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58)
內集·卷二 (58)
1. 主治各經濕藥
肝(白朮,一云川芎),心(黃連,一云赤茯),脾(白朮)
肺(桑白皮),腎(澤瀉),胃(白朮),小腸(車前子)
三焦(陳皮),膀胱(茵陳),大腸(秦艽),胞絡(茗)
以上諸藥,治上、中、下三焦內濕,兼調氣補氣之劑。
白話文:
這些藥物主要針對人體不同部位的濕氣問題:
- 肝臟濕氣可用白朮或川芎來治療。
- 心臟濕氣則用黃連,也有說法建議使用赤茯。
- 脾臟濕氣同樣適用白朮。
- 肺部濕氣可使用桑白皮來處理。
- 腎臟濕氣可用澤瀉來對應。
- 胃部濕氣同樣適用白朮。
- 小腸濕氣可使用車前子來治療。
- 三焦(人體能量運行的通道)濕氣可用陳皮來調理。
- 膀胱濕氣可用茵陳來解決。
- 大腸濕氣可用秦艽來處理。
- 胞絡(女性生殖系統)濕氣可用茗(茶葉)來調節。
以上各種藥材,不僅能有效治療上、中、下三焦內的濕氣問題,同時還具有調節與補充氣力的效果。
2. 治燥門
即《湯液》燥降收也。古庵云:燥因血虛而然。蓋血虛生熱,熱生燥是也。宜用解熱生津藥及滋血潤燥藥。夫燥熱皆屬陽,宜與治熱門通看。
天門冬,
天門冬苦寒潤肺,瀉火消痰定喘氣,肺痿肺癥多渴衄,通腎補虛及偏痹。
天,顛也,一名顛棘。《爾雅》名門冬,冬月作實也。無毒。升也,陰也。入手太陰、足少陰經。東垣云:保肺氣,不被熱擾,定喘促,徙得安寧。又云:潤肺肝。《日華》云:潤五臟。其實保與定皆潤也。肺潤而五臟自潤,乃潤肺之美藥也。瀉肺熱肺火,消痰止嗽定喘,肺痿肺癰吐膿血,血熱吐衄,消渴煩熱。
又治肺經津燥結為癥瘕積聚。通腎氣,補五勞七傷及諸暴風濕偏痹,熱毒遊風。性雖冷能補精枯血冷,益氣填髓,養肌膚,利小便,殺三蟲,去伏屍;久服顏色潔白,耐寒暑,身輕不飢,延年,令人多子。但專泄而不收,中寒腸滑者禁用。湯浸去皮心,焙熱即當風涼之,如此二三次自干,不損藥力。
地黃、貝母為使。畏曾青、鯉魚。外用浣衣洗面最潔。
麥門冬,
麥門冬甘氣微寒,清肺火令心安神,養陰通脈醫痿蹶,清穀調中治嘔干。
形如穬麥。無毒。降也,陽中之陰。入手太陰經。瀉肺火,生肺金。治咳嗽煩渴、血熱妄行及肺痿吐膿,安心神,清心熱及心下支滿。夫伏火去則金清自能生水,而陰精日長日固。心神安則血有所統,而客熱自散。又脈失及痿蹶必用者,心肺潤而血脈自通也。大抵後人治心肺多,古人治脾胃多。
經云:消穀調中,止嘔吐。主心腹結氣,傷中傷飽,胃絡脈絕,羸瘦短氣,身重目黃口乾。久服安五臟,美顏色,令有肥健有子。去心用,不令人煩。行經酒浸。地黃、車前為使。惡款冬花,畏苦參。
知母,
知母苦寒潤心肺,補腎瀉火更清胃,勞蒸渴嗽止瘧斑,兼利小腸消腫潰。
補陰藥用之,以其能知血之母也。無毒。沉而降,陰中陰也。入足陽明、手太陰,足少陰本藥。潤心肺,滋化源,止驚悸,下氣消痰。瀉腎火、胃火之聖藥。內傷虛勞,陽盛有汗,骨蒸熱勞,往來傳屍疰病,消渴口乾,咳嗽,傷寒,久瘧,煩熱發斑皆治。兼通小腸,除邪氣,肢體浮腫及脅膈中惡,風汗內疸,妊娠腹痛,產後蓐勞,闢射工溪毒。
經云:多服令人泄。凡肺中寒嗽,腎氣虛脫,無火症而尺脈微弱者禁用。去皮,補藥鹽水或蜜水蒸,或炒,上行酒炒。忌鐵器。
貝母,
貝母苦辛平散郁,降火消痰清肺疾,煩熱咳渴咽項風,淋疸疝瘕心腹實。
形如聚貝子。無毒。丹溪云:貝母治諸疾者,辛能散結,苦能降火,氣血調暢,而疾自愈,收斂瘡口亦此意也。消痰止嗽,潤肺清心,和中氣,安五臟,乃怯症之要藥也。又主傷寒淅淅惡風寒,目眩項直,煩熱咳嗽,作渴無汗,喉痹,淋瀝,時氣黃疸,疝瘕,腹中結實,心脅滿逆,兼治婦人難產,胞衣不下,乳難,乳癰,去目中膚翳,項下癭瘤痰核,金瘡風痙,人面惡瘡。薑汁泡去心,雷公用灰火炮黃去心,和糯米炒黃熟,去米用。
白話文:
[治燥門]
這部分講述《湯液》中關於治療乾燥的方法,重點在於「降」和「收」。古代醫家古庵認為,乾燥是由於血虛引起的。因為血虛會產生熱,熱又會導致乾燥。因此,應使用能解熱生津的藥物,以及滋養血液、潤澤乾燥的藥物。乾燥和熱都屬於陽性,所以應該與「治熱門」的內容一起參看。
天門冬
天門冬味苦性寒,能潤肺、瀉火、化痰、平定喘息,對肺部虛弱、肺部膿腫、多渴、鼻出血等症狀有效。它還能疏通腎氣、補虛、治療半身不遂。
天,代表頂端;天門冬又名顛棘。《爾雅》稱它為門冬,因為它在冬天結實。天門冬無毒,性屬上升、陰性,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少陰腎經。東垣認為它能保護肺氣不受熱邪干擾,平定喘息,使人安寧。還說它能潤澤肺和肝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認為它能潤澤五臟。實際上,保護和穩定,都是潤的作用。肺得到潤澤,五臟自然也就得到潤澤,所以它是潤肺的良藥。它能瀉肺熱、肺火,化痰止咳、平定喘息,治療肺虛弱、肺膿腫、吐膿血、血熱吐血、消渴煩熱等症狀。
還能治療因肺經津液乾燥而導致的腫塊積聚。它能疏通腎氣,補五勞七傷和各種因風濕引起的半身不遂,以及熱毒遊走性的皮膚病。天門冬雖然性寒,但能補精血虧虛、體寒血冷,益氣補髓,滋養肌肉皮膚,利小便,殺死體內寄生蟲、消除伏屍(指體內潛伏的病邪);長期服用能使人容顏白淨,耐寒暑,身輕不饑,延年益壽,還能使人多子。但它主要作用是泄,不擅長收斂,所以中寒腸滑的人不宜使用。使用時,需要用湯浸泡後去皮和心,再用火焙乾,放在通風處使其冷卻,反覆二三次,自然乾燥,這樣不會損壞藥性。
地黃、貝母可以作為天門冬的輔助藥。天門冬忌與曾青、鯉魚同用。外用可洗衣服、洗臉,能使衣物和臉部更加潔淨。
麥門冬
麥門冬味甘性微寒,能清肺火、使心神安定,養陰通脈、治療肢體痿軟無力,清胃火、調和脾胃、治療嘔吐和口乾。
麥門冬形狀像穬麥。無毒,性屬下降、陰中之陽。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。能瀉肺火、生養肺金。治療咳嗽煩渴、血熱妄行、肺虛弱吐膿,能使心神安定、清除心熱和心下脹滿。如果伏火被去除,肺金清肅自然能產生津液,而陰精就會日益增長堅固。心神安寧,血有所統領,客熱自然消散。脈失及痿軟無力必須使用麥門冬,是因為心肺得到潤澤,血脈才能暢通。總體來說,後世醫家多用它來治療心肺疾病,而古代醫家多用它來治療脾胃疾病。
經書記載,麥門冬能消磨穀物、調和脾胃、止嘔吐。它主要治療心腹氣結、飲食傷脾、胃絡脈斷絕、身體消瘦、氣短、身重目黃口乾等症狀。長期服用能安和五臟、美容養顏,使人肥壯健康、生育能力強。使用時需要去除心,否則容易使人煩躁。可以浸酒後服用。地黃、車前子可以作為麥門冬的輔助藥。麥門冬忌與款冬花同用,畏懼苦參。
知母
知母味苦性寒,能潤心肺、補腎、瀉火,還能清胃火,治療勞熱骨蒸、口渴咳嗽、瘧疾斑疹,並能利小便、消腫。
補陰藥使用知母,是因為它能了解血液的母親(指陰液的來源)。知母無毒,性屬沉降、陰中之陰。主要作用於足陽明胃經、手太陰肺經、足少陰腎經。它能潤心肺、滋養陰液的來源、止驚悸、降氣化痰。是瀉腎火、胃火的良藥。對於內傷虛勞、陽盛有汗、骨蒸熱勞、往來傳屍疰病、消渴口乾、咳嗽、傷寒、久瘧、煩熱發斑等症狀都有治療作用。還能通利小腸、去除邪氣、消除肢體浮腫以及胸脅膈膜不適、風濕導致的汗出、內疸、妊娠腹痛、產後勞損、解射工溪毒。
經書記載,多服知母容易導致腹瀉。凡是肺中寒咳、腎氣虛脫、無火症且尺脈微弱者禁用。使用時需要去皮,補藥可以用鹽水或蜜水蒸,或炒,上行藥可以用酒炒。知母忌用鐵器。
貝母
貝母味苦辛性平,能疏散鬱結、降火、化痰、清除肺部疾病,治療煩熱咳嗽、口渴、咽喉腫痛、風疾、淋病、黃疸、疝氣、腹部脹痛等症狀。
貝母形狀像聚在一起的貝殼。無毒。丹溪認為,貝母之所以能治療各種疾病,是因為它辛能散結,苦能降火,使氣血調暢,疾病自然痊癒,並且它還能收斂瘡口。它能化痰止咳、潤肺清心、調和中氣、安和五臟,是治療虛弱症的重要藥物。還能治療傷寒引起的怕冷、發熱、頭暈、脖子僵硬、煩躁、咳嗽、口渴無汗、喉痹、淋漓、時氣黃疸、疝氣、腹部結塊、胸脅脹滿等症狀。兼能治療婦女難產、胎衣不下、產後乳汁不通、乳癰,還能去除眼睛中的翳膜、項下的癭瘤痰核、金瘡引起的風痙、以及人面惡瘡。使用時,用薑汁浸泡後去心;雷公則用灰火炮黃後去心,並用糯米炒黃熟,再去除米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