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《醫學入門》~ 卷首 (27)
卷首 (27)
1. 原道統說(纂《紺珠經》)
若東垣老人,明《素問》之理,宗仲景之法,作濟拔萃十書以傳於世,明脈取權衡規矩,用藥體升降浮沉,是以有王道、霸道譬焉。至於丹溪朱氏,傷寒內傷雜病,無不精研,痰火奧義,猶其獨得,宋太史濂謂其集醫家之大成,誠哉是言也!迨及我朝修《大觀本草》、制《銅人俞穴針灸經》、御賜《醫方》等書,設太醫以輔聖躬,立良醫以佐王府,惠民藥局以濟民間天扎,其仁天下之心,宛與軒岐一揆而遠邁漢唐。
是以名醫迭出,如陶節庵之傷寒,發仲景之所未發;薛己之外科,補東垣之未備;葛可久之內傷、錢瑛之小兒,亦無忝于丹溪。昭代作人之功,其盛矣乎!後學知道統之自,則門徑不差,而醫道亦可近矣。故曰: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。
白話文:
東垣李東垣精通《素問》理論,繼承仲景醫法,撰寫《濟生方》等十部醫書流傳後世,善於辨別脈象,精通藥物升降浮沉的運用,如同王道、霸道各有其法。至於元代朱丹溪,對傷寒、內傷、雜病都深入研究,尤其在痰火病理方面造詣極深,宋代太史陳濂稱其集醫家之大成,的確如此!到了明朝,編撰了《大觀本草》、《銅人腧穴針灸經》、《醫方》等醫書,設立太醫院侍奉皇帝,在王府設立良醫,並設立惠民藥局救濟民間疾苦,體現了仁愛天下的胸懷,與古代醫聖軒轅黃帝、岐伯可以相比,甚至超越了漢唐時期。
因此名醫輩出,像陶節庵在傷寒方面,發展了仲景醫學尚未闡明的部分;薛己的外科醫術,彌補了東垣醫學的不足;葛可久在內傷、錢瑛在小兒科方面,也無愧於朱丹溪的醫學成就。明朝醫家們的貢獻,真是輝煌盛大!後輩學者如果明瞭醫學發展的脈絡,就不會偏離正道,醫術也能有所成就。所以說:掌握醫學的精髓,一言以蔽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