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15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115)

1. 治瘡門

東壁土,

東壁土取向朝陽,敷諸癰癬及脫肛,瘧痢泄瀉多煩悶,藥傷毒中盡堪嘗。

以一壁論之,外一面向東,常先見曉日,得初陽少火之氣,若向南者,則壯火食氣,故專用向東者,多年被煙燻者尤好。氣溫,無毒。主背癰瘡癤,乾溼癬,豌豆瘡,為末敷之;或生薑汁調塗,加黃柏少許。又主下部瘡,脫肛,小兒臍風瘡。治瘟瘧、泄痢赤白、腹內絞痛、霍亂煩悶,服藥過劑及中毒煩悶欲死,水調服之。又解諸藥毒,肉毒,合口椒毒,野菌毒。

以上治瘡毒通用。

冬灰,即浣衣黃灰。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,今用灰多雜薪,蒸乃不善。《衍義》云:諸灰一烘而成,惟冬灰則經三四月方徹,爐灰曉夕燒灼,其力燥烈而體重,今一爇而成者,體輕力劣,故不及冬灰。味辛,微溫。和石灰熬煎,以點瘜肉,疽蝕疥瘙。去黑子疣贅,不可廣用,爛人皮肉。桑柴灰,入藥絕奇。一方取鱉一個,治如食法,以桑灰汁煎如泥,和諸癥瘕藥重煎堪丸,眾手丸如梧子大,日服十五丸,癥瘕痃癖無不愈者。或單淋汁服之,亦去風血癥一塊、水腫。鍛鐵爐中灰,兼得鐵力,故主癥瘕堅積有效。灶中熱灰,和醋熨心腹冷氣痛及血氣絞痛,冷即易。

百草灰,端午日採露取之一百種,陰乾,燒灰,以井花水為丸,重燒令白,以醋和為餅,腋下挾之,干即易,當抽一身痛悶,瘡出即止。以小便洗之,不過三度,腋臭自無,又主金瘡,止血生肌,取灰和石灰為丸,燒令白,刮敷之。

不灰木,出上黨,石類也。其色青白如爛木,燒之不燃,或云即滑石根也。若要燒灰,砍破以牛乳煮了,更以黃牛糞燒之成灰。大寒。主熱痱瘡,和棗葉、石灰,為粉敷之。

盧甘石,《本草》不載,《局方》治眼以之為君。輕白如羊腦,不夾石者佳。用砂罐一盛一蓋,於炭火中煅令通赤,以童便或黃連水淬之,再煅再淬九次,細研水飛過用。

姜石,所在有之,生不見日色土石間,狀如姜,有五色,惟白者良。味鹹,寒,無毒,療疔腫,乳癰,發背,豌豆瘡,併火煅醋淬為末,雞子清或醋調敷之效。大凡石類多主癰疽。

綠青,即石綠。出信州有銅處,生山之陰,其中青白花文可愛,即畫工用作綠色者,土人以為婦女服飾。入藥當用顆塊如乳香,不夾石者佳。味酸,寒,無毒。主益氣,療鼽鼻,止泄痢。今醫用吐風涎雖驗,亦能損心。細研水飛。

白青,生豫章山谷。今空青圓如鐵珠,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。研之色白而碧,亦謂之碧青,不入畫用,無空青時亦用之。味甘、酸、咸,平,無毒。主心下邪氣令人吐,殺諸毒三蟲,利九竅,治耳聾,明目通神,輕身不老。

扁青,蜀郡者塊大如拳,其色青,腹中亦時有空者;武昌者塊小扁而色更佳。味甘,平,無毒。主折跌癰腫,金瘡不瘳。治目痛,破積聚,解毒氣,利精神,去寒熱風痹,及丈夫莖中百病,內絕益精,令人有子。久服輕身不老。

白話文:

治瘡門

東壁土:選取朝向東方的牆壁泥土,敷於癰疽、癬及脫肛等症。治療瘧疾、痢疾、腹瀉、煩悶、藥物中毒等,皆可使用。 之所以選擇朝東的牆壁土,是因為它能吸收早晨的陽光,獲得溫和的陽氣,而朝南的則陽氣過盛。多年被煙燻過的東壁土效果更好。性溫,無毒。主治背部癰瘡腫毒、濕疹、乾癬、豌豆瘡等,研成細末敷用;或用生薑汁調敷,可加少量黃柏。也主治下部瘡瘍、脫肛、小兒臍風瘡。治療瘟疫、泄瀉(赤白痢)、腹痛絞痛、霍亂、煩悶,以及服藥過量或中毒引起的煩悶欲死等症狀,用水調服。還能解各種藥物毒性、肉毒、川椒毒、野菌毒等。以上皆為治療瘡毒的通用藥物。

冬灰:即洗衣用的黃灰。用蒿草、藜類植物焚燒後煉製而成。現在使用的灰多摻雜其他柴火,因此效果不佳。《衍義》中記載:一般的灰只需一次烘烤即可,但冬灰則需經過三四月才能完全煉成。爐灰因每日早晚燒灼,其性燥烈而質地較重,而現代一次燒成的灰,質地輕,效力差,故不及冬灰。味辛,微溫。與石灰一起熬煎,用於點除瘜肉、癰疽,治療疥瘡瘙癢。可去除黑痣疣贅,但不可大面積使用,以免腐蝕皮膚。桑柴灰入藥效果奇佳。有一方是用一隻鱉,按照食用方法處理後,用桑灰汁煎成泥狀,與治療癥瘕的藥物一起重煎製成丸藥,如梧子大小,每日服用十五丸,可治療各種癥瘕、痃癖。或單獨服用桑灰汁,也能治療風血癥塊、水腫。鍛鐵爐中的灰,因含有鐵的成分,故治療癥瘕堅積有效。灶中熱灰加醋溫敷,可治療心腹冷氣痛及血氣絞痛,見效迅速。

百草灰:端午節採集一百種帶露水的草藥,陰乾後燒成灰,用井水製成丸藥,再重燒至白色,用醋調和成餅,夾在腋下,乾了就換,可治療全身疼痛、煩悶,瘡瘍一出便停止。用小便清洗,三次即可去除腋臭,還可治療金瘡,止血生肌。將百草灰與石灰製成丸藥,燒至白色,研末敷用。

不灰木:產於上黨地區,屬石類。顏色青白,像腐爛的木材,燒不燃,有人說就是滑石的根部。若要燒成灰,需將其砍碎,用牛乳煮後,再用牛糞燒成灰。性大寒。主治熱痱,與棗葉、石灰一起研成粉末敷用。

盧甘石:《本草》未記載,《局方》用其治療眼疾。輕白如羊腦,不夾雜其他石頭者為佳。用砂罐盛裝,加蓋,放在炭火中煅燒至通紅,用童尿或黃連水淬火,如此反覆九次,研磨成細粉,用水飛過後使用。

姜石:各地都有,生長在不見陽光的土石之間,形狀像薑,有五種顏色,白色者最佳。味鹹,性寒,無毒,治療疔腫、乳癰、發背、豌豆瘡等,將其煅燒後用醋淬火研成細末,用雞蛋清或醋調敷,效果顯著。一般來說,石類藥物多能治療癰疽。

綠青:即石綠。產於信州等銅礦地區的山陰處,其中青白的花紋美麗,畫工常用其作綠色顏料,當地人則用作婦女的飾品。入藥需選用塊狀如乳香,不夾雜石頭者為佳。味酸,性寒,無毒。主治益氣,治療鼻鼽,止瀉痢。現代醫家用其治療風涎雖然有效,但也可能損傷心臟。研磨成細粉,用水飛過後使用。

白青:生長在豫章山谷。現在空青圓如鐵珠,顏色潔白,內部不空心的才是。研磨後顏色潔白而微碧,也稱為碧青,不用於繪畫,在沒有空青時也可使用。味甘、酸、鹹,性平,無毒。主治心下邪氣導致的嘔吐,殺死各種毒蟲,通利九竅,治療耳聾,明目聰慧,輕身延年。

扁青:蜀郡產的塊狀如拳頭大小,顏色青綠,內部有時中空;武昌產的塊小而扁,顏色更佳。味甘,性平,無毒。主治跌打損傷、癰腫、久治不愈的金瘡。治療目痛,破除積聚,解毒氣,益精養神,去除寒熱風痹,以及治療男性生殖器官的各種疾病,補益精氣,使人有子嗣。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