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51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三 (51)

1. 瘥危死證及婦人傷寒

水漿不入,汗如油,形體不仁,喘不休,命絕也。汗出發潤,肺先絕也;形如煙燻,直視搖頭,心絕也;唇吻反青,肝絕也;環口黧黑,柔汗發黃,脾絕也;溲便遺失,狂言直視,腎絕也。陽氣前絕,陰氣後竭,其人死,身色必青;陰氣前絕,陽氣後竭,其人死,身色必赤。

循衣摸床,泉清知熱在胃;

傷寒,循衣摸床,兩手撮空,直視,常向壁臥,頭不安枕,脈澀,循衣縫者死,脈弦者生。諸敗證皆然。此證發熱譫語,大承氣湯下之。如發黃溺利者,津液未竭,猶可救療;若溺澀者難治。

搖頭直視,風痙非絕於心。

陽脈不和,則頭為之搖。有心絕者,搖頭直視,形如煙燻即死。有痙病,風盛則搖者,小續命湯加減。有里痛而搖者,言者為虛,不言者為實。如聖餅子、芎術湯、芎辛湯、二陳湯選用。臟腑精華,皆注於目。直視者,反目倒竄,眼睛上騰,死證也。惟無表裡證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者,乃內熱神昏,非直視也。

又衄血發汗則直視,血虛發汗亦直視,脈弦者可救;若脈澀,狂言譫語,喘滿直視必死。

口張目陷不復,肢冷臍硬難禁。

腎氣下脫遺尿,小便自遺,惡證也。陽邪神昏,自遺而猶知者,清熱可愈。合病遺尿,白虎湯;裡熱,承氣湯;瘀血,桃仁承氣湯。陰邪氣脫,自遺若不知者,溫補救其萬一。餘熱氣虛有火者,補中益氣湯加知母、黃柏、五味子、麥門冬;下虛者,四逆湯加益智仁;囊縮者,三味參萸湯加附子,大劑急救之。狂言直視,冷汗遺尿者,腎絕即死,風溫直視遺尿亦死。

心竅有毒失音。

肺主聲,被火傷而喑啞。有少陰病咽喉生瘡而不能言者,雞殼苦酒湯。厥陰囊縮不能言者,小承氣湯。有狐惑證聲嘎不能言者,有痙病不能言者,有風溫下利不語者,有中暑失音,有瘀血迷心失音者,各宜分治,須調導二便,以通心竅為先,通用通關散吹鼻。

智圓行方,竊唐進士之正學;好生起死,慕秦越人之慈心。

唐時醫道大衰,孫思邈因醫而貶為技流,朱子惜之。故《小學》引其言曰:智欲圓而行欲方,膽欲大而心欲小。此真醫學之秘訣也。世有善記誦古今醫藉,而治人無效者,非失之方而不圓通,便失之心粗而膽小耳。果欲遂吾好生之心,以濟疲癃殘疾,如扁鵲有起死之功,當先理孫真人之學問云。

婦人傷寒,與男無異。

經來經斷,名曰熱入血室;

仲景傷寒,不分男女。但婦人以血為主,血室即衝脈血海也。如傷寒發熱,經水適來,晝則明瞭,夜則譫語,如見鬼狀,經行盡則熱隨血散,不治自愈。如經盡熱退身涼,胸滿如結胸,或譫語者,乃邪氣結於胸脅,按之痛者,亦謂之血結胸,宜海蛤散、桂枝紅花湯。婦人傷寒,寒熱似瘧,經水適斷者,亦名熱入血室。

白話文:

水液無法攝入,汗如油膩,身體麻木不仁,呼吸急促不止,將要死亡。汗液排出濕潤,肺氣先絕;身體像被煙燻過一樣,直視前方搖頭,心氣已絕;嘴唇發青,肝氣已絕;嘴唇周圍發黑,汗液發黃,脾氣已絕;大小便失禁,胡言亂語直視前方,腎氣已絕。陽氣先絕,陰氣後竭,此人死亡,身體顏色必青;陰氣先絕,陽氣後竭,此人死亡,身體顏色必紅。

患者摸著衣服摸著床鋪,手心溫熱,知道熱邪在胃部。

傷寒病人,摸著衣服摸著床鋪,兩手空握,直視前方,經常向著牆壁躺臥,頭部不安於枕頭,脈象澀滯,沿著衣縫摸索者將死,脈象弦急者可活。其他敗壞的症狀也是如此。此症狀發熱神志不清,用大承氣湯治療。如果發黃小便通暢,津液未竭,尚可救治;如果小便不通,則難以治療。

搖頭直視,風痙不一定是心氣已絕。

陽脈不和,則頭會搖動。若心氣已絕,搖頭直視,形體像被煙燻一樣就將死亡。若為痙病,風邪盛則頭搖,用小續命湯加減治療。若因腹痛而搖頭,能說話的是虛證,不能說話的是實證。可選擇聖餅子、芎術湯、芎辛湯、二陳湯等方劑。臟腑精華都彙集於目。直視,反目上翻,眼睛上騰,是死亡的徵兆。只有沒有表裡證,眼睛無神,眼神呆滯者,是內熱神昏,而非直視。

又,流鼻血出汗則直視,血虛出汗也直視,脈象弦急者可以救治;如果脈象澀滯,胡言亂語,呼吸困難,直視前方,必然死亡。

口張開,眼睛凹陷,無法恢復,肢體冰冷,肚臍堅硬,難以治療。

腎氣下陷,尿液自遺,是惡劣的徵兆。陽邪導致神志不清,尿液自遺但仍有意識者,清熱治療即可痊癒。合病遺尿,用白虎湯;裡熱,用承氣湯;瘀血,用桃仁承氣湯。陰邪氣脫,尿液自遺卻沒有意識者,用溫補方法救治。餘熱氣虛有火者,用補中益氣湯加知母、黃柏、五味子、麥門冬;下焦虛寒者,用四逆湯加益智仁;陰囊縮小者,用三味參萸湯加附子,大劑量緊急救治。胡言亂語,直視前方,冷汗,尿液自遺者,腎氣已絕,將要死亡;風溫病直視遺尿者也會死亡。

心竅有毒,聲音嘶啞。

肺主呼吸和聲音,被火傷而導致聲音嘶啞。少陰病咽喉生瘡而不能說話者,用雞殼苦酒湯。厥陰陰囊縮小不能說話者,用小承氣湯。狐惑證聲音嘶啞不能說話者,痙病不能說話者,風溫下痢不說話者,中暑失音者,瘀血迷心失音者,都需要分別治療,必須調理大小便,以通利心竅為先,可用通關散吹鼻。

聰明睿智,行為端正,學習唐朝進士的正統學問;樂於救治病人,起死回生,效仿古代名醫的慈悲之心。

唐朝醫道衰落,孫思邈因行醫而被貶低為技藝之人,朱熹為此感到惋惜。所以《小學》引用他的話說:聰明睿智要周全,行為要端正,膽量要大,心胸要小。這才是醫學的秘訣。世上有許多人善於背誦古今醫書,但治病卻無效,不是因為方法不周全,就是因為心胸粗暴,膽量小。如果真的想實現救死扶傷的願望,去幫助那些疲憊衰弱、殘疾的病人,像扁鵲一樣有起死回生的功績,就應該先學習孫真人(孫思邈)的學問。

婦女傷寒,與男子無異。

月經來潮或停止,稱為熱邪侵入血室;

張仲景傷寒論,不分男女。但是婦女以血為主,血室就是衝脈和血海。如果傷寒發熱,月經恰好來潮,白天神志清楚,晚上神志不清,像見到鬼一樣,月經乾淨後,熱邪隨著血排出,不治自癒。如果月經乾淨後,熱退身涼,胸部脹滿像結胸一樣,或者神志不清,是邪氣結聚在胸脅,按壓疼痛,也稱為血結胸,應該用海蛤散、桂枝紅花湯。婦女傷寒,寒熱像瘧疾一樣,月經恰好停止,也稱為熱邪侵入血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