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外集·卷三 (7)
外集·卷三 (7)
1. 表裡陰陽汗吐下溫解五法
陽證之裡,唇焦舌燥,爪甲紅活,身輕易於轉側,煩渴,掀衣,揚手擲足,大便或閉或硬,小便或赤或澀,脈浮洪數,宜汗、吐、下、和四法以治之。陰證之表,無熱惡寒,面慘聲短,鼻息往來氣冷,手足厥逆。陰證之裡,唇紫舌卷,爪甲青黑,身重難於轉側,不渴,引衣,臥多蜷足,大便泄利,小便清白,脈細沉微,每與陽證相反。蓋陽證自下而上,故初起有頭疼,陰證則無頭疼也。
陽證自外傳入,故鬱而為熱,陰證則無身熱而反厥冷也。陽證搖手擲足,陰證則臥多蜷足。陽證內熱而渴,陰證則不渴。陽證二便閉,陰證二便清且利也。惟有腹痛與嘔,陰陽二證俱有,然陰脈沉微。凡言陽證,多得之風寒暑濕,邪生於太陽也;凡言陰證,多得之飲食起居喜怒,邪生於少陰也。故云傷寒挾內傷者,十居八九,此陰陽正病也。
陰陽極者,從治非訛。
陽邪不深,不能至於厥逆;陰邪不甚,不能至於煩躁。此水極似火,火極似水,謂之反化,亢極則害之義也。陽證潮汗秘赤,滿渴狂譫,甚則斑血喘急,然熱極忽然伏於內,故身寒四肢厥逆,狀若陰證。但身雖冷而不欲近衣,神雖昏而氣色光潤,脈必沉滑而有力,此陽極似陰也,宜大柴胡湯下之,或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。陰證厥冷吐利,不渴靜蜷,甚則咽痛鄭聲,然寒極忽然火浮於外,發躁擾亂,狀若陽證。
然身雖煩躁而引衣目蓋,口雖燥渴而飲水不下,脈必沉細無力,此陰極似陽也,宜通脈四逆湯。從治者,反攻也,熱藥冷飲,冷藥熱飲,或熱藥為君而佐以涼藥,或冷藥為君而佐以熱劑,亦非判然如庸醫之差訛也。借有熱病服熱藥而愈者,必先服寒藥過多;寒病服寒藥而愈者,必先服熱藥過多故耳。
若夫以寒治熱,以熱治寒,此為逆治。逆治者,正治也。正治之法,人孰不知之乎!
表裡俱無,不可犯上犯下;
傷寒,頭痛寒熱,表也。口失滋味,腹中不和,或閉或泄,里也。若四五日後,以至過經十三日,既無表證,又無里證,身微熱者,虛熱耳,小柴胡湯和之。不可汗、吐以犯上焦清氣,不可大下以犯下焦胃氣。身熱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大便硬者,乃可大柴胡,小承氣下之。設或已下而脈數,消穀善飢,六七日不大便者,瘀血症也。
表裡俱有,察其孰少孰多。
表裡俱見,必分多少治之。脈浮而大為表,煩渴尿赤為里,五苓散主之。頭疼身熱便閉為里,小便清利為表,桂枝湯主之。心滿不食便閉為里,惡寒頭汗為表,小柴胡湯主之。太陽病因下早而協熱下利,心痞硬者,謂之表裡不解,桂枝人參湯。太陽病因下早而腹痛有積者,謂之太陽太陰,又謂之裡傳表,掛枝加芍藥湯,甚者加大黃。
白話文:
表裡陰陽汗吐下溫解五法
陽證的內在表現,嘴唇乾燥舌頭乾裂,指甲紅潤光澤,身體輕盈容易翻身,煩躁口渴,喜歡掀衣服,揚手擲足,大便可能便秘或堅硬,小便可能顏色深紅或排尿困難,脈象浮大有力且快速,宜用發汗、催吐、瀉下、和解四種方法治療。陰證的外在表現,沒有發熱惡寒,面色蒼白聲音低微,呼吸急促氣息冰冷,手腳冰冷發麻。陰證的內在表現,嘴唇青紫舌頭捲曲,指甲青黑,身體沉重難以翻身,不口渴,喜歡裹緊衣服,臥床時蜷縮雙腳,大便稀溏,小便清澈,脈象細弱沉微,與陽證的症狀大多相反。因為陽證由下向上發展,所以初期會有頭痛,陰證則沒有頭痛。
陽證由外向內傳入,所以鬱結而化熱,陰證則沒有發熱反而厥冷。陽證表現為搖手擲足,陰證則臥床蜷縮。陽證內熱而口渴,陰證則不口渴。陽證大小便閉塞,陰證大小便清利。只有腹痛和嘔吐兩種症狀,陰陽二證都可能出現,但陰證的脈象是沉微的。凡是陽證,大多是由風寒暑濕等外邪侵犯太陽經所致;凡是陰證,大多是由於飲食起居、喜怒等情志因素,外邪侵犯少陰經所致。所以說傷寒夾雜內傷的,十之八九是陰陽兩證兼有的情況。
陰陽症狀極端者,反向治療並非錯誤。
陽邪入侵不深,不會導致厥逆;陰邪入侵不重,不會導致煩躁。這就像水極其相似火,火極其相似水一樣,稱為反化,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產生相反的結果。陽證會出現潮熱盜汗、小便赤澀、口渴、神志不清,嚴重者還會出現紫斑、出血、呼吸急促,但熱極會突然內陷,所以身體發冷四肢厥逆,表現如同陰證。但是即使身體寒冷也不願靠近衣物,神志昏迷但面色紅潤有光澤,脈象必定沉而滑且有力,這是陽證發展到極致而類似陰證,應當服用大柴胡湯瀉下,或者白虎湯、竹葉石膏湯。陰證出現厥冷、嘔吐、腹瀉,不口渴、靜臥蜷縮,嚴重者還會咽喉疼痛、聲音嘶啞,但寒極會突然外泄,出現煩躁不安,表現如同陽證。
但是即使煩躁不安也仍然裹緊衣服,即使口乾舌燥也不願喝水,脈象必定沉細無力,這是陰證發展到極致而類似陽證,應當服用通脈四逆湯。反向治療,指的是反向攻克,用熱藥配冷飲,用冷藥配熱飲,或者熱藥為主藥輔以涼藥,或者冷藥為主藥輔以熱藥,這並非像庸醫那樣明顯錯誤。如果服用熱藥治癒熱病,一定是之前服用寒藥過多;如果服用寒藥治癒寒病,一定是之前服用熱藥過多。
如果用寒藥治療熱證,用熱藥治療寒證,這是逆向治療。逆向治療,也是正向治療。正向治療的方法,誰又不是知道的呢?
表裡症狀都沒有,不可盲目使用發汗或瀉下等方法;
傷寒,頭痛、寒熱交替,是表證。口無味覺,腹部不適,大便時便秘時腹瀉,是裡證。如果四五天後,甚至超過十三天,既沒有表證,也沒有裡證,身體輕微發熱,這是虛熱,應該用小柴胡湯調理。不可使用發汗、催吐的方法傷害上焦的清氣,不可使用瀉下方法傷害下焦的胃氣。如果身體發熱,眼睛看不清,眼白不清,大便乾燥,才可以服用大柴胡湯和小承氣湯瀉下。如果已經瀉下但脈象仍然快速,食慾很好但容易飢餓,六七天不大便,這是瘀血症。
表裡症狀都有,要觀察哪種症狀輕哪種症狀重。
表裡症狀都出現,必須根據輕重進行治療。脈象浮大有力是表證,煩躁口渴尿赤是裡證,用五苓散治療。頭痛發熱便秘是裡證,小便清利是表證,用桂枝湯治療。胸悶吃不下飯便秘是裡證,惡寒出汗是表證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太陽病初期就出現腹瀉,伴有心下痞滿堅硬,稱為表裡不解,用桂枝人參湯治療。太陽病初期就出現腹瀉,伴有腹痛積聚,稱為太陽太陰同病,也稱為裡傳表,用桂枝加芍藥湯治療,嚴重者加大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