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56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156)

1. 蟲魚部

鱖魚,甘,平,無毒。補虛勞,益脾胃,治腸風下血,去腹內惡血、小蟲,益氣力,令人肥健。膽,臘月陰乾,治一切骨鯁或竹木簽刺喉中不下,取少許酒煎呷之,得吐,骨隨涎出;未吐,再服。在臟腑日久黃瘦者亦宜。

時魚,平,補虛勞,稍發疳痼。

鱘魚,生江中。背如龍,長一二丈。甘,平,無毒。主益氣補虛,令人肥健。煮汁飲之,止血淋。鼻上肉作脯,補虛下氣。然味雖甘美,而發諸藥毒及一切瘡疥,動風氣。與干筍同食,發癱瘓風,服丹石人食之,令少氣;小兒食之,結癥瘕及嗽;大人久食;令卒患心痛、腰痛。子,如小豆,食之肥美,殺腹內小蟲。鮓,世人雖重,亦不益人。

鰉魚,甘,平,無毒。味極肥美,楚人尤重之。多食生熱疾。鮓,肥美奇絕,亦不益人。

鱸魚,平。補五臟,益肝腎,和腸胃,益筋骨,治水氣,補中安胎,多食宜人,不甚發病,宜然張翰思之也。作鱠尤良。又曝乾甚香美,不可與乳酥同食。

鮎魚,味甘,無毒。主水腫,利小便,為臛美而且補,稍益胃氣。合牛肝食,令患風發痼疾。又不可與野雞、野豬同食,赤目赤須無腮者殺人。

䠓魚,似鮎。甘,平,無毒。不腥,美且益人,補中益氣,下膀胱水,開胃。作䠓白如雪。隋朝吳都進鮑魚乾,鱠取快,日乾,瓶盛,臨食以布裹水浸良久,漉出如初鱠無異。此二魚寒而有毒,非嘉物也。

䠓魚,池塘所蓄,頭大身細者。甘,平,益人。

銀條魚,甘,平,無毒。寬中健胃,合生姜作羹良。

少陽魚,味甘,咸,平。治男子白濁膏淋,玉莖澀痛。

比目魚,平。補虛,益氣力,多食稍動氣。

黃魚,背黃頭尖,下江呼為頰魚是也。味甘,平,小毒。醒酒,不益人,發風動氣,發瘡疥。病人忌食。和蕎麥同食失音。

魴魚,俗名扁魚。味甘,無毒。調胃氣,利五臟,和芥子醬食之,助肺氣,去胃家風,消穀食。作鱠食,助脾氣,令人能食。患疳痢者不得食。作羹臛食宜人,其功同鯽魚。

鱭魚,味甘,辛。食之不益人,助火動痰發瘡疥。

鯮魚,平。補五臟,益筋骨,和脾胃,多食宜人,作鮓尤佳。曝乾甚香美,不毒,亦不發病。

鮰魚,生南海。味美無毒。膘可作膠,一名江鰾。主竹木刺入肉經久不出者,取白敷四畔,肉爛刺出。破傷風瘡,月蝕瘡,陰瘡,瘻瘡,並燒灰用之。又嘔血炙黃為末,用甘蔗節搗自然汁,調下二錢。

,甘,溫,無毒。補虛及產後虛損,主冷痢,邪熱煩悶。疫後忌食。

魚鱠,乃諸魚所作之膾。味甘,溫補。去冷氣濕痹,除喉中氣結,心下酸水,腹中伏梁,冷痃結癖疝氣,補腰腳,起陽道。以菰菜為羹,謂之金羹玉鱠。開胃口,利大小腸,以蔓菁煮去腥,凡物腦能消毒,所以食鱠必魚頭美也。近夜食不消,馬鞭草汁能消之;飲水令成蟲病;起食之,令胃弱;同乳酪食令霍亂。又云不可同蒜食。昔一婦患吞酸,食魚鱠遂愈。蓋以辛辣有劫病之功也。凡鱠,若魚本佳者鱠亦佳。

白話文:

[蟲魚部]

鱖魚味甘性平,無毒。能補虛勞,益脾胃,治療腸風下血,去除腹內惡血、寄生蟲,增強體力,使人肥壯。鱖魚膽,臘月陰乾後,可治療各種骨頭卡在喉嚨或竹木簽刺入喉嚨卻無法取出之症,取少量用酒煎煮服用,能使異物隨著唾液吐出;若未吐出,可再次服用。臟腑久病導致身體黃瘦的人也適合食用。

時魚性平,能補虛勞,略能治療疳疾。

鱘魚生長在江中,背部像龍,長達一丈到二丈。味甘性平,無毒。能益氣補虛,使人肥壯。煮汁飲用,可止血淋。鱘魚鼻子上方的肉製成魚脯,能補虛降氣。但其味雖甘美,卻會誘發藥物中毒及各種瘡疥,並可能導致風氣發作。與筍乾同食,會誘發癱瘓;服用丹藥的人食用,會導致氣短;小孩食用,會導致癥瘕和咳嗽;成人久食,會突然患上心痛、腰痛。鱘魚卵如小豆,食用肥美,能殺死腹內寄生蟲。鱘魚鮓雖然受世人推崇,卻並無益於人體。

鰉魚味甘性平,無毒。味道極其肥美,楚國人尤為重視。但多吃容易生熱生病。鰉魚鮓雖然肥美至極,卻也無益於人體。

鱸魚性平。能補五臟,益肝腎,和腸胃,益筋骨,治療水腫,補中安胎,多吃對人體有益,不易生病,張翰懷念故鄉之情也因此而起。做成魚膾尤其好。曬乾後也十分香美,但不可與乳酪同食。

鮎魚味甘,無毒。主治水腫,利小便,做成羹湯味道鮮美且滋補,略能益胃氣。但與牛肝同食,會導致風濕病發作。也忌與野雞、野豬同食,眼睛赤紅、鬍鬚赤紅且無腮的鮎魚則有毒,會致人死命。

䠓魚,外形類似鮎魚。味甘性平,無毒。不腥,味道鮮美且益人,能補中益氣,利尿,開胃。做成的䠓魚肉潔白如雪。隋朝吳郡進貢鮑魚乾,做成魚膾非常美味,曬乾後裝入瓶中,食用時用布包裹浸水很長時間,撈出後如同剛做成的魚膾一樣。但此兩種魚性寒且有毒,並非上佳之物。

䠓魚,池塘飼養的,頭大身細。味甘性平,益人。

銀條魚味甘性平,無毒。能寬中健胃,與薑一起做成羹湯效果更好。

少陽魚味甘鹹性平。治療男子白濁、膏淋,以及陰莖澀痛。

比目魚性平。能補虛,益氣力,多吃略微動氣。

黃魚,背部黃色,頭部尖尖的,長江下游稱為頰魚。味甘性平,微毒。能醒酒,但不益於人體,會誘發風氣、動氣,以及瘡疥。病人忌食。與蕎麥同食會失聲。

魴魚,俗稱扁魚。味甘,無毒。能調理胃氣,利五臟,與芥末醬同食,能助肺氣,去除胃部風寒,消食。做成魚膾食用,能助脾氣,令人食慾大增。患有疳痢的人不宜食用。做成羹湯食用對人體有益,功效與鯽魚相似。

鱭魚味甘辛。食用不益人,會助火動痰,誘發瘡疥。

鯮魚性平。能補五臟,益筋骨,和脾胃,多吃對人體有益,做成鮓尤其美味。曬乾後也十分香美,無毒,也不易生病。

鮰魚,生長在南海。味道鮮美,無毒。魚膘可以製成膠,也叫江鰾。主治竹木刺入肉中久久不能取出者,取其魚膘敷在四周,待肉爛後便可取出竹木刺。治療破傷風瘡、月蝕瘡、陰瘡、瘻瘡,都可用其燒灰使用。此外,治療嘔血,可用其炙黃研末,用甘蔗莖搗汁調服,每次二錢。

蟶子味甘性溫,無毒。能補虛,以及產後虛損,主治冷痢,邪熱煩悶。疫病之後忌食。

魚膾,是用各種魚做成的生魚片。味甘性溫,能補益。能去除寒氣、濕痹,消除喉中氣結,心下酸水,腹中痞塊,冷瘕、結癖、疝氣,能補腰腳,壯陽道。以茭白做成羹,叫做金羹玉膾。能開胃口,利大小腸,用蔓菁煮能去腥,各種魚的魚腦都能消毒,所以吃魚膾一定要魚頭鮮美。晚上吃魚膾不易消化,可用馬鞭草汁幫助消化;飲水後再吃會導致蟲病;剛起床就吃會導致胃虛弱;與乳酪同食會導致霍亂。也說不可與蒜同食。從前一位婦女患吞酸,吃了魚膾就痊癒了。這是因為辛辣有破除疾病的作用。總之,魚本身好的,做的魚膾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