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梃

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83)

回本書目錄

內集·卷二 (83)

1. 治寒門

益智仁,

益智(仁)辛溫療胃寒,和中止嘔唾涎殘,固精止溺及余滴,養神補氣三焦安。

服之益人智慧,故名。無毒。療脾胃中受寒邪,止嘔噦涎唾,當於補中、和中藥內兼用之。又治遺精虛漏,小便余滴。夜多小便者,取二十四枚碎之,入鹽煎服,奇驗。諸辛香劑,多耗神氣,惟此能益氣安神,安三焦,補不足,然亦不可多服。《液》云:主君相二火,手足太陰,足少陰,本脾經藥也。

與諸香同用則入肺,與補氣藥同用則入脾,與滋補藥同用則入腎。蓋脾、肺、腎三經,子母互相關也。去皮用。

蓽茇,

蓽茇熱辛除胃冷,下氣消痰破積猛,嘔酸瀉痢腹心疼,治腎寒疝腰腳眚。

無毒。除胃冷下氣,消痰飲宿食,痃癖,嘔逆醋心,水瀉,虛痢,霍亂,冷氣心腹滿痛。又治腎冷寒疝,核腫陰汗,腰膝痠痛,婦人內冷無子。又偏頭痛,令患人口含溫水,取末一字,隨左右鼻吸之,絕妙。此藥性急,甚於胡椒。今人以調食味,多服走真氣,令人腸虛下重。去涎,用醋浸一宿,焙乾,刮去皮粟子,令淨,免傷肺令人上氣。

香附,

香附辛甘充散寒,皮風胸熱也能寬,消食霍亂腹心痛,開鬱理血女人丹。

氣香,附根而生,又名莎草根。氣平,無毒。沉也,陰中陽也。味輕辛散,能充皮毛髮,去寒氣及皮膚病疹,胸中虛熱,消食下氣,治一切霍亂,心腹疼痛,腎氣膀胱冷。古云:香附理血氣,婦人之仙藥。蓋婦人性偏多郁,此藥散郁逐瘀,令新血自生而百體和。炒黑能止血,治崩漏下血。

凡氣血藥必用之,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,亦陽生陰長之義。本草云:益氣者,正謂其為血中氣藥,能和氣而生血止血也。不然,逐瘀快氣之劑,豈能補氣益氣哉?採得後用稈火燒去毛,入石臼內搗淨。氣病略炒,血病酒煮,痰病薑汁煮,下虛鹽水煮,血虛有火,童便煮過則涼,積冷醋浸,炒則熱,他藥亦可以此類推。忌鐵,得烏藥良。

又與巴豆同炒,治瀉泄不止。生用,治大便不通。

藿香,

藿香辛溫散寒氣,霍亂心疼並嘔噦,消風水腫闢瘴邪,行氣入肺專開胃。

藿,豆葉,葉似藿,或言主療霍亂,故名。無毒。可升可降,陽也。入手足太陰經。能發汗散寒濕,溫中止霍亂,心腹痛、吐逆最要藥也。又消風水毒氣浮腫,辟惡氣瘴氣,兼止瘧進食,治口臭。本芳香開胃助脾之劑,但入發表散藥則快氣,入補脾藥則益氣,入順氣藥則理肺滯。水洗去土梗,用葉。

丁香,

丁香辛熱快脾胃,止嘔逆亂泄肺穢,入腎壯陽暖膝腰,風腫牙疳及冷痹。

形似釘,純陽。無毒。入手太陰、足陽明、少陰經。主溫脾胃,快積滯,消痃癖,殺酒毒,善止翻胃嘔吐,乾溼霍亂,心腹冷痛,瀉肺寒咳逆上氣、口氣,補腎壯陽,治腰疼膝冷,風毒諸腫及齒疳䘌骨槽。《液》云:與五味子、莪朮同用,亦治奔豚氣,兼療五痔、五色毒痢、鬼疰蠱毒,烏須殺蟲,能發諸香。

白話文:

治寒門

益智仁:性味辛溫,能溫暖脾胃,止嘔吐涎沫,固澀精氣,減少尿頻和遺尿,滋養精神,補益氣血,使三焦平和。因為服用它能增益人的智慧,所以得名。無毒。用於治療脾胃受寒引起的嘔吐、涎沫過多等症狀,宜與補中、和中藥同用。也可治療遺精、滑精、尿頻遺瀝。夜間尿頻者,取二十四枚益智仁研碎,加鹽煎服,療效奇特。大多數辛香藥材會耗損人體元氣,但益智仁卻能益氣安神,使三焦平和,補益不足,但也不可服用過多。《藥性論》記載:它能調理君火、相火,以及手足太陰經、足少陰經,是脾經藥物。與辛香藥同用則入肺經,與補氣藥同用則入脾經,與滋補藥同用則入腎經。因為脾、肺、腎三經相互表裡相關。需去皮使用。

蓽茇:性味辛熱,能溫散寒邪,促進氣機下降,消痰、破積,療效峻猛。主治胃寒、嘔吐酸水、瀉痢、腹痛、腎虛寒引起的疝氣、腰腿痛等症。無毒。能溫散胃寒,行氣降逆,消痰飲、宿食,治療痃癖、嘔逆、呃逆、腹瀉、虛痢、霍亂、腹部冷痛等症。還可治療腎虛寒引起的疝氣、陰囊腫痛、陰汗、腰膝酸痛,以及婦女宮寒不孕等。對於偏頭痛,可讓患者含溫水,取蓽茇末少許,從左右鼻孔吸入,效果極佳。此藥性峻急,比胡椒更烈。現代人多用它調味,服用過多會耗損真氣,導致腸胃虛弱,大便下墜。使用前需去其涎液,可用醋浸泡一夜,再烘乾,刮去皮上的粗糙部分,使其乾淨,避免傷肺,引起上氣。

香附:性味辛甘,能溫散寒邪,舒暢胸悶,治療胸痛、熱症,消食,治療霍亂、心腹疼痛,疏肝理氣,治療婦科疾病。氣味芳香,附著於根部生長,又名莎草根。氣味平和,無毒。性沉,屬陰中之陽。味辛散,能充養皮毛,祛除寒邪和皮膚病疹,治療胸中虛熱,消食下氣,治療各種霍亂,心腹疼痛,腎虛膀胱寒。古人說:香附能調和氣血,是婦女的仙藥。因為女性容易肝氣鬱結,此藥能疏肝解鬱,行氣活血,使氣血調和,身體健康。炒黑後能止血,治療崩漏下血。凡是治療氣血的藥方都必須用它,它能將活血藥引導到氣分,以生血,這也是陽氣生長,陰氣滋長的道理。本草書中說:益氣,是指它能作為血中之氣藥,調和氣血,生血止血。否則,單純的活血化瘀藥,怎麼可能補益氣血呢?採收後用稻草火燒去毛,放入石臼中搗碎乾淨。治療氣病略微炒一下,治療血病用酒煮,治療痰病用薑汁煮,治療下虛用鹽水煮,治療血虛有熱症狀用童子尿煮,則藥性涼,治療積冷用醋浸泡,炒則藥性熱,其他藥物也可依此類推。忌鐵器,與烏藥相配效果更好。與巴豆同炒,治療久瀉不止。生用,治療大便秘結。

藿香:性味辛溫,能散寒邪,治療霍亂、心痛、嘔吐,消除水腫,辟除瘴邪,行氣入肺,開胃健脾。藿,指豆葉,葉片像豆葉,據說能治療霍亂,故名。無毒。可升可降,屬陽。歸入手足太陰經。能發汗散寒濕,溫中止霍亂,治療心腹痛、嘔逆,是治療此類疾病的重要藥物。還可治療風毒引起的浮腫,辟除惡氣、瘴氣,兼能止瘧,增進食慾,治療口臭。本品芳香,開胃,健脾,如果加入發表散寒藥中,則能快氣,加入補脾藥中,則能益氣,加入順氣藥中,則能理肺氣。用水洗淨泥土和莖梗,使用葉片。

丁香:性味辛熱,能溫暖脾胃,止嘔吐、泄瀉,溫肺止咳,溫腎壯陽,治療風腫、牙痛、齒齦腫痛、肢體冷痛等症。形狀像釘子,純屬陽性。無毒。歸入手太陰、足陽明、少陰經。主治溫暖脾胃,消積滯,消痃癖,殺酒毒,善於止嘔吐,治療寒熱霍亂、心腹冷痛、肺寒咳逆、口臭,補腎壯陽,治療腰痛、膝冷,風毒引起的腫脹以及齒齦腫痛、骨槽膿腫。《藥性論》記載:與五味子、莪朮同用,也能治療奔豚氣,兼治五痔、五種顏色的毒痢、鬼疰蠱毒,烏須殺蟲,能增強其他香藥的藥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