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20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120)

1. 食治門

人知藥之藥人,而不知食之藥人,世有誤食一毒而宿疾遂愈者,天生萬物以養人也,豈為口腹計哉?孫真人謂醫者先曉病源,知其所犯,以食治之,食療不愈,然後命藥,不特老人小兒相宜,凡驕養及久病厭藥,窮乏無資貨藥者,俱宜以飲食調治。故採《食鑑本草》及《大觀》,集韻為歌,更附各門方法於後。

中有鱉肉、龜肉、麥芽之類,本門不載者,已採入五品正藥,目錄可查。凡言食某物忌某物者,養生家法也,脾盛善食者不拘。

白話文:

人們都知道藥物能治病,卻往往忽略了食物也有療效。有時候,誤食了某種毒素,反而治好了長久以來的疾病。大自然孕育萬物,滋養人類,其目的豈僅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慾?孫真人(孫思邈)認為,醫生應該首先了解病因,明白患者所患何病,再用食物來治療。如果食療無效,那才使用藥物。這種方式不僅適合老人和兒童,對於過度養尊處優或是長期生病對藥物產生厭惡感的人,以及那些生活貧困無法負擔藥費的人,都適用飲食療法來調理身體。

因此,我們從《食鑑本草》和《大觀》等書籍中選取了相關內容,編寫成歌訣,並在後面附上了各種具體的食物療法。

如鱉肉、龜肉、麥芽等食材,若未在此章節提及,那是因為它們已被歸類到五品正藥之中,可在目錄中查詢。所謂「吃某種食物應忌諱另一種食物」,這是養生學中的規則,但對於脾胃強健、食慾旺盛的人來說,這些規則可以不必嚴格遵守。

2. 米穀部

神麯、紅曲、麥芽、油麻、食鹽、扁豆、赤小豆、甘蔗,俱見前卷。

粳米,

粳米無毒甘平味,能和五臟補脾胃,長肌堅骨止泄煩,強志益精又益氣,孽米溫中宿食消,杵糠下噎取其義。

粳,硬也,堅硬於糯米也。即今白晚米與早米。赤白大小異族,惟白晚米為最。入手太陰、少陰經。平和五臟,補益胃氣,長肌肉,壯筋骨,止煩渴泄痢,強心志,益腎精,益肺氣。養生書云:氣精皆從米變化而生,故字皆從米。有病者,煮粥食之,不雜一物,其病自愈。造飯過熟則佳。

食乾飯止瀉,若常食乾飯,令人熱中,唇口乾。和蒼耳食,令卒心痛,燒陳倉米和蜜漿解之。和馬肉同食,發痼疾。新熟者動氣,經再年者發病。《液》云,白虎湯用之入肺,以陽明為胃之經,色為西方之白也;少陰症桃花湯用此,甘以補正氣;竹葉湯用此,甘以益不足。孽米,即穀芽也。

去殼,止取孽中之米,故曰孽米。味苦,溫,無毒。主寒中下氣。開胃消食,除煩熱。性溫於麥芽。杵糠,即舂杵頭細糠也。性平。主卒噎不下及反胃不止,刮取含之即去。亦取其舂搗之義耳。又燒末服之令易產。以糠作枕,損人眼目。

陳倉米,

陳倉米鹹酸澀溫,調胃能止泄如奔,寬中下氣除煩渴,更消蠱腫封瘡痕。

倉,廩也,即粳米以廩軍人者。陳久者良。無毒。調胃緩脾,寬中下氣,除煩止渴,消食澀腸,止泄痢,食之易飢,炊作乾飯止痢;補中益氣,堅筋骨,通血脈,起陽道;北人炊之於甕中,水浸令酸食之,暖五臟六腑之氣。凡熱食即熱,冷食即冷,假以火氣,體自溫平。

黃米丸:治水蠱,用干係瓜一捧,去皮剪碎,和巴豆十四粒同炒,以巴豆色黃為度,去巴豆,入陳倉米,如系瓜之多少,同炒米黃色,去系瓜,為末,水丸梧子大,每湯下百丸,數服即愈。蓋系瓜如人之脈絡然,引巴豆之氣入皮膚也。又蒸作餅,和醋封毒腫惡瘡立瘥。

糯米,

糯米甘溫主溫中,止吐瀉亂安胎宮,炒黑敷瘡黃止衄,多食熱壅氣不通,稈又退黃並蠱毒,煮汁飲之立見功。

糯,耎也。其米軟而黏,即稻米也。今人用之作酒煮糖者,無毒。溫中益氣,實腸止泄,定霍亂,養下元,縮小便,治婦人胎動腹痛,下黃水,和氣血藥中服之,若雜肉同進則不利其子。炒黑水調,敷癰疽、金瘡、水毒、竹木刺。炒黃為末,新汲水下二錢,治鼻衄不止。多食生熱,壅諸經絡氣,令人神昏,噯酸脹悶,久則動風,發瘡,緩筋身軟不能行。

諸家因見食者多病此症,遂以糯性為寒,不知其性實溫,而體質黏滯難化,脾胃弱者濕熱生而氣窒不通。觀之造酒,其熱可見。作糜粥食之,止消渴。合酒同食,醉難醒。稻稈,治黃病通身及蠱毒,煮汁飲之效。按五穀,稻,黍、稷、麥、菽。早米,晚米、糯米、皆稻也。舊說獨以糯為稻則誤也。

白話文:

[米穀部]

神麯、紅曲、麥芽、油麻、食鹽、扁豆、赤小豆、甘蔗,這些前面都講過了。

粳米

粳米性味甘平,沒有毒性,能夠調和五臟,補益脾胃,增長肌肉,使骨骼強健,止瀉、消除煩躁,增強意志,益精氣。穀芽米能溫暖中焦、消除積食。舂米留下的米糠可以治療噎食,取其能往下順的功效。

粳,意思是堅硬,比糯米堅硬。就是現在的白晚米和早米。粳米有赤色、白色,顆粒大小也有不同,其中以白晚米最好。粳米入足太陰脾經和足少陰腎經,能平和五臟,補益胃氣,使肌肉生長,使筋骨強健,止煩渴和腹瀉,增強心志,補益腎精,補益肺氣。《養生書》說:「人的氣和精,都是從米轉化而來的,所以字都帶『米』字。」生病的人,煮粥單吃,不要加其他東西,病自然會好。煮飯煮得稍微爛一點最好。

吃乾飯可以止瀉,但如果經常吃乾飯,會使人體內生熱,嘴唇乾燥。和蒼耳一起吃,會突然心痛,用燒過的陳年倉米和蜂蜜水可以解毒。和馬肉一起吃,會引發舊病。新收成的粳米容易使人氣滯,存放兩年以上的粳米容易引發疾病。《藥液》說,白虎湯用粳米入肺,因為陽明經是胃經,白色代表西方;少陰病桃花湯用粳米,是因為粳米味甘可以補正氣;竹葉湯用粳米,是因為粳米味甘可以補不足。穀芽米,就是穀子的芽。

去除外殼,只取用穀芽中的米,所以叫做穀芽米。味苦,性溫,沒有毒性。主要可以溫暖中焦,使氣往下走,能開胃消食,消除煩熱,性質比麥芽溫和。舂米留下的米糠,性質平和。主要治療突然噎食吞不下東西和反胃不止,刮取米糠含在口中就可以治療。也是取其舂搗時能往下順的功效。把米糠燒成灰末服用,可以幫助順產。用米糠做枕頭,會損害眼睛。

陳倉米

陳倉米味鹹、酸、澀,性溫,能調理腸胃,止瀉效果很快,能寬胸理氣,使氣往下走,消除煩渴,還能消除腹內腫塊,封合瘡口。

倉,指糧倉,就是指供給軍人的粳米。存放很久的陳米最好。沒有毒性。可以調和腸胃,使脾功能緩和,能寬胸理氣,使氣往下走,消除煩躁止渴,幫助消化,使腸道收澀,止腹瀉,但吃後容易餓。煮成乾飯可以止瀉;補中益氣,強健筋骨,疏通血脈,使陽氣振奮。北方人把米放在甕中,用水浸泡使其變酸後食用,可以溫暖五臟六腑的氣。凡是熱的食物就使身體發熱,冷的食物就使身體發冷,借用火氣,身體自然變得溫和平穩。

黃米丸:治療水腫病,用乾絲瓜一捧,去掉皮剪碎,和十四粒巴豆一起炒,炒到巴豆變成黃色為止,去掉巴豆,加入陳倉米,量和絲瓜差不多,一起炒到米變成黃色,去掉絲瓜,把米磨成粉,用水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用湯送服一百丸,服用幾次就會痊癒。因為絲瓜就像人的脈絡一樣,能把巴豆的藥力引入皮膚。也可以蒸成餅,和醋一起敷在毒瘡腫痛的地方,馬上就好。

糯米

糯米性味甘溫,主要能溫暖中焦,止嘔吐、止腹瀉,安定胎氣。炒黑敷在瘡上,炒黃可以止鼻血。但是多吃容易使身體產生熱壅,導致氣不順暢。糯米稻稈可以退黃疸、解蠱毒,煮汁喝,馬上見效。

糯,意思是柔軟。糯米軟而有黏性,就是稻米。現在人們用糯米來釀酒、煮糖,沒有毒性。可以溫暖中焦,補益氣力,使腸道堅實,止腹瀉,安定霍亂,滋養下元,縮小便,治療婦女胎動腹痛,排出黃水,和補氣血的藥物一起服用。如果和肉一起吃,對胎兒不利。把糯米炒黑用水調開,可以敷在癰疽、金瘡、水毒、竹木刺傷處。把糯米炒黃磨成粉,用新打上來的井水送服二錢,可以治療鼻血不止。多吃容易使身體產生熱,使各經絡氣血壅滯不通,讓人精神昏沉,打嗝、吐酸水、腹脹悶,久了會引起風邪,長瘡,使筋脈鬆弛,身體軟弱不能行走。

各家醫者看到很多人因為吃糯米而出現這些疾病,就認為糯米是寒性的,卻不知道它實際上是溫性的,只是質地黏膩難以消化,脾胃虛弱的人容易產生濕熱,導致氣血壅滯不通。看看用糯米釀酒的過程,就知道糯米是溫熱的。把糯米煮成粥食用,可以止消渴。和酒一起吃,醉後很難清醒。糯米稻稈可以治療黃疸病,以及蠱毒,煮汁喝效果很好。按照五穀分類,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,早米、晚米、糯米,都屬於稻米。舊說單獨把糯米當做稻米是錯誤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