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26)
外集·卷三 (26)
1. 傷寒初證
又云:煩極而反發厥者,乃陰所致,言熱極則反與陰盛發躁一同,必以四逆、理中湯治之。宜與動悸條參看。
自汗不特傷風也,並少陰反證而有九;
曰傷風,衛虛而汗自出,必兼惡風寒也。曰風溫,風傷衛而溫傷氣也。曰濕溫,濕熱蒸而汗自出也。曰中暑,熱傷氣也。曰霍亂,吐利而陽氣大泄於外也。曰柔痓,原因傷風也。曰胃不和,言臟無他病,但時發熱而汗自出,乃風邪在胃,宜微汗以散之。曰亡陽,太陽發汗過多也。
曰陽明自汗,不惡風寒反惡熱,而熱逼汗自出也。汗甚津液內枯,不可下者,蜜導法。惟三陰本無汗,而少陰有反有汗三證,亦曰亡陽:其一,自汗咽痛,甘桔湯;其二,自汗厥冷,四逆湯;其三,自汗嘔吐,甘草乾薑湯。凡汗不止者,先服防術牡蠣湯,次服小建中湯。如汗出如油不流者,死。
無汗不特傷寒也,並陽明反證而有七。
曰太陽傷寒、曰太陰病、曰少陰病、曰厥陰病、曰冬陽明,曰剛痓、曰陰陽易,皆寒泣血,陰主收斂意也。但陽明病當有汗,今反無汗,其證有三:惡寒脈浮而喘者,表有邪也,宜麻黃湯、升麻葛根湯微汗之;若無汗,小便不利,心中懊憹者,必欲發黃,宜茵陳湯;小便利,吐而咳,手足厥,若頭痛鼻乾者,小建中湯。
亡陽少血,躁極痰癖,不得汗須巧攻;
太陽惡寒,當脈浮而緊,今反脈浮而遲者,遲為亡陽,不能作汗,其身必癢,桂麻各半湯。凡傷寒當汗,與麻黃湯二三劑,而汗不得者死。熱病脈躁盛而不得汗者,亢陽之極也,不治。陽明身熱宜有汗,今反無汗,身癢如蟲行皮中者,久虛故也,黃耆建中湯、朮附湯。寒熱厥證,忽兩手或一手無脈,是為重陰,如欲雨漚熱,必濈然大汗而解。
其或投藥無汗,而脈又不至者死。雖然血虛中干,不能作汗,痰飲證癖,又每隔汗而不能出。血虛養血,痰癖開關行氣以汗之,最為活法。有服藥不得汗者,當用蒸汗法。通用,陶氏再造散加減。
寒入少陽,冬病陽明,睡中汗且盜出。
盜汗者,邪方入里,尚連於表。睡則氣行於里而表不致,故汗出,醒則氣周於表而汗復止。膽有熱也,小柴胡湯。冬陽明脈浮緊者,必有潮熱盔汗,黃芩湯、柴胡桂枝湯。脈浮大,欲眠目合則汗者,小柴胡湯。
陽上蒸而頭額汗,表實內枯證最多;
諸陽上循於頭,裡虛表實,腠理致密,則熱氣不得發越於周身,乃上蒸於頭面,汗出既多,則五內自枯。惟裡虛忌下,惟內枯忌汗。屬半表裡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汗下後,胸滿心煩,嘔渴表未解者,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桂枝、栝蔞仁。虛煩者,梔豉湯微吐之。陽明熱入血室,燥糞譫語者,俟其過經,權以小承氣湯微利之。
黃證、水證、瘀血、風濕、寒濕頭汗,見各條。凡頭汗小便不利,內外關格者為陽脫,及誤下溫家頭汗而喘,或小便不利,大便自利者亦為陽脫,二者皆不治。
白話文:
傷寒初證
發燒到極點反而出現厥逆的,是陰氣盛造成的。意思是熱極反而和陰盛導致的躁動相似,必須用四逆湯、理中湯治療。宜參考動悸條。
自汗不只是傷風,還有少陰的逆證九種:
傷風:衛氣虛弱而自汗,一定伴隨惡寒風。風溫:風邪傷及衛氣,溫邪傷及氣分。濕溫:濕熱蒸騰而自汗。中暑:熱邪傷及氣分。霍亂:嘔吐腹瀉,陽氣大量洩於外。柔痓:原因是傷風。胃不和:臟腑沒有其他疾病,只是偶爾發熱自汗,這是風邪在胃,宜用微汗法散之。亡陽:太陽傷寒發汗過多。
陽明自汗,不惡寒反惡熱,熱邪逼迫而自汗。汗多津液內枯,不可服用瀉下藥,可用蜜導法。只有三陰本來沒有汗,而少陰卻有自汗的逆證三種,也稱為亡陽:一是自汗咽痛,用甘桔湯;二是自汗厥冷,用四逆湯;三是自汗嘔吐,用甘草乾薑湯。凡是汗止不住的,先服用防己牡蠣湯,再服用小建中湯。如果汗出如油而不流動,則會死亡。
無汗不只是傷寒,還有陽明逆證七種:
太陽傷寒、太陰病、少陰病、厥陰病、冬陽明病、剛痓、陰陽易,這些都屬於寒邪凝滯,陰氣主收斂之意。但是陽明病應該有汗,現在反而沒有汗,其證狀有三種:惡寒脈浮而喘的,是表邪,宜用麻黃湯、升麻葛根湯微微發汗;如果沒有汗,小便不利,心中煩躁的,將要發黃,宜用茵陳湯;小便通利,嘔吐咳嗽,手足厥冷,頭痛鼻乾的,用小建中湯。
亡陽少血,躁動極甚痰飲停滯,得不到汗就必須巧妙地攻邪;
太陽傷寒惡寒,脈應該浮而緊,現在卻脈浮而遲,遲脈是亡陽,不能出汗,身體一定會癢,用桂枝湯和麻黃湯各半的劑量。凡是傷寒應該出汗,服用麻黃湯二三劑,而得不到汗就會死亡。熱病脈躁盛而得不到汗的,是陽氣亢盛到極點,無法治療。陽明病身熱應該出汗,現在反而沒有汗,身體發癢像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的,是久病虛弱造成的,用黃耆建中湯、朮附湯。寒熱厥逆證,突然兩手或一隻手無脈,這是重陰,就像快要下雨前的悶熱,一定會突然大量出汗而痊癒。
如果服用藥物沒有出汗,而且脈象又不至者就會死亡。雖然血虛體內乾燥,不能出汗,痰飲證候停滯,又常常間歇性出汗而不能持續。血虛要養血,痰飲停滯要開關通行氣血而使之出汗,這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服用藥物後得不到汗,就應該使用蒸汗法。普遍使用陶氏再造散加減。
寒邪入少陽,冬天發病的陽明病,睡覺時出汗而且盜汗。
盜汗是邪氣已經入裡,但仍然連接著表層。睡覺時,氣血運行於裡而表層不受影響,所以出汗;醒來時,氣血運行於表層,汗就停止了。這是膽有熱邪,用小柴胡湯。冬陽明病脈浮緊的,一定會有潮熱盜汗,用黃芩湯、柴胡桂枝湯。脈浮大,想睡覺眼睛閉著就出汗的,用小柴胡湯。
陽氣上蒸而頭額出汗,表實內枯的證狀最多;
諸陽上循於頭,裡虛表實,肌膚腠理致密,則熱氣不能發散於周身,就上蒸於頭面,汗出很多,則五臟就會枯竭。只有裡虛忌瀉下,只有內枯忌發汗。屬於半表半裡的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汗出後,胸滿心煩,嘔吐口渴,表邪未解的,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桂枝、栝蔞仁。虛煩的,用梔子豉湯微微催吐。陽明熱邪入血室,大便乾燥譫語的,等待邪氣經過經絡,暫時用小承氣湯微微通便。
黃疸、水腫、瘀血、風濕、寒濕引起的頭汗,參考各條。凡是頭汗小便不利,內外關竅阻塞的,是陽氣脫落,以及誤用溫熱藥物導致頭汗喘息,或小便不利,大便自利的,也是陽氣脫落,這兩種情況都是不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