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55)
外集·卷三 (55)
1. 傷寒用藥賦
抑又聞:風寒總曰汗病,麻桂不可亂嘗。
不論傷風、傷寒,皆以得汗則散,但有大汗、解肌之不可亂耳。
無汗服桂枝而嘔吐,失血下利者變用;
傷寒無汗,或酒客誤服桂枝湯而嘔吐者,必吐膿血,為肺痿證。又有其病當汗,而適值失血及下利者,不可與麻黃湯,宜小劑桂枝湯頻頻飲之,體潤自然和解。
有肝服麻黃而煩躁,寒熱似瘧者相當。
傷風服桂枝湯不解,寒熱似瘧,日再發者,乃邪客榮衛,宜桂枝二麻黃一湯。若非此證,誤用麻黃者,必煩躁衄血。衄血與上肺痿二證,照依雜證,以清血涼血之劑,略加和表之藥,如犀角地黃湯、黃芩湯加柴胡是也。
傷寒輕者,麻黃杏仁飲;
麻黃、桔梗、前胡、黃芩、陳皮、半夏各一錢,杏仁、細辛各八分,防風七分,甘草四分,姜三片水煎溫服。治太陽發熱惡寒,頭痛無汗,脈浮緊而咳嗽。如夏月去麻黃加蘇葉,自汗去麻黃加桂枝、芍藥,表熱換柴胡,口渴加天花粉,胸滿加枳殼,喘急加栝蔞仁。
傷風輕者,柴胡半夏湯。
柴胡、半夏各一錢半,黃芩、白朮、陳皮、麥門冬各一錢,甘草五分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治傷風發熱惡寒,頭痛無汗而咳嗽,或協熱自利。兼治一切痰證,狀似傷寒,如小便不利加茯苓,冬月無汗加麻黃,三時無汗加蘇葉,冬月有汗加桂枝,三時有汗加防風,咽痛加桔梗,喘嗽去白朮加杏仁、桑白皮,酒熱加黃連,食積加山楂、神麯,痰伏脅下作痛加白芥子,痰盛喉中如牽鋸加竹瀝、薑汁,痰稠如膠加金沸草、前胡,胸膈痞悶加枳殼。
大羌活(湯)主治陰陽兩感,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防己、黃芩、黃連、蒼朮、白朮、甘草、細辛各三分,知母、川芎、地黃各一錢,水煎熱服,未解再服三四劑,病愈則止。治發熱惡寒無汗,或自汗頭痛項強,或傷寒見風脈,傷風見寒脈,兼解利兩感傷寒。此方治陰陽已分,陽證多者宜服。陶氏沖和湯為陰陽未分者設。
大青龍(湯)善解風寒兩傷。
麻黃三錢,桂枝二錢,杏仁一錢半,石膏四錢,甘草一錢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方意以寒宜甘發,麻杏石甘棗之甘,以散榮中之寒;風宜辛散,桂枝生薑之辛,以散衛中之風;辛甘相合,乃能發散榮衛風寒。風傷則衛實,寒傷則榮實,榮衛俱實,太陽證具,無汗而煩躁者宜服。若脈微有汗,榮衛俱虛者,誤服則厥逆筋惕肉瞤而亡。
合病嘔而不利,葛根加以半夏;
葛根加半夏湯:葛根三錢,麻黃二錢,桂枝一錢,半夏、芍藥各一錢,甘草八分,姜三片,棗二枚,水煎服。治太陽陽明合病,裡氣逆上,但嘔而不下利者,與葛根湯以散其邪,加半夏以下逆氣。
合病利而不嘔,黃芩加以半姜。
黃芩半夏生薑湯:黃芩三錢,芍藥、生薑各二錢,半夏一錢,甘草五分,姜五片,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治太陽少陽合病,自利而嘔,或腸垢協熱自利,非汗下所宜,故用此和解,以下胃之逆氣。
白話文:
傷寒用藥賦
又聽說:風寒統稱為汗病,麻黃和桂枝不能亂用。
無論是傷風還是傷寒,都以發汗來散邪,但發大汗和解肌的方法不能混淆。
無汗而服用桂枝湯卻嘔吐、失血下利的,要改變用藥;
傷寒無汗,或者酒後誤服桂枝湯而嘔吐的,必定會吐膿血,這是肺痿的證候。還有些病人應該發汗,卻恰逢失血或下利,就不能用麻黃湯,應該用小劑量的桂枝湯頻頻服用,待身體滋潤後自然就會痊癒。
肝氣鬱結的人服用麻黃會煩躁,寒熱交替像瘧疾一樣,是相符的。
傷風服用桂枝湯不解,寒熱交替如瘧疾,每天發作兩次的,是邪氣侵犯榮衛,應該服用桂枝二麻黃一湯。如果不是這種證候,誤用麻黃,必定會煩躁而流鼻血。鼻出血和上述的肺痿兩種證候,都要根據其他症狀,用清血涼血的藥物,稍微加一些疏表解表的藥物,例如犀角地黃湯、黃芩湯加柴胡就是這樣。
傷寒輕症,用麻黃杏仁飲;
麻黃、桔梗、前胡、黃芩、陳皮、半夏各一錢,杏仁、細辛各八分,防風七分,甘草四分,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治療太陽經發熱惡寒,頭痛無汗,脈象浮緊而咳嗽。如果是夏天,去掉麻黃加蘇葉;自汗的去掉麻黃加桂枝、芍藥;表熱的換成柴胡;口渴的加天花粉;胸悶的加枳殼;喘息加急的加栝蔞仁。
傷風輕症,用柴胡半夏湯;
柴胡、半夏各一錢半,黃芩、白朮、陳皮、麥門冬各一錢,甘草五分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治療傷風發熱惡寒,頭痛無汗而咳嗽,或者伴有發熱自利。也治療各種痰證,症狀類似傷寒,例如小便不利加茯苓,冬天無汗加麻黃,三伏天無汗加蘇葉,冬天有汗加桂枝,三伏天有汗加防風,咽喉疼痛加桔梗,喘咳去掉白朮加杏仁、桑白皮,酒熱加黃連,食積加山楂、神麴,痰氣伏於脅下作痛加白芥子,痰盛堵塞喉嚨像鋸子拉一樣加竹瀝、薑汁,痰稠如膠加金沸草、前胡,胸膈痞悶加枳殼。
大羌活湯主治陰陽兩感,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防己、黃芩、黃連、蒼朮、白朮、甘草、細辛各三分,知母、川芎、地黃各一錢,水煎熱服,如果症狀未解再服用三四劑,病癒就停止。治療發熱惡寒無汗,或者自汗頭痛項強,或者傷寒見風脈,傷風見寒脈,兼治寒熱夾雜的傷寒。此方治療陰陽已分,陽證較多的病人適用。陶氏沖和湯是針對陰陽未分者而設的。
大青龍湯善於治療風寒兩感。
麻黃三錢,桂枝二錢,杏仁一錢半,石膏四錢,甘草一錢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方劑用意是:寒證宜用甘溫發散,麻黃、杏仁、石膏、甘草、大棗的甘味,可以散去榮衛之間的寒邪;風證宜用辛散,桂枝、生薑的辛味,可以散去衛氣中的風邪;辛甘相合,才能發散榮衛中的風寒。風邪傷人則衛氣實,寒邪傷人則營氣實,榮衛都實,太陽經證候齊全,無汗而煩躁的病人適用。如果脈象微弱而有汗,榮衛都虛弱的病人,誤服此方則會厥逆、筋惕肉跳而死。
合病嘔吐而不下利,葛根湯加半夏;
葛根加半夏湯:葛根三錢,麻黃二錢,桂枝一錢,半夏、芍藥各一錢,甘草八分,生薑三片,大棗二枚,水煎服。治療太陽和陽明經合病,裡氣逆上,只嘔吐而不下利的病人,用葛根湯來散邪,加半夏來下逆氣。
合病下利而不嘔吐,黃芩湯加生薑;
黃芩半夏生薑湯:黃芩三錢,芍藥、生薑各二錢,半夏一錢,甘草五分,生薑五片,大棗二枚,水煎溫服。治療太陽和少陽經合病,自利而嘔吐,或者腸道熱結而自利,不是發汗下利所宜,所以用這個方子來調和解表,以降低胃氣逆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