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41)
外集·卷三 (41)
1. 傷寒雜證
少陰下利,咽痛者,甘桔湯。厥陰下利,先厥而後發熱者,下利必自止,若再厥者,必複利也,小建中湯、當歸四逆湯。利不止者,赤石脂禹餘糧湯。又下利身痛者,先以四逆湯救里,利止但身痛者,急服桂枝湯救表。凡下利、譫語、直視及厥躁不得眠、汗不止、無脈及自利不禁、身熱脈實者皆死。
濕毒下利膿血,腹滿腸內刮痛,如魚腦爛桃,或如黑豆汁者,除濕湯、豬苓湯、地榆散。濕挾熱者,敗毒散、黃芩湯、白頭翁湯。如無濕但熱毒,日晡壯熱,腹痛便下膿血稠黏者,黃連阿膠湯。濕挾風者,胃風湯加木香;濕挾寒者,不換金正氣散加乾薑、木香。又陽證便膿血者,亦名協熱腸垢,當清其腸,犀角地黃湯。
陽明熱入血室下血者,小柴胡湯加生地、枳殼、山梔。少陰下利膿血者,亦謂之協寒鴨溏,當固下焦,桃花散、赤石脂丸。
壯而熱,止其利,斷下之生也不長;
少壯人,實熱下利,不宜止澀,止之則加熱悶而死,名曰壯熱斷下。
厥而利,反能食,除中之死也可立。
邪在表則能食,邪在裡則不能食,表裡之間者,欲食而不能食,今傷寒厥深下利,脈遲,當不能食而反能食者,名曰除中。中之胃氣既除,豈可再復!
風漏手足攣搐,陽虧四肢拘急。
四肢諸陽之本,腰背太陽之絡。因發汗腠理空疏,蓋覆不周,將息未久,以致風邪復入筋骨之間,攣搐有妨行持,牛蒡根湯主之。如腳攣齧齒者,風熱也,承氣湯下之。拘急者,手足不能自如,屈伸不便,蜷臥惡風之貌,發汗亡陽而有此證。汗多小便難者,桂枝湯加附子。吐下後,厥逆拘急者,四逆湯;心煩足攣屬血虛者,芍藥甘草湯。
陰陽易病,亦有手足搐搦如風狀者,古瓜竹湯。
太陽腰痛頂連尻,陽明不(可回)顧少(陽)如(針)刺;
太陽證分有汗、無汗。傷寒,人參順氣散;傷風,敗毒散,或通氣防風湯。粗人,刺委中血甚妙。太陽合陽明,葛根湯;少陽,柴胡桂枝湯。與頭痛參看。
少陰腰痛背及脊,太陰遺溺(腰下如橫木甚則遺溺)厥(陰)張弓。
厥陰風熱,故腰強急如弓。三陰通用五積散加杜仲、附子,或加於黃耆建中湯、當歸四逆湯中,尚當與雜病腰痛參看。
陽氣虛而筋惕肉瞤。
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。汗下後,津液耗竭,陽氣大虛,肉筋失養,故惕然而跳,濈然而動,久則成痿。治宜溫經養榮益胃,玄武湯是也。羸甚去芍藥,熱者卻附子,或陶氏溫經益元湯亦好。汗下後,頭眩身搖者,茯苓桂術甘草湯。心下痞滿者,暫與枳梗湯加茯苓。汗下後,表裡俱虛及素虛之人,微發其汗,膚瞤肉戰,喘促汗出如油者,死。
動氣在左,發汗有此證者亦危。
風熱極而瘛短瘲長。
白話文:
傷寒雜證
少陰經導致的腹瀉伴隨咽喉疼痛,服用甘桔湯。厥陰經導致的腹瀉,先有厥逆現象後發熱,腹瀉會自行停止,如果再次出現厥逆,腹瀉會再次發作,服用小建中湯、當歸四逆湯。腹瀉不止,服用赤石脂禹餘糧湯。又,腹瀉伴隨身體疼痛,先用四逆湯溫補內臟,腹瀉停止但身體仍疼痛,則迅速服用桂枝湯溫補肌表。凡是腹瀉、神志不清、眼睛直視、厥逆煩躁睡不好、汗出不止、沒有脈象以及腹瀉不止、身體發熱脈象強勁者,都會死亡。
濕熱毒邪導致的腹瀉,排出膿血,腹部脹滿,腸內有刮痛感,像爛魚腦、爛桃子,或像黑豆汁一樣,服用除濕湯、豬苓湯、地榆散。濕邪夾雜熱邪,服用敗毒散、黃芩湯、白頭翁湯。如果沒有濕邪,只有熱毒,午後發熱,腹部疼痛,便下膿血稠黏,服用黃連阿膠湯。濕邪夾雜風邪,服用胃風湯加木香;濕邪夾雜寒邪,服用不換金正氣散加乾薑、木香。又,陽證導致的便下膿血,也稱為協熱腸垢,應當清除腸道,服用犀角地黃湯。
陽明經熱邪侵入血室導致出血,服用小柴胡湯加生地、枳殼、山梔。少陰經導致的腹瀉排出膿血,也稱為協寒鴨溏,應當固護下焦,服用桃花散、赤石脂丸。
身體強壯卻發熱,止住腹瀉,則身體的生機無法持續;少壯之人,因實熱導致腹瀉,不宜使用收澀之藥,若使用則會加重病情,導致悶熱而死,稱為壯熱斷下。
出現厥逆現象並腹瀉,反而還能進食,則表示病情好轉,即使病情嚴重,也能很快痊癒。
邪氣在肌表則能進食,邪氣在裡則不能進食,邪氣在表裡之間則想吃卻吃不下。現在傷寒厥逆嚴重,腹瀉,脈象遲緩,卻反而能進食,這稱為除中。胃氣已除,病情就不會再復發了!
手足麻痺抽搐,是陽氣虧虛導致四肢拘急。
四肢的陽氣都源於腰背部的太陽經脈。由於發汗導致肌膚腠理疏鬆,抵禦外邪的能力減弱,休息不夠,導致風邪再次侵入筋骨之間,引起抽搐,妨礙行動,服用牛蒡根湯。如果腳部抽搐,並伴有磨牙,是風熱之邪,服用承氣湯攻下。拘急是指手足不能自由活動,屈伸不便,蜷臥怕風,這是由於發汗損傷陽氣而導致的。汗多小便不利,服用桂枝湯加附子。吐瀉後,出現厥逆拘急,服用四逆湯;心煩足部抽搐屬於血虛,服用芍藥甘草湯。
陰陽失調,也會出現手足抽搐如風邪症狀,服用古瓜竹湯。
太陽經的腰痛會向上延伸到頭頂,向下延伸到臀部;陽明經的疼痛則不會向上延伸到少陽經的區域,疼痛如針刺般。
太陽經證候分為有汗和無汗兩種。傷寒服用人參順氣散;傷風服用敗毒散,或通氣防風湯。體格強壯的人,針刺委中穴放血效果很好。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邪,服用葛根湯;少陽經受邪,服用柴胡桂枝湯。頭痛的治療可參考此。
少陰經的腰痛會延伸到背部和脊柱;太陰經則會出現小便失禁(腰部如同壓著一根橫木,嚴重則小便失禁),厥陰經則會出現腰部強直如弓。
厥陰經風熱邪氣導致腰部強直如弓。三陰經同時受邪,服用五積散加杜仲、附子,或者加在黃耆建中湯、當歸四逆湯中,還應參考其他腰痛病症的治療方法。
陽氣虛弱會導致肌肉抽搐。
陽氣充足則滋養神志,溫和則滋養筋脈。發汗後,津液耗竭,陽氣大虛,筋脈肌肉失養,所以肌肉會跳動,久則會導致痿證。治療應當溫補經脈,滋養榮衛,益氣健脾胃,服用玄武湯。體質非常虛弱者去除芍藥,發熱者去除附子,或者服用陶氏溫經益元湯也很好。發汗後,頭暈目眩,服用茯苓桂術甘草湯。心下痞滿,暫時服用枳梗湯加茯苓。發汗後,表裡俱虛或素體虛弱的人,稍微發汗,皮膚肌肉抽搐,呼吸急促,汗出如油,則會死亡。
氣機逆亂,左側出現異常,發汗後出現這種症狀也很危險。
風熱之邪極盛則導致瘛疭病短暫發作,瘕病則持續發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