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57)
內集·卷二 (57)
1. 治濕門
蔓椒,俗呼為樛。山野處處有之。味苦,溫,無毒。主風寒馬痹歷節疼,除四肢厥氣膝痛及遊蠱飛屍。可蒸病出汗。
雲實,俗呼馬豆。川穀處處有之。叢生,葉如細槐,枝間微刺,花黃白,莢中子大如麻子,黃黑色。味辛、苦,溫,無毒。主泄痢腸澼,殺蠱毒,去邪惡結氣,止痛,除寒熱消渴,治瘧藥中多用之。五月採,和豫實蒸一日,曬乾用。
白蒿,生川澤。所在有之。春初最先諸草而生,似青蒿而葉粗,上有白毛。及秋香美可生食,俗名蓬蒿也。味甘,平,無毒。主五臟邪氣,風寒濕痹,補中益氣,長毛髮令黑,療心懸,少食常飢。久服耳目聰明,輕身不老。
虎掌,山谷近道有之。其苗一莖,莖頭一葉,五六出如爪,根似大半夏,四周生芽如虎掌。味苦,微寒,有大毒。主利水道,除陰下濕,風眩目轉,心腹寒熱結氣,疝瘕腸痛,積聚伏梁,筋痿拘緩。湯泡七次,火煨。蜀漆為使。畏莽草。
姑活,生河東。味甘,溫。無毒。主大風邪氣,濕痹寒痛,久服輕身耐老。
別蟡,生藍田川穀。味苦,溫。無毒。主風寒濕痹身重,四肢疼酸寒,歷節痛。
石龍子,生石澗中,形似龍而小。《衍義》云:能至風雨,故利水道,通五癃邪結氣,破石淋下血。有四種:在草澤者,名蠑螈、蜥蜴;在壁者,名蝘蜒、守宮。以五色具者為雄而良,色不具者為雌乃劣耳。入藥當用草澤中者。五月採,去腹中物,火乾用之。惡硫黃、斑蝥、蕪荑。
螻蛄,即月令螻蟈鳴,俗呼土狗。味鹹,寒,無毒。主十種水病,腫滿,喘促不得臥,通石淋,主難產,潰癰腫,除惡瘡,下哽咽,解毒。其腰以前,主澀大小便;腰以後,主利大小便。若箭鏃在咽喉胸膈及針刺在肉不得出者,用土狗腦搗汁滴上三五度,箭刺自出。夏至採夜行者,日乾,入藥炒用。
鼠婦,即地雞。多足,色如蚓,背有橫紋蹙起。生甕底下濕處及土坎中,常負鼠背上故名。味酸,微寒,無毒。主利水道,氣癃不得小便,婦人月閉血癥,癇痓寒熱,墮胎。仲景用治久瘧者,以其主寒熱也。端午採,日乾,微炒。
筆頭灰,是年久使乏兔毫筆頭。微寒。主小便不通,小便數難,陰腫中惡,脫肛淋瀝,燒灰水調服之。治難產用生藕汁下,若產母虛弱,素有冷疾,暖過服之,效。
天漿子,即糞蟲。六月取入布袋,置長流水中三日夜,曬乾為末,專化穀食、肉食,故小兒疳積用之。
蛇含石,蛇冬蟄時含土,至春發蟄吐之而去。一名蛇黃。味甘,性冷,無毒。主心痛,疰忤,石淋,產難,小兒驚癇。火煅醋淬三四次,水飛研細用之。
以上治濕雜用。
白話文:
治濕門
蔓椒,俗稱樛。山野間到處都有。味苦、性溫,無毒。主治風寒引起的肢體麻痺、關節疼痛,去除四肢厥冷、膝蓋疼痛以及遊走蠱毒、屍毒。可蒸煮後服用,使病人出汗。
雲實,俗稱馬豆。川穀地區到處都有。叢生,葉子像細小的槐樹葉,枝條上有細小的刺,花朵顏色黃白,莢果中的種子大小如麻子,顏色黃黑。味辛、苦,性溫,無毒。主治泄瀉、痢疾、腸絞痛,殺滅蠱毒,去除邪惡的結氣,止痛,消除寒熱、消渴,許多治療瘧疾的藥方中都使用它。五月採收,與豫實一起蒸一天,曬乾後使用。
白蒿,生長在水邊澤地。各地都有。春天一開始就比其他草先長出來,樣子像青蒿但葉子較粗,葉面上有白色絨毛。秋天時香味很好,可以生吃,俗稱蓬蒿。味甘,性平,無毒。主治五臟積聚的邪氣,風寒濕痺,補益中氣,使頭髮茂盛烏黑,治療心痛、懸痛,少食易飢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耳目聰明,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
虎掌,生長在山谷路旁。它只有一根莖,莖頂只有一片葉子,分成五六裂,像老虎的爪子,根像大半夏,周圍長出像虎掌一樣的芽。味苦,微寒,有大毒。主治利尿,去除下焦濕熱,治療風眩、目眩、頭暈目眩,心腹寒熱、氣滯,疝氣、腸痛,積聚、腹部脹滿,筋脈萎縮、肢體拘攣。用湯藥浸泡七次,然後用火煨。蜀漆為輔藥。忌與莽草同用。
姑活,生長在河東地區。味甘,性溫,無毒。主治大風引起的邪氣,濕痺寒痛,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
別蟡,生長在藍田的川穀地區。味苦,性溫,無毒。主治風寒濕痺引起的肢體沉重,四肢疼痛酸楚、發冷,關節疼痛。
石龍子,生長在山澗中,形狀像龍但較小。《衍義》記載:它能感應風雨,因此可以利尿,通利五種閉塞不通的邪氣和結氣,治療石淋、小便出血。有四種:生活在草澤中的,稱為蠑螈、蜥蜴;生活在牆壁上的,稱為蝘蜒、守宮。五種顏色俱全的是雄性,藥效較好;顏色不全的是雌性,藥效較差。入藥時應該使用生活在草澤中的。五月採收,除去腹內雜物,用火烘乾後使用。忌與硫黃、斑蝥、蕪荑同用。
螻蛄,就是月令中所說的螻蟈鳴叫的昆蟲,俗稱土狗。味鹹,性寒,無毒。主治十種水病,腹脹,呼吸困難不能平臥,通利石淋,治療難產,潰瘍腫痛,去除惡瘡,治療哽咽,解毒。其身體前部,主治澀精、尿頻;身體後部,主治利尿通便。如果箭頭卡在咽喉、胸膈,或針刺在肉中拔不出來,可以用土狗的腦搗爛取汁,滴在上面三五次,箭頭或針就會自行出來。夏至採收夜間活動的螻蛄,曬乾後炒用。
鼠婦,就是地雞。有很多足,顏色像蚯蚓,背上有橫向的皺紋。生長在瓦罐底下潮濕的地方和土坎中,經常負在老鼠背上,因此得名。味酸,微寒,無毒。主治利尿,氣滯不通導致的小便困難,婦女月經閉止、血瘀,癲癇、寒熱,墮胎。張仲景用它來治療久瘧,因為它可以治療寒熱。端午採收,曬乾後微炒。
筆頭灰,是多年使用過的兔毫筆頭燒成的灰。性微寒。主治小便不通,小便頻數困難,陰囊腫痛、腹痛、嘔吐,脫肛、尿頻尿急,燒成灰後用水調服。治療難產時,用生藕汁送服;如果產婦虛弱,素有寒症,溫暖後服用,效果很好。
天漿子,就是糞蟲。六月採收後放入布袋,放在長流水中浸泡三日夜,曬乾研磨成粉,專門消化穀物和肉類食物,因此治療小兒疳積使用。
蛇含石,蛇在冬天冬眠時含在嘴裡的泥土,到春天出蟄時吐出來。又名蛇黃。味甘,性寒,無毒。主治心痛,痰忤(食物停滯),石淋,難產,小兒驚癇。用火煅燒,再用醋淬煉三四次,研磨成細末使用。
以上均為治療濕邪的藥物,可根據情況選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