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29)
卷首 (29)
1. 陰騭
或曰:今之善者未必得福,惡者未必得禍,豈亦氣數使然歟?殊不知數起於一,一即心之一念也。義之所當為而弗為者,非數之所能知也;義之所不當為而為者,亦非數之所能知也。故曰:《皇極》不言數,非數之所能盡也。善而未必得福,必其偶合於善,而不足以格乎天也;惡而未必得禍,必其偶陷於惡,而未至於通乎天也。
否則福善禍淫萬古,此天道也,何獨於今而疑之?惟其不屑屑然以顯露,而後有玩天理而不勇於為善者矣;惟其恆恢恢乎而不漏,而後有畏天威而不終於為惡者矣;惟其循環而無窮,變化而莫測,而後有樂善君子,雖處拂逆之境,無怨尤之作,蓋深信夫天意之有在,而人事之所以當修也。
籲!人不知之善為大善,人不知之惡為大惡,人不知而己獨知,天乎?人乎?故曰: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,醫學所繫甚重,必寄妻子,托死生,而後可以語此。養生者亦必有此志操,故敢述所聞,以質諸同儕,相與共守乎聖制,非敢好為言論也。
白話文:
有些人說:現在做好事的人不見得有好報,做壞事的人不見得有災禍,是不是命運使然呢?其實不然,命運起源於一點一滴,而這一點一滴正是我們心中的念頭。該做的事情卻不做,這不是命運所能掌控的;不該做的事情卻做了,這也不是命運所能掌控的。所以《皇極經世》不談命數,因為命數並不能完全解釋一切。做好事卻不一定有好報,是因為他的善行不夠完善,不足以感應上天;做壞事卻不一定有災禍,是因為他的惡行還不夠徹底,還未觸怒上天。
否則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自古以來就是天道,為何偏偏現在就懷疑呢?正是因為天道默默運作而不張揚,才有些人玩弄天道而不勇敢行善;正是因為天道包容廣大而不漏一人,才有些人畏懼天威而不徹底改惡。正是因為天道循環不息,變化莫測,所以那些樂善好施的君子,即使處在逆境之中,也不會怨天尤人,因為他們深信天道存在,並且人應當努力修身養性。
唉!人所不知的善行才是最大的善行,人所不知的惡行才是最大的惡行,這些人不知而只有自己知道的事情,是上天注定,還是人自己造成的呢?所以說:禍福都是自己求來的。這關係到醫學的根本,醫生必須將自己的生死榮辱都託付給病人,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一點。養生之人也必須有這樣的志向操守,所以我才敢將我所聽聞的記述下來,與同道們一起探討,共同遵守聖人的教誨,並不是想要故意發表議論。
2. 保養
醫家既知修德,又當愛惜自己精神,醫之難者難於此也。倘精神昏耗,察識必不能精,方藥必不能嘗,雖有濟人之心,而勢不能及也。若夫病有服藥針灸不能效者,以其不知保養之方。古云:與其病後善服藥,莫若病前善自防。是錄《天真論》於前者,保養之原也;錄《茹淡》、《陰火論》於中者,保養不過節食與色而已;更為說於後者,黜邪崇正,法頤之貞也。
白話文:
[保養]
醫生既然知道要修養品德,也應當懂得珍惜自己的精神,這對於醫者來說是最難做到的一點。倘若精神疲憊,判斷力必然會下降,對藥方和藥材的瞭解也會減弱,即使有著救人的心願,但實際上卻無法達成。有些病情即使服用藥物或針灸治療都見不到效果,往往就是因為病人不懂得如何進行保養。古人說過:「比起生病後努力用藥,不如在未生病前就做好自我防護。」因此,在前面部分錄入了《天真論》,那是保養的根本原則;而在中間部分錄入了《茹淡》和《陰火論》,保養的關鍵不過是適度飲食和控制情慾罷了;最後的部分則是進一步說明,排除邪念,強化正氣,這正是保養的真正方法。
3. 天真節解(《素問》首篇)
黃帝曰:余聞上古春秋皆度百歲,而動作不衰,今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,時世異耶?人將失之耶?岐伯對曰: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(一陰一陽之謂道。)法於陰陽,(陰陽者,萬物之終始,死生之本,逆之則災害生,從之則苛疾不起。)和於術數,(術者,陰陽所發;數者,陰陽節限也,和術數,即法陰陽也。
飲食起居,隨時安分而不縱欲是也。)飲食有節、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(人身欲得小勞,則氣血不滯,過則傷人。)故能形與神俱,而盡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今時之人不然也,以酒為漿,以妄(作勞)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滿,不時御神。(不知愛惜此身,如持盈滿之器,惟恐其傾也:不能時時制御心神,如朽索之御六馬。
)務快其心(之所欲,)逆於(養)生(真)樂,起居無節,(房勞亦起居內事。)故半百而(形神)衰也,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,皆謂之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,恬澹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是以志閒而少欲,心安而不懼,形勞而不倦,氣(血相)從以順(行),各從其欲,皆得所願,(志不貪,故所欲皆順;心易足,故所願必從;以不異求,故無難得也。)故美其食,(順精粗也。
)任其服,(隨美惡也。)樂其俗,(去傾慕也。)高下不相慕,其民故曰樸。(至無求也,是所謂心足也。)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愚智賢不肖,不懼於物,(不懼為外物所奪。)故合於道,所以能年皆度百歲,而動作不衰者,以其德全不危也。(不縱情恣欲,涉於危險之地。
)帝曰:人年老而無子者,材力盡耶?將天數然也?岐伯曰:女子七歲腎氣盛,齒更髮長;(老陽之數極於九,少陽之數極於七,女子為少陰之氣,故以少陽數偶之,明陰陽氣和,乃能生成其形體。)二七而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,故有子;(癸謂壬癸北方水,干名也。
腎氣全盛,衝任流通,天真氣降,應時而下,故曰天癸,沖為血海,任主胞胎,月事調勻,故能有子。)三七腎氣平均,故真牙生而長極;(真牙,牙之最後生者,牙齒為骨之餘。)四七筋骨堅,髮長極,身體壯盛;五七陽明脈衰,面始焦,發始墮;(陽明之脈氣榮於面,故其衰也,面焦發墮。
)六七三陽脈衰於上,面皆焦,發始白;(三陽之脈,盡上於頭,故三陽衰則面皆焦,發始白,所以衰者,以其經月數泄脫之故。)七七任脈虛,太衝脈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(經水絕,是為地道不通矣。)故形壞而無子也。(血氣不榮其自身形容,而況可生人乎。)丈夫八歲腎氣實,髮長齒更;(老陰之數極於十,少陰之數次於八,男子為少陽之氣,故以少陰數配之。
白話文:
黃帝說:我聽說在上古時代,人們都能活到百歲,而且活動能力都不會減弱。但現在的人,大約五十歲左右,身體機能就開始衰退,這是因為時代不同,還是人們自己出了問題呢?
岐伯回答:在上古時代,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,遵循陰陽規律,保持生活節奏和節制,飲食有節,作息有常,不過度勞累。因此,他們能夠身心和諧,盡享天年,活到百歲以上。然而,現在的人不是這樣。他們過量飲酒,把過度勞累當作常態,醉酒後進入房事,無節制地消耗自己的精力,不懂得節制,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和心神,只追求短暫的快樂,生活毫無節制,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只能活到五十歲左右,身體就開始衰退的原因。
上古時代的聖人教導人們要遠離虛邪之風,保持淡泊的心態,讓真氣順暢,精神內守,這樣疾病自然不會找上門來。他們心境平和,慾望不多,心安理得,即使身體勞累也不會感到疲倦,氣血運行順暢,每個人按自己的意願生活,都得到了滿足。他們享受食物,穿著隨意,喜歡自己的風俗,不互相羨慕,人民淳樸,沒有過多的慾望,這就是所謂的心足。他們不會被過度的慾望勞累眼睛,不會被邪念迷惑心靈,不會被外物所驚擾,他們的生活方式符合養生之道,所以他們能活到百歲,身體機能仍然旺盛,這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健康,沒有危害身體。
黃帝問:有些人年紀大了卻沒有孩子,是因為身體機能衰竭,還是天命如此?岐伯解釋:女子七歲時,腎氣旺盛,牙齒更換,頭髮長長。到了十四歲,天癸(一種女性生殖激素)到達,任脈和太衝脈旺盛,月經開始定期下降,因此她們能夠懷孕生育。到了二十一歲,腎氣平衡,智齒生長,身材達到成熟狀態。到了二十八歲,筋骨堅固,頭髮達到最長,身體健壯。到了三十五歲,陽明脈開始衰退,臉色開始憔悴,頭髮開始掉落。到了四十二歲,三個陽脈(陽明、少陽、太陽)開始衰退,臉色憔悴,頭髮開始變白。到了四十九歲,任脈虛弱,太衝脈衰退,天癸枯竭,生殖系統不再正常運作,因此身體開始衰退,無法生育。
對於男性而言,八歲時腎氣充實,頭髮長長,牙齒更換。到了十六歲,腎氣旺盛,天癸到達,精氣開始溢出,陰陽和諧,因此他們也能夠生育。到了二十四歲,腎氣平衡,筋骨強壯,智齒生長,身材達到成熟狀態。到了三十二歲,筋骨隆起,肌肉壯實。到了四十歲,腎氣開始衰退,頭髮開始掉落,牙齒開始枯萎。到了四十八歲,陽氣(陽明之氣)在頭部衰退,臉色開始憔悴,鬢角開始變白。到了五十六歲,肝氣衰退,筋骨無法活動自如,天癸枯竭,精氣減少,腎臟功能衰退,身材開始衰退。到了六十四歲,牙齒和頭髮開始掉落。
腎臟主管水液代謝,接受五臟六腑的精華並儲存,因此只有當五臟旺盛時才能排泄。現在五臟都已經衰退,筋骨鬆弛,天癸已經枯竭,因此頭髮開始變白,身體沉重,行走不穩,無法生育。
黃帝又問:有些老年人還能生育,這是怎麼回事?岐伯解釋:這是因為他們的壽命超出了天命,氣脈仍然暢通,腎氣仍然充沛。雖然他們還能生育,但是男性的生育能力不會超過六十四歲,女性的生育能力不會超過四十九歲,因為天地之間的精氣已經耗盡。
黃帝再問:那些遵循養生之道的人,他們的年齡都超過百歲,還能生育嗎?岐伯回答:那些遵循養生之道的人,能夠抵抗衰老,保持身體健康,即使年紀大了,仍然能生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