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38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138)

1. 果部

銀杏,俗名白果。味甘,寒,有毒。清肺胃濁氣,化痰定喘止咳,多食昏神殺人。

柰子,味苦,寒,無毒。補中焦諸不足,和脾益心,治飽食多肺壅氣脹,病人忌多食。

林檎,樹似柰,實比柰差圓。六七月熟。亦有甘酸二種,甘者早熟而味肥美,酸者差晚,須熟爛乃堪啖。氣溫,無毒。主消渴,下氣,消痰,止痢,泄精,霍亂肚痛。多食發熱,澀氣,好睡,發冷痰,生瘡癤,脈閉不行。

茨菰,葉似箭鏃,根黃似芋而小,煮熟可啖,本草名烏芋。味苦、甘,微寒,無毒。主消渴,胸痹,胃熱,溫中益氣,消黃疸風毒,開胃下食,明耳目。不可多食。

葧臍,苗似龍鬚,草青色,根黑如指大,皮厚有毛,味甘,可生啖。下石淋,服丹石人相宜,以其能解毒也。若作粉食之,厚腸胃,令人不飢。但此二物,皆非美味,多食發百病,生瘡癤,小兒食之臍下痛,孕婦食之動胎。得生薑良。

白話文:

[果部]

銀杏,俗稱白果。味道甘甜,性寒,有毒。能清肺胃裡的濁氣,化痰、止喘、止咳,但吃太多會讓人昏迷,甚至致命。

柰子,味道苦,性寒,無毒。能補益中焦(脾胃)的不足,和中益脾、滋養心臟,治療飽食後引起的肺部壅塞、氣脹。病人不宜多吃。

林檎,樹木像柰子樹,果實比柰子略圓。六、七月成熟。有甜和酸兩種,甜的早熟,味道肥美;酸的稍晚熟,必須熟透才能食用。性溫,無毒。能治療消渴症、降氣、消痰、止痢、止遺精、霍亂腹痛。但吃太多會發熱、氣滯、嗜睡、產生寒痰、長瘡癤,脈搏停滯不通。

茨菰,葉子像箭頭,根莖黃色,像芋頭但較小,煮熟後可以食用,本草書中稱之為烏芋。味道苦、甘,微寒,無毒。能治療消渴症、胸痹、胃熱,溫中益氣、消除黃疸和風毒,開胃助消化,明目。但不可多吃。

葧臍,苗像龍鬚,草是青色的,根莖黑色,像手指般粗細,皮厚有毛,味道甘甜,可以生吃。能治療石淋,服用丹藥的人也適合食用,因為它能解毒。如果把它磨成粉食用,能增強腸胃功能,讓人不感到飢餓。但這兩種東西都不是美味的食物,吃太多會百病叢生,長瘡癤,小孩子吃了會臍下疼痛,孕婦吃了會導致胎動不安。加點生薑會比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