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49)
外集·卷三 (49)
1. 瘥危死證及婦人傷寒
戰汗已佔病可解,戰者,邪正相爭也。有戰而汗解者,太陽也,脈必浮緊而芤,浮為在表,芤為正氣虛,故與邪戰而後解也。也有不戰而汗解者,陽明也,脈必浮數不芤,浮為表,不芤為正氣不虛,故不戰而汗解也。有不戰不汗而解者,少陽也,雖有寒熱表邪,寸關尺大小、浮沉、遲數同等而無偏勝,不日陰陽和平而自解矣。又柴胡證,誤以藥下,而柴胡證仍在,不為逆,更與小柴胡服之,必蒸蒸汗出而解。
日中得病者,夜半解;夜半得病者,日中解。凡身寒鼓頷戰慄,急與姜米湯,熱飲以助其陽。老人虛弱發戰而汗不行,隨即昏悶者不治。又渴甚飲過者,黑奴證也,亦汗出而解。
發癢誰識疾將移;
發癢乃陽氣初回之象,非風、非血燥也。
瘥後昏沉非怪魅,瘥後半月十日,昏沉少神,錯語妄言,或無寒熱,或寒熱似瘧,或朝夕潮煩,皆由汗出未徹,毒流心包絡間,知母麻黃湯主之。無表邪者,陶氏導赤各半湯極妙。大病後喜唾痰者,理中湯。胃熱虛煩而嘔者,竹葉石膏湯加薑汁。從腰以下有水腫者,牡蠣澤瀉湯。
手足攣搐者,牛蒡根湯。遺精者,桂枝龍骨牡蠣湯加鹿茸一錢,或十味溫膽湯。瘥後不食,參苓白朮散、枳朮丸。瘥後狂言,益元散加辰砂。瘥後失神及乾嘔,柴胡百合湯。瘥後血迷,當歸活血湯。瘥後腰痛,獨活寄生湯。瘥後聲沉,補中益氣湯。瘥後體瘦肌熱,或咳嗽者,用柴胡二錢,甘草五分,水煎服。
瘥後陰虛盜汗,補陰丸。瘥後瘧疾等證,俱照常治法,輕者損谷節欲,慎動自愈。
遺毒不散發瘡痍。
凡傷寒三日後,脈數而熱不罷者,此為熱氣有餘,必發瘡癰。或汗出不徹,項後耳旁連頰腮有結核硬腫者,謂之發頤。或下之不盡,熱氣流於大腸或肛門,並小腹腫痛,謂之臟毒。或瘥後項下頸邊生風堆數枚,不紅不痛如瘰癧之狀,或瘥後發疹者,俱宜清熱涼血,消毒去風,外科法治之。
勞復、食復、飲酒復者熱甚,復者,其病如初也。傷寒新瘥,津夜未復,血氣尚虛;或梳洗太早,言動思為太過,則成勞復。蓋勞則生熱,熱氣乘虛還入經絡,未免再復。治宜清熱解勞,小柴胡湯、麥門冬湯和之。熱氣浮者,梔豉枳實湯、鼠屎豉湯。表證多者,柴胡桂枝湯汗之;里證多者,大柴胡湯下之。
傷寒新瘥,胃氣尚弱,若恣飲食,不能克化,濁穢臟腑,依前發熱,若用調和脾胃藥,胃熱轉增。大凡傷寒無和胃之理,治須清熱消食。輕者胸中微滿謂之遺熱,損谷自愈;重者胸高喘滿腹脹,必須吐下,梔豉枳黃湯主之。煩熱甚者,竹葉石膏湯。胸痞者,生薑瀉心湯。飲酒復者,其熱尤甚。
蓋酒性至熱,必煩躁乾嘔,舌苔,妄語不寐者,解毒湯,或草龍膽一味,水煎服,汗出自解。凡復證,先病七日出汗而解,今復舉亦必七日而解;先病十四日出汗而解,今復舉亦必十四日而解;雖三四次復舉,亦必三四次戰汗而解。但勞復證久不愈,恐成癆瘵。
白話文:
瘥危死證及婦人傷寒
發燒時出現顫抖,表示身體正在與病邪搏鬥,如果顫抖後出汗,表示病邪從太陽經離開,此時脈象會呈現浮緊且芤,浮表示病邪在體表,芤表示正氣虛弱,所以身體會先與病邪搏鬥,之後才能痊癒。如果沒有顫抖就出汗,表示病邪從陽明經離開,此時脈象會呈現浮數但不芤,浮表示病邪在體表,不芤表示正氣不虛弱,所以不用搏鬥也能出汗痊癒。如果沒有顫抖也不出汗就痊癒,表示病邪從少陽經離開,即使有寒熱等症狀,脈象在寸、關、尺各部位的浮沉快慢都一致,沒有哪一部位特別強盛,過幾天就會陰陽調和而自然痊癒。另外,如果是柴胡湯證,誤用瀉藥,雖然柴胡證狀還在,但並不算病情惡化,只要再服用小柴胡湯,一定會大量出汗而痊癒。
如果在白天發病,通常在半夜會好轉;如果在半夜發病,通常在白天會好轉。凡是身體發冷,打寒顫,要趕快喝薑米湯,熱熱地喝來幫助陽氣。如果是老年人或身體虛弱的人,發冷顫抖卻不出汗,隨即昏迷,通常是無法治癒的。如果非常口渴,又喝太多水,這是黑奴證,也會出汗痊癒。
身體發癢表示病情將要好轉。
發癢是陽氣開始恢復的跡象,不是因為風邪或血燥引起的。
病癒後昏沉不是鬼怪作祟。病癒後,大約半個月或十天左右,如果出現昏沉、精神不濟、說錯話、胡言亂語,或者沒有發冷發熱,或者發冷發熱的症狀像瘧疾,或者早晚發熱煩躁,這些都是因為出汗不徹底,病邪餘毒流竄到心包絡之間所導致,可以用知母麻黃湯來治療。如果沒有體表症狀,陶氏導赤各半湯非常有效。大病後喜歡吐痰的人,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。因為胃熱虛煩而嘔吐的人,可以用竹葉石膏湯加薑汁來治療。從腰部以下有水腫的人,可以用牡蠣澤瀉湯來治療。
手腳抽筋的人,可以用牛蒡根湯來治療。遺精的人,可以用桂枝龍骨牡蠣湯加鹿茸一錢,或用十味溫膽湯來治療。病癒後沒有食慾的人,可以用參苓白朮散或枳朮丸來治療。病癒後胡言亂語的人,可以用益元散加辰砂來治療。病癒後精神恍惚或乾嘔的人,可以用柴胡百合湯來治療。病癒後出現血迷症狀的人,可以用當歸活血湯來治療。病癒後腰痛的人,可以用獨活寄生湯來治療。病癒後聲音低沉的人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病癒後身體消瘦發熱,或者咳嗽的人,可以用柴胡二錢、甘草五分,用水煎服。
病癒後陰虛盜汗的人,可以用補陰丸來治療。病癒後出現瘧疾等症狀,都依照常規方法治療,症狀輕微的人,減少飲食、節制慾望、避免勞動,就會自然痊癒。
病邪餘毒沒有散去,會導致皮膚長瘡。
凡是傷寒發病三天後,脈搏跳動快而且發熱不退,表示體內熱氣過多,一定會長瘡或癰。或者因為出汗不徹底,導致脖子後方、耳朵旁邊連到臉頰兩側出現腫塊,稱為發頤。或者因為瀉藥沒有徹底清除病邪,導致熱氣流竄到大腸或肛門,引起小腹腫痛,稱為臟毒。或者病癒後脖子下方出現許多不紅不痛,像瘰癧一樣的腫塊,或者病癒後長疹子,這些都應該用清熱涼血、消毒去風的方法,以外科方式來治療。
勞累、飲食不當、喝酒後,都可能導致病情復發,復發後,病情會像剛開始發病時一樣。傷寒剛痊癒時,身體的津液還沒恢復,氣血還很虛弱,如果太早梳洗、說話、思考過度,就會導致勞復。勞累會產生熱,熱氣會趁虛進入經絡,導致病情復發。治療方面,應該清熱解勞,可以用小柴胡湯或麥門冬湯來調理。如果熱氣浮在表面,可以用梔豉枳實湯或鼠屎豉湯來治療。如果體表症狀較多,可以用柴胡桂枝湯發汗;如果體內症狀較多,可以用大柴胡湯瀉下。
傷寒剛痊癒時,胃氣還很虛弱,如果放縱飲食,不能消化,導致食物殘渣堆積在腸胃,又會發熱。如果用調和脾胃的藥物,反而會使胃熱更嚴重。一般來說,傷寒沒有調理腸胃的道理,治療應該清熱消食。如果病情輕微,只是胸口稍微覺得脹滿,稱為遺熱,只要減少飲食就會自然痊癒;如果病情嚴重,胸口高聳、氣喘、肚子脹滿,必須用吐或瀉的方法來治療,可以使用梔豉枳黃湯。如果煩躁發熱嚴重,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。如果胸悶不適,可以使用生薑瀉心湯。喝酒後復發,熱度會更加嚴重。
因為酒性極熱,一定會煩躁、乾嘔、舌苔厚膩、胡言亂語、失眠,可以用解毒湯,或單用草龍膽煎水服用,出汗後就會痊癒。凡是復發的病情,如果第一次生病是七天出汗痊癒,這次復發也會七天痊癒;如果第一次生病是十四天出汗痊癒,這次復發也會十四天痊癒;即使復發三四次,也會在三四次戰汗後痊癒。但是勞復這種情況,如果久治不癒,可能會變成癆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