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三 (45)

1. 傳陽變陰

陰證微甚,分於便閉便通;

三陰經血分自受寒,謂之陰證,有微甚不同。微者,寒邪自背俞漸入少陰,故表郁亦能發熱,但終不如陽證熱甚,亦或頭疼,但肢厥脈沉為異。古法麻黃附子細辛湯、麻黃附子甘草湯、附子細辛湯,近用辛黃三白湯。微而腹痛,手足清冷,便閉者,桂枝加芍藥湯、甘草乾薑湯、理中丸。

有表復有里者,人參三白湯,或附子細辛湯加大黃。甚者,不自表分漸入,或上從鼻入,或下從足入,卒中陰經。初起無頭疼身熱,但惡寒厥冷,或胸腹滿痛,嘔利,間有熱者,虛陽之氣外浮耳。太陰腹痛自利,附子理中湯;痛甚,理中合小建中湯;溺澀,理中合五苓散。少陰口和背惡寒,身痛虛渴,或發熱脈沉下利者,名夾陰傷寒,附子湯。

少陰下利清穀,或咽痛脈微者,四逆湯;利不止脈欲絕者,白通湯;無脈者,白通加豬膽汁湯。厥陰下利小腹痛,或消渴吐蛔者,當歸四逆湯。凡陰證唇青舌黑,或白苔,或卷強者,用生薑頻擦唇口,擦後黑轉為紅乃吉。

陰證常變,察其有力無力。

厥冷吐利,不渴靜蜷,此陰證之常也。若發熱面赤,煩躁飲冷,脈大,掀衣去被,此陰證之變也。若認作陽證,投涼必死。須察脈有力、無力,如重按無力,或全無者,便是伏陰,急與五積散,通解表裡之寒,甚加薑、附。如果有力,乃陽證似陰也,不可不辨。陰證無脈者,姜酒半盞服之,或吞四順丸。

又病人有痛處。當知痛甚者脈必伏。如無痛證用此法,脈不來者死。如原無正脈,須覆手取之,乃陰陽錯亂也,宜和合陰陽。

陰厥不熱便厥,而下利悽清;

陰厥者,未厥前無頭疼,無身熱,吐利不渴蜷靜等證。乃陰邪獨勝而然。手足盡冷,乃厥陰所主,陰陽之氣不相接逆而然,非比傳經四逆之漸冷也。太陰厥,手足指頭微冷者,理中湯;少陰厥,脛寒足冷,甚則手至臂、足至膝者,四逆湯、通脈四逆湯;厥陰厥,一身盡冷者,當歸四逆湯。厥逆煩躁者不治。

《百問》云:冷厥初得病,四肢逆冷,脈沉細,臥多攣足,或惡寒指甲青色,或自引衣覆身,或下利清穀,或清便自調,小便數,外證惺惺,此冷厥也,四逆湯、三味參萸湯選用。凡病熱多厥少者易愈,厥多熱少者難已。又有血厥,四物湯;氣厥,四君子湯;暑厥,白虎湯;水厥,心下怔忡,茯苓桂甘湯;屍厥即中惡,冒犯不正之氣而然,木香勻氣散合平胃散,或追魂湯。蛔證見前。

陽厥微厥便熱,而下利黃赤。

陽厥者,未厥前有頭疼,有身熱,潮汗閉澀,滿渴狂譫證具。陽邪深入,陷伏於內,而後發厥,微厥半日間,卻又發熱,熱氣下行,則腹痛下利後重,稠黏黃赤,必見膿血。若不便血,熱氣上行,則必喉痹。又熱厥傳經七日不退者,其後必便膿血。若陰厥腹痛,下利清白不渴,以辨之尤的。詳前熱厥。

白話文:

[傳陽變陰]

陰證如果比較輕微,可以從大便阻塞或通暢來分辨;

三陰經的血分受寒,就稱為陰證,有輕微和嚴重之分。輕微的,是寒邪從背部的俞穴慢慢進入少陰經,所以表面鬱滯也可能發熱,但終究不如陽證發熱那麼嚴重。也可能頭痛,但手腳冰冷、脈搏沉伏是與陽證的不同之處。古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、麻黃附子甘草湯、附子細辛湯,現在多用辛黃三白湯。如果輕微而腹痛,手腳冰冷,大便不通,可以用桂枝加芍藥湯、甘草乾薑湯、理中丸。

如果同時有表證和裡證,可以用人參三白湯,或附子細辛湯加大黃。嚴重的,不是從表證慢慢進入,而是從鼻子或腳直接侵入陰經。初期沒有頭痛發熱,只有怕冷、手腳冰冷,或胸腹脹痛、嘔吐腹瀉,有時發熱,那是虛陽浮越的現象。太陰經腹痛腹瀉,用附子理中湯;疼痛劇烈,用理中湯合小建中湯;小便困難,用理中湯合五苓散。少陰經口中和、背部怕冷、身體疼痛、口渴、或發熱脈沉、腹瀉,稱為夾陰傷寒,用附子湯。

少陰經腹瀉清稀如水,或咽喉痛脈微弱,用四逆湯;腹瀉不止、脈搏將絕,用白通湯;沒有脈搏的,用白通加豬膽汁湯。厥陰經腹瀉、小腹痛,或口渴吐蛔蟲,用當歸四逆湯。凡是陰證,嘴唇發青、舌苔發黑或發白、舌頭僵硬的,可以用生薑頻繁擦拭嘴唇,擦後黑色轉為紅色就表示好轉。

陰證經常會變化,要注意觀察身體是否有力氣。

手腳冰冷、嘔吐腹瀉、不口渴、身體蜷縮,這是陰證常見的表現。如果發熱面紅、煩躁想喝冷飲、脈搏大、掀開衣服被子,這是陰證的變證。如果當成陽證用寒涼藥,必定會死亡。要觀察脈搏是否有力,如果重按無力,或完全摸不到,就是伏陰,要趕緊用五積散,疏解表裡的寒邪,嚴重的話要加薑、附子。如果有力,就是陽證表現得像陰證,不可不分辨。陰證沒有脈搏的,用生薑酒半杯服下,或吞四順丸。

還有病人有疼痛的地方。要知道疼痛劇烈的人脈搏必定沉伏。如果沒有疼痛卻用此法,脈搏摸不到的就會死亡。如果本來就沒有正常的脈搏,要翻過手來摸脈,這是陰陽錯亂,要調和陰陽。

陰厥不發熱反而手腳冰冷,而且腹瀉清稀;

陰厥,是指手腳冰冷前沒有頭痛、發熱、嘔吐腹瀉、不口渴、身體蜷縮等症狀。這是陰邪過盛導致的。手腳冰冷,是厥陰經所主管,陰陽之氣不相接續逆亂導致,不是像傳經四逆那樣慢慢變冷。太陰經厥,手指腳趾微微冰冷,用理中湯;少陰經厥,小腿腳踝冰冷,嚴重時手到手臂、腳到膝蓋都冰冷,用四逆湯、通脈四逆湯;厥陰經厥,全身冰冷,用當歸四逆湯。如果冰冷還煩躁,就無法醫治了。

《百問》說:冷厥初期發病,四肢冰冷、脈搏沉細、喜歡蜷縮雙腳、或怕冷指甲發青、或自己拉衣蓋身、或腹瀉清稀、或大便自調、小便頻繁、精神尚好,這是冷厥,選用四逆湯、三味參萸湯。凡是發熱多厥少的容易治癒,厥多熱少的難以醫治。還有血厥,用四物湯;氣厥,用四君子湯;暑厥,用白虎湯;水厥,心悸,用茯苓桂甘湯;屍厥,也就是中惡,是冒犯不正之氣導致,用木香勻氣散合平胃散,或追魂湯。蛔蟲病在前面講過。

陽厥微微發熱反而手腳冰冷,而且腹瀉黃赤色;

陽厥,是指手腳冰冷前有頭痛、發熱、潮熱汗出、大便閉結、口渴、胡言亂語等症狀。這是陽邪深入體內,潛伏在內,然後才發作厥逆,輕微的厥逆過半天左右,又開始發熱,熱氣下行,就會腹痛腹瀉,排出帶有膿血的黏稠黃赤色大便。如果沒有便血,熱氣上行,就會喉嚨腫痛。又說熱厥經過七天不退,之後必定會便出膿血。如果是陰厥腹痛,腹瀉清白不口渴,可以據此來區分。詳細內容請參考前面熱厥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