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101)
內集·卷二 (101)
1. 治瘡門
主癰疽疔腫瘰癧,一切惡瘡頑癬,又蛀牙齒縫中出血,以紙衽蘸少許按之立止。又和牛酥,以吳萸苗汁調,摩腰眼並陰囊,治腰腎冷,助陽氣。又端午日取眉酥入硃砂、麝香,為丸麻子大,空心服一丸,治小兒疳瘦;如腦疳以乳汁調,滴鼻中。蟾肪,能軟玉易斫,仍解諸瘡毒。
蟾腦,明目,療青盲。
鯪鯉甲,
鯪鯉甲微寒有毒,蟻瘻痔瘡敷且服,痹風瘴瘧血衝心,又治驚邪多啼哭。
產於陵,似鯉,而生鱗若鐵甲也。以其好穿地道,又名穿山甲。主諸惡瘡疥癬、痔瘻乳癰,燒灰敷之,或水或酒調服。《圖經》云:日中出岸,開鱗甲若死,令蟻入中,蟻滿,便閉而入水,蟻皆浮出,因接而食之,故主蟻瘻為最。治風痹,療山嵐瘴瘧、產後血氣衝心血暈,此藥能通氣和血。
兼治小兒驚邪、婦人被邪啼哭及諸疰疾。水洗,細銼,蚌粉炒成珠,為末。
水蛭,
水蛭苦鹹性毒涼,善吮癰疽理折傷,更利宿血通積結,墮胎通經救婦娘。
蛭,質也,水中質質也。又名馬蚑、馬蝗。有毒。治赤白遊疹及癰疽腫毒,先洗去腫處皮咸,以竹筒盛蛭綴之,須臾便吮,血滿自脫,更用飢者吮之,以皮皺肉白為度,無不瘥也。又治跌打折傷有功,熱酒調下一錢,食頃痛可,更一服痛止。或和麝香為末,酒下一錢,當利蓄血。
蓋苦走血,咸勝血,所以傷寒血症用之。兼利水道,破血癥。昔楚王食寒菹所得而吞之,果能去結積。雖曰陰祐,亦是物性兼然。婦人積聚癥塊,月閉無子亦用之,墮胎則最急也。有石蛭、泥蛭、草蛭,惟水中蛭,小者佳。此物難死,加火炙經年,亦如魚子;煙燻三年,得水猶活。
五六月採,腹中有子者去之,先以米泔浸一宿,日乾,細銼,微火炒,或豬脂煎令黃色乃熟,不爾,入腹生子為害。畏鹽及石灰。
蜈蚣,
蜈蚣有毒能攻毒,氣味辛溫殺惡蟲,消積破瘀墮胎產,口瘡牙噤保嬰童。
大吳川穀中最廣,江南亦有之。背綠腹黃,頭足赤而大者為公,黃細者為母,用公不用母,故曰公。解諸瘡毒及丹硫毒,制諸蛇毒及蟲魚毒、蠱毒、屍疰惡氣。殺三蟲,止邪瘧,療心腹寒熱積聚,癥瘕,去惡血墮胎。又治小兒撮口,舌上生瘡,牙關不開,不能收乳,為末,以豬乳汁調灌之。
此物雞好食之,故中其毒者,以烏雞屎水調塗之,或蛞蝓尤妙。麝啖蛇則專制蛇毒,菁園無蜘蛛,物性相制,每每如此。薑汁炙,去頭足,為末,再用綿紙盛,就無煙火上炒熟用之。
斑蝥,
斑蝥辛寒須炒熟,內消瘰癧敷癬毒,破血癥又破石癃,通經墮胎潰人肉。
甲上有黃黑斑紋如描畫也。大毒。主瘰癧疔腫,惡瘡疽蝕,死肌頑癬,生痂癢甚。破血積癥瘕,利水道,療石淋,通經墮胎,行蠱毒。《衍義》云:孕婦不可服。為能潰人肉,治淋藥多用,極苦,人尤宜斟酌。七八月豆盛時採,陰乾,去翅足,入糯米中炒,米黃為度,生則令人吐瀉。馬刀為使,惡巴豆、丹參、空青、膚青。
白話文:
治瘡門
本書記載治療癰疽、疔腫、瘰癧等各種惡瘡頑癬的方劑。蛀牙齒縫出血,可用紙片沾少許藥物按壓即可止血。牛酥加吳茱萸苗汁調勻,塗抹腰眼和陰囊,可治療腰腎寒冷,增強陽氣。端午節採集眉酥,加入硃砂、麝香,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,空腹服用一丸,可治療小兒疳瘦;如果是腦疳,則用乳汁調藥,滴入鼻中。蟾蜍的脂肪能軟化玉石,並能解毒。蟾蜍的腦髓能明目,治療青盲。
鯪鯉甲(穿山甲)性微寒有毒,可用於治療蟻瘻、痔瘡,外敷或內服皆可。亦可治療風濕痹症、瘴氣瘧疾、血衝心痛,以及小兒驚嚇哭鬧不止等症。穿山甲產於山陵,形似鯉魚,但鱗片像鐵甲一樣堅硬。因為它善於打洞,所以又名穿山甲。主治各種惡瘡疥癬、痔瘻、乳癰,將其燒成灰,外敷或用水酒調服。據《圖經》記載:穿山甲白天會出現在岸邊,張開鱗甲,好像死了似的,讓螞蟻爬進去,螞蟻爬滿後,它就閉合鱗甲潛入水中,螞蟻就會浮出水面,然後穿山甲再吃掉螞蟻,所以它最擅長治療蟻瘻。它還能治療風濕痹症、山嵐瘴氣瘧疾、產後血氣衝心血暈等症,此藥能疏通氣血。同時,也能治療小兒驚嚇、婦女受邪氣侵犯而哭鬧不止以及各種疰疾。需用水洗淨,切碎,用蚌粉炒至珠狀,研成粉末使用。
水蛭性苦鹹,性寒有毒,善於吸吮癰疽,治療跌打損傷,尤其能活血化瘀,通經下胎,救治產婦。水蛭,又名馬蚑、馬蝗,有毒。可用於治療赤白遊疹及癰疽腫毒,先洗淨患處,用竹筒盛裝水蛭,將其置於患處,片刻後水蛭吸飽血自行脫落,再用飢餓的水蛭吸吮,直至皮膚皺縮、肉色發白為止,即可痊癒。亦可治療跌打損傷,用熱酒調服一錢,片刻後疼痛可緩解,再服用一次疼痛即可止住。或與麝香研末,用酒送服一錢,可治療瘀血。水蛭味苦能活血,味鹹能制血,所以常用於治療傷寒血症,還能利尿,破血行瘀。據說楚王曾因食用冰冷的醃菜而導致腹內結塊,服用水蛭後得以痊癒。雖然這有偶然的因素,但也體現了水蛭的藥性。婦女患有積聚癥塊、月經閉塞不孕等症,也可服用水蛭,但需注意,它有墮胎的功效。水蛭有石蛭、泥蛭、草蛭之分,但只有水中生長的、體型較小的水蛭才是上品。水蛭生命力頑強,即使用火炙烤多年,仍然像魚子一樣;即使煙燻三年,遇到水還能活。五六月採收,應去除腹中帶子的水蛭,先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曬乾,切碎,用小火炒,或用豬油煎至黃色即可,否則服用後會在腹中生子,危害健康。水蛭畏鹽及石灰。
蜈蚣有毒,能攻毒,性味辛溫,能殺蟲,消積破瘀,墮胎催產,治療口瘡、牙關緊閉等症,可保護嬰幼兒。吳川、江南等地蜈蚣較多。背部綠色,腹部黃色,頭足紅色,體型較大的為公,黃色細小的為母,藥用以公蜈蚣為主。蜈蚣能解毒,包括丹砂、硫磺等毒物,以及蛇毒、蟲魚毒、蠱毒、屍毒、惡氣等。它能殺滅三種蟲,治療瘧疾,以及心腹寒熱、積聚、癥瘕,清除瘀血,墮胎。還能治療小兒口緊閉,舌上生瘡,牙關緊閉,不能吃奶等症,研成粉末,用豬奶調服。雞愛吃蜈蚣,因此誤食蜈蚣中毒者,可用烏雞屎水塗抹,或用蛞蝓效果更佳。麝香能解蛇毒,物性相剋,藥物之間也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。蜈蚣需用薑汁炙烤,除去頭足,研成粉末,再用棉紙包好,在無煙火上炒熟後使用。
斑蝥性味辛寒,需炒熟後使用,內服可治療瘰癧,外敷可治療癬毒,能破血行瘀,治療石淋,通經墮胎,但它能腐蝕人體組織。斑蝥的甲殼上有黃黑色斑紋,狀如描繪。大毒。主治瘰癧、疔腫、惡瘡、疽蝕、死肌、頑癬等症,能破血,治療癥瘕,利尿,治療石淋,通經墮胎,治療蠱毒。《衍義》記載:孕婦不可服用。因為它能腐蝕人體組織,雖然治療淋證常用到它,但性味極苦,需謹慎使用。七八月豆類成熟時採收,陰乾,除去翅足,放入糯米中炒至米呈黃色即可,生用會引起嘔吐腹瀉。馬刀為其使藥,忌與巴豆、丹參、空青、膚青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