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38)

回本書目錄

外集·卷三 (38)

1. 傷寒雜證

臍滿熱瘀冷結,有物非氣為辜。

心胸與大腹滿者,皆外邪傳入。惟小腹脹滿者,非血瘀,便是溺澀。血結膀胱者,小便自利;熱結膀胱者,小便自澀。又有冷結膀胱,小便亦澀,但手足厥而胸不滿為異。宜外灸關元穴,內服玄武湯。

妄施三法動積氣,奔豚上衝尤甚;

其人先有五積在臍中,或臍上下左右,復因傷寒邪氣衝動,新邪與舊積相搏而痛。或醫人不識病者原有痞積,妄施汗吐下,發動其積氣,築築然跳動,名曰動氣。動右肺氣,則咽乾鼻燥衄渴,飲即吐水;動左肝氣,則筋惕肉瞤,身熱欲蜷;動上心氣,則掌熱作渴,氣上衝心;動下腎氣,則心煩骨痛,食則嘔吐,或下利清穀。大概虛者,通用理中湯去白朮加肉桂。

頭眩惕瞤,汗多者,防術牡蠣湯、小建中湯;腹滿身微熱,欲蜷者,甘草乾薑湯;心煩骨痛,吐食者,大橘皮湯。熱者,通用柴胡桂枝湯。煩渴者,竹葉石膏湯;衄血煩渴者,五苓散;心痞下利清穀者,甘草瀉心湯;氣上衝心者,李根湯。五積惟臍下奔豚衝心最甚,多因汗下心虛而腎氣乘虛上衝,有若江豚拜浪然,桂枝湯加桂一倍。若不上衝者,不可妄與。

臍下動甚,頭眩身振者,茯苓桂甘大棗湯,吐後去棗加白朮。蓋白朮閉氣,止可暫用,惟桂瀉奔豚,苓伐腎邪,奔豚妙藥也。

邪犯三焦成霍亂,吐利不發則殂。

三焦,水穀道路。邪在上焦,吐而不利;邪在下焦,利而不吐;邪在中焦,上吐下利。病因飲食不節,清濁相干,陰陽乖隔。輕者止曰吐利,重者,煇𩽣擾亂,乃曰霍亂。外證必發熱惡寒,頭疼身痛,本傷寒病也,因邪入脾胃,故發為吐利。然中焦為寒熱之半,邪偏高居陽分者,則多熱而渴,五苓散分利之;邪偏下居陰分者,則多寒不渴,理中湯分利之。風寒濕勝者,藿香正氣散、除濕湯、五積散。

穿合暑勝大渴者,二香黃連散、益元散、柴苓湯選用。傷食甚者,平胃散、治中湯主之。轉筋者,氣不和也,俱加木瓜,或單用雞屎白,略炒為末,溫湯化下方寸匕。凡霍亂多責於熱,故夏秋為盛,或熱伏於內,手足如冰,六脈沉伏,食即呃逆,此火氣上奔而然,不可誤為陰證。

必吐利,小便亦自利而大汗出,下利清穀,寒熱,四肢拘急厥逆,脈微欲絕,乃為陰證,四逆湯或加吳萸、生薑救之。少陰吐利,煩躁欲死者,三味參萸湯。吐利止,自汗厥逆不渴,脈微欲絕者,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;吐利止,身痛不休者,桂枝加參湯;吐利止,發熱者,隨證微汗之;吐利止,亡津而渴者,竹葉石膏湯、白虎加參湯。吐利不止者,靈砂丹,木香、乾薑煎湯下。

凡霍亂不可遽與米飲粥飯等食以助邪氣,必所傷物盡,然後淡食少少養之。傷寒心痞,發熱吐利者,大柴胡證也,不可誤為霍亂。乾霍亂者,氣痞於中,欲吐不得吐,欲泄不得泄,所傷之物壅閉正氣,關格陰陽,煩躁喘脹者必死,急以鹽湯一盞入童便、薑汁頓服,探吐令透,未吐再服。外用鹽炒吳萸熨臍下。

白話文:

傷寒雜證

肚臍脹滿,又熱又瘀又冷,像是卡住了什麼東西,不是單純的氣滯。

心胸和腹部脹滿,都是外邪入侵所致。只有小腹脹滿,不是血瘀就是小便不利。血液瘀積在膀胱,小便會自然通暢;熱邪阻塞膀胱,小便則會不利;還有寒邪阻塞膀胱,小便也會不利,但不同的是手腳冰冷而胸部不脹滿。宜外灸關元穴,內服玄武湯。

錯誤地使用汗、吐、下三法會導致積氣活動,奔豚(氣衝)上逆更加嚴重;

病人先前就已有五種積聚在肚臍處,或肚臍上下左右,又因傷寒邪氣衝擊,新邪與舊積互相搏結而疼痛。或醫生不識病人本來就有痞積,妄施汗、吐、下法,發動其積氣,使得氣體在體內跳動,稱為動氣。若動了右肺之氣,則咽喉乾燥、鼻燥、流鼻血、口渴,喝水就吐;若動了左肝之氣,則筋惕肉瞤(肌肉抽搐)、身體發熱想蜷縮;若動了上焦心氣,則手掌發熱口渴,氣體上衝心臟;若動了下焦腎氣,則心煩、骨頭疼痛、吃東西就嘔吐,或大便稀溏。大致上虛弱的人,可用理中湯去白朮加肉桂。

頭暈目眩、肌肉抽搐、出汗多的,用防風牡蠣湯、小建中湯;腹部脹滿、身體微熱想蜷縮的,用甘草乾薑湯;心煩、骨頭疼痛、嘔吐的,用大橘皮湯;發熱的,用柴胡桂枝湯;煩躁口渴的,用竹葉石膏湯;流鼻血、煩躁口渴的,用五苓散;心下痞滿、大便稀溏的,用甘草瀉心湯;氣體上衝心臟的,用李根湯。五種積聚中,只有肚臍下奔豚上衝心臟最嚴重,多因汗下導致心虛,腎氣乘虛而上衝,像江豚躍出水面一樣,用桂枝湯加倍桂枝。如果沒有上衝的現象,不可亂用。

肚臍下跳動厲害,頭暈身體震顫的,用茯苓桂甘大棗湯,吐後去棗加白朮。因為白朮有閉氣的作用,只能暫時使用,只有桂枝瀉奔豚,茯苓瀉腎邪,才是治療奔豚的妙藥。

邪氣侵犯三焦導致霍亂,吐瀉不通則會死亡。

三焦是水穀運行的通道。邪氣在上焦,則嘔吐而不瀉;邪氣在下焦,則瀉而不嘔;邪氣在中焦,則嘔吐瀉痢。病因是飲食不節,清濁不分,陰陽失調。輕者只表現為嘔吐瀉痢,重者,氣機紊亂,則稱為霍亂。外在症狀一定會有發熱惡寒、頭痛身痛,本是傷寒病,因邪氣入侵脾胃,所以發為嘔吐瀉痢。然而中焦是寒熱的交界處,邪氣偏在上焦陽分者,則多熱而渴,用五苓散利其水液;邪氣偏在下焦陰分者,則多寒不渴,用理中湯利其水液。風寒濕邪盛的,用藿香正氣散、除濕湯、五積散。

暑熱夾雜,口渴厲害的,用二香黃連散、益元散、柴苓湯擇一使用。傷食嚴重的,用平胃散、治中湯治療。轉筋的,是氣機不和,都加木瓜,或單用雞屎白,略炒研末,溫開水送服方寸匕(一錢)。凡是霍亂多責於熱,所以夏秋季節盛行,或是熱邪伏在體內,手腳冰冷,脈象沉伏,吃東西就呃逆,這是火氣上逆,不可誤認為陰證。

如果嘔吐瀉痢,小便也自然通暢,並且大汗淋漓,大便稀溏,寒熱交替,四肢拘急厥逆,脈象微弱將死,那就是陰證,用四逆湯,或加吳茱萸、生薑救治。少陰證嘔吐瀉痢,煩躁將死,用三味參萸湯。嘔吐瀉痢停止,自汗、厥逆、不渴,脈象微弱將死,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;嘔吐瀉痢停止,身體疼痛不止,用桂枝加參湯;嘔吐瀉痢停止,發熱,根據症狀用藥微微發汗;嘔吐瀉痢停止,津液耗損口渴,用竹葉石膏湯、白虎加參湯。嘔吐瀉痢不止,用靈砂丹,木香、乾薑煎湯服用。

凡是霍亂,不可立刻給予米湯、粥飯等食物,以免助長邪氣,必須等到受傷的臟腑功能恢復後,再少量食用清淡飲食調養。傷寒心下痞滿,發熱嘔吐瀉痢,是大柴胡證,不可誤認為霍亂。乾霍亂,是氣體阻塞在中焦,想吐吐不出,想瀉瀉不出,受傷之物阻塞正氣,阻隔陰陽,煩躁喘脹者必死,需立即用鹽湯一杯加童尿、薑汁服用,用手指探吐使之通暢,若未吐再服。外用鹽炒吳茱萸熨肚臍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