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55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155)

1. 蟲魚部

海石,味淡,氣平。治痰燥在咽不出,痰塊,血塊、食塊,痰火,痛風,心痛,疝痛,泄瀉,咳血,遺精,白濁,帶下。入藥火煅或醋煮,研用。

蛤蜊,

蛤蜊性冷元無毒,主癖解醒開胃腸,消渴婦人生血塊,殼燒研敷火湯傷。

蜊,利也,言其肉滑利也。主老癖能為寒熱者,煮食之。解酒毒,開胃止消渴,治婦人血塊。此物性冷,乃與丹石相反,服丹石人食之,令小腹結痛。殼,主湯火傷,取燒灰為末,油調塗之,神效。

蚌蛤,冷,無毒。明目,除濕,止消渴,除煩解熱,壓丹石藥毒,補婦人虛勞下血,並痔瘻,血崩,帶下。以黃連末納之,取汁點赤眼昏暗,良。又能治疳止痢並嘔逆。癰腫,醋調敷。爛殼,煅粉飲下,治反胃痰飲。

,生海中。殼如瓦屋,故又名瓦壟子。性溫,無毒。補中益氣,治心腹冷氣,腰脊冷風,利五臟,益血色,消食健胃,令人能食。每食了,以乾飯壓之,不爾令人口乾。殼,燒紅,醋淬三次,後埋令爛,醋膏丸,治一切血氣痰積、癥瘕冷氣。

,小於蛤,黑色,生水泥中,候風雨能以殼為翅飛者。肉,冷,無毒。去暴熱,明目,利小便,下熱氣、腳氣、濕毒,開胃,解酒毒,目黃。多食發嗽並冷氣,消腎。又煮汁飲,治時氣,壓丹石藥,下乳汁。生浸取汁服,止消渴,洗疔瘡。陳爛殼,溫。燒灰飲下,主反胃吐食,除心胸痰水,咳嗽不止,止痢及失精,治陰瘡。

馬刀,在處有之。長三四寸,闊五六分,頭小、銳,形如斬馬刀,多在沙泥中,即蚌之類也。味辛,微寒,有毒。破石淋,主漏下赤白寒熱,殺禽獸賊鼠,除五臟間熱,肌中鼠𪖈,止煩滿,補中,去厥痹,利機關。用之當煉得水,爛人腸肉,可為鮓,然發風痰。丹溪云:馬刀與蚌蛤、蚶、蜆、螺螄大同小異,屬金而有水、木、土。《衍義》言其冷而不言濕,多食發疾,以其濕中有火,久則氣上升不降,因生疾多熱,則生風矣,何冷之有?今蛤粉皆此類為之。

,平,小毒。食之不益人。主五痔,引風動瘻發疥瘡。小兒食之,令腳屈不能行,有風病、嗽病者忌食。小兒赤白遊腫,生搗汁塗之。生水田溝渠中,小者有小毒。海蝦長一尺,作鮓毒人至死。有無須及煮色白者,不可食。

水母,俗名海蜇。味鹹,無毒。主生氣,婦人勞損血滯,小兒風疾丹毒。

河豚,味甘,溫,大毒。主補虛,去二氣,理腳氣,去痔疾,殺蟲。其味極美,肝尤毒,然修治不如法,食之殺人,橄欖、蘆根、糞汁解之。厚生者不食亦好。

海豚魚,生大海。候風潮即出,形如豚,味鹹,無毒。主飛屍蠱毒、瘴瘧,作脯食之,一如水牛肉味,小兒耳皮中肪膏摩惡瘡、疥癬、痔瘻、犬馬瘑疥殺蟲。

白話文:

[蟲魚部]

海石:味道淡,性平。能治療痰液乾燥卡在咽喉卻吐不出來、痰塊、血塊、食物阻塞、痰火、痛風、心痛、疝氣痛、腹瀉、咳血、遺精、白濁、帶下等症狀。入藥時需火煅或醋煮後研磨使用。

蛤蜊:性寒,無毒。能治療癖症、醒酒、開胃腸、消渴,婦女血塊。蛤蜊殼燒成灰研磨後,可敷治燙傷。蛤蜊的肉滑利,主治久病導致的寒熱症,煮熟食用。能解酒毒、開胃、止消渴、治療婦女血塊。但其性寒,與服用丹藥相反,服用丹藥者食用蛤蜊會導致小腹疼痛。蛤蜊殼可治療燙火傷,將其燒成灰末,用油調和塗抹,效果很好。

蚌蛤:性寒,無毒。能明目、除濕、止消渴、除煩解熱、解丹石藥毒,治療婦女虛勞下血、痔瘡、廔管、血崩、帶下等症。將黃連末放入蚌蛤中,取其汁液點眼,可治療眼睛昏暗。還能治療疳積、痢疾、嘔逆。癰腫可用醋調和後敷貼。蚌蛤爛殼煅成粉末服用,能治療反胃、痰飲。

蚶:生長在海中,殼狀似瓦屋,故又名瓦壟子。性溫,無毒。能補中益氣,治療心腹冷氣、腰脊冷風,益五臟,改善血色,消食健胃,令人食慾增加。每次食用後,需用乾飯壓住,否則會導致口乾。蚶殼燒紅後,用醋淬三次,再埋起來使其腐爛,製成醋膏丸,可治療一切血氣痰積、癥瘕冷氣。

蜆:比蛤蜊小,呈黑色,生長在水泥中,遇風雨能以殼為翅飛行。蜆肉性寒,無毒。能清熱、明目、利尿、去除體內熱氣、腳氣、濕毒,開胃,解酒毒,治療目黃。但多食會引起咳嗽和冷氣,損傷腎臟。煮蜆汁飲用,可治療時疫,解丹石藥毒,催乳。將生的蜆浸泡取汁服用,能止消渴,洗治疔瘡。陳舊腐爛的蜆殼性溫,燒成灰服用,能治療反胃吐食、胸中痰水、咳嗽不止、痢疾、遺精,以及陰部瘡瘍。

馬刀貝:各地都有,長三四寸,寬五六分,前端尖銳,形似斬馬刀,多生長在沙泥中,與蚌類相似。味辛,微寒,有毒。能治療石淋,治療赤白帶下、寒熱,殺死禽獸、賊鼠,去除五臟間的熱氣,治療肌膚中的蟲病,止煩悶,補益身體,治療厥逆痹症,通利關節。使用時需煉製成水,但其會腐蝕腸胃,可製成鮓,但會引起風痰。丹溪先生說:馬刀貝與蚌蛤、蚶、蜆、螺螄大同小異,屬金而兼具水、木、土的特性。《衍義》中說其性寒而不言濕,多食會生病,因為其濕中帶火,久則氣上升不降,導致生病,多為熱症,則生風,何來寒性?現在的蛤粉多用此類貝殼製成。

蝦:性平,微毒。食用對身體無益。能治療五痔,但會引起風邪,誘發廔管、疥瘡。小孩食用會導致腳彎曲不能行走,有風病、咳嗽者忌食。小兒赤白遊腫,可將蝦搗爛取汁塗抹。生長在水田溝渠中,小的蝦有毒。海蝦長一尺,製成鮓會毒死人。沒有鬍鬚或煮熟後顏色發白的蝦不可食用。

水母:俗名海蜇。味鹹,無毒。能治療氣滯,婦女勞損血瘀,小兒風疾丹毒。

河豚:味甘,性溫,有毒。能補虛,去除二氣,治療腳氣,去除痔疾,殺蟲。其味道極美,但肝臟尤其有毒,烹飪方法不當會致人死命,橄欖、蘆根、糞汁可解毒。肥厚的河豚不吃也罷。

海豚魚:生長在大海中,漲潮時出現,形似豚,味鹹,無毒。能治療屍毒、蠱毒、瘴氣、瘧疾。製成脯食用,味道如同水牛肉,小兒耳皮中塗抹其脂肪,可治療惡瘡、疥癬、痔瘡、廔管,以及犬馬的疥癬,殺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