入口即吐,及發汗後水藥不下。
水不入而搗薑汁,更煎半夏以寬胸;
生薑汁半夏湯:半夏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半盞,入生薑汁半盞和勻,稍溫緩緩服之。凡嘔吐藥忌頓服。治胸中似喘不喘,似嘔不嘔,似噦不噦,憒憒無奈何者。
渴後嘔而忌柴胡,須赤茯苓以快膈。
赤茯苓湯:赤茯苓五錢,陳皮、人參各二錢,白朮、川芎、半夏各一錢,水煎,入薑汁一匙調服。治飲水過多,水停心下,痞滿,頭痛頭汗,為水結胸;或先渴後嘔;或厥陰消渴氣上衝;或汗下後,身體振搖,筋惕肉瞤。
白話文:
傷寒用藥賦
汗後輕微喘息,需謹記桂枝、杏仁、麻黃、石膏的運用。
桂枝加樸杏湯:治療太陽病,汗後輕微喘息者。這是表證未解,需用桂枝湯散發風邪,再加厚朴以降氣。麻杏石甘湯:麻黃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,水煎溫服。治療汗後喘息,但沒有明顯發熱者。方劑用意是:汗後喘息並伴有明顯發熱者,是裡熱較重;沒有明顯發熱者,是表邪較重,宜用此湯散邪。
有人可能疑惑汗後用藥為何相同,這是因為雖然汗下的程度不同,但邪氣仍在表,治療方法相同。凡是汗、吐、下後,治療方法相同,正如經書所說:「若汗若吐若下」是也。
下利後喘息逆氣,宜選用葛根芩連湯。
葛根芩連湯: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,水煎溫服。治療太陽病桂枝證,誤用下法導致腹瀉不止,脈搏急促,喘息並汗出。方劑用意是:誤用下法則腸胃虛弱,被熱邪乘虛而入,導致腹瀉不止,脈搏急促是陽氣盛,表明表證未解。若脈搏微弱,則是邪氣入裡。凡是因病自汗出而喘息者,是邪氣外盛所致;因喘息而汗出者,是裡熱氣逆所致。故此方用葛根、甘草的甘味以散表邪,黃芩、黃連的苦味以清裡熱。
汗下後虛脫,氣逆呃逆,姜芩連參橘皮竹茹最有效。
乾薑芩連人參湯:乾薑、黃芩、黃連、人參,水煎溫服。治療傷寒食入即吐(寒格),及曾經汗下,脈象遲緩,胃虛寒嘔吐。方劑用意是:用人參、乾薑的甘辛之味以補益正氣,黃芩、黃連的苦味以通泄寒邪內阻。橘皮竹茹湯: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竹茹、生薑,水煎溫服。治療四季傷風寒濕,鼻塞喉鳴,氣逆不得下行而咳嗽。
陰證呃逆,羌活、附子、茴香、丁香、橘皮、乾薑可運用。
羌活附子湯:羌活、炮附子、茴香、丁香、乾薑,水煎加鹽少許,熱服。治療陰證內寒,四肢厥冷並嘔逆。橘皮乾薑湯:陳皮、通草、乾薑、人參,水煎服。治療傷寒初期,僅惡寒不發熱,口中不苦,脈象微細而呃逆者,這是寒邪客於中焦,氣機不得舒展。可加半夏、生薑、丁香、柿蒂效果更佳。
大橘皮湯和小橘皮湯,嘔吐煩躁、手足厥冷分而治之。
大橘皮湯:陳皮、甘草、人參、生薑,水煎服。治療嘔吐呃逆、胸悶、虛煩不安。小橘皮湯:陳皮、生薑,水煎溫服。治療嘔吐呃逆、手足厥冷。
大半夏湯和小半夏湯,呃逆、痰飲、飲食不下的治療。
大半夏湯:半夏、茯苓、生薑,臨睡前水煎服。治療傷寒痰證及噁心嘔吐。若痰熱加甘草,胃不和加陳皮。小半夏湯:半夏、生薑,水煎溫服。治療呃逆,飲食入口即吐,及發汗後藥物難以下嚥。
水入少,可搗薑汁,再煎半夏以寬胸。
生薑汁半夏湯:半夏,水煎至半量,加入生薑汁,稍溫服。凡嘔吐藥忌快速服用。治療胸中似喘非喘,似嘔非嘔,似呃逆非呃逆,昏昏沉沉無力者。
飲水過多後嘔吐忌用柴胡,需用赤茯苓以利膈。
赤茯苓湯:赤茯苓、陳皮、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半夏,水煎,加薑汁調服。治療飲水過多,水停於心下,痞滿,頭痛頭汗,水結胸;或先渴後嘔;或厥陰消渴氣上衝;或汗下後,身體震顫,肌肉抽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