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34)
卷首 (34)
1. 保養說
竊有志而未能,敢述之以告我疲癃殘疾,而不知學者,相與共守乎禁戒,以重此身為萬物之本。
白話文:
保養說
我雖然有志於此卻未能完全做到,斗膽將這些想法記述下來,告知那些疲憊、衰老、殘疾,且不懂養生之道的人們。希望大家共同遵守戒律,重視自身健康,因為身體是萬物的根本。
2. 附:導引法
保養中一事也。蓋人之精神極欲靜,氣血極欲動,但後世方士,亦以此惑人為仙術,所以王褒頌曰:何必偃仰屈伸如彭祖,吹噓呼吸如喬松,眇然絕俗離世哉!認真只是舞蹈以養血脈意,其法雖粗,有益閉關守病之士。蓋終日屹屹端坐,最是生病,人徒知久立、久行之傷人,而不知久臥、久坐之尤傷人也。
故錄一二最要者,以備養生者擇焉。詳《醫林集要》及古導引書。
虛損,導引為虛損氣血不周而設也。有火者,開目;無火者,閉目。無汗者,閉氣至極;有汗者,不必閉氣。欲氣上行以治耳目口齒之病,則屈身為之;欲氣下行以通大、小二便及健足脛,則偃身為之;欲氣達於四肢,側身為之。欲引頭病者,仰頭;欲引腰腳病者,仰足十指;欲引胸中病者,挽足十指;欲引臂病者,挽臂;欲去腹中寒熱、積聚諸痛,及中寒身熱,皆閉氣滿腹,偃臥亦可為之。但病在頭中胸中者,枕高七寸;病在心下者,枕高四寸;病在臍下者,去枕。
開關法,先以左手胛骨並肩,向前圓轉九數;次以右手胛骨並肩,向前圓轉九次;復以左右胛骨並左右肩,向前圓轉九次。加至一九、三九亦好。但要從容和緩為之,或先緩後急,亦可為之。此法疏通膏肓,降心胞絡火,與張紫丘治瘵開關藥方意同,善治少勞背痛胸緊。
起脾法,先靜坐存中氣,後挺身以兩手相叉,極力扒左、扒右各七次。扒左則頭向右,扒右則頭向左,如此者三五次。靜坐良久,善和脾胃,進飲食,兼治臂腰拘攣,與開關法相續行之亦可。
開鬱法,其法以兩手旋舞向前、向後,兩足作白鷺行步狀,不拘數;良久復以左手搭右肩,足搭左膝腕委中而行;右手搭左肩,左足搭右膝腕委中而行;良久復以左手前泊腹,右足搭膝蓋而行;右手向後泊腰,左足搭右膝蓋而行;良久以兩手極力托天,兩足極力踏地,復以兩手向後向下,兩足十指挽起,仰面偃腹,使氣下行;良久蹲倒,以兩手極力攀起腳後跟,足十指點起,極力低頭至膝下;良久立起,以兩手相交,掩兩臂於胸前胛上,極力搖動數次。善治名利不遂,鬱氣為病,心腹脹滿,夜睡不寧等症,無病者亦可行之。如外感風寒,須行至汗出為度。此法此之華氏五禽戲法,更易簡正大可行。
治腰痛,屈伸導法,正東坐,收手抱心,一人前躡其兩膝,一人後捧其頭,徐牽令偃臥,三倒三起,久久效。
治積聚,一切痰飲瘀血,結為積塊痞氣,靜坐閉息滿腹,外摩積聚所在,徐徐放氣,久久自消。
治遺精泄瀉,以手兜托外腎,一手摩擦臍輪,左右輪換,久久擦之。不惟可以止精愈瀉,且可暖中寒,補下元,退虛潮。無是病者,每早臨起,亦可行之,更擦腎俞、胸前、脅下、中脘、湧泉,但有心窩忌擦。
白話文:
[附:導引法]
導引法是保養身體的一種方式。人的精神需要靜養,而氣血則需活動。後世的方士將這一點用於所謂的仙術,讓人們產生誤解。王褒在其贊文中提到,無需像彭祖那樣偃仰屈伸,或像喬松一樣吹噓呼吸,遠離塵世。實際上,這些動作僅僅是為了促進血液循環。儘管方法簡單,但對那些閉關修煉、守護身體健康的人來說,是有益的。整天坐著不動是最容易生病的,人們只知道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傷害身體,卻不知道長時間躺臥或坐著同樣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。
因此,這裡記錄了一些最重要的導引法,供養生者選擇。詳細內容可參考《醫林集要》及其他古導引書籍。
對於「虛損」情況,導引法是針對虛損導致氣血不暢而設計的。如果身體有火氣,應睜開眼睛;若無火氣,則閉上眼睛。沒有出汗時,屏住呼吸到極限;如果已經出汗,則無需屏息。若想讓氣上行,以治療耳、目、口、齒的疾病,則彎曲身體;若想讓氣下行,以通大小便或強健腳部,則平躺身體;若想讓氣達到四肢,則側躺。若想治療頭部疾病,則仰頭;若想治療腰部或腳部疾病,則抬高腳趾;若想治療胸部疾病,則拉扯腳趾;若想治療手臂疾病,則拉扯手臂;若想去除腹部的寒熱、積聚疼痛,以及因寒冷導致的身體發熱,則屏住呼吸,讓腹部充滿氣,平躺也可進行。但若是頭部或胸部的疾病,應使用七英寸高的枕頭;若是心臟下方的疾病,則使用四英寸高的枕頭;若是肚臍下方的疾病,則不用枕頭。
「開關法」,首先將左手胛骨和肩膀向前圓轉九次;接著,將右手胛骨和肩膀向前圓轉九次;然後,將左右手胛骨和肩膀一起向前圓轉九次。可以增加至九次、二十七次,也是可以的。關鍵是要慢慢、平穩地進行,或先緩慢後急促也可以。這個方法可以疏通膏肓,降低心臟的火氣,與張紫丘治療瘵疾的開關藥方意義相同,能有效治療輕微的背痛和胸部緊繃。
「起脾法」,首先靜坐,專注於中氣,然後挺直身體,雙手交叉,用力扒開左側和右側各七次。扒開左側時,頭向右側;扒開右側時,頭向左側。這樣做三到五次。靜坐一段時間後,可以調和脾胃,促進飲食,同時治療手臂和腰部的拘攣。可以與開關法連續進行。
「開鬱法」,方法是雙手旋轉向前、向後,雙腳模仿白鷺行走的姿態,不限次數。一段時間後,再將左手放在右肩上,腳搭在左膝腕的委中穴處行走;右手放在左肩上,左腳搭在右膝腕的委中穴處行走。再過一陣子,將左手放在腹部前方,右腳搭在膝蓋上行走;右手放在背部,左腳搭在右膝蓋上行走。最後,雙手盡力向上舉,雙腳盡力向下踩,再將雙手向後向下,雙腳的十個腳趾向上拉起,臉朝上,腹部向下,讓氣下行。一段時間後,蹲下,雙手盡力拉起腳後跟,腳趾抬起,盡力將頭低至膝蓋下方。再站起來,雙手交叉,覆蓋在胸前的胛骨上方,盡力搖動幾次。這可以治療因名利未遂而引起的鬱氣疾病,如心腹脹滿、夜晚睡眠不安等症狀。即使沒有疾病,也可以進行。如果是外感風寒,應該做到出汗為止。這個方法與華佗的五禽戲法相似,更簡單、正統,值得推廣。
「治腰痛」,屈伸導法,面向東方坐著,收手抱住心臟部位,一個人在前面輕輕按住雙膝,另一個人在後面扶住頭部,緩慢地將身體拉向後仰臥,重複三次,長期堅持會有效果。
「治積聚」,所有痰飲、瘀血結成的積塊和痞氣,靜坐閉息,讓腹部充滿氣,然後在外摩挲積聚的部位,緩慢放氣,長期堅持會自行消散。
「治遺精泄瀉」,用手兜住外腎,另一手摩擦臍輪,左右交替,長時間摩擦。不僅可以止住精液流失和止瀉,還能溫暖中寒,補充下元,消除虛熱。即使沒有這種病,每天早上起牀前也可以進行,再配合擦腎俞、胸前、脅下、中脘、湧泉等穴位,但要避免擦心窩。
「治痰壅」,方法是雙手向後,合掌拓腰向上,快速搖動臂肘,來回七次,雙手不移動,直接向上向下,盡力來回十四次,治療心肺痰氣堵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