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入門》~ 內集·卷二 (56)
內集·卷二 (56)
1. 治濕門
燈心草,
燈心草甘寒無毒,清心利水通淋縮,燒吹喉痹止兒啼,破傷嚼涎敷一掬。
叢生江南澤地,莖圓細長直,瓤可燃燈,根苗生煮清心退熱,利水道,通五淋。丹溪云:燈心屬土。火燒灰存性,取少許吹喉痹甚捷。塗母乳上與兒吃,治夜啼。和唾嚼爛敷破傷。
綠礬,
綠礬酸寒消腫疸,疳積腸風亦可散,喉痹蛀牙瘡癬蟲,甲疽傷腫火上煅。
又名青礬。無毒。消水腫、黃疸、小兒疳積,乃抑肝助脾之劑也。腸風下血,釀鯽魚燒灰為丸服之。治喉痹蛀牙口瘡及惡瘡疥癬有蟲,甲疽腫痛出水,火煅醋淬三過。《局方》多用米炒,恐勝礬力也。又一製法,見五卷。
以上治濕通用。
石龍芻,生水石處,俗名龍鬚草,可作席,所在有之。味苦,寒,無毒。利小便,通淋閉,除心腹邪熱,風濕,鬼疰惡毒,痞滿,飲食不消,出汗,止莖中痛,殺蛔蟲。久服補虛羸,明耳目,輕身延年。凡敗破席受人氣多者,皆消瘀血,通淋,利小便。煮服良。蒲席、燈心席俱好。九節多味者良。七月採莖,曝乾。
蕘花,蕘,饒也。言其花開多也。味辛、苦,氣寒,有毒。主傷寒,溫瘧,十二水腫,利水道,破積聚大堅癥瘕,盪滌腸胃中留癖、飲食寒熱邪氣,療痰飲咳嗽。仲景用治利者,以其行水也,水去則利止,量病斟酌用之。六月採花,陰乾。
狼毒,味辛,平,有大毒。能殺飛禽走獸,狼鼠中之即死。消水氣,止咳逆上氣,破痰飲積聚癥瘕,飲食寒熱,脅下積癖,心腹脹痛,臟腑內一切蟲病。兼治惡瘡鼠瘻,乾癬,疸蝕,鬼精蠱毒。川產陳而沉水者良。
海帶,生東海。比海藻更粗長,如帶,作下水藥速於海藻、昆布。主催生,治婦人及療風。凡海中菜,皆治癭瘤結氣。青苔、紫菜皆然。水洗用。
苘實,苘麻之子,即白麻也。葉似苧而薄,花黃,十月結實,如葵子黑色,其皮可織布及作繩索。處處有之。味苦,平,無毒。主赤白冷熱痢疾,取子炒香為末,蜜湯下一錢。若熱結癰腫無頭,吞之則頭破,根亦可用。
烏臼木,根皮,味苦,微溫,有毒。主下水氣,通大小便,治頭風癥結積聚,炙黃用。子油解蛇毒。去陰下水,染髮。
杉材節,須油杉及臭者良。味辛、微溫,無毒。煎湯洗腳氣腫滿及漆瘡,煎湯服之治心腹脹痛,去惡氣及風毒,奔豚,霍亂上氣,堅筋骨。入藥炒用。杉木上菌,主心脾氣疼,暴心痛。
南燭枝,葉稟南方火氣而生,葉似茗而圓厚,冬夏常青,枝莖微紫,九月結子如茱萸,紫色,可食。味辛,平,無毒。益腸胃,止泄除睡。強筋益氣,久服輕身長年,變白去老。四月採葉,搗汁浸粳米,九蒸九暴名烏飯,以袋盛之可適遠方。日進一合不飢,益顏色,堅筋骨能行。又春夏取枝葉,秋冬取根皮,細銼,水煎濃汁、去渣熬成膏,入童便少許,每服一匙溫酒下,日三次,明目烏須,駐顏輕身,兼治一切風疾,根燒灰熟水下,治小兒誤吞銅鐵物。
白話文:
治濕門
燈心草:性味甘寒無毒,能清心、利水、通淋、止痛。用其燒灰吹入喉嚨,可治喉痺;也可治小兒夜啼;嚼爛敷於傷口,能治破傷。燈心草生長在江南的濕地,莖細長,內瓤可燃燈。其根苗煮後服用,能清心退熱、利尿、治療各種淋症。丹溪先生說:燈心草屬土,火燒成灰後藥性仍然存在,少量吹入喉嚨治療喉痺效果極佳。
綠礬:性味酸寒,能消腫、退黃疸,治療小兒疳積、腸風等症。還能治療喉痺、蛀牙、口瘡、疥癬、甲疽等。綠礬又名青礬,無毒。能消水腫、黃疸,治療小兒疳積,是抑制肝氣、健脾的藥物。治療腸風下血,可用其與鯽魚燒灰製成藥丸服用。治療喉痺、蛀牙、口瘡、惡瘡、疥癬、甲疽腫痛及流水等症,可將其火煅後用醋淬煉三次。很多藥方用米炒綠礬,可能是擔心其藥性過強。另一種製法,詳見五卷本書籍。
以上藥物均可治療濕邪。
石龍芻:生長在有水的地方,俗稱龍鬚草,可編織席子,各地都有。味苦、性寒、無毒。能利尿、通淋、治療心腹邪熱、風濕、鬼祟、痞滿、消化不良、盜汗、莖中疼痛、蛔蟲病等。長期服用能補虛、明目、輕身延年益壽。凡是破舊的席子,因長時間受人體氣息薰染的,皆能消瘀血、利尿通淋。煮後服用效果更好。蒲席、燈心草席都具有同樣功效,九節的石龍芻效果最佳。應在七月採摘莖部,曬乾後使用。
蕘花:蕘,意指花開繁茂。味辛、苦,性寒,有毒。主治傷寒、溫瘧、水腫、利尿、破除積聚、癥瘕,清除腸胃中的宿食、寒熱邪氣,治療痰飲咳嗽。張仲景用它來治療水腫,是因為它能利水,水腫消退後,則水瀉也停止,需根據病情酌情使用。六月採花,陰乾後使用。
狼毒:味辛,性平,有大毒。能殺死飛禽走獸,狼鼠等動物中毒後立即死亡。能消水腫,止咳逆、上氣,破除痰飲、積聚、癥瘕,治療飲食寒熱、脅下積塊、心腹脹痛、臟腑內寄生蟲病等。也可治療惡瘡、鼠瘻、乾癬、黃疸、蠱毒等。四川產的,陳久且沉於水的狼毒最佳。
海帶:生長在東海,比海藻粗長,像帶子一樣,作為瀉下藥比海藻、昆布見效更快。能催生,治療婦科疾病及風疾。凡海中蔬菜,都能治療癭瘤結氣,青苔、紫菜也一樣。使用前需清水洗淨。
苘實:苘麻的種子,也就是白麻。葉子像苧麻葉但較薄,花黃色,十月結果,果實像葵花籽,黑色,其皮可織布或製繩索。各地都有。味苦,性平,無毒。主治赤白痢疾(冷熱皆可),將種子炒香研末,用蜜湯送服,每次一錢。若熱毒導致癰腫無頭,吞服苘實則能使癰腫潰破,其根也可使用。
烏臼木:根皮,味苦,微溫,有毒。主治水腫,通大小便,治療頭痛、癥結、積聚,需炙黃後使用。其子油能解蛇毒,能治療下焦水腫,也可染髮。
杉材節:油杉和臭杉的節最好。味辛,微溫,無毒。煎湯洗腳氣腫脹和漆瘡;煎湯內服,能治心腹脹痛,去除惡氣和風毒,治療奔豚、霍亂、上氣,堅固筋骨。入藥需炒用。杉木上的菌,能治療心脾疼痛、暴發性心痛。
南燭枝:葉子吸收南方的火氣而生長,葉子像茶葉但較厚實,冬夏常青,枝莖微紫,九月結果,果實像茱萸,紫色,可食用。味辛,性平,無毒。能益腸胃,止瀉除睡意。能強筋益氣,長期服用能輕身延年,頭髮變白變黑。四月採摘葉子,搗爛取汁浸泡粳米,反復九蒸九曬,製成烏飯,用布袋盛裝便於攜帶。每天服用一合,不飢餓,能益顏色,堅固筋骨,能行走。也可在春夏採摘枝葉,秋冬採摘根皮,切碎,水煎取濃汁,去渣熬成膏,加入少量童尿,每次服用一匙,溫酒送服,每天三次,能明目烏髮,駐顏輕身,還能治療一切風疾。根燒成灰,用開水沖服,能治療小兒誤吞銅鐵器物。