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23)
內集·卷二 (123)
1. 米穀部
寬中下氣利大腸,消水脹腫毒。白豆,即今之飯豆,味鹹,平。腎之谷,腎病宜食。補五臟,暖腸胃,調和十二經脈。其嫩葉謂之藿,可作菜食,利五臟下氣。豆腐,味甘,平。寬中益氣,和脾胃,下大腸濁氣,消脹滿,中寒多泄多屁者忌食。
大豆黃卷,
大豆黃卷味甘平,濕痹痙攣膝痛疼,更除氣聚並積結,蓐婦瘀血即時行,綠豆作者堪為茹,解熱醒酒心自清。
即豆芽也。以生豆為之,芽出便曬乾,名為黃卷。無毒。主濕痹筋攣膝疼,破婦人惡血及蓐婦藥中多用之。又除五臟胃氣結積,去黑痣面黯,潤皮毛,益氣解毒。入藥微炒。
綠豆,
綠豆甘寒解諸毒,熱風消渴研汁服,更治霍亂消腫浮,作枕清頭明眼目,粉糝痘瘡不結痂,脾胃虛人難克伏。
色綠圓小者佳。皮寒肉平,無毒。解一切藥草、蟲魚、牛馬、金石等毒。除煩熱風疹、消渴,生研汁服之。霍亂、吐逆、奔豚,和胡椒等分為末,冷水調服。又煮食,消腫下氣,滲利小便。作枕治頭風痛,明目。入藥須帶皮用之,去皮即小有壅氣。豆粉,甘,平,無毒。市中貨者多偽,入藥須用真者。
治小兒痘瘡十餘日,濕爛不結痂者,以粉糝之效。又解諸熱。熟者膠黏,難得克化,脾胃虛弱人病者忌之。搗爛作餅炙食之佳。和五臟,安精神,行十二經脈,益氣力,潤皮肉,除熱毒風,厚腸胃,可常食之。
淡豆豉,
淡豆豉苦寒無毒,表汗吐煩及勞復,定喘止痢更安胎,腳痛癰腫敷且服。
即常用豆豉,不入鹽者佳。純陰。主傷寒頭痛寒熱,一切時行瘴毒,和蔥白服之,發汗最速。又能吐虛煩躁悶,心中懊憹,勞復食復,兼定虛勞喘急,暴痢腹痛,血痢,胎動血下。兩腳疼冷,浸酒服之,以渣外敷。作餅灸發背癰腫。又殺六畜胎子諸毒,中毒藥蠱氣,毆跌瘀血聚腹,瘧疾骨蒸,犬咬。
單方:治陰莖瘡痛爛,豉一分,蚯蚓濕泥二分,水研塗,干則易之。又中蛤蟆毒,便閉臍痛,水煮服之。頭風痛煎湯浴之即瘥。
粟米,
粟米鹹寒養腎氣,胃虛嘔吐作為丸,若除胃熱須陳者,更治消中利小便。
粟,從滷,從米,象形也。即今之小米,山東最多。五穀中最硬,謂之硬粟,得漿水即易化。無毒。丹溪云:屬水與土,陳者難化。《衍義》云:生者難化,熟者滯氣,隔食生蟲。所謂養腎補骨者,味鹹故也。去脾胃虛熱氣弱,食不消化,嘔逆反胃,湯飲不下,用粟米粉作丸梧子大,煮熟入鹽少許,並汁食之,和中益氣;兼治腹痛,鼻衄,解諸毒。陳者味苦,除胃熱消渴,利小便,止泄痢,壓丹石熱。
《衍義》云:利小便,故益脾胃。又粟粉炒黑,雞子白調貼癰腫。泔汁,主霍亂轉筋,卒熱心煩,飲之立瘥,胃冷者不宜多食。臭疳,止消渴、五痔、疳痢,洗皮膚瘡疥。下澱酸腳,殺蟲塗惡瘡。
白話文:
[米穀部]
糙米能寬胸理氣、通利大腸,消除水腫、脹滿和毒素。白豆,就是現在的飯豆,味道鹹,性平,是腎臟的穀物,腎臟疾病的人宜食。能補益五臟,溫暖腸胃,調和十二經脈。白豆嫩葉叫藿,可作蔬菜食用,能利五臟、降氣。豆腐味甘,性平,能寬胸益氣,和脾胃,排出大腸濁氣,消除脹滿,但脾胃虛寒、經常腹瀉或放屁的人不宜食用。
大豆黃卷味甘性平,能治療濕痺、肌肉痙攣、膝痛等症,還能消除氣滯、積聚,使產後婦女瘀血排出。綠豆製成的黃卷,能解熱醒酒,令人神清氣爽。
豆芽,是用生豆芽曬乾製成的,叫做黃卷,無毒。主治濕痺、筋攣、膝痛,能破除婦女惡血,產後婦女常用藥。還能消除五臟胃氣積聚,去除黑痣、改善面容暗沉,潤澤皮膚毛髮,益氣解毒。入藥時需微炒。
綠豆味甘性寒,能解各種毒素,治療熱風、消渴症,研磨成汁服用。還能治療霍亂、消腫、浮腫,用綠豆作枕頭能清頭明目。綠豆粉可治療痘瘡不結痂,但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。
綠豆以顏色翠綠、顆粒圓小者為佳。綠豆皮性寒,豆肉性平,無毒。能解一切藥物、蟲魚、牛馬、金石等毒素。能消除煩熱、風疹、消渴症,生研成汁服用。治療霍亂、嘔吐、奔豚氣等症,可與胡椒等量研末,用冷水調服。煮熟食用,能消腫降氣,利尿。用綠豆作枕頭能治療頭痛,明目。入藥時必須帶皮使用,去皮則略有壅氣。綠豆粉味甘性平,無毒。市面上販賣的綠豆粉多有偽劣產品,入藥時需使用真品。
治療小兒痘瘡十多天,濕爛不結痂者,用綠豆粉敷效果很好。還能解熱。熟綠豆黏性大,不易消化,脾胃虛弱者忌食。將綠豆搗爛做成餅,烤熟食用效果佳。能和五臟、安定精神、運行十二經脈、增強體力、滋潤皮膚肌肉、消除熱毒風邪、保護腸胃,可以經常食用。
淡豆豉味苦性寒,無毒。能治療感冒發汗、煩躁、勞累後恢復、止咳平喘、止痢、安胎,還能治療腳痛、癰腫(外敷或內服)。
淡豆豉就是常用的豆豉,不加鹽的最好。屬純陰。主治傷寒頭痛、寒熱、各種流行性疫病,與蔥白一起服用,發汗最快。還能治療虛煩、躁悶、心煩意亂、勞累後消化不良、虛勞喘促、暴瀉腹痛、血痢、胎動出血等症。腳痛怕冷,可用淡豆豉浸酒服用,藥渣外敷。做成餅,烤熟後可敷治背部癰腫。還能解各種牲畜胎兒毒、中毒、蠱毒、跌打瘀血、瘧疾、骨蒸、犬咬傷。
單方:治療陰莖瘡痛潰爛,用豆豉一分,蚯蚓濕泥二分,研磨後塗抹,乾燥後更換。治療中毒、便秘、臍腹疼痛,用水煮服。治療頭痛,用豆豉煎湯沐浴即可痊癒。
小米味鹹性寒,能滋養腎氣,治療胃虛嘔吐(做成丸藥服用)。陳舊的小米能去除胃熱,還能消食、利尿。
小米,字形像其形狀。就是現在的小米,山東最多。五穀中最硬,稱為硬粟,加入漿水後易於消化。無毒。丹溪先生說:小米屬水土,陳舊的小米難以消化。《醫學衍義》說:生小米難消化,熟小米滯氣,隔夜易生蟲。所謂養腎補骨,是因為它味鹹。能去除脾胃虛熱、氣虛、消化不良、嘔吐、反胃、不能飲水等症狀,用小米粉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煮熟後加少量鹽,連湯帶藥一起服用,能和中益氣;還能治療腹痛、鼻出血,解毒。陳舊的小米味苦,能去除胃熱、消渴症,利尿、止瀉痢、治療丹石(指服用金石藥物)引起的熱症。
《醫學衍義》說:小米利尿,因此能益脾胃。小米粉炒黑,與雞蛋清調和後敷貼癰腫。小米泔水,主治霍亂、抽筋、突然發熱、心煩,服用後即可痊癒,胃寒者不宜多食。治療臭疳、消渴症、痔瘡、疳痢,可用小米泔水洗滌皮膚瘡疥。治療腳趾酸痛,用小米泔水殺蟲,塗抹惡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