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81)
內集·卷二 (81)
1. 治寒門
以上治上焦寒藥。
肉桂,
肉桂辛熱補腎臟,養精止煩又止汗,利肝肺氣遏心疼,溫中破癖除霍亂。
純陽,小毒,入手、足少陰經。東垣云:氣之厚者,肉桂也。氣厚則發熱,故下行而補腎、相火不足。主一切風氣,五勞七傷,養精髓,暖腰膝,止虛煩虛汗。利肝氣,除風濕冷痹、筋骨攣縮,利肺氣,止咳嗽鼻齆,養心神,治卒心痛,久服,明眼目,和顏色,面生光華。兼溫脾胃,長肌肉,破痃癖、癥瘕、瘀血,霍亂轉筋,下痢,一切沉寒痼冷,中下腹冷痛。
此藥通血脈,利關節,故婦人經閉亦用之。惟有孕者,必炒過乃不墮胎。宣導百藥,無所畏,謂之通使。春、夏二時慎用。本草雖云小毒,亦從類化,與芩、連為使,小毒何施?與烏、附、巴豆、乾漆為使,則小毒化為大毒。得人參、麥門冬、甘草,則能調中益氣而可久服;得柴胡、紫石英、乾地黃,則能調榮而止吐逆。凡使,色紫而厚者佳,刮去粗皮、忌生蔥。
官桂,
官桂無毒治中寒,咳逆喉痹吸呼難,補中更治心脅痛,溫筋通脈利竅關,桂心專能止心痛,行血藥滯補陰堅。
官桂,主寒在中焦,上氣咳逆,結氣喉痹,呼吸不清,兼補中益氣,治心痛、脅痛。溫筋通脈利關節,治冷風疼痛。桂心,治九種心痛及中惡、寒疝、產後血衝心痛,止唾血吐血,破血通月閉,下胞衣,殺三蟲。兼治中風偏僻,牙緊舌強,失音及腳軟痹不仁。丹溪云:桂心入二三分於補陰藥中,則能行血藥凝滯而補腎,由味辛屬肺而能生水行血,外腎偏腫痛者亦驗。
乾薑,
乾薑生用發寒邪,利肺咳逆身痹麻,炮苦守中溫脾腎,瘧利霍亂腹疼佳,炒黑止血又生血,產後潮熱退無些。
大熱,無毒。可升可降,陽中陰也。生用味辛,發散寒邪,與生薑同功。利肺冷氣咳嗽咳逆,胸滿。除風寒濕痹,一切風邪諸毒,皮膚間結氣。《唐本》云:治風下氣,宣諸脈絡,微汗是也。水洗慢火炮製,則味微苦,止而不移,非若附子行而不止,能守能補,與生薑異。溫脾胃,治裡寒水泄,下痢腸澼汁,久瘧霍亂,心腹冷痛脹滿。
又下焦寒濕,沉寒痼冷,腎中無陽,脈氣欲絕,佐以附子立效。傷寒陰陽易病,單服之。童便炒黑,止鼻衄、唾血、血痢、崩漏。與補陰藥同用,能引血藥入氣分生血,治血虛發熱及產後大熱。丹溪云:多用能耗散元氣,壯火食氣故也。須生甘草緩之。畏惡同生姜。造乾薑法:取生者水淹三日,去皮,置流水中六日,更去皮曬乾,釀瓷甕中三日,內紫色乃成。蜀地者佳。
白姜,即蜀姜去皮未經釀者,色白,味極辣,治肺胃寒邪功多。乾生薑,乃留皮自乾者,治脾胃寒濕。
高良薑,
高良薑辛苦大溫,冷衝心痛腹相牽,霍亂嘔痢宿食化,腳氣冷痹亦堪論。
白話文:
治寒門
以上是治療上焦寒證的藥物。
肉桂:
肉桂辛溫,能補腎臟,養護元氣,止煩躁、止汗,疏通肝肺之氣,緩解心痛,溫中散寒,去除癖證和霍亂。性味純陽,微毒,走手少陰經、足少陰經。東垣(張元素)說:肉桂的藥氣很厚重。藥氣厚重則能發熱,所以它能下行補腎,治療相火不足。主治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、五勞七傷、以及養護精髓、溫暖腰膝、止虛煩虛汗等。它能疏通肝氣,去除風濕寒邪引起的痹痛、筋骨攣縮;疏通肺氣,止咳嗽、鼻塞;養護心神,治療突然發作的心痛;長期服用,能明目、改善面色,使容光煥發。還能溫補脾胃,增強肌肉,破除痃癖、癥瘕、瘀血,治療霍亂引起的抽搐、下痢以及一切因寒邪凝滯導致的腹部冷痛等症。
此藥能通暢血脈,利關節,所以婦女經閉也可以使用。但是孕婦必須炒熟後才能服用,以免導致流產。肉桂能引導其他藥物,沒有它不能配合的藥物,所以稱為“通使”。春夏兩季應慎用。雖然本草記載其微毒,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,與黃芩、黃連配伍使用,毒性就微乎其微;但如果與烏頭、附子、巴豆、乾漆等配伍,則微毒就會變成大毒。如果與人參、麥冬、甘草同用,就能調和脾胃,益氣,可以長期服用;如果與柴胡、紫石英、生地黃同用,就能調和營血,止吐逆。凡是用肉桂,顏色紫褐而厚實者為佳,需刮去粗皮,忌與生蔥同用。
官桂:
官桂無毒,主治中焦寒證,如咳嗽氣逆、喉嚨腫痛、呼吸困難等,還能補益中氣,治療心痛、脅痛。它能溫通筋脈,使關節暢通,治療風寒引起的疼痛。桂心專門治療各種心痛以及中惡、寒疝、產後血衝心痛,還能止吐血、唾血,破血通經,排出胎盤,殺蟲。還能治療中風偏癱、牙關緊閉、舌強不語、失音以及腳軟、麻木不仁等症。朱丹溪(朱震亨)說:在補陰的藥物中加入二三錢官桂,就能使凝滯的血行開,補益腎陽,因為它辛味入肺,能生津液,運行血液,治療腎臟腫痛也有效。
乾薑:
乾薑生用能發散寒邪,治療肺寒咳嗽、咳逆、身痛麻木等;炮製後味苦,能溫中,溫補脾腎,治療瘧疾、霍亂、腹痛等症。炒黑後能止血又能生血,治療產後潮熱。
性味大熱,無毒。它可以升也可以降,是陽中之陰。生用味辛,能發散寒邪,與生薑功效相同。能治療肺寒咳嗽、咳逆、胸悶。能去除風寒濕邪引起的痹痛以及各種風邪、毒邪引起的皮膚病。《唐本草》說:它能治療下行之風,疏通經絡,使微微出汗。用水洗淨,用慢火炮製,則味道微苦,能溫而不走散,不像附子那樣走而不守,它能守能補,這點與生薑不同。它能溫補脾胃,治療裡寒引起的腹瀉、下痢、腸鳴腹痛,以及久瘧、霍亂、心腹冷痛、脹滿等症。
它還能治療下焦寒濕、沉寒痼冷、腎陽不足、脈象微弱等症,與附子同用療效顯著。治療傷寒陰陽兩虛的疾病,可以單獨服用。用童尿炒黑後,能治療鼻出血、吐血、血痢、崩漏等症。與補陰藥同用,能引導血藥進入氣分,生血,治療血虛發熱及產後大熱。朱丹溪說:大量服用會耗傷元氣,因為壯火耗傷元氣。必須用生甘草緩解。忌與生薑同用。製作乾薑的方法是:將生薑用水浸泡三天,去皮,放在流水中六天,再次去皮曬乾,然後放在瓷罐中發酵三天,內部變成紫色就成了。四川產的乾薑最好。
白薑,就是四川生薑去皮未經發酵的,顏色潔白,味道辛辣,治療肺胃寒邪效果很好。乾生薑,就是帶皮曬乾的生薑,治療脾胃寒濕。
高良薑:
高良薑辛味大溫,治療寒邪衝擊心臟引起的胸痛、腹痛,以及霍亂、嘔吐、腹瀉、宿食不化、腳氣、冷痹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