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36)
卷首 (36)
1. 運氣
張子和云:不誦十二經絡,開口動手便錯;不通五運六氣,檢盡方書何濟?經絡明,認得標;運氣明,認得本。求得標,只取本,治千人,無一損。茲纂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及《紺珠經》等書,以便初學識其概耳。
白話文:
張子和說:如果不熟悉十二經絡,一開始治療就可能出錯;如果不懂得五運六氣,就算把所有藥方背完也無法真正幫助病人。瞭解經絡,就能找到病症的表面現象;明白運氣,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質。只要找到了表面現象,再追尋其根本,如此治療一千個人,都不會有一個受到傷害。現在編纂了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以及《紺珠經》等書籍,是為了讓初學者能對這些有基本的理解。
張子和提到,如果不精通十二條經絡,一開始診治就可能出差錯;如果不理解五運六氣,就算把所有藥方都讀遍也無法真正救治病人。掌握了經絡,就能辨識出病徵;明白了運氣,才能掌握疾病的根本。只要辨識出了病徵,再深入探尋其根源,這樣治療一千人,都不會有一人受到傷害。現在整理了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以及《紺珠經》等相關書籍,目的是讓初學者能對這些理論有初步的認識。
2. 運氣總論
太極肇分而有陰陽。夫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
綱紀,謂生長、化成、收藏之綱紀也;父母,謂萬物形之先也;本始,謂生殺皆因而有之也。夫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之所攝者,未之有也。所以造化不極,能為萬物先化之元始者,何也?以其是神明之育故也。合散不測,生化無窮,非神明無能也。
故物生謂之化,物極謂之變,陰陽不測謂之神。然天地者,萬物之上下也;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;水火者,陰陽之徵兆也;(水寒火熱。)金木者,生成之始終也;(金殺木生。)陰陽五行,流為十干五化之運。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之氣,周流天地間而為萬物之原。人則稟其精而囿於兩間,所以具五臟六腑,以應五運六氣之數也。
五運者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也。
木言陽氣觸地而生,火言毀然盛而變化萬物,金言陰氣禁止萬物而揪斂,水言潤養萬物,土言含吐萬物,將生者出,將死者歸。
六氣者,風、火、暑、濕、燥、寒也。
六氣皆有一化也。木化風,主於春,陽氣鼓舞,為天號令;君火化熱,主於春末夏初,行暄淑之令而不行炎;暑,君德也,相火化暑,主於夏,炎暑大行;金化清燥,清涼乃行,金為丙婦,帶火之氣,故燥也。水化寒,嚴凜乃行;土化濕,與土潤溽,暑濕化行也。蓋濕則土生,干則土死,泉出於地中,濕化信矣。
聖人仰觀五天云色。
黅天之氣,經於中央,臨甲己之位,立為土運;素天之氣,經於西方,臨乙庚之位,立為金運;玄天之氣,經於北方,臨丙辛之位,立為水運;蒼天之氣,經於東方,臨丁壬之位,立為木運;丹天之氣,經於南方,臨戊癸之位,立為火運。此五氣之色,上經二十八宿,下應十二分位。
所以古人占天望氣則知氣之災疫應在於何方,瞭然預知之矣。凡占當於正月初一日,若太過之紀寅初看,不及之紀寅末看,平治之紀寅正看。如蒼氣為風,凡為熱,黅為濕,素為燥,黑為寒。其氣之色有兼見者,又當分其微甚而推之。
天干取運,地支取氣。天干有十,配合則為五運;地支十二,對衝則為六氣。所以然者。天有陰陽,地亦有陰陽。
天有陰故能降,地有陽故能升。
天以陽生陰長,地以陽殺陰藏。
生長者,天之道;藏殺者,地之道。天陽主生,故以陽生陰客長;地陰主殺,故以陽殺陰藏。
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。人在氣交之中,身半以上,天之分也,天氣主之;身半以下,地之分也,地氣主之。其生五,其氣三。三而成天,三而成地,三而成人。三而三之則為九,九九制會,故生九竅,九臟而應之也。天有三百六十五日,人有三百六十五骨節。天有五行御五位,以生寒暑燥濕風;人有五臟化五氣,以生喜怒思憂恐。
白話文:
太極分開後產生了陰陽。陰陽是天地的運行法則,是萬物的綱領,是變化產生的根源,是生命開始和結束的根本,也是神明運作的場所。
所謂「綱紀」,指的是生長、化育、收藏的規律;「父母」,指的是萬物形成之前的原始狀態;「本始」,指的是生命產生和死亡都依賴於它。凡是有形體的生命,都稟受了氣,沒有不受五運陰陽所控制的。能夠創造萬物、成為萬物初始的原因是什麼呢?那是因為它是神明所孕育的。陰陽的聚合和分散無法預測,生化無窮無盡,不是神明無法做到。
所以,萬物產生稱為「化」,萬物發展到極致稱為「變」,陰陽的變化難以測度稱為「神」。天地是萬物上下所處的空間;左右是陰陽運行的路徑;水火是陰陽的徵兆(水屬寒,火屬熱);金木是生成過程的起始和終結(金能殺伐,木能生長)。陰陽五行運行形成了十天干和五種氣候變化。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、火這六種氣在天地間循環,成為萬物的本源。人稟受了這些精氣,處於天地之間,所以具備五臟六腑,用來適應五運六氣的變化規律。
五運指的是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
木代表陽氣破土而出;火代表事物發展到鼎盛並變化萬物;金代表陰氣壓制萬物,使其收斂;水代表滋潤萬物;土代表包含和吐納萬物,讓將要產生的事物出現,讓將要死亡的事物回歸。
六氣指的是風、火、暑、濕、燥、寒。
六氣都有各自的變化。木化為風,主宰春天,陽氣鼓動,代表天道的號令;君火化為熱,主宰春末夏初,帶來溫暖和煦而不至於炎熱;暑是君主的德行,相火化為暑,主宰夏天,炎熱盛行;金化為清燥,帶來清涼,金屬陰性,帶有火的氣息,所以表現為乾燥;水化為寒,帶來嚴寒;土化為濕,使土壤潤澤,暑濕之氣由此產生。濕則土能生長,乾則土衰敗,泉水從地底湧出,可見濕潤的變化是真實的。
聖人觀察天上五種雲氣的顏色。
黃色的雲氣,位於中央,對應甲己的位置,確立為土運;白色的雲氣,位於西方,對應乙庚的位置,確立為金運;黑色的雲氣,位於北方,對應丙辛的位置,確立為水運;青色的雲氣,位於東方,對應丁壬的位置,確立為木運;紅色的雲氣,位於南方,對應戊癸的位置,確立為火運。這五種氣的顏色,上與二十八星宿相應,下與十二方位相對應。
所以古人觀察天象雲氣就能知道氣候災疫會發生在何方,能夠預先知曉。凡是占卜應在正月初一進行,如果運氣太過,應在寅時初刻觀察;如果運氣不及,應在寅時末刻觀察;如果運氣平和,應在寅時正刻觀察。比如,青色雲氣代表風,紅色雲氣代表熱,黃色雲氣代表濕,白色雲氣代表燥,黑色雲氣代表寒。如果雲氣顏色混合出現,就應當分辨其強弱,再進行推斷。
天干用來取五運,地支用來取六氣。天干有十個,相互配合就形成了五運;地支有十二個,相對沖就形成了六氣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天有陰陽,地也有陰陽。
天有陰氣,所以能下降;地有陽氣,所以能上升。
天以陽氣產生陰氣,使其生長;地以陽氣肅殺陰氣,使其收藏。
生長是天道的運行方式;收藏和肅殺是地道的運行方式。天陽主宰生長,所以用陽氣產生陰氣使其生長;地陰主宰肅殺,所以用陽氣肅殺陰氣使其收藏。
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。人生活在陰陽交替之中,身體上半部分屬於天的範疇,由天氣主宰;身體下半部分屬於地的範疇,由地氣主宰。生命產生需要五種元素,氣的變化有三種形式。三種形式構成了天,三種形式構成了地,三種形式也構成了人。三乘以三等於九,九九相合,所以人有九竅,九臟與之相應。天有三百六十五日,人有三百六十五個骨節。天有五行運行五個方位,產生寒暑燥濕風;人有五臟化生五氣,產生喜怒思憂恐的情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