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46)
外集·卷三 (46)
1. 傳陽變陰
暈厥挾痰與伏火,暈者,昏暈。傷寒乃熱結胸滿,痰盛口閉,不省人事,先用絹帕裹指,牙齦上頻頻擦之,候牙寬,卻用大承氣下之。
臟厥發躁無休息。
發熱七八日,脈微,膚冷而躁,或吐或瀉,無時暫安者,此乃厥陰真臟氣盡,故曰臟厥。仲景無治法,四逆湯冷飲救之。又少陰厥而吐利發躁者,亦不治,三味參萸湯救之。
陰毒冷汗甲青而六脈沉細,身痛若硬;
三陰病深,必變為陰毒。有初證遽然而成者,有誤服寒藥,或吐下後變而成者,蓋以房勞損腎,生冷傷脾,內已伏陰,外又感寒致之,內外皆陰,陽氣暴絕故耳,外證比常陰證,厥冷吐利,不渴靜蜷,甚則咽痛鄭聲,加以頭痛頭汗,眼睛內痛,不欲見光,面唇指甲青黑,手背冷汗,心下結硬,臍腹築痛,身如鞭撲,外腎冰冷。
或便膿血,診其脈,附骨取之則有,按之則無,宜甘草湯、正陽散,或玄武湯加人參選用,陽氣復而大汗解矣。陽氣乍復,或生煩躁者,返陰丹、復陽丹、金液丹,不可涼藥,並加生薑,良薑要藥也。外借火氣,但不可太近。叔和詩云:陰毒傷寒身體重,背強眼痛不堪任;小腹痛急口青黑,毒氣衝心轉不禁;四肢厥冷惟思吐,下利咽疼脈細沉;若能速灸臍輪下,六日看過見喜深。蔥熨法見結胸。
以手足和為吉,如手足指冷,甲下肉黑者死。
陽毒無汗眼紅而遍身斑紋,胸緊若石。
三陽病深,必變為陽毒。有初病遽然而成者,有經吐下變而成者,多因酒面金石僭燥,腸胃極熱所致。又或證屬陽明,誤投溫藥,助熱為邪,內外皆陽,陰氣暴絕故耳。外證比常陽證,潮汗閉澀,滿渴狂譫,甚則發斑喘急,加以吐血咽腫,兩眼如火,六脈洪大促數,宜黑奴丸、白虎湯、三黃湯、生地芩連湯、陽毒升麻湯。咽痛及赤斑者,青黛一物,每用二錢,井水調服,或活龍散尤妙,陰氣復而大汗解矣。
外用冷水蘸紙搭胸,熱又易之。詩云:陽毒健亂四肢煩,面赤生花生點斑;狂言妄語如神鬼,下利黃赤病不安;汗出遍身應大瘥,魚口開張命欲翻;有藥不辜但與服,能過七日漸能安。又陰陽二毒伏逆,變為結胸,有自利者,有大便閉用藥而不得利者,宜結胸條灸臍法以利之。陽毒內服活龍散,陰毒內服破結丹。
庶幾陰毒得泄則陽氣復,陽毒得泄則陰氣復,陰陽升降,榮衛流汗,自然大汗而解矣。若心下已結,延至五日間,斷不可活。
陽盛拒陰,大熱證也,脈數而身反盡寒;
陰盛拒陽,大虛證也,身熱而脈不鼓擊。
此言陰陽隔絕,必死之證,不特極與毒而已。病人身寒厥冷,其脈滑數,按之鼓擊於指下者,非真寒也,此名陽盛拒陰,宜三黃巨勝湯。身熱脈數,按之不擊,或身冷而欲坐井中,欲漱水而不入口者,非真熱也,此名陰盛拒陽,宜霹靂散。
白話文:
傳陽變陰
昏迷伴隨痰濁和伏火,昏迷指神志不清。傷寒導致熱邪結聚胸中,痰盛口閉,不省人事,先用絹帕裹住手指,在牙齦上頻頻擦拭,待牙關鬆開後,再服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臟腑厥逆,躁動不安,不得休息。
發熱七八天,脈象微弱,皮膚冰冷而躁動不安,或嘔吐或腹瀉,時刻不得安寧,這是厥陰真臟之氣耗竭,所以稱為臟厥。張仲景無此治法,用四逆湯加冷飲急救。又少陰厥逆並伴有嘔吐腹瀉躁動不安者,同樣無治法,用參萸湯急救。
陰毒:冷汗,指甲青紫,六脈沉細,渾身疼痛如僵硬一般;
三陰病深入,必定會轉化為陰毒。有的病情突然發作,有的因誤服寒涼藥物或吐瀉後轉變而成,這是由於房事過度損傷腎氣,生冷飲食傷脾,內已伏藏陰邪,外又感受寒邪所致,內外皆陰,陽氣驟然衰竭故也。外在症狀比一般的陰證更為嚴重,厥冷嘔吐腹瀉,不渴,蜷縮臥床,嚴重者咽喉疼痛聲音嘶啞,並伴有頭痛、頭汗、眼球疼痛,不願見光,面唇指甲青黑,手背冷汗,心下結塊堅硬,臍腹脹痛,渾身疼痛如鞭打一般,四肢厥冷。
有的還會排出膿血,診脈時,在骨旁探取脈搏則可感覺到,按壓則感覺不到,宜用甘草湯、正陽散或玄武湯加人參,選用其中一種治療,陽氣恢復後就會大汗淋漓而痊癒。陽氣剛恢復時,有的會出現煩躁,可用返陰丹、復陽丹、金液丹等,不可服用寒涼藥物,並需加入生薑、良薑等藥物,這些都是重要的藥物。外部可用火溫熱,但不可太靠近身體。叔和詩云:「陰毒傷寒身體重,背強眼痛不堪任;小腹痛急口青黑,毒氣衝心轉不禁;四肢厥冷惟思吐,下利咽疼脈細沉;若能速灸臍輪下,六日看過見喜深。」蔥熨法可治療結胸。
手足溫暖是吉兆,如果手足指端冰冷,指甲下肉色發黑者,將會死亡。
陽毒:無汗,眼睛紅腫,渾身出現斑點,胸部緊束如石。
三陽病深入,必定會轉化為陽毒。有的病情突然發作,有的經吐瀉後轉變而成,大多是因飲酒過度,服用金石類藥物,以及辛燥食物,導致腸胃積熱所致。或者本屬陽明證,誤服溫熱藥物,助長熱邪,內外皆陽,陰氣驟然衰竭故也。外在症狀比一般的陽證更為嚴重,潮熱汗出,小便不利,口渴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嚴重者會出現斑疹,呼吸急促,並伴有吐血,咽喉腫痛,兩眼紅赤如火,六脈洪大而數,宜用黑奴丸、白虎湯、三黃湯、生地黃芩連翹湯、陽毒升麻湯。咽喉疼痛及出現赤斑者,可用青黛二錢,井水調服,或活龍散效果更佳,陰氣恢復後就會大汗淋漓而痊癒。
外部可用冷水蘸濕的紙張敷貼胸部,如果覺得熱了就換一張。詩云:「陽毒健亂四肢煩,面赤生花生點斑;狂言妄語如神鬼,下利黃赤病不安;汗出遍身應大瘥,魚口開張命欲翻;有藥不辜但與服,能過七日漸能安。」陰陽二毒如果逆亂,就會轉化為結胸,有的會自行腹瀉,有的則大便秘結,服用藥物後也不能通便,宜用結胸條灸臍法使其通便。陽毒內服活龍散,陰毒內服破結丹。
總之,陰毒得以宣洩則陽氣恢復,陽毒得以宣洩則陰氣恢復,陰陽升降,榮衛流通,自然會大汗淋漓而痊癒。如果心下已結塊,延誤至五天,則必死無疑。
陽盛格陰,是陽氣過盛而抑制陰氣的大熱證,脈象數而身體卻冰冷;
陰盛格陽,是陰氣過盛而抑制陽氣的大虛證,身體發熱而脈象不洪大有力。
這兩種情況都說明陰陽隔絕,是必死的症狀,不只是極度危重和中毒而已。病人身體冰冷厥逆,脈象滑數,按壓時在指下有搏動感,這並不是真正的寒證,這是陽盛格陰,宜用三黃巨勝湯。身體發熱,脈象數,按壓時沒有搏動感,或者身體冰冷,想坐在井裡,想漱口卻喝不下水,這並不是真正的熱證,這是陰盛格陽,宜用霹靂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