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60)
內集·卷二 (160)
1. 濕
薏苡仁粥,和米煮粥食之,去濕極效,功勝諸藥。
麻子粥,治水氣腫滿,身體疼痛,不能飲食。用麻子一升取汁,下米四合,鯉魚肉七兩,煮粥,入鹽、豉、蔥、椒和勻,空心食之。或用鯉魚腦髓二兩,粳米三合,和鹽、豉煮粥食,兼治耳聾。
郁李仁粥,治水腫,腹脹喘急,二便不通,體重疼痛,轉動不安。用郁李仁二兩研汁,和薏苡仁五合煮粥食之。腳氣亦宜。
蒼朮酒,除萬病,潤皮膚,久服延年益壽。用蒼朮三十斤洗淨搗碎,以東流水三石漬二十日,去渣,以汁浸曲如家醞酒法,酒熟任意飲之。忌桃,李。
桑白皮飲,治水腫、腹脹喘急。用桑皮四兩搗汁,和青粱米四合研爛煮飲,空心漸食。
赤小豆方,治水氣脹悶,手足浮腫,氣急煩滿。用赤小豆三升,樟柳枝一升,同煮爛,空心取豆食之,湯即飲汁,勿食別物,效。
鯉魚臛,治水腫滿悶,氣急不能食,皮膚欲裂,四肢常疼,不可屈伸。用鯉魚十兩、蔥白一握、麻子一升,取汁煮作羹臛,入鹽、豉、薑、椒調和,空心漸食。
鯉魚湯,治妊娠五六月,胎水腫大異常,高過心胸。當歸、白芍各一錢半,茯苓、白朮各二錢,用鯉魚一個,水煮清汁一盞半,入生薑七片,陳皮少許,同煎至一盞,空心服,未愈再服。
水牛肉方,治水氣,四肢腫悶沉重,喘息不安,用牛肉蒸爛,以鹽、豉、薑、醋拌勻,空心任意食之。治虛腫虛脹,用水牛皮二斤去皮,橘皮一兩,同煮爛,以薑、醋、五味拌食之。治心腹脹滿,四肢煩疼無力,用鯉魚二斤,陳皮二兩煮令爛,入青鹽少許拌和,空心食之。
白話文:
【濕】
薏苡仁粥:將薏苡仁和米一起煮成粥食用,有非常出色的祛濕效果,其功效甚至超越許多藥物。
麻子粥:可用來治療因水氣導致的身體腫脹及疼痛,無法進食的情況。使用一升的麻子榨汁,再加入四合米和七兩的鯉魚肉,一同煮成粥,再加鹽、豆鼓、蔥、胡椒調味,空腹食用。或者可以用兩兩鯉魚腦髓,三合粳米,加上鹽和豆鼓煮成粥食用,同時也能治療耳聾。
郁李仁粥:適用於水腫、腹脹、呼吸困難、大小便不通、身體疼痛且轉動不適等症狀。使用二兩的郁李仁研磨出汁,與五合的薏苡仁一同煮粥食用。此粥也適合腳氣患者。
蒼朮酒:可治療各種疾病,滋潤肌膚,長期服用能延年益壽。使用三十斤的蒼朮清洗乾淨後搗碎,用東流的河水浸泡二十天,然後去除渣滓,用其汁液浸泡麴,按家庭釀酒的方法,待酒成熟後可隨意飲用。但需避免食用桃子和李子。
桑白皮飲:用於治療水腫、腹脹及呼吸困難。使用四兩的桑皮搗汁,與四合的青粱米一同煮飲,空腹漸漸食用。
赤小豆方:適用於水氣脹悶、手足浮腫、呼吸急促及心情煩躁等情況。使用三升的赤小豆,與一升的樟柳枝一同煮爛,空腹時取豆食用,湯汁也需飲盡,期間不宜食用其他食物。
鯉魚臛:適用於水腫、悶熱、呼吸急促、無法進食、皮膚欲裂、四肢常疼痛及無法彎曲等症狀。使用十兩的鯉魚、一把蔥白、一升的麻子榨汁,煮成羹臛,再加鹽、豆鼓、薑、胡椒調味,空腹漸漸食用。
鯉魚湯:適用於懷孕五六個月,胎水腫大異常,高過心胸的情況。使用當歸、白芍各一錢半,茯苓、白朮各二錢,以及一個鯉魚,加水煮成一杯半的清汁,再加入七片生薑和少許陳皮,煮至剩一杯,空腹服用,若未痊癒可再服用。
水牛肉方:適用於四肢腫脹悶重、呼吸不暢的情況。將牛肉蒸爛,再加鹽、豆鼓、薑、醋拌勻,空腹食用。若為虛腫虛脹,則可以使用二斤的水牛皮去皮,與一兩的橘皮一同煮爛,再加薑、醋、五味調和食用。若心腹脹滿,四肢疼痛無力,則可用二斤鯉魚與二兩陳皮煮爛,加入少許青鹽調和,空腹食用。
2. 燥
生地黃粥,治妊娠下血漏胎。用糯米二合煮粥,臨熟入生地汁一合,調勻,空心食之。
蘇麻粥,治產後血暈,汗多便秘。用蘇子、麻子仁二味搗爛,水濾取汁,煮粥食之。
膂肉粥,用粳米煮粥,以膂肉切碎,入鹽少許及香油、川椒、茴香調和食之,以此養腎則水有所司。
天門冬酒,用天門冬浸汁拌曲,如常釀酒。或為末和曲,或用生地、枸杞、火麻子俱可,或釀或浸飲之。
四汁膏,清痰降火,下氣止血。用雪梨、甘蔗、泥藕、蘿蔔、薄荷各等分,搗碎濾汁,入銅鍋內慢火熬膏飲之。
青豆飲,治消渴熱中,飲水無度,常若不足。用青豆煮爛,飢則食豆,渴即飲汁,或煮粥食。
消渴方,用出子蘿蔔薄切,曬為末,每二錢豬肉湯澄清調下,食後日三服而瘥。
白話文:
【乾燥】
生地黃粥:可用來治療懷孕期間陰道出血,有流產風險的情況。做法是取兩合糯米煮粥,在粥快熟時加入一合生地黃汁,充分攪拌均勻,空腹食用。
蘇麻粥:可用來治療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的暈眩,以及汗多、便祕的問題。取蘇子和麻子仁兩種材料搗碎,用水過濾出汁液,再用此汁液煮粥食用。
膂肉粥:用粳米煮粥,然後將膂肉切成小塊,加入少量鹽、香油、川椒和茴香進行調味,這樣食用可以滋養腎臟,使身體的水分得到有效的管理。
天門冬酒:用天門冬浸泡製成的酒,可按常規釀酒方法,將天門冬汁液與酒麴混合,或研磨成粉末再與酒麴混合,也可加入生地、枸杞、火麻子等材料,釀造或浸泡後飲用。
四汁膏:能清痰降火,下氣止血。將雪梨、甘蔗、泥藕、蘿蔔、薄荷等材料等量混合,搗碎並過濾出汁液,再用銅鍋慢火熬成膏狀,飲用。
青豆飲:可用來治療因體內熱度過高而產生的口渴無度,總感覺喝水不夠的情況。將青豆煮熟,餓的時候吃豆子,渴的時候喝豆汁,或者煮成粥食用。
消渴方:取蘿蔔去籽後切成薄片,曬乾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澄清的豬肉湯調和,飯後每日三次服用,病情會逐漸好轉。
3. 火(與熱門參用)
地黃粥,生地不拘多少,搗自然汁浸粳米滲透,曬極干,再浸再曬三次,每用瓷器煎湯一升令沸,入前米一合熬成稀粥,食遠食之,日久心火自降,肝血清涼,專治睡覺目赤腫,良久則無。蓋人臥則血歸於肝,因血熱到肝,故睡起而目赤。良久無事者,血復散於四肢也。宜食此粥以涼肝血。
薄荷茶,治火動咳嗽、便閉及婦人經水不調。細茶、薄荷各四兩,用水七碗煎至二碗,去渣,入蜂蜜四兩,候冷入童便二茶盅,露一宿,每空心溫服一盅,童子癆加薑汁少許。
黃連酒,有火證及發熱,絕不宜飲酒。蓋酒性大熱,因而發熱,多致不治。或因喜慶欲飲,用黃連、枸杞各五錢,綠豆一錢,浸酒飲之,或以釀酒尤妙。
黃柏酒,有相火而好飲者宜。如生瘡,用黃柏、豬胰各四兩,生浸飲之,潤臟滑肌。
綠豆酒,治陰虛痰火諸疾。用綠豆、山藥各二兩,黃柏、牛膝、玄參、沙參、白芍、山梔、天門冬、黃芩、天花粉、蜂蜜各一兩,當歸一兩二錢,麥門冬一兩半,甘草三錢,以好酒浸服之。
內傷脾胃
人參粥,治翻胃吐酸。用人參末、薑汁各五錢,粟米一合,煮粥空心食之。
麥門冬粥,治翻胃。用麥門冬浸汁,和米煮粥食之,妊娠亦宜。
粟米粥,治脾胃虛弱,嘔吐不食,漸加羸瘦。用粟米、白曲等分,煮粥空心食之,極和養胃氣。
理脾糕,百合、蓮肉、山藥、薏苡仁、芡實、白蒺藜,各末一升,粳米粉一斗二升,糯米粉三升,用砂糖一斤調勻蒸糕,曬乾常食。
參苓造化糕,人參、白茯苓各四兩,白朮,蓮肉、山藥、芡實各三兩,為末,粳米粉一斗,用砂糖調勻,如法蒸糕食之。
蘇蜜煎,治噎病吐逆,飲食不通。用紫蘇二兩,白蜜、薑汁各五合,和勻微火煎沸,每半匙空心細細服之。
姜橘湯,治胸滿塞悶,飲食不下。生薑二兩,陳皮一兩,空心水煎服。
脾瀉飯匙丸,盫飯鍋焦三兩,蓮肉、山藥各炒香二兩,為末,用前鍋焦末煮糊,為丸梧子大,每服百丸。濕熱甚,青皮湯下。脾虛,白朮湯下。空心食遠服。
太和羹,最補脾胃,久服益精神,悅顏色。山藥、芡實、蓮肉、茯苓各二兩,早米、糯米各半升,俱炒為末,茶、湯、酒任調服,或入砂糖蒸糕食尤妙。
蓮肉膏,治病後胃弱不能飲食,用蓮肉、粳米各炒四兩,茯苓二兩,為末,砂糖調膏,每五六匙,白滾湯下。
豆麥粉,治飲食不住口,仍易飢餓。用綠豆、糯米、小麥各一升炒熟為末,每一杯滾湯調服。
糯米糊,治泄瀉。少進飲食,大有滋補。精冷者服之有孕。用糯米一升,水浸一宿。慢火炒乾,入山藥一兩為末,每半盅加砂糖二匙,胡椒末少許浸,晨極滾湯調服。
白話文:
火(與熱門參用)
地黃粥:用生地黃,份量不拘,搗爛取汁,浸泡粳米使其充分吸收,然後曬到極乾。重複浸泡和曬乾三次。每次用瓷器煮一升水使其沸騰,加入之前處理過的米一合,熬成稀粥。在空腹或飯後食用。長期食用能降低心火,使肝血清涼。特別適合治療因睡覺時眼睛紅腫的症狀,過一會兒就會消退。這是因為人睡覺時,血液會回歸到肝臟,如果血液有熱,就會導致肝臟發熱,所以睡醒時眼睛會紅。過一會兒沒事,是因為血液又分散到四肢了。所以應該吃這種粥來涼肝血。
薄荷茶:治療因火氣引起的咳嗽、便秘以及婦女月經不調。用細茶葉和薄荷各四兩,加水七碗煎煮至剩兩碗,去除藥渣。加入蜂蜜四兩,等冷卻後加入兩茶盅的童子小便,放置一晚。每天早上空腹溫服一盅。如果治療兒童虛勞,可以加入少量薑汁。
黃連酒:有火氣症狀或發熱的人,絕對不能喝酒。因為酒性大熱,會加重發熱,導致病情惡化。如果因為喜慶等場合必須飲酒,可以用黃連、枸杞各五錢,綠豆一錢,浸泡在酒中飲用,或者用這些材料釀酒更好。
黃柏酒:有相火(指腎陰不足而引起的虛火)且喜歡飲酒的人適合。如果有生瘡的情況,可以用黃柏和豬胰各四兩,浸泡在酒中飲用,可以滋潤臟腑,使皮膚滑潤。
綠豆酒:治療因陰虛引起的痰火等各種疾病。用綠豆、山藥各二兩,黃柏、牛膝、玄參、沙參、白芍、山梔、天門冬、黃芩、天花粉、蜂蜜各一兩,當歸一兩二錢,麥門冬一兩半,甘草三錢,用好酒浸泡後服用。
內傷脾胃
人參粥:治療胃氣上逆、吐酸水。用人參末、薑汁各五錢,粟米一合,一起煮成粥,空腹食用。
麥門冬粥:治療胃氣上逆。用麥門冬浸泡取汁,和米一起煮粥食用,孕婦也適合。
粟米粥:治療脾胃虛弱,導致嘔吐、食慾不振,身體逐漸消瘦。用粟米和炒過的白麵粉(白曲)等量,煮成粥空腹食用,可以很好地調養胃氣。
理脾糕:將百合、蓮子肉、山藥、薏苡仁、芡實、白蒺藜,各自磨成粉末各一升,加入粳米粉一斗二升,糯米粉三升,用砂糖一斤調勻後蒸成糕,曬乾後經常食用。
參苓造化糕:將人參、白茯苓各四兩,白朮、蓮子肉、山藥、芡實各三兩,磨成粉末,加入粳米粉一斗,用砂糖調勻,像之前一樣蒸成糕點食用。
蘇蜜煎:治療因食物積滯、氣機不暢導致的噎嗝、嘔吐、飲食難以下嚥。用紫蘇二兩,白蜜、薑汁各五合,混合均勻,用小火煮沸,每次取半湯匙,空腹慢慢服用。
姜橘湯:治療胸悶、堵塞,飲食難以下嚥。用生薑二兩,陳皮一兩,加水煎煮後空腹服用。
脾瀉飯匙丸:用鍋巴(煮飯時鍋底的焦層)三兩,蓮子肉、山藥各自炒香後各二兩,磨成粉末。用鍋巴粉煮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。如果濕熱嚴重,用青皮湯送服;如果脾虛,用白朮湯送服。在空腹或飯後食用。
太和羹:最能滋補脾胃,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精神飽滿,面色紅潤。用山藥、芡實、蓮子肉、茯苓各二兩,早米、糯米各半升,都炒熟後磨成粉末。可以用茶、湯、酒隨意調服,也可以加入砂糖蒸成糕點食用,效果更好。
蓮肉膏:治療病後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。用蓮子肉、粳米各自炒熟後各四兩,茯苓二兩,磨成粉末,用砂糖調成膏狀。每次服用五六湯匙,用開水送服。
豆麥粉:治療吃個不停,但仍然容易飢餓的情況。用綠豆、糯米、小麥各一升,炒熟後磨成粉末。每次用開水沖泡一杯服用。
糯米糊:治療腹瀉,少量進食就可以滋補身體。對於精液寒冷的人,服用後可能有助於懷孕。用糯米一升,用水浸泡一晚,然後用小火炒乾。加入山藥一兩,磨成粉末。每次用半盅粉,加入砂糖二湯匙,少許胡椒粉,用極熱的開水沖泡,早上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