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85)
內集·卷二 (85)
1. 治寒門
胡椒,
胡椒辛熱去胃寒,消食化痰利膈間,霍亂冷痢腹心痛,壯腎和臟忌多餐,蓽澄茄尤溫膀腎,本是同根性一般。
出胡地。其味焦辣也,無毒。除臟腑中風冷,去胃寒痰吐水,食已即吐,尤驗。消食下氣寬胸,止霍亂腹心冷痛,大腸寒滑寒痢亦用。調五臟,壯腎氣,過餐傷肺走氣。飲食中用之者,殺一切魚肉鱉蕈毒。凡使,內無皺殼者力大,石槽中研末用。蓽澄茄,胡語也。向陽者胡椒,向陰者澄茄,治與胡椒一般,尤能助脾胃,溫腎與膀胱冷氣,心腹卒痛及染須用之。去柄及皺皮,酒浸蒸半日,細杵。
,
蜀椒,
蜀椒辛熱散風寒,齒目膚頑腸澼安,咳嘔瘧疽並癥結,壯陽縮便達下關,子名椒目專滲水,秦椒止痛逐風癱。
出四川,謂之蜀椒,皮紅肉厚里白,氣味濃烈;出關陝,謂之秦椒,色黃黑,味短,不及蜀椒。有小毒。浮也,陽中陽也。能發汗散風寒,除六腑沉寒,傷寒時疫亦用之;治齒痛目翳淚出,骨節皮膚死肌痹痛,腰腳不遂,腸澼下痢水瀉;止咳逆咳嗽,嘔吐,溫瘧,黃疸,水腫;破癥結宿食,心腹冷痛;壯陽療陰汗,縮小便,澀遺精。東垣曰:川椒達下是也。
兼治產後宿血諸疾,下乳汁,殺蟲魚毒,鬼疰蠱毒,乃溫脾胃與腎,開腠理,通關益氣,通血之劑也。調食蒸雞豚,味佳。多服令氣乏氣喘,十月食椒,損心多忘。丹溪云:服椒者無不被其毒,以其久久火自膀胱起也。凡使,去目及閉口者,酒拌濕蒸兩時久,取出入甕陰乾,勿令見風,或微炒出汗,乘熱入竹筒中,以杵舂去附紅黃殼。杏仁為使。
畏款冬花、雄黃、附子、防風。椒目,味苦、辛,有小毒。主十二水腫,脹滿水蠱。利小便及膀胱急,治盜汗。此藥止行滲道,不行穀道,所以能下水最速。入藥微炒,不宜久服。椒葉,熱,無毒。治奔豚伏梁氣及內外腎釣痛,霍亂轉筋,和艾及蔥搗爛,醋湯拌罨。秦椒,味辛、苦,生溫熟寒,有毒。
治與川椒大同,主腹中寒痛,風邪痿痹,喉痹。通婦人月經,利五臟。服食當用蜀椒,畏惡製法同。
韭菜,
韭菜辛溫性最急,溫中又除胃客熱,中風中惡腹心疼,消瘀破積止便血,根同搗汁利膈胸,子主精寒多夢泄。
韭,久也,一種而復生也。味辛帶微酸,無毒。溫中,除心腹痼冷作痛,又除胃中客熱,中風失音,及中惡腹心急痛如刺,俱搗汁飲之。善消胸膈間瘀血凝滯,痃癖冷痛,止尿血瀉血及卒下痢。《衍義》云:春食則香;夏食則臭,令人乏氣;冬食動痰,令人吐水;五月及酒後尤不可食。孔子謂不時不食者,正謂此輩。
未出土者為韭黃,食之滯氣。凡好食韭者,多神昏目暗,入藥搗汁,冬月用根,搗時臭於蔥薤。養生者忌之,又不可與蜜同食。子,主陽衰精冷,夢泄白濁,暖腰膝,壯陽道。入藥微炒。單韭子散:治夢泄失精。炒為末,酒下二錢,效。花主動風,根主養髮。
白話文:
治寒門
胡椒性味辛熱,能溫暖脾胃,去除胃寒,消食化痰,通利膈間。適用於霍亂、寒痢、腹痛等寒症,能壯腎和臟,但不可多食。蓽澄茄與胡椒同屬一種植物,功效相似,尤其擅長溫暖膀胱腎臟,治療心腹急痛,也可用于染髮。 胡椒產自胡地,味辛辣,無毒,能驅除臟腑寒邪,治療胃寒、嘔吐、水瀉等症,尤其對食後即吐的效果顯著。它還能消食、理氣、寬胸,止霍亂腹痛,以及治療大腸寒滑、寒痢等。胡椒能調理五臟、壯腎氣,但過量食用會傷肺耗氣。烹飪中使用胡椒,能解魚肉鱉蕈等食物之毒。使用胡椒時,應選擇沒有皺殼的,研磨成粉後服用。蓽澄茄是胡椒的另一種名稱,向陽生長的為胡椒,向陰生長的為蓽澄茄,其功效與胡椒相近,尤其善於健脾胃,溫暖腎與膀胱的寒氣,治療心腹急痛。使用時需去除柄和皺皮,以酒浸泡半日後蒸煮,再細細研磨。
蜀椒性味辛熱,能散風寒,適用於齒痛、目疾、皮膚病、腸胃病等。 它能壯陽、止瀉,並治療諸多癥結。椒目(蜀椒的種子)專門治療水腫。秦椒則以止痛、祛風、治癱瘓為主。蜀椒產自四川,皮紅肉厚,內里白色,氣味濃烈;秦椒產自關中地區,顏色黃黑,味道較淡,不及蜀椒。蜀椒有小毒,屬陽中之陽,能發汗散風寒,治療六腑寒症,以及傷寒、時疫等。它還能治療齒痛、目翳、流淚、骨節疼痛、皮膚病、腰腿痛、腸胃疾病、水瀉等。此外,蜀椒能止咳、止嘔、治療瘧疾、黃疸、水腫,以及破除癥結、宿食、心腹冷痛等。它還能壯陽、治療遺精、縮小便。東垣(醫家張仲景)認為蜀椒能通達下焦。蜀椒還能治療產後瘀血、促進乳汁分泌,以及殺蟲解毒。蜀椒能溫補脾胃和腎臟,疏通經絡,益氣活血。烹飪中用蜀椒調味,可使雞肉、豬肉等味道更佳,但過量服用會導致氣虛、氣喘。十月忌食蜀椒,會損傷心臟,導致健忘。丹溪(醫家朱丹溪)認為,服用蜀椒都會受到其毒性的影響,因為服用後,其熱力會從膀胱開始逐漸向上蔓延。使用蜀椒時,應去除帶有蟲蛀或閉口的椒粒,用酒拌濕後蒸煮兩小時,取出後放入陶罐中陰乾,避免見風,也可微炒至出汗,趁熱放入竹筒中舂去紅黃色的外殼。杏仁可與蜀椒同用。蜀椒畏款冬花、雄黃、附子、防風。椒目味苦辛,有小毒,主治水腫、腹脹、水蠱,能利尿,治療盜汗。此藥只通行於小便道,不行於大便道,所以能迅速利水。入藥時應微炒,不宜久服。椒葉性熱,無毒,能治療奔豚氣、腎痛、霍亂、轉筋等症,可與艾葉、蔥白等搗爛,用醋湯調敷。秦椒味辛苦,生則溫,熟則寒,有毒。功效與蜀椒大致相同,主治腹中寒痛、風邪、痿痹、喉痹等,能通經絡,利五臟。食用時應選用蜀椒,其炮製方法與蜀椒相同。
韭菜性味辛溫,藥性較急,能溫中散寒,去除胃熱。 適用於中風、中惡、腹痛、消瘀、止血等症。韭菜根搗汁,能通利胸膈。韭菜子能治療陽虛、精冷、夢遺等症。韭菜,因其久生而不衰,故名。味辛微酸,無毒。能溫中,治心腹冷痛、胃熱、中風失音、腹痛等,可搗汁服用。它能消散胸膈瘀血,治療痃癖、冷痛,止血、止瀉。春食韭菜香,夏食則臭,令人乏氣;冬食則動痰,令人吐水;五月及酒後不宜食用。韭菜未出土者為韭黃,食之易滯氣。經常食用韭菜者,容易神昏目暗。入藥時需搗汁,冬天用根,其氣味比蔥、薤更濃烈。養生者應忌食韭菜,不可與蜂蜜同食。韭菜子能治療陽衰、精冷、夢遺、白濁,溫暖腰膝,壯陽。入藥時應微炒。單用韭菜子製成散劑,能治療夢遺、遺精。將韭菜子炒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酒送服。韭菜花能祛風,韭菜根能養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