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21)
內集·卷二 (121)
1. 米穀部
陶隱居云:《詩》黍、稷、稻、粱、禾、麻、菽、麥,八谷也,俗人莫能證辨,而況芝英乎?然陶以禾即是粟,朱子《詩》註明言:禾者,谷連藁秸之總名。但八谷有粟則是,蓋言粱則包粟在中。但諸谷皆以各方風土所宜、人事早晚有異為名,其種類最多,此識其入藥者耳。
黍米,
黍米益氣味甘溫,肺病相宜多則煩,赤者微苦止咳嗽,霍亂泄痢作粥餐,秫熟能潤大腸燥,釀酒蜷急自然伸。
性宜高燥而寒,故北地有。似粟而非粟,谷之類也;似蘆高丈餘,穗黑色,實圓重。大概有二種,米黏者為秫,不黏者為黍。黍又有丹、赤、黑數種。無毒。肺之谷也,肺病宜食。益氣安中,補不足,宜脈。不可久食,多熱,令人煩悶昏,五臟好睡,發宿疾,緩筋骨,絕血脈。
合葵菜食,成痼疾;合牛肉、白酒食,生寸白蟲。赤黍米,皮赤米黃,味苦,微寒,無毒。主咳嗽咳逆,霍亂,止泄痢,除熱止渴,下氣。《衍義》云:但可為糜,不堪為飯,黏著難脫,然亦動風。秫米,似黍米而粒小,即《詩》之所謂稌也。性宜下濕而暑,故東南皆有之,宜作酒。
肥軟易消。故謂之軟粟,又謂糯粟。味甘,微寒,無毒。止寒熱,利大腸。能壅五臟氣,動風,不可常食。又和菌陳、地黃釀酒服,治筋骨攣急;嚼爛塗瘡疥、漆瘡、凍瘡,犬咬;又為末,雞子白調塗腫毒。
稷米,
稷米本是五穀長,甘芳可愛供祭向,利脾胃解毒苦瓠,多食令人發痼冷。
稷,亦谷之類,似黍而小,即今之穄米,又謂之粢,為五穀之長。米熟芳香可愛,故取以供祭祀。其莖穗,人家用作掃帚。性冷,無毒。主益氣安中,補不足,利脾宜胃,治熱,解苦瓠、丹石毒。多食發三十六種冷病。八谷之中最為下苗。黍乃作酒,此乃作飯用之。不可與附子同食。
穬麥,
麥除熱味甘寒,令人輕健氣力完,大麥鹹溫止消渴,調中益氣可常食。
麥有穬麥、大麥、小麥,蕎麥。穬是麥之皮號,猶稻為谷之通名也。穬麥亦大麥也,但大麥皮稍薄,小麥皮又更薄耳,故作孽,皆溫中消穀。穬麥,無毒。主輕身除熱,久食令人多力健行,不動疾。惟先患冷氣人不宜。大麥,無毒。主消渴,除熱,調中益氣,補虛劣,壯血脈,實五臟,肥肌膚,益顏色,化穀食,療脹止泄,頭不白,不動風氣。暴食之,稍似腳弱,為下氣及腎腰故也。
久甚宜人。熟即益人,帶生即冷損人。作面無熱燥,勝於小麥。蜜為之使。丹溪云:初熟時人多炒食之,此等有火,能生熱病,人不知之。又和針砂、沒石染須甚黑。
小麥,
小麥甘涼養心肝,除煩止渴利便難,潤咽更止漏唾血,浮者盜汗即時干,麥苗退熱消酒疸,麥奴治疫解金丹。
白話文:
[米穀部]
陶弘景說,《詩經》中提到的黍、稷、稻、粱、禾、麻、菽、麥,是為八谷。一般人都不一定能區分清楚,更何況是那些稀奇古怪的藥材呢?不過陶弘景認為「禾」就是粟,朱熹在《詩經》注釋中也明確指出:「禾」是穀物連同莖葉的總稱。但八谷中包含粟,因為「粱」就包含粟在內。各種穀物名稱都因各地風土人情、農事早晚而有所不同,種類繁多,這裡只記載入藥的種類。
黍米味甘性溫,具有益氣的功效,適合肺病患者食用,但食用過多會令人煩躁。紅色黍米略帶苦味,能止咳;可用來熬粥,治療霍亂和泄瀉;秫米(一種黏性黍米)煮熟後能潤腸通便,釀酒後能舒緩腸胃絞痛。
黍米適宜在高燥寒冷的地方生長,因此北方地區多有種植。它看起來像粟米但並非粟米,是穀物的一種;植株高約一丈多,穗子呈黑色,籽粒圓而重。大致分為兩種,米粒黏的叫秫米,不黏的叫黍米。黍米又有紅、赤、黑幾種。無毒。它是肺之穀物,肺病患者宜食。能益氣、安中、補虛,對脈象有益。但不可久食,吃多了會產生燥熱,令人煩悶昏沉,嗜睡,加重宿疾,鬆弛筋骨,阻礙血液循環。
與葵菜同食,會導致慢性疾病;與牛肉、白酒同食,會生寸白蟲。赤黍米,米皮紅色,米粒黃色,味苦,性微寒,無毒。主治咳嗽、咳嗽逆氣、霍亂、泄瀉,能清熱止渴,降氣。《醫學衍義》記載:赤黍米只能做成粥,不能做飯,因為太黏,難以消化,而且容易引起風邪。秫米,類似黍米但粒小,就是《詩經》中所說的稌。性喜濕熱環境,因此東南地區多有種植,適合釀酒。
秫米肥軟易消化,因此又稱軟粟或糯粟。味甘,性微寒,無毒。能止寒熱,通利大腸。但容易壅塞五臟之氣,並能引起風邪,不宜常食。用秫米與菌陳、地黃一起釀酒服用,可治療筋骨攣急;將其嚼爛塗抹在瘡疥、漆瘡、凍瘡、犬咬傷處;也可研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腫毒。
稷米,本是五穀之首,味甘芳香,常用於祭祀。能健脾胃,解毒,尤其能解苦瓠毒,但多吃會導致慢性寒症。
稷米也是穀物的一種,類似黍米但較小,就是現在的穄米,也叫粢,是五穀之長。米熟後芳香宜人,因此常用於祭祀。其莖穗可用作掃帚。性寒,無毒。能益氣安中,補虛,利脾胃,清熱,解苦瓠、丹砂等毒。但多吃會導致三十六種寒症。在八穀中,稷米是下種最晚的。黍米用於釀酒,稷米則用於煮飯。不可與附子同食。
穬麥,味甘性寒,能清熱,使人輕盈健壯。大麥味鹹性溫,能止消渴,調和脾胃,益氣,可以常食。
麥有穬麥、大麥、小麥、蕎麥等。穬是麥的通稱,如同稻是谷物的通稱。穬麥也是大麥,只是大麥的皮較薄,小麥的皮更薄而已。因此它們都能溫中和消食。穬麥無毒。主治輕身除熱,久食能強身健體,不易生病。但先患有寒氣的人不宜食用。大麥無毒。主治消渴,除熱,調和脾胃,益氣,補虛,壯血脈,充實五臟,滋養肌膚,改善膚色,幫助消化,治療腹脹和泄瀉,防止頭髮早白,預防風邪。暴食會導致腿腳乏力,這是因為它能降氣,並作用於腎腰的緣故。
大麥熟食益人,生食則會傷人。磨成麵粉後沒有燥熱之感,比小麥更好。蜜是它的最佳輔料。朱丹溪說:大麥剛收穫時,許多人喜歡炒著吃,這種做法會助火生熱,導致疾病,卻鮮有人知。大麥還可以與針砂、沒石一起使用,染髮使其烏黑。
小麥味甘性涼,能養心肝,除煩止渴,利尿通便,潤喉止咳,治療漏血和盜汗。麥苗能清熱解酒疸,麥麩能治療瘟疫和解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