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8)
內集·卷二 (8)
1. 食治門
人知藥之藥人,而不知食之藥人,世有誤食一毒而宿疾遂愈者,天生萬物以養人也,豈為口腹計哉?孫真人謂醫者先曉病源,知其所犯,以食治之,食療不愈,然後命藥,不特老人小兒相宜,凡驕養及久病厭藥,窮乏無資貨藥者,俱宜以飲食調治。故採《食鑑本草》及《大觀》,集韻為歌,更附各門方法於後。
中有鱉肉、龜肉、麥芽之類,本門不載者,已採入五品正藥,目錄可查。凡言食某物忌某物者,養生家法也,脾盛善食者不拘。
白話文:
人們都知道藥物可以治病,卻不知道食物也能治病。世上有誤食毒物,反而治好宿疾的例子。上天創造萬物,本是為了養育人類,怎麼能只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呢?孫真人說,醫生首先要了解病源,知道患者犯了什麼病,就用食物來治療。如果食療效果不好,才開藥方。這種方法不僅適合老人和小孩,也適合那些身體虛弱、久病厭藥,或貧困無力購藥的人,都應該用飲食來調養身體。
因此,我從《食鑑本草》和《大觀》中收集整理,編成歌訣,並附上各種食療方法。
其中,像鱉肉、龜肉、麥芽等,這本書裡沒有記載,因為這些東西已經被收錄在五品正藥中了,可以查閱目錄。
凡是說吃某樣東西忌諱吃某樣東西的,都是養生之道。但脾胃強健、善於吃東西的人就不必拘泥。
2. 米穀部
神麯、紅曲、麥芽、油麻、食鹽、扁豆、赤小豆、甘蔗,俱見前卷。
粳米,
粳米無毒甘平味,能和五臟補脾胃,長肌堅骨止泄煩,強志益精又益氣,孽米溫中宿食消,杵糠下噎取其義。
粳,硬也,堅硬於糯米也。即今白晚米與早米。赤白大小異族,惟白晚米為最。入手太陰、少陰經。平和五臟,補益胃氣,長肌肉,壯筋骨,止煩渴泄痢,強心志,益腎精,益肺氣。養生書云:氣精皆從米變化而生,故字皆從米。有病者,煮粥食之,不雜一物,其病自愈。造飯過熟則佳。
白話文:
神麴、紅曲、麥芽、油麻、食鹽、扁豆、赤小豆、甘蔗,這些東西在前面的章節中都已經提過了。
粳米性平味甘,無毒。它能調和五臟,補益脾胃,增強肌肉、骨骼,止瀉止煩,強壯意志,補充精氣和元氣。吃孽米可以溫中和消化宿食,搗碎米糠可以治療噎嗝。
「粳」指的是硬,比糯米更堅硬。它就是現在的白晚米和早米。赤白大小都有,但白晚米最好。粳米入太陰、少陰經。它能平和五臟,補益胃氣,長肌肉,壯筋骨,止煩渴、泄痢,強心志,益腎精,益肺氣。養生書上說:氣精都是由米變化而生,所以這些字都帶「米」。有病的人,煮粥吃,不加其他東西,病就會自然好。煮飯煮得過熟更好。
食乾飯止瀉,若常食乾飯,令人熱中,唇口乾。和蒼耳食,令卒心痛,燒陳倉米和蜜漿解之。和馬肉同食,發痼疾。新熟者動氣,經再年者發病。《液》云,白虎湯用之入肺,以陽明為胃之經,色為西方之白也;少陰症桃花湯用此,甘以補正氣;竹葉湯用此,甘以益不足。孽米,即穀芽也。
去殼,止取孽中之米,故曰孽米。味苦,溫,無毒。主寒中下氣。開胃消食,除煩熱。性溫於麥芽。杵糠,即舂杵頭細糠也。性平。主卒噎不下及反胃不止,刮取含之即去。亦取其舂搗之義耳。又燒末服之令易產。以糠作枕,損人眼目。
白話文:
吃乾飯可以止瀉,但經常吃乾飯會讓人內熱,嘴脣和嘴巴乾燥。如果跟蒼耳一起吃,會突然心痛,可以用燒焦的陳倉米加蜜漿來解毒。跟馬肉一起吃,會誘發舊病。新收穫的稻米容易讓人脹氣,放兩年後再吃才會生病。《液》書中記載,白虎湯用於治療肺部疾病,因為陽明經是胃經,而西方之色為白;少陰症的桃花湯使用此米,因為甘味可以補益正氣;竹葉湯也使用此米,因為甘味可以補充不足。孽米,就是穀芽。
去除穀芽的外殼,只取用芽中的米粒,所以稱為孽米。它味道苦,性溫,無毒。可以治療寒氣下沉導致的氣短。孽米能開胃消食,去除煩熱。它的溫性比麥芽還要溫和。杵糠,就是舂米時杵頭上的細糠。它性平,可以治療突然噎住吞不下食物以及反胃不止的症狀,刮取一些含在嘴裡就能緩解。也是因為它經過舂搗的緣故。還可以將它燒成灰末服用,可以幫助順產。用糠做枕頭會損傷眼睛。
陳倉米,
陳倉米鹹酸澀溫,調胃能止泄如奔,寬中下氣除煩渴,更消蠱腫封瘡痕。
倉,廩也,即粳米以廩軍人者。陳久者良。無毒。調胃緩脾,寬中下氣,除煩止渴,消食澀腸,止泄痢,食之易飢,炊作乾飯止痢;補中益氣,堅筋骨,通血脈,起陽道;北人炊之於甕中,水浸令酸食之,暖五臟六腑之氣。凡熱食即熱,冷食即冷,假以火氣,體自溫平。
黃米丸:治水蠱,用干係瓜一捧,去皮剪碎,和巴豆十四粒同炒,以巴豆色黃為度,去巴豆,入陳倉米,如系瓜之多少,同炒米黃色,去系瓜,為末,水丸梧子大,每湯下百丸,數服即愈。蓋系瓜如人之脈絡然,引巴豆之氣入皮膚也。又蒸作餅,和醋封毒腫惡瘡立瘥。
白話文:
陳倉米
陳倉米性味鹹酸澀溫,能調和胃氣、止瀉,寬胸理氣、消除煩渴,還能消解蠱毒、癒合瘡傷。
「倉」指的是糧倉,所以「陳倉米」就是儲存在糧倉裡、陳放一段時間的米。久放的米品質較好,無毒。它具有調和胃氣、緩解脾虛、寬胸理氣、消除煩渴、消食澀腸、止瀉痢等功效。食用陳倉米容易感到飢餓,若將其煮成乾飯,則有止痢的效果。此外,陳倉米還能補益中氣、強健筋骨、通暢血脈、壯陽。北方人習慣將陳倉米放在甕中,用水浸泡至酸,再食用,可以溫暖五臟六腑之氣。無論是熱食還是冷食,只要經過火氣調理,都能使身體保持溫和平衡。
黃米丸:用於治療水蠱。取干係瓜一捧,去皮切碎,與十四粒巴豆一起炒,炒至巴豆呈黃色為度,去巴豆,加入陳倉米,量與干係瓜相同,一同炒至米呈黃色,去干係瓜,研磨成粉,用水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用湯送服一百丸,服幾次即可痊癒。這是因為干係瓜如同人體的經脈,可以將巴豆的藥氣引導至皮膚。此外,將黃米丸蒸成餅,加入醋食用,可以治療毒腫和惡瘡,效果立竿見影。
糯米,
糯米甘溫主溫中,止吐瀉亂安胎宮,炒黑敷瘡黃止衄,多食熱壅氣不通,稈又退黃並蠱毒,煮汁飲之立見功。
糯,耎也。其米軟而黏,即稻米也。今人用之作酒煮糖者,無毒。溫中益氣,實腸止泄,定霍亂,養下元,縮小便,治婦人胎動腹痛,下黃水,和氣血藥中服之,若雜肉同進則不利其子。炒黑水調,敷癰疽、金瘡、水毒、竹木刺。炒黃為末,新汲水下二錢,治鼻衄不止。多食生熱,壅諸經絡氣,令人神昏,噯酸脹悶,久則動風,發瘡,緩筋身軟不能行。
諸家因見食者多病此症,遂以糯性為寒,不知其性實溫,而體質黏滯難化,脾胃弱者濕熱生而氣窒不通。觀之造酒,其熱可見。作糜粥食之,止消渴。合酒同食,醉難醒。稻稈,治黃病通身及蠱毒,煮汁飲之效。按五穀,稻,黍、稷、麥、菽。早米,晚米、糯米、皆稻也。舊說獨以糯為稻則誤也。
白話文:
糯米的功效與副作用
糯米性味甘溫,具有溫中、止吐瀉、安胎宮、止鼻衄等功效。
- 溫中: 暖胃,適合脾胃虛寒的人食用。
- 止吐瀉: 能止瀉止吐,緩解腹瀉和嘔吐症状。
- 安胎宮: 有助於穩定胎兒,緩解孕婦胎動、腹痛、下黃水等症状。
- 止鼻衄: 炒黑糯米研末,用水調敷,可止鼻出血。
但糯米也有一些副作用:
- 多食生熱: 過量食用糯米容易造成體內熱量過高,導致氣血不通,出现神昏、噯酸脹悶等症状。
- 難消化: 糯米黏性較高,不易消化,脾胃虛弱的人食用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。
- 動風發瘡: 長期過量食用糯米,容易導致身體風熱,引发皮肤瘡瘍等症状。
糯米的用途:
- 煮酒釀糖: 糯米可以用来酿酒和制糖,无毒。
- 作粥: 糯米可以煮粥食用,可以止消渴。
- 和酒同食: 糯米和酒一起食用,容易醉酒,不易醒酒。
- 治黃病: 糯米稈可以用來治療黃疸病和蠱毒,煮汁飲用即可。
關於糯米和稻米的關係:
- 糯米是稻米的一種: 糯米是稻米的一种,并非单独的品种。
- 不同品種: 早米、晚米、糯米都是稻米的不同品种。
總結: 糯米性溫,具有溫中、止吐瀉、安胎宮、止鼻衄等功效,但多食易生熱,脾胃虛弱者不宜過量食用。
陶隱居云:《詩》黍、稷、稻、粱、禾、麻、菽、麥,八谷也,俗人莫能證辨,而況芝英乎?然陶以禾即是粟,朱子《詩》註明言:禾者,谷連藁秸之總名。但八谷有粟則是,蓋言粱則包粟在中。但諸谷皆以各方風土所宜、人事早晚有異為名,其種類最多,此識其入藥者耳。
黍米,
黍米益氣味甘溫,肺病相宜多則煩,赤者微苦止咳嗽,霍亂泄痢作粥餐,秫熟能潤大腸燥,釀酒蜷急自然伸。
性宜高燥而寒,故北地有。似粟而非粟,谷之類也;似蘆高丈餘,穗黑色,實圓重。大概有二種,米黏者為秫,不黏者為黍。黍又有丹、赤、黑數種。無毒。肺之谷也,肺病宜食。益氣安中,補不足,宜脈。不可久食,多熱,令人煩悶昏,五臟好睡,發宿疾,緩筋骨,絕血脈。
白話文:
陶隱居說:《詩經》裡提到的黍、稷、稻、粱、禾、麻、菽、麥,這八種都是穀物。一般人都不一定能分辨清楚,更何況是芝英這種珍貴的藥材呢?不過陶隱居認為禾就是粟,朱熹在《詩經》的註解中也明白指出:禾是指穀物連同莖葉的總稱。雖然八穀裡有粟,但說到粱就包含粟在內了。實際上,各種穀物都根據各地的風土和種植時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,種類繁多,這裡只是提一下它們入藥的特性。
黍米,性味甘溫,有益氣作用,適合治療肺病。但吃太多會讓人煩躁。赤色的黍米帶點苦味,可以止咳,用來煮粥可以治療霍亂和腹瀉。熟透的秫米可以潤腸通便,用來釀酒,能舒緩筋骨。
黍米適合生長在高燥寒冷的地方,因此北方地區才會有。它看起來像粟,但不是粟,是穀物的一種;像蘆葦一樣高達一丈多,穗子是黑色的,果實圓圓的,很重。大致來說有兩種,米粒黏的叫做秫米,不黏的叫做黍米。黍米又有丹、赤、黑幾種。黍米無毒,是肺的穀物,適合肺病患者食用。它可以益氣安神,補益不足,適合脈虛者食用。不過不能長期食用,吃多了會上火,讓人煩悶昏沉,五臟容易嗜睡,還會誘發宿疾,使筋骨鬆弛,血液循環不暢。
合葵菜食,成痼疾;合牛肉、白酒食,生寸白蟲。赤黍米,皮赤米黃,味苦,微寒,無毒。主咳嗽咳逆,霍亂,止泄痢,除熱止渴,下氣。《衍義》云:但可為糜,不堪為飯,黏著難脫,然亦動風。秫米,似黍米而粒小,即《詩》之所謂稌也。性宜下濕而暑,故東南皆有之,宜作酒。
肥軟易消。故謂之軟粟,又謂糯粟。味甘,微寒,無毒。止寒熱,利大腸。能壅五臟氣,動風,不可常食。又和菌陳、地黃釀酒服,治筋骨攣急;嚼爛塗瘡疥、漆瘡、凍瘡,犬咬;又為末,雞子白調塗腫毒。
白話文:
葵菜和其他的食物一起吃,容易導致慢性疾病。牛肉和白酒一起吃,會生出寸白蟲。赤黍米,米皮是紅色的,米身是黃色的,味道苦,性微寒,無毒。它可以治療咳嗽、咳逆、霍亂、止瀉痢、除熱止渴、降氣。有書記載說:赤黍米只能做粥,不能做飯,因為它黏性強,難以消化,而且會引起風氣。秫米,外形像赤黍米,但粒徑較小,就是詩經中所說的「稌」。它的特性是能去除濕氣和暑氣,因此在東南地區普遍種植,適合釀酒。
糯稻米質地肥軟,容易消化,因此被稱為軟粟或糯粟。它味道甘甜,性微寒,無毒。可以治療寒熱,通暢大腸。但是,它會阻滯五臟氣,引起風氣,不可經常食用。另外,糯稻米可以和菌陳、地黃一起釀酒服用,可以治療筋骨攣急;也可以將它嚼爛,塗抹在瘡疥、漆瘡、凍瘡、犬咬傷等傷口上;也可以研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在腫毒上。
稷米,
稷米本是五穀長,甘芳可愛供祭向,利脾胃解毒苦瓠,多食令人發痼冷。
稷,亦谷之類,似黍而小,即今之穄米,又謂之粢,為五穀之長。米熟芳香可愛,故取以供祭祀。其莖穗,人家用作掃帚。性冷,無毒。主益氣安中,補不足,利脾宜胃,治熱,解苦瓠、丹石毒。多食發三十六種冷病。八谷之中最為下苗。黍乃作酒,此乃作飯用之。不可與附子同食。
穬麥,
麥除熱味甘寒,令人輕健氣力完,大麥鹹溫止消渴,調中益氣可常食。
白話文:
稷米,原本是五穀之首,香氣甘美,適合用來祭祀。它可以健脾胃、解毒,但吃太多容易讓人感到寒冷。稷米和黍米類似,只是體積較小,現在稱為穄米,也稱為粢,是五穀之首。米煮熟後香味濃郁,所以用來祭祀。稷米的莖穗可以用來製作掃帚。它性寒無毒,可以益氣、安中、補不足、利脾胃、治熱、解苦瓠和丹石毒。但吃太多會導致三十六種寒症。八谷中稷米是最為下等的作物。黍米可以用來釀酒,而稷米則是用來做飯。不可與附子一起食用。
穬麥,味道甘寒,可以去熱,讓人感覺輕盈,增加體力。大麥性溫味鹹,可以止渴、調中益氣,可以經常食用。
麥有穬麥、大麥、小麥,蕎麥。穬是麥之皮號,猶稻為谷之通名也。穬麥亦大麥也,但大麥皮稍薄,小麥皮又更薄耳,故作孽,皆溫中消穀。穬麥,無毒。主輕身除熱,久食令人多力健行,不動疾。惟先患冷氣人不宜。大麥,無毒。主消渴,除熱,調中益氣,補虛劣,壯血脈,實五臟,肥肌膚,益顏色,化穀食,療脹止泄,頭不白,不動風氣。暴食之,稍似腳弱,為下氣及腎腰故也。
久甚宜人。熟即益人,帶生即冷損人。作面無熱燥,勝於小麥。蜜為之使。丹溪云:初熟時人多炒食之,此等有火,能生熱病,人不知之。又和針砂、沒石染須甚黑。
白話文:
麥類包括穬麥、大麥、小麥和蕎麥。穬是麥殼的通稱,就像稻是穀物的通稱一樣。穬麥其實就是大麥,只是大麥的麥殼比小麥的麥殼稍微厚一些,小麥的麥殼則更薄。它們都具有溫中消食的功效。穬麥無毒,可以輕身除熱,長期食用可以強健體魄,預防疾病。但體寒的人不適合食用。大麥無毒,可以消渴解暑,調和脾胃,益氣補虛,壯血脈,補益五臟,滋養肌膚,改善膚色,幫助消化穀物,治療腹脹和腹瀉,防止白髮,預防風濕。暴食大麥可能會導致腿腳無力,這是因為它會影響腎氣和腰部。長期食用對人體有益,熟食更能滋補身體,但生吃則容易傷脾胃。大麥做成的麵食不燥熱,比小麥麵食更優。蜂蜜可以作為大麥的輔料。丹溪先生說,大麥剛成熟時,很多人喜歡炒著吃,但這種做法容易上火,導致發熱生病,人們卻往往不知道。大麥還可以和針砂、沒石一起使用,染髮效果很好。
小麥,
小麥甘涼養心肝,除煩止渴利便難,潤咽更止漏唾血,浮者盜汗即時干,麥苗退熱消酒疸,麥奴治疫解金丹。
小,形小也;麥,脈也。以繼續穀米,續民命脈,即今人所磨為麵食者。無毒。主養心肝氣,除熱,止煩渴、咽乾,利小便,止漏血、唾血、暴淋,殺蛔蟲。合湯皆完用之,熱家療也。浮小麥,止盜汗,治大人、小兒骨蒸肌熱,婦人勞熱。入藥微炒。麥苗,味辛,寒,退胸中邪熱,消酒毒,除黃疸,利小便。
絞汁服之。麥奴,即苗上黑黴。主煩熱,解丹石、天行熱毒。
白話文:
小麥性味甘涼,能滋養心肝,消除煩躁,止渴生津,通利小便,潤喉止咳,並能止住漏血和唾血。浮小麥則可治盜汗,麥苗則能退熱消酒疸,而麥奴則能解熱毒。
面,
面性甘溫能補虛,強氣厚腸實肌膚,麩涼調中仍去熱,麵筋益氣腹寬舒,蕎麥甘平去滓穢,食久風動脫眉須
即小麥面,性溫。不能消熱止煩,惟養氣補不足,助五臟,調經絡,續氣脈,實膚體,厚腸胃,強氣力。其有濕熱,能發諸病壅熱,小動風氣,不可常食。丹溪云:面熱而麩涼,須曬令燥,以少潤之,舂去皮,煮為飯食之,無面熱之後患。《圖經》云:凡麥秋種冬長,春秀夏實,具四時中和之氣,故為五穀之貴。
大、小麥,地暖處亦可春種之,至夏便收,然比秋種者四氣不足,故有毒。又云,磨中石末在內,所以有毒。但杵作粉食之,補中氣,和五臟。凡麵食熟則益人,生則有損。古方治婦人乳癰不消,用白麵半斤炒黃,醋調塗上,內又水煮服之。又炒食之,止痢。醋蒸罯折傷即定。
白話文:
麵
麵性甘溫,能補虛,強壯氣血,增厚腸胃,使肌膚飽滿。麩皮性涼,調和脾胃,又能去熱。麵筋益氣,使腹部舒暢。蕎麥性甘平,能去除脾胃中的濁物。但長期食用麵食,容易引起風氣,導致眉毛和鬍鬚脫落。
也就是說,小麥麵性溫,不能消除熱症或止煩躁,但能滋養氣血,補足身體不足,幫助五臟運作,調節經絡,延續氣脈,使肌膚豐滿,腸胃厚實,增強體力。
麵食含濕熱,容易引起各種疾病,如壅塞熱症,輕微的風氣等,因此不宜常吃。丹溪先生說:麵性熱,而麩皮性涼,應將麵粉曬乾,再少加水潤濕,去皮舂成粉,煮成飯食用,便可避免麵食的熱性。
《圖經》記載:小麥秋季播種,冬季生長,春季發芽,夏季成熟,具備四時中和之氣,所以是小五穀中最珍貴的。
大麥和小麥,在溫暖地區也可以春季播種,夏季收穫,但比秋季播種的,四氣不足,所以有毒。又說,磨麵時石頭磨成的粉末會混入麵中,因此有毒。
但如果將麵粉用杵搗成粉,再食用,則可以補中氣,和五臟。麵食煮熟後才益人,生吃則有害。
古方治療婦女乳癰不消,用白麵半斤炒黃,用醋調和,塗於患處,並用清水煮麵粉服用。炒麵粉亦可止痢,用醋蒸麵粉可以治療骨折。
麥麩,涼。調中去熱,止泄痢;治時疾熱瘡,湯火瘡爛,撲損折傷瘀血,醋炒罯之。第三磨者涼,謂其近麩也。面,溫。消穀及諸生物,止痢消痔,主小兒癇。蕎麥,性寒,無毒。實腸胃,益氣力。久食動風,令人頭眩。和豬、羊肉食之,患熱風癩,脫人眉須。雖動諸病,猶銼丹石,能煉五臟滓穢,續精神。
小兒赤丹,醋和敷之。杖瘡,雞子白調塗有效。其葉作茹食之,下氣利耳目。多食即微泄。其瓤燒灰淋汁,洗六畜瘡。
大豆,
大豆甘平除胃熱,逐水通淋散積結,破瘀治風及癰瘡,消穀寬膨炒作屑,豆腐寬中脾胃和,大腸濁氣能清別。
白話文:
麥麩性涼,可以調節脾胃、去除體內熱氣,止瀉痢;治療時疫引起的熱瘡、湯火灼傷、外傷瘀血,可以用醋炒後研磨敷於患處。磨得越細的麥麩性涼,因為它更接近麥麩的本性。
麵粉性溫,可以幫助消化食物,止瀉止痔,主治小兒癲癇。
蕎麥性寒,無毒,可以充實腸胃,增強體力。長期食用容易引起風邪,讓人頭昏眼花。與豬肉或羊肉一起食用,容易患熱風引起的皮膚病,甚至會導致眉毛和鬍鬚脫落。雖然蕎麥容易引起疾病,但它可以如同磨成粉末的丹石一樣,清除五臟的雜質,恢復精神。
小兒患赤丹,可以用醋調和蕎麥敷於患處。杖瘡可以用雞蛋清調和蕎麥塗抹,效果很好。蕎麥葉可以當蔬菜食用,可以降氣、明目。但多吃會引起輕微的腹瀉。蕎麥瓤燒成灰,用汁液洗滌畜生患處。
大豆性甘平,可以去除胃熱,利尿排石,消腫散結,化瘀治風,治療癰瘡。炒熟磨成粉末,可以幫助消化、寬中益氣。豆腐可以健脾胃,和中氣,並能清熱解毒。
豆,即菽也。無毒。除胃中熱痹,逐水脹、傷中淋露,散五臟結積,下瘀血。炒令煙未斷,乘熱投酒中,治風痹癱瘓、口噤頭風及產後風虛血病。和飯搗塗一切癰瘡腫毒,小兒豌豆瘡。炒為屑,主胃熱,去腫除痹,消穀止腹脹。煮汁甚涼,可以壓丹石毒,解烏頭諸藥毒,殺牛馬瘟毒,兼能調中下氣止痛,通關脈,殺鬼毒,治喉痹。食罷生服半兩,去心胸煩熱,熱風恍惚,明目鎮心,溫補。
又醋煮服,治子死腹中,胎衣不下。炒食極熱,煮食及作豉極冷,作腐則寒而動氣,黃卷及醬平,牛食溫,馬食泠,一體之中,用之數等,大抵宜作藥使耳。但有黑白二種,黑者入藥,白者不用。其緊小者為雄豆,入藥尤佳。惡五參、龍膽,得前胡、烏喙、杏仁、牡蠣良。黃豆,味甘,溫。
白話文:
豆類的功效與應用
豆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菽,無毒。它可以去除胃中的熱痹,驅散水腫、治療飲食不慎造成的腹瀉和尿頻,化解五臟積聚的塊狀物,排出瘀血。將豆炒至冒煙,趁熱投入酒中,可以治療風痹癱瘓、口噤頭風以及產後風虛血病。將豆與米飯一起搗碎塗抹在癰瘡腫毒、小兒豌豆瘡上,也能起到治療效果。將豆炒成粉末,可以治療胃熱,消腫止痛,促進消化,緩解腹脹。煮豆汁十分涼爽,可以解丹石毒,解烏頭等藥物的毒性,殺死牛馬瘟毒,同時也能調節脾胃,降氣止痛,疏通經脈,驅除鬼魅,治療喉痹。飯後生吃半兩豆子,可以消除胸悶煩熱,緩解熱風昏眩,明目鎮心,溫補身體。
用醋煮豆食用,可以治療孩子死在腹中,胎衣無法排出。炒著吃豆子性熱,煮著吃或製成豆豉性寒,製成腐乳則性寒且易動氣,黃卷和醬性平,牛吃豆子性溫,馬吃豆子性涼。同一樣東西,在不同情況下,性味也有所差異,因此在使用時需注意。總體來說,豆類更適合作為藥物使用。
豆類分為黑白兩種,黑色豆可入藥,白色豆則不用。豆子中緊小者為雄豆,入藥效果更佳。豆類忌與五參、龍膽一起服用,但與前胡、烏喙、杏仁、牡蠣搭配則效果更佳。
黃豆,味甘性溫。
寬中下氣利大腸,消水脹腫毒。白豆,即今之飯豆,味鹹,平。腎之谷,腎病宜食。補五臟,暖腸胃,調和十二經脈。其嫩葉謂之藿,可作菜食,利五臟下氣。豆腐,味甘,平。寬中益氣,和脾胃,下大腸濁氣,消脹滿,中寒多泄多屁者忌食。
豆黃卷,
大豆黃卷味甘平,濕痹痙攣膝痛疼,更除氣聚並積結,蓐婦瘀血即時行,綠豆作者堪為茹,解熱醒酒心自清。
即豆芽也。以生豆為之,芽出便曬乾,名為黃卷。無毒。主濕痹筋攣膝疼,破婦人惡血及蓐婦藥中多用之。又除五臟胃氣結積,去黑痣面黯,潤皮毛,益氣解毒。入藥微炒。
白話文:
白豆,也就是現在的飯豆,味道鹹,性平,屬於腎臟的食物,腎病患者適宜食用。它能補益五臟、溫暖腸胃、調和十二經脈。白豆的嫩葉叫做藿,可以當菜吃,能通暢五臟、降氣。豆腐的味道甘甜,性平,能寬胸理氣、增強體力、和胃健脾、排出大腸積氣、消除腹脹,但脾胃虛寒、容易腹瀉或放屁的人不宜食用。
黃卷,就是豆芽,是用生豆發芽後曬乾製成的,無毒。它可以治療濕痺、筋攣、膝痛,還能破除婦女血瘀,產婦藥方中常使用。黃卷還能消除五臟胃氣積聚、去除黑痣、改善面色黯淡、滋潤皮毛、增強體力、解毒。入藥時需要微炒。
綠豆,
綠豆甘寒解諸毒,熱風消渴研汁服,更治霍亂消腫浮,作枕清頭明眼目,粉糝痘瘡不結痂,脾胃虛人難克伏。
色綠圓小者佳。皮寒肉平,無毒。解一切藥草、蟲魚、牛馬、金石等毒。除煩熱風疹、消渴,生研汁服之。霍亂、吐逆、奔豚,和胡椒等分為末,冷水調服。又煮食,消腫下氣,滲利小便。作枕治頭風痛,明目。入藥須帶皮用之,去皮即小有壅氣。豆粉,甘,平,無毒。市中貨者多偽,入藥須用真者。
治小兒痘瘡十餘日,濕爛不結痂者,以粉糝之效。又解諸熱。熟者膠黏,難得克化,脾胃虛弱人病者忌之。搗爛作餅炙食之佳。和五臟,安精神,行十二經脈,益氣力,潤皮肉,除熱毒風,厚腸胃,可常食之。
白話文:
綠豆性寒味甘,能解各種毒素,治療熱風引起口渴時,可以研磨成汁服用。它還能治療霍亂、消腫、浮腫,用綠豆做枕頭可以清頭明目。綠豆粉可以治療痘瘡,防止結痂。脾胃虛弱的人不易消化綠豆。綠豆以色綠、圓小者為佳,皮寒性平,無毒。可以解藥物、蟲魚、牛馬、金石等毒素。能去除煩熱、風疹、消渴,生吃研磨成汁服用。治療霍亂、嘔吐、奔豚等症時,可以與胡椒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冷水調服。煮熟的綠豆可以消腫、降氣、利尿。用綠豆做枕頭可以治頭風痛、明目。入藥時必須帶皮使用,去皮會略有壅氣。綠豆粉性平味甘,無毒。市面上販售的綠豆粉多為偽品,入藥時要使用真品。綠豆粉可以治療小兒痘瘡,防止濕爛不結痂。它也能解熱。煮熟的綠豆粘性強,難以消化,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食用。可以將綠豆搗碎做成餅,烤熟食用。綠豆能和五臟、安神、行十二經脈、益氣力、潤皮肉、除熱毒風、厚腸胃,可以經常食用。
淡豆豉,
淡豆豉苦寒無毒,表汗吐煩及勞復,定喘止痢更安胎,腳痛癰腫敷且服。
即常用豆豉,不入鹽者佳。純陰。主傷寒頭痛寒熱,一切時行瘴毒,和蔥白服之,發汗最速。又能吐虛煩躁悶,心中懊憹,勞復食復,兼定虛勞喘急,暴痢腹痛,血痢,胎動血下。兩腳疼冷,浸酒服之,以渣外敷。作餅灸發背癰腫。又殺六畜胎子諸毒,中毒藥蠱氣,毆跌瘀血聚腹,瘧疾骨蒸,犬咬。
單方:治陰莖瘡痛爛,豉一分,蚯蚓濕泥二分,水研塗,干則易之。又中蛤蟆毒,便閉臍痛,水煮服之。頭風痛煎湯浴之即瘥。
白話文:
【淡豆豉】 淡豆豉是一種苦寒性,無毒的中草藥,它對於發汗、催吐、解除煩躁以及治療勞累後復發的病症都有很好的效果。它還能平喘、止痢,對於安胎也有一定作用。對於腳部疼痛和腫脹,它既可以內服也可以外敷使用。
選用的豆豉應避免加入鹽,保持其純陰性質。對於傷寒引起的頭痛、寒熱,以及各種流行病、瘴毒,與蔥白一起服用,可以迅速發汗。對於虛煩、心神不寧、勞累後復發的食物,或虛勞引起喘息急促、突然的腹痛、血痢、胎動出血等症狀,它都能起到緩解作用。對於腳部寒冷的疼痛,可以將其浸泡在酒中飲用,並使用其渣進行外敷。它還可以用來製作餅乾,對發背、腫脹有療效。對於六畜胎兒中毒、中毒藥物中毒、因打擊導致的瘀血積聚在腹部、瘧疾、骨蒸、狗咬傷等情況,它也有一定的療效。
單方:對於陰莖的創傷、疼痛和腐爛,可以使用淡豆豉一分,加上蚯蚓的濕泥二分,用水調製後塗抹,乾了後可以再次更換。如果被蛤蟆毒傷,出現腹痛和大便閉塞的情況,可以用水煎服淡豆豉。對於頭風痛,可以使用淡豆豉煎湯洗浴,這樣可以很快痊癒。
粟米,
粟米鹹寒養腎氣,胃虛嘔吐作為丸,若除胃熱須陳者,更治消中利小便。
粟,從滷,從米,象形也。即今之小米,山東最多。五穀中最硬,謂之硬粟,得漿水即易化。無毒。丹溪云:屬水與土,陳者難化。《衍義》云:生者難化,熟者滯氣,隔食生蟲。所謂養腎補骨者,味鹹故也。去脾胃虛熱氣弱,食不消化,嘔逆反胃,湯飲不下,用粟米粉作丸梧子大,煮熟入鹽少許,並汁食之,和中益氣;兼治腹痛,鼻衄,解諸毒。陳者味苦,除胃熱消渴,利小便,止泄痢,壓丹石熱。
白話文:
粟米(小米)
粟米性味鹹寒,具有滋養腎氣的功效。對於胃虛所致的嘔吐,可以將其製成丸服用。若要消除胃熱,則需選用陳粟米,更能達到消中利小便的功效。
「粟」字,從「滷」,從「米」,象形字,指的是現在所說的小米,山東地區產量最多。小米是五穀中硬度最高的,稱為「硬粟」,但遇到漿水則容易消化。小米無毒。丹溪先生說:粟米屬水與土,陳舊的粟米難以消化。《衍義》中也說:生粟米難以消化,熟粟米會滯氣,隔夜容易生蟲。之所以說它能養腎補骨,是因為它味鹹的緣故。對於脾胃虛熱、氣弱、食不消化、嘔吐反胃、湯飲不下的情況,可以將粟米磨成粉,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,煮熟後加入少許鹽,連湯一起服用,能和中益氣;同時還可以治療腹痛、鼻衄,解毒。陳粟米味苦,可以消除胃熱、消渴,利小便,止瀉痢,壓制丹石的熱毒。
《衍義》云:利小便,故益脾胃。又粟粉炒黑,雞子白調貼癰腫。泔汁,主霍亂轉筋,卒熱心煩,飲之立瘥,胃冷者不宜多食。臭疳,止消渴、五痔、疳痢,洗皮膚瘡疥。下澱酸腳,殺蟲塗惡瘡。
粱米,
粱米三種粟之類,青黃白味性相似,霍亂泄痢總能除,和中益氣養脾胃,黃去風痹青澀精,白治胃熱多嘔噦。
粱米損地力而少收,故人多種粟而少種粱。穗皆大而毛長,米比粟更壯大。青者襄陽出,黃者西洛出,白者東吳出。作飯味甘而淡,性皆微寒,無毒。惟黃粱得土中氣,故味甘而平。俱養五臟,補脾胃,和中益氣,止霍亂吐利煩渴,利小便,實大腸。健脾,治當風臥濕,遇冷所中,成肢體頑痹,小兒面身生瘡如火燒,為末,蜜水調敷。
白話文:
《衍義》說:利尿,所以可以益脾胃。另外,將粟米粉炒成黑色,用雞蛋清調和後貼在癰腫處。淘米水,主治霍亂轉筋、突然發熱心煩,喝下就能立即痊癒,但是胃寒的人不宜多吃。臭米,可以止消渴、五痔、疳痢,還可以洗皮膚瘡疥。米湯,可以治療腳底酸痛,殺蟲,塗抹在惡瘡上。
粱米有三種,分別是青、黃、白,它們的味道和性質都相似,對霍亂、泄痢都有療效,可以和中益氣,滋養脾胃。黃粱可以去風痹,青粱可以澀精,白粱可以治胃熱、多嘔吐。
粱米會消耗土地的養分,收成較少,所以人們大多種粟米,而少種粱米。粱米的穗都很大,毛很長,米粒比粟米更壯大。青粱產於襄陽,黃粱產於西洛,白粱產於東吳。煮成飯,味道甘甜而淡,性質都微寒,沒有毒性。只有黃粱吸收了土壤中的氣息,所以味道甘甜且平和。它們都能滋養五臟,補脾胃,和中益氣,止霍亂、吐瀉、煩渴,利尿,實大腸。可以健脾,治療因風寒濕邪侵入體內,導致肢體頑痹,小兒臉和身體生瘡,像是火燒一樣,將粱米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水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青粱米,去胃痹熱,健脾,止泄精。醋拌百蒸百曬,可作糗糧。白粱米,除胃虛熱嘔吐,又除胸中客熱,移五臟氣,續筋骨。北人長食之。夏月作粟餐,亦以除熱。
罌粟,
罌粟甘平除風熱,散胸痰滯胃中翻,竹瀝作糜令下食,過服動臟及下元。
其房如罌,其子如粟。無毒。主行風氣,祛逐邪熱,散胸中痰滯,止翻胃及丹石發動不下食。和竹瀝煮作粥,食之極美,然性寒,利大小腸,不宜多食,過食則動膀胱氣耳。
酒,
酒味苦甘辛大熱,大扶肝胃活氣血,破癥行藥辟惡邪,痰火病人宜撙節,糟性溫中宿食消,一切菜蔬毒可殺。
白話文:
青粱米可以去除胃部的寒熱,健脾胃,止瀉精。用醋拌勻,反覆蒸曬一百次,可以作為糧食。白粱米可以去除胃虛熱導致的嘔吐,也能消除胸中客熱,調和五臟氣,滋養筋骨。北方人經常食用。夏季用白粱米煮成粥,也能去除暑熱。
罌粟性味甘平,可以除風熱,散去胸中痰滯,緩解胃中翻滾。用竹瀝煮成粥可以幫助消化。過量食用會傷及臟腑和下元。
罌粟的果實像罌,種子像粟米。無毒。可以驅散風寒,祛除邪熱,散去胸中痰滯,止住胃翻以及丹石發動導致的不思飲食。與竹瀝一起煮成粥,吃起來非常美味,但性寒,會導致大小腸通暢,不宜多吃,過量食用會損傷膀胱。
酒味苦甘辛,性大熱,可以補肝胃,活血氣,破除瘀血,促進藥物運行,辟除邪氣。痰火病人應該節制飲酒。酒糟性溫,可以溫中和消宿食,還能殺滅一切蔬菜中的毒素。
酒,酉也。釀之米曲、酉醉,久而味美也。味辛者,能散,為導引,可以通行一身之表,至極高之分;味苦者,能下;甘者,居中而緩;淡者,利小便而速下也。陶隱居云:大寒凝海,惟酒不冰,性熱甚也。大扶肝養脾,厚腸胃,潤皮膚,散胸中鬱氣,活肢體滯血,破癥癖。
行藥勢,引人諸經不止,與附子同。殺百邪惡毒氣,御風寒霧露。昔有三人觸霧晨行,空腹者死,食粥者病,飲酒者健。此酒之辟惡也。《東垣十書》云:醇酒冷飲有三益,一得溫中之寒以養肺,二得寒中之溫以養脾,三則令人不得恣飲,惟好飲及中寒者不可。丹溪云:本草止言其大熱有毒,不言其濕中發熱近於相火,醉後惡寒戰慄可見矣。
白話文:
酒,指的是酉時釀造的。用米曲釀造,酉時飲用容易醉,時間久了酒的味道會變得醇美。酒味辛辣,具有散發的作用,可以引導氣血流通,暢通全身表面的經絡,甚至到達最頂端;酒味苦,可以降氣;酒味甘甜,則處於中和狀態,可以緩和;酒味淡,則有利於小便順暢,並且快速排出。陶隱居說:天氣寒冷到極點,海面都結冰,唯有酒不會結冰,可見酒性溫熱。酒可以大補肝脾,滋養腸胃,潤澤皮膚,散去胸中鬱結的氣,使肢體血液流通,消除瘀血,破除積聚的癥結。
酒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,可以引導藥力進入人體各個經絡,與附子藥效相似。酒還可以殺死百種邪惡毒氣,抵禦風寒、霧露。以前有三人清晨趕路遇霧,空腹的人死了,吃粥的人生病了,而喝酒的人卻很健康。這就是酒的辟邪功效。《東垣十書》中記載:喝冷的醇酒有三個好處,一是溫暖中焦寒氣,滋養肺部,二是溫暖脾胃,三是讓人不會貪杯,只有愛喝酒的人和脾胃虛寒的人才不適合喝。丹溪說:本草只說酒性大熱有毒,卻沒有說酒的濕熱容易引發相火,醉酒後會惡寒發抖,這就說明了酒的濕熱特性。
其性善升,大傷肺氣,助火生痰,變為諸病。病之淺者,或嘔吐,或自汗,或疼癢,或鼻齄,或衄血,或泄痢,或心脾胃痛,尚可散而出也;病之深者,為消渴,為內疽,為肺痿,為內痔,為鼓脹,為失明,為哮喘,為勞嗽,為癲癇,為痰膈,為吐血,尤有為難名之病。陶隱居云:多飲傷神損壽,不可撙節以衛生乎?諸米酒有毒,酒漿照人無影者不可飲。
合乳汁令人氣結;合牛肉食,令腹內生蟲。酒後不得臥。凡酒忌諸甜物。酒毒,葛花、紅豆解之。酒類甚多,惟糯米麵曲造者,可入藥用。甜糟,味鹹、溫,無毒。主溫中冷氣,消食殺腥,去一切菜蔬毒;藏物不敗,糅物能軟,潤皮膚,調臟腑。三年以下有酒,以物承之,摩風瘙,止嘔噦,御風寒,罯撲損瘀血,浸洗凍瘡及敷蛇蜂叮毒。紅曲酒,大熱,有毒。
白話文:
酒性容易上揚,過量飲酒會嚴重損傷肺氣,助長火氣,生痰,進而引發各種疾病。輕微的酒病可能表現為嘔吐、自汗、疼痛瘙癢、鼻塞、流鼻血、腹瀉、心脾胃痛等,尚可自行消散;但如果病情加重,就可能發展成消渴、內疽、肺痿、內痔、鼓脹、失明、哮喘、勞嗽、癲癇、痰膈、吐血等難以名狀的疾病。陶隱居說,過量飲酒傷神損壽,難道不能節制以保健康嗎?各種酒都有毒,尤其是那些透明無色的酒漿,更不能喝。
酒與乳汁一起食用會令人氣結;與牛肉一起食用會導致腹內生蟲。喝完酒不可馬上躺下。所有酒類都忌諱與甜食一起食用。酒毒可以用葛花、紅豆解毒。酒類種類繁多,只有用糯米、麵曲釀造的酒才能入藥。甜糟性味鹹溫,無毒,具有溫中散寒、消食殺腥、解毒的作用。可以保存物品不腐敗,使物品柔軟,潤澤皮膚,調和臟腑。三年以下的酒,可以用布包著,用來擦拭風瘙,止嘔逆,御寒,治療跌打瘀血,浸泡凍瘡,敷治蛇蜂叮咬。紅曲酒性熱有毒。
髮腳氣、腸風、痰喘諸疾。惟破血殺毒,闢山嵐寒氣,療打撲傷則尤妙也。
醋,
醋斂咽瘡消癰腫,治疸散水破食癥,產後血暈堪熏鼻,燒酒肉毒吐如傾。
醋,措也,能措五味以適中也。味酸,無毒。主斂咽瘡,消癰腫,治黃疸,散水氣,消食,破癥塊堅積。治婦人血氣心痛及產後血虛發暈,用炭燒紅,投入醋中,令鼻中常得醋氣為佳,酸益血故也。過食燒酒、菜魚肉毒成病者,即飲醋一杯吐之。兼治傷損金瘡,殺邪毒。摩雄黃塗蜂蠆,取其收而不散也。
多食損顏色,傷肌臟,損齒及筋骨,不益男子。有米醋、麥醋、棗醋,入藥多用米醋,穀氣全也。陳久者佳。但南方炒米為醋,最釅。入藥須以一分醋,二分水和之方可。江北造醋,用晚米一斗為飯,青蒿罯三日出黃,每飯一碗,冷水二碗,燒酒麴四兩,入甕封固,一七後用柳木棍每早攪之。四十九日後,去渣煮熟,其醋不甚釅,初甚苦,故謂苦酒。
白話文:
醋,可以治療髮腳氣、腸風、痰喘等疾病,特別是破血殺毒,驅散山嵐寒氣,治療打撲傷,效果顯著。
醋可以斂咽瘡,消癰腫,治療黃疸,散水氣,消食,破癥塊堅積。對於產後血虛發暈的婦女,可以用炭火燒紅,投入醋中,讓她們吸入醋氣,因為酸性可以益血。如果過食燒酒、菜魚肉造成中毒,可以喝一杯醋來催吐。醋還可以治療金瘡,殺邪毒。將雄黃磨成粉末,塗在蜂蠆上,可以利用醋的收斂作用防止蜂蠆散開。
但是過量食用醋會損害顏色、肌肉、臟腑、牙齒和筋骨,對男子也不利。醋有米醋、麥醋、棗醋等種類,入藥時多用米醋,因為它保留了穀物的全部精華。陳久了的醋比較好。南方用炒米釀造的醋最濃郁。入藥時,要用一份醋兌兩份水。江北釀造醋,用一斗晚米做成飯,用青蒿浸泡三天,直到出現黃色。每碗飯加入兩碗冷水和四兩燒酒麴,封存在甕中。經過十七天後,每天早上用柳木棍攪拌。四十九天後,去除渣滓煮熟,這種醋不濃郁,剛開始很苦,所以叫做苦酒。
醬,
醬味鹹酸雖冷利,將和五臟有名義,除熱止煩解藥傷,火燒蜂蠆痛掣指。
醬,將也。將和五味,以安五臟,故聖人不得不食。以豆作陳久者良。無毒。除熱止煩滿,殺百藥、湯火灼毒,及一切蛇蟲、蜂蠆、魚肉、蔬菌毒發,小兒無辜。又有肉醬、魚醬,皆呼為醯,不入藥用。榆醬亦辛美,殺諸蟲,利大小便,心腹惡氣,不宜多食。蕪荑醬,功力強於榆醬,多食落髮,孕婦合雀食,令兒面黑。
飴糖,
白話文:
醬
醬,味道鹹酸性寒涼,具有調和五臟的功能。它可以去除熱氣、止煩躁、解藥傷,還能治療火燒、蜂螫、痛掣手指等症狀。
醬,指的是調和的意思。它能夠將五種味道調和,以安撫五臟,因此聖人不可不食。用豆子製成,放置久一點的醬最好,無毒。它可以去除熱氣、止煩悶、殺百藥、湯火灼傷的毒,以及一切蛇蟲、蜂螫、魚肉、蔬菌中毒,尤其適合小兒無辜中毒。此外,還有肉醬、魚醬,也稱作醯,不作藥用。榆醬性辛味美,能殺蟲、利大小便、緩解心腹惡氣,但不可多吃。蕪荑醬,功效比榆醬強,但多吃會導致落髮,孕婦若食用,會導致孩子面黑。
飴糖
飴糖甘溫補肺虛,止渴消痰咳自除,溫胃進食更消瘀,脹嘔濕熱休含諸。
以糯米煮粥,候冷入麥芽,澄清者再熬如琥珀紫色。軟者謂之膠飴,建中湯多用之。其牽白凝強者謂之飴糖,不入藥用。諸米皆可作飴,惟糯米者佳。無毒,入足太陰經。補虛乏,潤肺止渴,消痰止嗽,斂汗;又補中氣,健脾胃,進飲食;去留血,止吐血,又打損瘀血,熬焦和酒服之,能下惡血:骨鯁喉中及誤吞錢環,服之便出。惟中滿及嘔吐忌之。
丹溪云:屬土而成於火,大發濕中之熱。《衍義》謂動脾風,是言其末也。
白話文:
飴糖味甘性溫,可以補益肺部虛弱,止渴消痰,咳嗽自然消除。它还能溫暖胃部,促進食慾,並消除瘀血。腹脹、嘔吐、濕熱等症狀,不宜食用飴糖。
用糯米煮粥,待其冷卻後加入麥芽,澄清後再熬製成琥珀色,軟一些的稱為膠飴,建中湯中常用它。質地堅硬、白潤的稱為飴糖,不入藥。各種米都可以製作飴糖,但糯米最好。飴糖無毒,歸屬於足太陰脾經。它可以補益虛弱,潤肺止渴,消痰止咳,收斂汗液;還能補益中氣,健脾胃,促進食慾;去除留血,止吐血,还能治疗跌打瘀血,熬焦後用酒服用,可以排出惡血;骨頭卡在喉嚨,誤吞錢幣或戒指,服用飴糖可以幫助排出。但脾胃虛弱、嘔吐者忌用。
丹溪先生說:飴糖屬土,由火而成,會加重濕熱症狀。《衍義》中說飴糖會引起脾風,這是指飴糖的副作用。
砂糖,
砂糖經煉性亦溫,心肺大腸虛熱論,助胃和中止煩渴,食過生蟲損齒根。
此即甘蔗汁煎煉成者。味甘,無毒。潤心肺,去心肺大腸熱,助脾和中,消煩止渴。小兒多食生蟯蟲,消肌損齒髮疳䘌。丹溪云:生胃之火,損齒之因也。非土製水,乃熱土生火熱也。又云:甘生濕,濕生火也。食棗多者,齒病齲,亦此意也。中滿家不宜用,以甘故也。又與鯽魚同食成疳蟲;與葵同食生流澼;與筍同食,筍不消成癥,身重不能行也。
乳糖,出浙中,用砂糖、牛乳相和煎,煉成塊,可作餅,黃色,又謂之捻糖,易消化。味甘,寒,性冷利,無毒。主心腹熱脹、口渴,明目,治目中熱膜。又和棗肉、巨勝子為丸,每食後含化一兩丸,潤肺氣,助五臟津。
白話文:
砂糖,經過煉製後性溫,適合心肺和大腸虛熱的人食用,可以幫助脾胃,和中,止煩渴。但吃太多會生蟲,損傷牙根。
砂糖就是用甘蔗汁煎煉而成的。味道甘甜,無毒。可以滋潤心肺,去除心肺和大腸的熱,幫助脾胃,和中,消除煩躁,止渴。小孩吃太多會生蟯蟲,消瘦、損傷牙齒和頭髮,導致疳積。丹溪先生說:生胃火,會損傷牙齒。這不是因為土製的水,而是因為熱土生火。又說:甘甜生濕,濕生火。吃太多棗子,牙齒也會腐爛,也是這個道理。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吃,因為它性甘。砂糖也不能與鯽魚一起吃,會生疳蟲;也不能與葵菜一起吃,會生流澼;也不能與筍一起吃,筍會不消化,形成癥狀,導致身體沉重,無法行走。
乳糖,產自浙江,是用砂糖和牛乳一起煎煮,煉製成塊,可以做成餅,呈黃色,又稱捻糖,容易消化。味道甘甜,性寒,無毒。可以治療心腹熱脹、口渴,明目,治療眼中的熱膜。還可以和棗肉、巨勝子一起做成丸子,飯後含化一兩丸,可以滋潤肺氣,幫助五臟津液。
蜂蜜,
蜂蜜甘平喜入脾,補中止痛痢癇奇,消煩除渴潤便燥,目赤口齒諸瘡宜。
有木中作者,有土中作者,有石上作者,有人家養者,其蜜一也。但土蜜味鹼;家養者取之數,而氣味不足;山蜜多石中、古木中,經一二年得者,氣味純厚。《衍義》云:蠟取新,蜜取陳也。新收者稀黃,經久則白而砂。無毒。甘苦入脾,故能養脾氣,補中諸不足,止腹痛,治腸澼、赤白痢,諸驚癇痓,除心煩悶不能飲食,潤肺燥、消渴、便難及肛門腫塞。又治目生珠管、膚翳、赤腫,口舌生瘡,牙齒疳䘌。
火燒、湯泡、熱油燒,丹毒,陰頭生瘡,諸惡瘡癩,俱外敷之。兼和百藥,解諸毒,安五臟,久服強志不老。惟中寒有濕者禁用。孫真人云:七月勿食生蜜,令暴下發霍亂,多食亦生諸風。凡煉蜜必須用火熬開,以紙覆經宿,紙上去蠟盡,再熬變色,大約一斤只得十二兩為佳,不可過度。
白話文:
蜂蜜
蜂蜜味甘性平,最喜進入脾經,能補益脾胃,止痛止痢,治療驚癇等症,還能消除煩躁,解渴潤腸,改善便秘,對於眼睛發紅、口瘡、牙齒病等症也有療效。
蜂蜜的來源很多,有來自樹木的,有來自泥土的,也有來自岩石的,還有人工養殖的,但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。不過土蜜味道偏鹼,人工養殖的蜂蜜因為採收次數多,氣味較淡;山蜜,尤其是來自岩石和古樹的蜂蜜,經過一兩年的沉澱,氣味更加濃郁。
古書《衍義》中記載:蠟要取新鮮的,而蜂蜜要取陳舊的。新收的蜂蜜稀薄而呈黃色,經過時間的沉澱,就會變成白色且有結晶。蜂蜜無毒,味甘性溫,入脾經,所以能滋養脾胃,補益中氣不足,止腹痛,治療腸道疾病、赤白痢疾、驚癇、癲癇等症,還可以消除心煩悶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並能潤肺燥、解渴、緩解便秘和肛門腫脹。此外,蜂蜜還能治療眼睛生珠粒、眼翳、眼睛發紅腫痛,以及口舌生瘡、牙齒病等。
蜂蜜可以用於外敷,例如火燒、湯燙、熱油燙傷,丹毒,陰囊生瘡,各種惡瘡、癬病等,都可以外敷蜂蜜治療。蜂蜜還可以與其他藥物混合,解毒、安五臟,長期服用可以強健意志,延緩衰老。但脾胃虛寒濕氣重的人不宜服用。
孫真人說:七月不要吃生蜜,否則容易腹瀉,甚至引起霍亂,而且過量食用也會引起各種風症。蜂蜜在使用前需要用火熬煮,並用紙覆蓋過夜,紙上的蠟去除後,再熬煮至顏色改變,大約一斤蜂蜜只能熬出十二兩為佳,不可過度熬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